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草原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7 19:5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 草原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B.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C.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本文的中心句是( )
A.这次,我见到了草原
B.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C.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3.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B.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C.其表达了希望各民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希望大家的友谊天长地久的思想感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草原》一文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B.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C.多读课外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D.全国各地给灾区人民运去了大批的药品、食品、面包和衣服。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勾勒(lé) 低吟(yín) 绿毯(tǎn)
B.鄂温克(è) 迂回(yú) 羞涩(sè)
C.好客(hǎo) 骏马(jùn) 隐隐(yǐn)
D.蒙古包(měng) 马蹄(tí) 衣襟(jīn)
二、填空题
6.填空。
课文《草原》中表达蒙汉情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该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该句的意思是: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情谊很深, 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 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B.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 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C. 该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各族人民团结起来, 希望大家的友谊天长地久, 永远在一起的思想感情。
7.读句子回答问题。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在这个句子里,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________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_______比作________。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是课文的__________句。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改写句子。
(1)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是非常好的。(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句子七彩虹。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关联词,并且造句。
①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这种境界,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在课文中的具体体现(用原文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个句子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______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____________比作大花。思考一下,“羊群”在大海上会比作___________,请用它来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感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0.选文中有两个表示“绿”的意思的四字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我还在课外积累了两个,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画双横线的句子是本段的____________句,写出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2.画波浪线的句子把草原想象成“__________”,把羊群想象成“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直接描写小丘的特点。第二句写作者的感受。
B.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情景交融,使文章内容丰富,感情强烈。
C.这里的小丘、平地没有诗情画意,可以去掉。
D.表达了作者对草原诗情画意境界的喜欢,引发读者的想象与共鸣。
14.置身于“这种境界”,你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呢?请用“既……又……”的句式表达你的感受,至少写三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堂,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5.文中的“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指_______,写出了它的特点______,破折号表示______,最后的感叹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之情。
16.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
17.下面对片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人来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因为他们担心客人迷路。
B.蒙古族人迎接远客一定会穿着鲜艳的衣服,以表隆重。
C.“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说明蒙古草原很空旷,常常不见来客。
D.写“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实际上是为了表现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考查对修辞的辨析。
A项,单纯写了羊群的活动。
B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骏马和大牛人格化。
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小丘的线条比作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2.B
【详解】

3.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课文《草原》一文结尾的句子,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太阳已经西斜,用这句话表达出作者在这一碧千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夕阳西下,希望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友谊天长地久以及不愿离去的心情。C项中“希望各民族人民团结在一起”说法错误。
【点睛】
4.B
【详解】
A重复累赘:《草原》一文的作者是老舍,或《草原》一文是老舍写的。 C词语搭配不当:多读课外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D重复累赘:全国各地给灾区人民运去了大批的药品、食品和衣服。
5.D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勾勒gōu lè。
B项:迂回yū huí。
C项:好客hào kè。
6. 蒙汉情深何忍让,天涯碧草话斜阳。 C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填空,联系课文内容分析。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表达蒙汉情深,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因此c项,“该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各族人民团结起来, 希望大家的友谊天长地久, 永远在一起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故选C。
7. 草原 羊群 白色的大花 中心句 总结全文,抒发情感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不仅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也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详解】
(1)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以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喻体、比喻词和喻体。“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无边无际和羊群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草原和羊群的喜爱之情。
(2)本题考查了中心句和对文中句子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选自《草原》,这篇课文全部围绕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人民的友好情谊来写,所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表碧草话斜阳。”是全文的中心句。它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起总结全文,抒发情感的作用。最后写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即可,无统一答案。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8. 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有多好啊! 安静的街道热闹起来:叫卖声,讨价声,车轮声,响成一片。

9. 那么……那么…… 月亮是那么皎洁,是那么明亮。 既……又…… 秋天既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又是一个凉爽的季节。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草原 羊群 浪花 羊群就像大海上的浪花一会儿卷到这里,一会卷到那里。
【详解】
(1)本题考查找关联词及造句。
①本小题的关联词是“那么……那么……”;“那么”后面接形容词;
造句示例:夏天的夜晚,是那么宁静,那么美丽。
②本小题的关联词是“既……又……”;“既……又……”表示并列结构,前后的词可以互换。
示例:秋天既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又是一个凉爽的季节。
(2)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蒙古族与汉族百姓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进行分别呢,人们在这遥远的无边无际的草原上互相惜别直至夕阳落下。
根据意思可知文中“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这句话的具体体现。
(3)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
阅读句子可知,本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据此解答即可。
大海上有白帆和浪花,把“羊群”比作白帆或者浪花写一句比喻句即可。
10.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苍翠欲滴 绿草如茵
11. 中心 辽阔 碧绿
12. 无边的绿毯 白色的大花 生动地表现了草原的广阔和羊群散落其间的美景
13.C
14.置身于这种境界,既想吟诗,又想作画,既想唱歌,又想跳舞,既想疯狂地奔跑,又想安静地坐下来欣赏。
10.
本题考查了对信息的筛选。
认真读选文,由表示“绿”的意思的四字词语,很快能找到“一碧千里”与“翠色欲流”。此类词语还有:苍翠欲滴、青翠欲滴、翠色欲滴、青草茵茵等。
1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 。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选段主要写的是草原的美丽,描绘了一幅草原风光图,结合句意可知是本段的中心距,写出了草原辽阔和碧绿的特点。
12.
本题考查关键句的理解与赏析。
结合句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草原的广阔和羊群散落其间的美景,写出了羊群的悠闲自在。
13.
本题考查关键句的理解与赏析。
结合句意分析,可知第一句直接描写小丘的特点。第二句写作者的感受,由写景转入抒情,情景交融,使文章内容丰富,感情强烈,语言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草原诗情画意境界的喜欢,引发读者的想象与共鸣。
选项C说法有误。
14.
本题考查关联词造句。
学生按照要求用“既……又……”造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可表达出对“这种境界”的喜爱、赞美之情,注意要写成排比句。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5. 河 清澈透明
解释说明 惊讶
16.比喻。这样写的好处是:把身穿各色衣裳的迎客队伍比作彩虹,生动形象地写出蒙古族老乡服装艳丽,表现出他们热情好客的特点。
17.D
15.
本题考查对于短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
通过阅读与理解语段内容可知,文中的“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指河,写出了它清澈透明的特点,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最后的感叹号表达了作者的惊讶之情。
16.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文中的画线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好客的主人穿着彩色服装来到几十里外迎接我们这些客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把身穿各色衣裳的迎客队伍比作彩虹,生动形象地写出蒙古族老乡服装艳丽,表现出他们热情好客的特点。
17.
本题考查理解语段内容的能力。
通过阅读与理解语段内容可知,本语段主要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故题目中的D项“写‘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实际上是为了表现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理解正确。题目中的A、B、C项不符合语段大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