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4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7 04:2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一 3.4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一、单选题
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波源与观察者都运动时,才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B.当波源与观察者运动的速度相同时,不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C.只有机械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D.只要波源运动,就一定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2.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多普勒效应解释的是(  )
A.雷雨天看到闪电后,稍过一会儿才能听到雷声
B.同一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和水中传播速度不同
C.超声波被行进中的车辆反射后,测速仪上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
D.水塘里,微风激起的水波遇到小石、芦苇等细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它们继续传播
3.根据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医生检查身体用的“B超”是根据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的
B.一位有经验的战士听到飞行的炮弹尖叫声越来越尖锐,可以判断炮弹正向他远离
C.根据光波的多普勒效应,由地球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越来越小,可以判断此天体正远离地球
D.当波源和观察者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和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
4.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多普勒效应是当波源和观测者相对介质运动时,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的现象
B.机械波和光波都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C.当波源静止,观测者向着波源运动时,观测者接收的波速不变,波长变长
D.观测者静止,波源向着观测者运动时,观测者接收的波长变短,波速不变
5.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图甲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的波速为4m/s
B.图乙表示质点S的振动图像
C.质点R在t=6s时的位移为13cm
D.一观察者沿x轴向波源运动时,他观测到的该波频率为0.25Hz
6.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波长很短,广泛应用于生活与生产实践.关于超声波及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速度大于次声波的速度
B.超声波的频率越高衍射本领越强
C.高速公路上的测速仪发出超声波波长大于所接收波的波长,说明此时车正在靠近测速仪
D.“彩超”检查身体时,超声波迎着血液流动方向发射,仪器接收到的反射回波的频率低于其发射的超声波的频率
7.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B.观察者与声源间没有相对运动也可能产生多勒效应
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
D.救护车迎面驶来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尖的现象属于多普勒效应
8.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B.要发生多普勒效应,波源和观察者必须有相对运动且两者间距发生变化
C.火车向你驶来时,你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低,火车离你远去时,你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高
D.只有声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9.一列迎面驶来的火车发出鸣笛,则静止的观察者听到声波变化正确的是(  )
A.频率变高 B.频率不变 C.波速变大 D.波长不变
10.一频率为的声源以的角速度沿一半径为的圆周(圆心为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一观察者站在离圆心很远的P点且相对于圆心静止,如图所示,则观察者接收到(  )
A.声源在A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
B.声源在B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
C.声源在C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
D.声源在D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小于
11.“B超”可用于探测人体内脏的变化状况。如图为超声波从肝脏表面入射,经折射与反射,最后从肝脏表面射出的示意图。超声波在进入肝脏发生折射时遵循与光的折射规律类似,可表述为(式中θ1是入射角,θ2是折射角,v1、v2分别是超声波在肝外和肝内的传播速度),超声波在肿瘤表面发生反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已知v2=0.9v1,入射点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是d,入射角为i,肿瘤的反射面恰好与肝脏表面平行,则肿瘤离肝脏表面的深度h为(  )
A. B. C. D.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声波波源向观察者靠近,则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一定越来越小
B.声波击碎玻璃杯的实验原理是声波的干涉
C.水波绕过水面的小树枝继续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衍射
D.“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声波的反射现象
13.如图所示,我爱发明节目《松果纷纷落》中的松果采摘机利用了机械臂抱紧树干,通过采摘振动头振动而摇动树干,使得松果脱落。则(  )
A.工作中,树干的振动频率可能小于采摘振动头的振动频率
B.采摘振动头停止振动,则树干的振动频率逐渐减小
C.采摘振动头振动频率增加,落果效果越好
D.为避免被落下的松果砸中,拾果工人快速远离采摘机,他会感到采摘机振动声调降低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平衡位置时合力为0
B.红光和蓝光在空中某位置相遇,一定发生干涉现象
C.当声源靠近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声源发出的频率
D.发生地震时,传播的只有纵波,没有横波
15.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普勒效应是由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是由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C.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D.只有波长较大的声波才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二、填空题
16.如图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的圆表示波峰。
(1)该图表示的是( )。
A.干涉现象 B.衍射现象 C.反射现象 D.多普勒效应
(2)波源正在移向( )。
A.点 B.点 C.点 D.点
(3)观察到的波的频率最小的点是( )。
A.点 B.点 C.点 D.点
17.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
(1)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1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是________的,观测到的频率________波源振动的频率。
(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接近时,1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观测到的频率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反之,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测到的频率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
18.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的恒定速度巡查,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结果该电磁波被那辆轿车反射回来时,巡警车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比发出时低.
