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6.1、透镜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6.1、透镜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7 12:0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6.1、透镜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A. B.
C. 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如图所示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远处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为凸透镜(b)为凹透镜 B.(a)(b)都为凸透镜
C.(a)为凹透镜(b)为凸透镜 D.(a)(b)都为凹透镜
4.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 其中是凸透镜的是(  )
A.a、 b、 c、 d B.b、 d C.a D.c
5.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如图甲所示,对图乙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  )
A.2或4 B.1或5 C.1或3或5 D.2或3或4
6.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
B.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水中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
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7.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中央薄,边缘厚
B.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
C.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8.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焦点
C.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改变
D.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发散,一定不会成像
9.小科同学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纸面上得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此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若凸透镜远离纸面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10cm B.一定等于10cm
C.一定大于10cm D.可能小于10cm,也可能大于10cm
10.如图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像点S'。若让光源S沿平行于主光轴的方向远离透镜移动,像S'移动的情况是(  )
A.沿主光轴方向靠近透镜 B.沿O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
C.沿F2与S'连线方向靠近透镜 D.沿F1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
二、填空题
11.夏日的中午阳光正火,小明给庭院里的花草洒水,他认为这样可以保护花草,而小婷却告诉他这样不妥。你认为 _____的观点是正确的,依据是 _____。
12.2021年10月14日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这次任务有关情况,神舟十三号飞船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按照计划,神舟十三号飞船将会在太空飞行6个月,女航天员王亚平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并实施出舱活动。他们在太空中只能用无线电波进行交谈,说明真空______;要使灯泡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平行光,灯泡应放在凸透镜的______位置。
13.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图甲的竖直虚线处是______镜,图乙的竖直虚线处是______镜。
14.小强做了一个使如图光路图成立的光学实验,你认为他实验时在虚线框中放入的透镜应该是________ (选填“凸 透镜”或“凹透镜”),你判断的依据是折射光线相对于原传播方向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
15.在学习凸透镜时,小可利用平行光源照射凸透镜后交于A点(如图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作用。小可认为A点就是该凸透镜的焦点,请对他的观点作出评判:_____。
三、综合题
16.(1)图中物体长度为_______cm。
(2)如图,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 )
(3)如图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
17.烛焰上的发光点A发出a、b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点A'(如图所示)。
(1)小营判断:A'是发光点A的实像,她判断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
(2)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A发出的c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光路图________;
(3)若蜡烛沿主光轴的水平方向远离凸透镜,烛焰经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商店里还是公交车上,不管你在等车还是在用餐,就连走路的人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iPad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
(1)如图甲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__像(选填“实”或“虚”).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____,此时像会___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乙所示.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
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A、5m
B、0.5m
C、0.05m
D、0.005m
(3)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因为手机镜头焦距较____,拍摄时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比较___,所以不需要“调焦”.(均选填“大或“小”)
19.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烈日下,狗伸长舌头可增大舌头上唾液的,快速喘气可加快唾液表面空气流速,从而加快唾液蒸发,而蒸发 热量,从而使狗感到凉快.
(2)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凹透镜的光线,完成光路:
(3)对200g的水加热,水的沸腾图像如图,请.你计算水在AB段吸收的热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应将透镜正对太阳光,且观察光斑的纸张也应正对太阳光.故C符合要求.
