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1 观潮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表述完整、准确的一项是( )。
A.他不但跑得特别快,而且跑得十分轻松。
B.在老师的帮助下,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C.写作对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当这位英雄走进会场时都热烈地鼓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昂首东望 绿树成阴 奇头并进 满天卷地
B.随通而安 归根到底 腾云驾雾 呼风唤雨
C.精疲力竭 挽弓搭箭 刚正不阿 不动声色
D.气急败坏 眉青目秀 白发苍苍 鸦雀无声
3.下列词语分类有误的一项是( )。
A.风和日丽 月朗星稀 桃红柳绿 B.膀大腰圆 挽弓搭箭 亭亭玉立
C.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掩耳盗铃 D.视死如归 刚正不阿 大公无私
选出加点字意思和所给词语中相同的一项。
4.天下奇观( )
A.悲观
B.景观
C.观潮
D.道观
5.横贯江面( )
A.贯穿
B.连贯
C.万贯
D.鱼贯而入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薄(bó)雾 奇观(guān) 悠如 B.昂(yáng)首 浩(hào)荡 滚动
C.鼎沸(fú) 震(zhèn)动 据说 D.横贯(guàn) 霎(shà)时 余波
二、填空题
7.理解词语意思。
天下奇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隐若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崩地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接不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胡须 ( )的舞蹈 ( )的眼睛
( )的山川 ( )的小花 ( )的阳光
三、语言表达
9.按要求写句子。
1.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不改变意思,给句子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像一个个娇羞的少女。(照样子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上课时要专心听讲。我们上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了让全世界知道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请你为它写一句广告语。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1.这段话是按照_____顺序来写的。
A.由远及近 B.由近及远
12.这段话从_____、_____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13.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_____、_____和_____。
14.这篇课文的结尾与《观潮》的开头异曲同工,赞美了钱塘江的大潮是____ 。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出崩地裂,好像太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5.文段描写的是____(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的景象,从____ ___ 两方面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____ 气势之大。
16.(1)大潮在远处时像____,再近些就成了____,更近些犹如____。作者巧妙地运用____的修辞手法,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潮水的样子,极富画面感。
(2)画“﹏﹏﹏”的句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____ 。请再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
17.千年来,钱塘江以可称“奇观”的江潮,吸引了无数看客,许多文人也在此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阅读下列诗句,从文段中找出对应的句子分别写在横线上。
漫漫平沙走白虹:____
涛似连山喷雪来:____
万人鼓噪慑吴依: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改为: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C项:主客颠倒,“写作”与“我”颠倒,应该改为: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改为:当这位英雄走进会场时我们都热烈地鼓掌。
2.C
【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项:“绿树成阴”应为“绿树成荫”,“奇头并进”应为“齐头并进”,“满天卷地”应为“漫天卷地”。
B项:“随通而安”应为“随遇而安”。
D项:“眉青目秀”应为“眉清目秀”。
3.B
【详解】
A都是与风景有关。
B膀大腰圆和亭亭玉立是写人的外在形象,弯弓搭箭是写人的动作。
C三个词语既是成语故事又是历史故事。
D都是形容人的品质。
4.B
5.A
4.
此题考查多义字的理解。解题时要先读懂句子的含义,再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如何判断选择正确义项的方法(1)充分了解题目中列举的词的几个义项。(2)在充分读题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可以先选定没有歧义的答案,对有歧义的答案可选用“排除法”。(3)将选择的义项带入句子中去读,去思考,看是否语义通顺,表达得准确。(4)做这类的题目关键在于有信心,愿意去想,有自信,千万不能马虎应付。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观,景观、景象的意思。
5.