(1)此现象属于__________
A.波的衍射 B.波的干涉
C.多普勒效应 D.波的反射
(2)若该路段限速为,则轿车是否超速?_______
(3)若轿车以的速度行进,反射回的频率应怎样变化?________
19.车以80km/h速度行驶,从对面开来超高速列车,向背后奔驶而去.此间超高速车所发出的汽笛声开始若听取“哆”音,后来听到的则是降低的“咪”音(假定“哆”音和“咪”音的频率之比为.设声速为1200km/h,则超高速列车的时速是________km/h.
三、解答题
20. [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温度、压力、电磁作用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
B.只要对内燃机不断改进,就可以把内燃机得到的全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悬浮固体颗粒的碰撞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D.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E.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2)(10分)如图所示,在一圆形管道内封闭有理想气体,用一固定绝热活塞K和质量为m的可自由移动的绝热活塞A将管内气体分割成体积相等的M、N两部分。温度都为T0=300 K,上部气体M压强为p0=1.0×105 Pa,活塞A产生的压强有(S为活塞横截面积)。现保持下部分气体N温度不变,只对上部分气体M缓慢加热,当活塞A移动到最低点B时(不计摩擦),求:
(i)上部分气体的温度;
(ii)保持上下部分M、N气体温度不变,释放一部分M气体,稳定后活塞A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则释放气体质量与M气体原有质量之比。
[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A.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与单摆的摆长无关
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C.偏振光可以是横波,也可以是纵波
D.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可能不同
E.肥皂泡在阳光下色彩缤纷是光的干涉现象
(2)(10分)一半圆柱形透明物体横截面如图所示,直径AOB镀银,O表示半圆截面的圆心,并建立图示坐标系。一束平行x轴(直径AOB)的激光在横截面内从M点入射,经过AB面反射后从N点垂直x轴(直径AOB)向上射出。已知,圆柱形半径。求:(sin15°=,计算结果可带根号)
(i)透明物体的折射率;
(ii)激光射出点N点的坐标。
21.在高速公路上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汽车的速度,测速仪是根据它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时间差来测出汽车速度的。设超声波测速仪发出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若汽车静止时,超声波测速仪所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也为。问:
(1)当超声波测速仪所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大于时,你能判定汽车是做怎样的运动吗?反之又怎样?
(2)若这一时间间隔为,则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22.声源向观察者运动和观察者向声源运动,都会产生音频增高的多普勒效应,这两种情形有没有区别?
23.蝙蝠是通过声波的反射来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的。科学家在蝙蝠飞行的空间里横跨了很多系有铜铃的绳索,蝙蝠黑暗中在此空间飞行时不会碰撞这些绳索而导致铜铃发声。据此,你认为蝙蝠发出的声波频率应该具有怎样的特征?尽可能用数量级来描述你的估算。
24.一般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渔船发出的超声波相比,其频率如何变化?请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会发生多普勒效应,可以是波源运动,观察者静止,也可以是波源静止,观察者运动,也可以是同时运动,但速度不能相等,故A错误;
BD.当波源与观察者运动的速度相同时,无相对运动,相当于二者相对静止的情况,不会发生多普勒效应,故B正确,D错误;
C.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同有的特征,这里的波动包括一切波的传播过程,故C错误。
故选B。
2.C
【详解】
A.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传播速度,故A错误;
B.同一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是由于介质折射率不同导致的,与多普勒效应无关,故B错误;
C.超声波被行进中的车辆反射后,测速仪上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是由于多普勒效应产生的,故C正确;
D.水塘里,微风激起的水波遇到小石、芦苇等细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它们继续传播,是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
A.医生检查身体用的“B超”没有用到多普勒效应,而彩超用了多普勒效应,故A错误;
B.一位有经验的战士听到飞行的炮弹尖叫声越来越尖锐,可以判断炮弹正向他靠近,故B错误;
C.据光波的多普勒效应,由地球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越来越小,可以判断此天体正远离地球,故C正确;
D.当波源和观察者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和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如果沿着波源做圆周运动,距离不变,频率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
A.多普勒效应是当波源和观测者相对介质运动时,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的现象,A正确;
B.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都会发生多普勒效应,B正确;
CD.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靠近接收者时,接收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高,波速不变,根据
波长变短,C错误D正确。
故选C。
5.C
【详解】
A.由图甲可知λ=8m , 由图乙可知 T=4s ,根据
A错误;
B.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根据上坡下振可知,在t=0时刻S点应向y轴负方向振动,由图乙可知在t=0时刻该质点沿y轴正方向振动, B错误;
C.由于
因而质点R在6s时处于波峰的位置,故此时位移最大为13cm, C正确;
D.该波的频率为
