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冷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冷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7 22:4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6课 冷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世纪四五十年代,哪两个国际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 )
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 ③华沙条约组织 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核桃的两半”。“马歇尔计划”实质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因为该计划实质是( )
A.标志着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B.以经济的手段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C.导致当今世界格局不稳定的因素 D.用军事手段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3.网文《简约世界现代史》中有这样一段话,丘吉尔说:“铁幕盖地虎。”杜鲁门说“美国镇河妖”;马歇尔说:防共用钱砸叶利钦说:散了吧,散了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1946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
B.1947年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揭开了“冷战”序幕
C.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复兴推动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
D.1991年,“独联体”成立,苏联完全解体
4.下图漫画《我眼中的你,你眼中的我》所示为某一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该漫画最直接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和平与发展 B.斗争与妥协
C.分裂与团结 D.扩张与遏制
5.下列图表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建立的体系与格局分别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超多强格局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C.雅尔塔体系,一超多强格局 D.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6.下图是1949年德国分裂时的地图,东德和西德分别成立标志着( )
A.冷战正式开始 B.两极格局形成
C.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D.北约和华约对峙局面已形成
7.《杜鲁门回忆录》写到:“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据此,这一“宣布”意味着美国当时(  )
A.受到经济危机困扰 B.主动维护国家安全
C.开始推行冷战政策 D.面临世界战争威胁
8.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B.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C.“冷战”局面的形成 D.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9.“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上述材料可作为冷战的
A.背景 B.过程 C.性质 D.影响
10.下图展示了20世纪世界格局变迁中的重大事件,图中①处应是( )
A.希特勒上台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伊拉克战争
11.随着法西斯主义的失败,美、苏在基本人权、个人自由、宗教自由等方面的分歧越来越明显。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行使霸权。双方存在分歧的根源是( )
A.宗教信仰 B.社会制度 C.思想意识 D.经济制度
12.1947年3月12日,杜普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这一反苏、反共纲领被称为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华约组织
二、综合题
13.中法建交是东西方交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开创了中法关系的新纪元,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1月,……在法国考虑承认新中国的问题上,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明确表示:“美国国务院坚决反对法国承认共产党中国的想法。”……给戴高乐当过多年外交部长又任过总理的顾夫·德姆维尔这样总结道:“1946年至1958年,美国控制了法国的对外政策。我们在财政和安全方面,都依赖于美国.”……最终,法国决定暂时放弃对承认新中国的考虑。
——摘编自《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
材料二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
——摘编自葛夫平《中法关系史话》
材料三 2004年,在两国建交四十周年之际,又决定将全面伙伴关系升格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双方都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密切协调、紧密配合,致力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
——摘编自王毅《中法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及新形势下新型中法关系的构建》
(1)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决定暂时放弃考虑承认新中国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财政和安全方面控制法国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中法建交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国际背景。
(3)据材料三,简析中法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意义。
14.20世纪上半期,战争和危机交织在一起。今天我们面临着众多日益严重的全球危机和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在奥匈帝国控制的波斯尼亚举行,并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年仅17岁的普林西普立刻冲上前去,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结果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列宁预言:“远东的全部外交史和经济史使人毫不怀疑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要防止美日之间日益尖锐的冲突是不可能的。”
(2)二战中哪一事件证实了材料二中列宁的预言?
材料三:1945年春,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的不和而走上分裂。
(3)材料三中斯大林所说的“共同敌人”是谁?这场战争中的转折性的战役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大同盟正式分裂的标志”。
材料四:近代英国政治家享利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
(4)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你认为国家间合作或冲突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1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19年的头六个月里,巴黎成了世界的首都,世界的头等大事便是巴黎和会,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则成了和平缔造者。和平缔造者们日复一日地会面,提案,辩论,争吵,然后再重复这个过程;他们达成交易,拟定条约;他们创立新的国家与新的机构。
1919年和平缔造者们对待欧洲以外世界的草率方式,所挑起的怨恨大火,改变了20世纪的命运。
——据加拿大历史学家玛格丽特 麦克米伦《缔造和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缔造和平”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并就“对待欧洲以外世界的草率方式,所挑起的怨恨大火”举例说明。
材料二
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德、意、日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美苏等盟国内部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海报上的文字写着“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 为全面遏制苏联,美国确定在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缔结北大西洋公约,以此控制西欧并将其纳入美国对苏战略体系。……1949年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正式诞生。——吴鑫、杨涓《北约的历史演变及主要特点》
——吴鑫、杨涓《北约的历史演变及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盟国最终获胜的关键是什么?二战后初期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苏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布局特点以及对世界新秩序的企图。材料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企图称霸世界,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叫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表现为:①政治上,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②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1949年5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1955年5月, 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D项正确;②欧洲经济共同体又称欧洲共同市场,与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共同组成欧洲共同体,不是军事政治集团,故②错误,排除AB项;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而不是军事政治集团,故④错误,排除C项。故选 D项。
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它是杜鲁门主义的又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步骤;其实质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B项正确;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最终形成,排除A项;C项不是实质体现,排除C项;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手段,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3.B
【详解】
1946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项错误,符合题意;1946丘吉尔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是冷战经济上表现,主要是帮助欧洲复兴推动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排除C项;1991年,“独联体”成立,苏联完全解体,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
根据漫画可知北极熊代表苏联,戴帽子的大叔代表美国,苏联向外扩张,被地球下方的美国拦截遏制,美国向外扩张,被苏联遏制,由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指1947年一-1991年间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除直接交战以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的时期,D项正确;漫画中体现的是对立,不是和平和发展,排除A项;冷战中存在斗争和妥协,但是与漫画意思不符,排除B项;美国和苏联之间与分裂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