此题考查多义字的理解。解题时要先读懂句子的含义,再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如何判断选择正确义项的方法(1)充分了解题目中列举的词的几个义项。(2)在充分读题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可以先选定没有歧义的答案,对有歧义的答案可选用“排除法”。(3)将选择的义项带入句子中去读,去思考,看是否语义通顺,表达得准确。(4)做这类的题目关键在于有信心,愿意去想,有自信,千万不能马虎应付。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贯,贯穿的意思。
6.D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A项,悠如——犹如。
B项,昂(áng)首。
C项,鼎沸(fèi)。
7. 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象。 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山岳倒塌,地面崩裂,用于形容巨大的声响。 形容人或事物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详解】
通过对四字词语的理解,能让学生更顺利地进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意思。
每个词都表示一定的意思,即词义。只有真正了解词义并能准确地表达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并能更好地使用这些词语。
需要注意:(1)有些四字成语不能直接翻译每个字的表面意思。比如“天下奇观”如果按照紫的表面意思解释:“天下奇怪的观察”就会感觉很奇怪。
(2)还有些字在不同时候有不同解释,又如“若隐若现”“若”一般都会解释成“如果”在这里却要解释成“好像”。
(3)而后边的“山崩地裂”就很简单了,直接按字面意思解释就可以理解。
(4)最后的“应接不暇”则又与前边三个词解释不一样,解释这个词则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词语本身填词加句,如果直接翻译成“接待应付不过来。”就会感觉说了一半话,没有主语,别人会觉得什么接待应付不过来呢?加上前半句“人或事物太多”才能连成一句通顺的的话。
8. 浓密 柔美 明亮 明丽 明媚 温暖
【详解】
考查学生对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词语搭配也是语文写作最基本的,写作时基本的词语修饰都是必要的,适当的词语搭配会让人读起来很舒服,掌握了基本的修饰词无论是对基础题还是写作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9. 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一棵棵白杨树挺拔矗立,像一个个士兵。 我们上课时不但要专心听讲,而且要积极开动脑筋。
【详解】
1.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
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考查仿写句子,此句是一个比喻句,把荷花比作少女,仿写一个比喻句即可。
3.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故用“不但……而且……”。
10.示例:1.太阳和月亮的杰作。 2.千军万马何足道,钱塘一浪踪迹无。
【详解】
略
11.A
12. 形状 声音
13. 白线 水墙 战马
14.天下奇观
11.
本题应结合文中的词语来明确其写作顺序。“远处、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向我们移来、越来越近”等词语可以知道是由远及近。
12.
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白线、水墙”是指形状,“闷雷滚动、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是声音。
13.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抓住比喻中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这个重点来找,同时找到比喻词能帮助我们理解本体、喻体。结合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来找。
14.
本题考查课文的理解。开头句子“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句话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古”和“奇”,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而且是雄伟、壮丽、罕见的景象。
15. 潮来时 形态 声音 气势之大
16. 一条白线 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 比喻 大潮发出的巨大声音 大风呼呼地刮着,好像要把路边的大树连根拔起
17.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5.
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从文段中“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那条白线指的就是‘浪潮’。从句子中的“逐渐拉长,变粗及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到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可以知道这是从形态方面来描写。“那声音如同出崩地裂,好像太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是从声音方面来描写的。
16.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
从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可以感受到由远及近浪潮的形态,作者分别把它比作白线;水墙;白色战马,是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
17.
本题考查理解运用的能力。
本题要把诗句所表现的内容,与文段中对浪潮形态的描写对应起来。
漫漫平沙走白虹: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这时的浪潮与“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所描写的浪潮是一致的,都是小小的浪。
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上的波涛好似连山喷雪而来。把这时的浪潮比作像“连山喷雪”与“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有同样的感受。
万人鼓噪慑吴依:这句话出自宋代苏轼的《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意思是江潮如万军击鼓呼叫,壮大的声威使吴人震恐惊吓,就好像当年王濬率领着水兵顺流东下。连用两个比喻,描绘潮来的威势。先写所闻,次写所见。怒潮掀天揭地呼啸而来,潮头奔涌,声响洪大,有如万人鼓噪,使弄潮和观潮的“吴侬”,无不为之震慑。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