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选择题
1.梁启超提出:“三代(夏商周)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其意图是( )
A.振兴洋务 B.批判孔教 C.倡导变法 D.提倡新文学
2.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诗句,为戊戌变法而献身的湖南浏阳籍维新志士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杨锐
3.近年来,中国大学发展迅速,学校的学科设置也越来越合理,小吴同学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之后,立志报考我国近代历史上最悠久的一所大学,这所学校应该是
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山西大学 D.复旦大学
4.“近代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指出洋务运动的近代化已不足以救中国,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阻碍着近代经济的继续发展,室息了社会的生机,要想救亡图存,必须改弦更张,另辟蹊径”。为此,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展了(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5.“甲午一战,变局急转而为‘世变之亟’”。拉开这场“变局”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创办报刊 C.组织学会 D.戊戌政变
6.1897年底,全国出现讲变法自强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 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达300所以上。这一现象
A.开启近代化运动 B.催生民族资产阶级 C.传播了维新思想 D.宣扬民主共和观念
7.在晚清维新变法期间,有一所新式学堂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而创办,辛亥革命后,它改名为北京大学,它的校长蔡元培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使之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它是( )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福建船政学堂 D.北洋公学
8.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戊戌变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②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③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④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0.《清史纪事本末》:“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界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沸腾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材料揭示的是戊戌变法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11.“废除八股试策论…裁撤京外大小冗员”这是近代中国一次重大改革的措施,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2.因编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思想家是
A.严复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康有为
13.梁启超称他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从他本人的角度,他就是要迎着死亡,用自己的死,来警醒中国人,持续改变中国。这里,梁启超称道的是( )
A. B.
C. D.
14.据康有为回忆,都察院以光绪帝已批准和约为由,拒收其联名上书。历史学家茅海建查阅清朝军机处档案则发现,康有为组织的公车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他根本没有上送。这表明
A.史学家的研究更全面 B.当事人回忆真实可信
C.史学考据需多方佐证 D.历史档案能还原真相
15.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针对“成功之处”四位同学展开了讨论,最符合题意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所代表的企业是在什么口号下创办的?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材料二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厂……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2)依据材料二归纳洋务派的一系列举措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三当洋务运动压制中国资本主义,而以“富强”自夸时,微弱的代表资产阶级要求的改良主义者提出了经济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开始破产时,他们进一步提出了政治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完全破产后,终至酝酿为戊戌变法,这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相互关联。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论》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有哪些超越?
17.材料一:洋务派全盘建设的事业动机是国防,所以军事建设最多,如:李鸿章于天津设水师学堂、设天津武备学堂、成立北洋海军等等
材料二: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 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 制往往成反比。
——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三: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 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 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四: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 领域……8月后期起,开始改革政府机构…….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 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动机”是中国在哪次战争失败后付诸实践的.
(2)根据材料二回答,洋务派为什么要“求富” 概括指出“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一个“求富”企业.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根据材料四指出维新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材料“梁启超提出:'三代(夏商周)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可得出,梁启超认为君主权力过于集中是中国落后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C项正确;振兴洋务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批判孔教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提倡新文学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是维新派代表人物,1898年维新失败后牺牲,故C符合题意。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杨锐是四川人,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3.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是前身,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悠久的一所大学,B项正确;ACD项创立在京师大学堂之后,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4.A
【详解】
洋务运动失败宣告了近代化过程中器物层面的失败,因此,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从制度层面开始探索近代化。为此进行了戊戌变法运动,A项正确;辛亥革命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进行的探索,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失败后进行思想层面的探索,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广大民众参与的爱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5.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A项正确;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排除BC项;戊戌政变,标志变法失败,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发生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到1897年底,全国出现讲变法自强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 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达300所以上,这一现象传播了维新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到来,C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近代化进程,并催生民族资产阶级,排除AB两项;材料是维新派的主张,革命派宣扬民主共和观念,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
根据“辛亥革命后,它改名为北京大学,它的校长蔡元培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A项正确;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和北洋公学都不是后来的北京大学,排除BCD项。故选A项。
8.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它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所以③表述错误,①②④表述均正确,故选C。
9.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公车上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各省在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C项正确;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与公车上书的发生无关,排除A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与公车上书无关,排除B项;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是在公车上书发生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沸腾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可知,这反映的是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变法势在必行,这是变法的背景,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戊戌变法的内容、性质、影响,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1.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废除八股试策论…裁撤京外大小冗员”,可知与戊戌变法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其内容有:裁撒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B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主要侧重学习西方的的先进技术,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甲午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这给他很大震动。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仿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翻译了《天演论》影响很大。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化论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很大,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A项正确;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项。
13.B
【详解】
依据“梁启超”“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和所学知识,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发动戊戌变法运动,但是遭到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朝廷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出逃,谭嗣同本来有机会逃走,但是甘愿为变法而牺牲,希望用自己的死来警醒国人,图B是谭嗣同,B项正确;图A是康有为,排除A项;图C是秋瑾,图D是邹容,两人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但是是在谭嗣同之后为中国而牺牲,与题干“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
康有为回忆都察院拒收其联名上书,历史学家茅海建查阅档案材料,发现康有为组织的公车上书根本没有上送,说明史学考据需多方佐证,C项正确;史学家依据的史料属于可信度很高的档案材料,可信度较高,但无法体现“史学家的研究更全面”,排除A项;回忆录包含记述者的主观意图,记忆有时也不够准确,可信度不如档案材料,排除B项;“历史档案能还原真相”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5.B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最符合题意。
16.(1)自强、求富近代化早期探索
(2)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的工业企业初步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推动中国一些商人等逐渐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3)戊戌变法进一步提出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
【详解】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结合材料一图片的信息可知,图一与洋务运动有关,图二与戊戌变法有关,故图一所代表的企业是在自强、求富口号下创办的,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近代化早期探索。
(2)结合材料二“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厂”“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的一系列举措有何积极作用是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的工业企业初步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推动中国一些商人等逐渐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3)结合材料三“提出了经济方面改革的要求”“提出了政治方面改革的要求”,可知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的超越为戊戌变法进一步提出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
17.(1)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2)目的:为了国家增加财政收入。阻碍因素:清王朝封建势力的限制。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成、湖北织布局等。(列举一个即可)
(3)“新的救国之道”: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原因: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
(4)事件:戊戌政变。作用:维新变法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详解】
(1)战争:根据材料一“洋务派全盘建设的事业动机是国防,所以军事建设最多……”,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动机”是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付诸实践的。
(2)目的:根据材料二“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 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可知,为了国家增加财政收入,洋务派打出了“求富”旗号。阻碍因素:根据材料二“……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可知,“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清王朝封建势力的限制。企业: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创办的“求富”企业有: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成、湖北织布局等。(列举一个即可)
(3)“新的救国之道”:根据材料三“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 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 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可知,“新的救国之道”指的是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原因:根据材料三“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并结合所学可知,“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是: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
(4)事件: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戊戌政变。作用:根据材料四“……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 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可知,维新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维新变法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