根据图表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1921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一系列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开始,到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到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瓦解,所以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两极格局。B项正确;一超多强是苏联解体后形成,排除AC项;雅尔塔体系是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后出现的,与一战后形成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1949年,德国分裂,东德和西德分别成立,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C项正确;1947年冷战正式开始, 两极格局形成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北约和华约对峙局面已形成是在1955年,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7.C
【详解】
据材料“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极权主义”指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的实质是想称霸世界,发出了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的信号。美国的这项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故这一“宣布”意味着美国当时开始推行冷战政策。C项正确;经济危机发生在1929—1933年,排除A项;“维护国家安全”“面临世界战争威胁”与材料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
8.C
【详解】
根据材料“1947年3月社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政治方面的表现壮鲁门主义,经济方面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的表现是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所以图片反映的主是题是“冷战”局面的形成,C项正确;A项是一战后的世界体系,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社会巨变,排除B项;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是指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内战等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美苏冷战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威胁了世界和平,但彼此有势均力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武力、世界大战爆发,有利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分析题干“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可知,材料可作为冷战的影响,D项正确;题干不是冷战的背景、过程、性质的描述,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0.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着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二战后形成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1949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了冷战开始。C项正确;希特勒上台与世界格局变迁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排除B项;伊拉克战争不属于20世纪世界格局变迁中的重大事件,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四十年代,法西斯的失败,使美苏失去了原有合作基础。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B项正确;由此可知,美苏双方存在分歧的根源是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因此,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可知,这一反苏、反共纲领被称为杜鲁门主义,A项正确;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所谓美国援助欧洲复兴的演说。后来,美国政府据以制订的《欧洲复兴方案》,就被称为马歇尔计划,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北约组织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和西欧国家公开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华约组织是1955年成立,以苏联为首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3.(1)美国反对;法国在财政和安全依赖美国;财政:马歇尔计划。安全;建立北约。
(2)中国:面临外交险境,中美关系僵化,中苏关系恶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法国:欧洲加紧一体化进程;法国经济恢复,实力增强,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摆脱美国控制;戴高乐的个人因素。
(3)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文明多样性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公正。
(1)
根据材料一“……在法国考虑承认新中国的问题上,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明确表示:‘美国国务院坚决反对法国承认共产党中国的想法。’”可得出法国暂时放弃考虑承认新中国的原因是:美国反对;根据材料一“1946年至1958年,美国控制了法国的对外政策。我们在财政和安全方面,都依赖于美国.”可得出法国在财政和安全依赖美国;根据所学知识,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在经济上控制法国。建立北约组织在安全方面控制法国。
(2)
根据材料二“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可得出中法建交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中法建交时中国背景:面临外交险境,中美关系僵化,中苏关系恶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法国的背景:欧洲加紧一体化进程;法国经济恢复,实力增强,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摆脱美国控制;戴高乐的个人因素。
(3)
根据材料三“在国际事务中,双方都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密切协调、紧密配合,致力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可得出中法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意义: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文明多样性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公正。
14.(1)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3)法西斯分子;斯大林格勒战役;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国家利益;
【详解】
(1)材根据材料一“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年仅17岁的普林西普立刻冲上前去,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结果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根据材料二……要防止美日之间日益尖锐的冲突是不可能的。”结合所学知识,二战中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印证了列宁的观点。1941年,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场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3)根据材料“1945年春,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斯大林所说的“共同敌人”是法西斯分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性的战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根据所学知识,“大同盟正式分裂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
(4)根据材料三“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和材料四“……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我认识到,国家间合作或冲突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
15.(1)“缔造和平”取的成果是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以及系列针对战败国的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建立《国际联盟盟约》。但《凡尔赛条约》加深了国际矛盾,将在中国、太平洋和非洲的所有海外殖民地割让给协约国,带来更多的战争。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从团结到冷战。
(3)以本土基地为核心,以海外基地为前沿,点线结合;扼守海上咽喉,仍然企图继续支配世界。
(4)中国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提出了“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并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在1919年的头六个月里,……黎和会,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则成了和平缔造者。和平缔造者们日复一日地会面、提案、论、争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巴黎和会。当时“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的代表,他们在巴黎六个月里“缔造和平”取的成果是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以及系列针对战败国的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建立《国际联盟盟约》。凡尔赛条约迫使德国放弃对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领土,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并将其在中国、太平洋和非洲的所有海外殖民地割让给协约国。加深了国际矛盾,带来更多的战争。
(2)根据材料二“加强美苏等盟国内部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结合所学知识,盟国最终获胜的关键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根据材料中马歇尔计划的时间是从1948年4月3日开始的,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上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3)以本土基地为核心,以海外基地为前沿,点线结合,“前沿少量存在,本土重兵机动”,在重视前沿基地的同时,又不忽视战略运输线上的中间基地以及后方基地的建设,紧紧控制住战略要点,扼守海上咽喉,仍然企图继续支配世界。
(4)根据材料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提出了“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主张。依据材料“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中国作出了以下努力: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