当观察者沿x轴向波源运动时,根据多普勒效应,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0.25Hz,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
A.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次声波的速度一样,A错误;
B.超声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越不容易发生衍射,B错误;
C.高速公路上的测速仪发出超声波波长大于所接收波的波长,说明超声波的频率小于所接收波的频率,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到的频率变高,说明此时车正在靠近测速仪,C正确;
D.用超声波测血液流速,超声波迎着血液流动方向发射,血液流速越快,仪器接收到的反射回波的频率越高,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不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是观察者相对波源的位置变化引起了听觉频率的变化,故AB错误;
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高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故C错误;
D.救护车迎面驶来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尖的现象属于多普勒效应,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
A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波源和观察者必须有相对运动,且两者间距发生变化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听到的声音音调变高,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大,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低,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故C错误;
D.所有波都能发生多普勒效应,故D错误。
故选B。
9.A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接近时接收频率变高,波长变短,波速不变,则一列迎面驶来的火车发出鸣笛,则静止的观察者听到声波变化是频率变高,波长变短,波速不变,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当声源和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声源的频率,当声源和观察者反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声源的频率。将声源运动到ABCD四个点时,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方向画出来,可以得到A点有接近观察者的趋势,C点有远离观察者的趋势,声源在BD两点的速度方向,垂直O点与观察者的连线。所以在BD两点,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就等于声源的频率,而在A点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声源的频率,在C点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声源的频率。
故选B。
11.D
【详解】
已知入射角为i,设折射角为α,根据题意有
可得
故选D。
12.C
【详解】
A. 根据多普勒效应,若声波波源向观察者靠近,则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增大,故A错误;
B. 当声波的频率等于玻璃杯的固有频率时玻璃杯震荡最剧烈,最容易被击碎,即声波击碎玻璃杯的实验原理是共振,故B错误;
C. 水波绕过水面的小树枝继续传播的过程是因为水波的波长与小树枝的大小差不多或更长,水波发生了衍射,故C正确;
D. “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声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是声波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
A.树干在振动器的振动下做受迫振动,则稳定后,不同粗细树干的振动频率始终与振动器的振动频率相同,故A错误;
B.采摘振动头停止振动,则树干的振动频率不变,振幅减小,故B错误;
C.当振动头的振动频率等于树木的固有频率时产生共振,此时树干的振幅最大,落果效果越好,则随着振动头频率的增加,树干振动的幅度不一定增大,故C错误;
D.为避免被落下的松果砸中,拾果工人快速远离采摘机,此时根据多普勒效应,他会感到采摘机振动频率减小,声调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14.C
【详解】
A.简谐运动的位移是相对平衡位置的,故每次经过平衡位置时的位移为零,据F=-kx可知,回复力为零;单摆模型在平衡位置时,合力不为零,其加速度也不为零;而弹簧振子在平衡位置时,合力一定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故A错误;
B.两束光在相遇的区域内发生干涉现象需要具备的条件是①振动方向相同;②振动频率相同;③相位相同或相位差保持恒定,而红光和蓝光的频率不同,故B错误;
C.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声源靠近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大于声源发出的频率,故C正确;
D.发生地震时,传播的既有纵波也有横波,故D错误。
故选C。
15.B
【详解】
A.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与波的干涉无关,A错误;
BC.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会发生多普勒效应;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是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但波源的频率没有变化,B正确、C错误;
D.多普勒效应是波的特有性质,故任何波都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D错误。
故选B。
16. D A B
【详解】
(1)由于题图所示波源左方的波面密集,右方的波面稀疏,可知该图表示的是多普勒效应中波源运动的情况,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由于波源左方的波长被压缩,右方的波长被拉长,可知波源正在移向点,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由于波源远离点,由题图分析可知在点观察到的波的频率最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7. 一定 等于 增加 增加 减小
【详解】

18. C 超速 变高
【详解】
(1)[1].选C.巡警车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比发出时低,此现象为多普勒效应.