2.B
【详解】
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项错误;
B.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B项正确;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故C项错误;
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项错误。
故选B。
3.D
【详解】
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由于两图中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都变得发散了,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故两个图中都是凹透镜。
故选D。
4.D
【详解】
从四束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a、b、d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变得更发散一些,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变得更会聚一些,是凸透镜。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
由图可知,光经过透镜后变得发散了,所以方框内应放入凹透镜,而1、3、5都为凹透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
A.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物体大小不变,所成的虚像不变,故A错误;
B.不管凸透镜成实像还是成虚像,凸透镜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
C.水中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而眼睛是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会看到水中的“鱼”在鱼的实际位置上方,就会觉得鱼变浅了,故C正确;
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故A错误;
B.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故B错误;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故C错误;
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光路图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故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A.凸透镜对所有的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汇聚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焦点,故B错误;
C.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故C正确;
D.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延长线可能会相交于一点,所以能成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纸面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时,这个最小的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而此时在纸面上得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且凸透镜远离纸面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距小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焦距小于10cm。
故选A。
10.C
【详解】
点光源发出无数条光线,取其中的两条: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焦点;②过光心入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S通过凸透镜成的像。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远离透镜移动到A点时,像S′的移动情况是沿F2与S′连线方向靠近透镜移动到S″,如图所示:
故选C。
11. 小婷 见解析
【详解】
[1][2]花草上的小水珠可以起到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使平行的太阳光会聚在一起,会聚点的温度较高从而使叶片被烫伤,所以小婷的观点是正确的。
12. 不能传声 焦点
【详解】
[1]由于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所以他们在太空中只能用无线电波进行交谈。
[2]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及光具有可逆性可知,要使灯泡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平行光,灯泡应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位置。
13. 凸透 凹透
【详解】
[1]甲图中,光线不通过透镜时,沿图中的虚线传播,但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更加靠近主光轴,说明该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故是凸透镜。
[2]乙图中,光线不通过透镜时,沿图中的虚线传播,会交于一点,但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更远离透镜,说明该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故是凹透镜。
14. 凹透镜 远离
【详解】
[1][2]由图可知,经过透镜后的光线相对于原直线传播方向是远离凸透镜的主光轴的,会聚点推后,变得发散了,故该透镜为凹透镜。
15. 会聚 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才会聚到焦点上
【详解】
[1]由图可知,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汇聚到某一点,这说明凸透镜有会聚作用;
[2]由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汇聚到焦点上,而图中平行光线明显不平行于主光轴;所以可判定A点不是焦点。
16. 1.60
【详解】
(1)[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7.6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7.60cm-6.00cm=1.60cm
(2)[2]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即为
90°-30°=6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60°,如图所示:
(3)[3]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可以确定该条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法线的右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7. A'是发光点A的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得到的像是实像 变小
(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会聚成的。
(2)发光点经凸透镜成的像是由折射光线会聚而成的,据此作图。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详解】
(1)[1]由图可知,烛焰上的发光点A发出a、b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会聚于点A′,因为A′由实际光线会聚得到的像,所以A′是发光点A的实像。
(2)[2]发光点A发出的三条入射光线,其折射光线都要经过A′,如图所示:
(3)[3]若蜡烛沿主光轴的水平方向远离凸透镜,成实像,移动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点睛】
关于实像和虚像的理解,关键是从定义和接收方法上,不能从字面理解,更不能相当然.知道并会用“发光点经凸透镜成的像是由折射光线会聚而成的”是(2)题的关键。
18. 实 大 远离 D 小 小
【详解】
第一空.照相机在使用过程中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第二空、第三空.成实像时,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镜头靠近人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第四空.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u>0.50m时,像距v保持在0.5cm即0.005m左右,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当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就越接近焦距,故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0.005m;
第五空.因为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0.005m,所以手机镜头焦距较小;
第六空.因为相机的镜头焦距非常小,因此在拍摄时正常情况下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因此由成像规律可知像基本都会成在一倍焦距稍大位置,像距变化的范围比较小,所以不需要“调焦”.
19.(1)表面积;吸收;(2)见图
(3)水在AB段吸收的热量为1.26×104J.
【详解】
(1)狗伸长舌头是加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大口大口喘气,加快呼吸,是加快空气流动速度.这些都是为了加快蒸发,蒸发可以带走热量,所以狗感到凉快.
(2)连接左侧焦点和入射点并延长画出两条入射光线,注意辅助线用虚线;
(3)由图象知,水的初温为80℃,末温为95℃,所以水吸收的热量为:Q=cm(t-t0)=4.2×103J/(kg ℃)×0.4kg×(95℃-80℃)=1.26×104J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