(2)[2].因巡警车接收到的频率变低,由多普勒效应知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远离,而巡警车车速恒定又在后面,可判断轿车车速比巡警车车速大,故轿车超速.
(3)[3].若轿车以20m/s的速度行进,此时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靠近,由多普勒效应知反射回的频率应变高.
19.200
多普勒效应中,观察者和发射源的频率关系为:f′=() f;f′为观察到的频率;f为发射源于该介质中的原始发射频率;v为波在该介质中的行进速度;v0为观察者移动速度,若接近发射源则前方运算符号为+号,反之则为-号;vS为发射源移动速度,若接近观察者则前方运算符号为-号,反之则为+号.
【详解】
当超高速列车迎面驶来时,有:f1=()f ①
当超高速列车驶过他身旁后,有:f2=()f ②
又: ③
联立解得:vs=200km/h
20.[物理——选修3-3](15分)
(1)ACD(5分) (2)(i) (ii)
[物理——选修3–4](15分)
(1)ADE(5分) (2)(i)(7分) (ii),y=5 cm(3分)
【详解】
[物理——选修3-3](1)从液晶形成的条件可知温度、压力、电磁作用可以改变液晶构造与分布从而影响它的光学性质,选项A正确;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选项B错误;包围悬浮固体颗粒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形成对颗粒的无规则碰撞,撞击作用的不平衡,使颗粒受力无规则,进而表现为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选项C正确;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收缩现象使液体表面积最小,从而小露珠呈球形(表面积最小),选项D正确;做功和热传递是影响气体内能的两个方面,外界对气体做正功,如果同时放热,气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故E错误。
(2)(i)对下部分气体N,做等温变化,初状态压强为: (1分)
体积为:
末状态:压强为p2,体积为:
根据玻意耳定律有:(1分)
对上部分气体M,当活塞A移动到最低点时,对活塞A受力分析可得出两部分气体的压强
(1分)
初状态:压强为p0,温度为T0,体积为V0
末状态:压强为,温度,体积为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2分)
代入数据解得:(1分)
(ii)设上部分气体M,等温变化,压强回到p0时体积为V3,根据玻意耳定律有:
(1分)
代入数据解得:(1分)
对应释放气体的等效体积为:(1分)
释放气体与原气体质量m0之比为: (1分)
[物理——选修3–4](1)受迫振动的周期由周期性外力的频率决定,与单摆的摆长无关,故A正确;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与波源的相对运动导致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波源频率没有变化,故B错误;偏振光只能是横波,不可能是纵波,故C错误;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的大小一定相同,但是方向不一定相同,故D正确;肥皂泡在阳光下的色彩是薄膜干涉形成的,故E正确。
(2)(i)如图,透明物体内部的光路为折线MPN(P为光线反射点),、点相对于底面AB对称,M、P和三点共线,设在M点处,光的入射角为i=60°,折射角为r,出射光线与法线夹角为,由几何关系得:
(1分)
根据折射定律有: (1分)
代入数据解得: (1分)
连接,即有
即得:,(1分)
于是由几何关系得:,则 (1分)
由上各式联立解得:(1分)
根据折射率公式有
解得:(1分)
(i)由于
N点坐标: (3分)
21.(1)当超声波测速仪发出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大于时汽车在做远离测速仪的运动;反之,做接近测速仪的运动 (2)
【详解】
(1)设第一次超声波信号从发出到被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t1,第二次超声波信号从发出到被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t2,第一次放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超声波前进距离为
第二次放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超声波前进距离为
若汽车静止,则x1=x2,△t1=△t2,超声波测速仪所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也为1s.
当超声波测速仪所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大于1s时,△t2>△t1,结合两式可得
x2>x1
所以汽车远离超声波测速仪;
反之,当超声波测速仪所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小于1s时,△t2<△t1,结合两式可得
x2<x1
所以汽车向超声波测速仪运动.
(2)超声波测速仪所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2s时,两次脉冲运动的时间差:
△t2-△t1=1.2-1.0=0.2s
汽车运动的时间
则汽车在1.1s内的位移
所以汽车的速度
22.见解析
【详解】
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波频率会发生变化,但波源的频率不变。
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声源向观察者运动和观察者向声源运动,本质上没有区别。
23.见解析
【详解】
我们人耳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在到之间,蝙蝠发出的是超声波,频率大于。
24.变高,见解析
【详解】
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频率变高
理由是: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波速由介质决定,所以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波速不变,根据声音的多普勒效应,声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所以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频率变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