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 )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2.请根据下面表格提供的信息填写战役的名称( )
战役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指挥者 意义
① 1938春 台儿庄 国民党第五战区 李宗仁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② 1940年8月 华北地区 八路军 彭德怀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B.豫湘桂战役、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刘邓挺进大别山
3.《彭德怀自述》里记载了发生在1940年的某次战役:“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这次战役是( )
A.阳明堡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4.某学习小组搜集到下列一组图片。依据图片提炼一个共同主题,此主题应是( )
A.红军将领 B.国民党将领 C.抗日英烈 D.八路军将领
5.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0000余人、伪军5000余人,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有战略性的进攻战役。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
A.林彪 B.李宗仁 C.彭德怀 D.朱德
6.下表是某同学搜集的学习资料。据此推断,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资源 名称
纪实 《平行关大捷史话》
视频 《血战台儿庄》
图片 “淞沪会战”图片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7.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牧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 )
A.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B.借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克服不了形式主义的侵蚀 D.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
8.下列对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史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D.武汉会战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9.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发生在(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西南地区
10.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取得的全国抗战以来首次胜利,粉粹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A.武汉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平型关大捷
11.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其指挥者是( )
A.李宗仁 B.朱德 C.林彪 D.彭德怀
12.二组同学走进长治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陈列室,收集了下面图文史料。这些史料反映的是
抗战时期孙继尧用过的狗皮褥子 陈列室主要展品有“反法西斯联盟国国旗”、“八路军行军锅”、“百团大战战役部署图”、“日本老八路使用过的军号”和响堂铺战斗中缴获的汽车友动机残骸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八路军抗战文化墙”,集中展示抗战时期八路军部队及根据地出版的图书、报刊、绘画等文化艺术珍品。
A.反法西斯国际联盟 B.八路军的战斗力强
C.抗战精神光耀千秋 D.八路军总部在太行
13.“地道战,庄稼汉,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他个人仰马也翻……”,这首歌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B.国共官兵英勇善战
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密切配合 D.全世界人民的热情支持
14.抗战爆发后,毛泽东发表的著作中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毛泽东的这部著作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持久战》 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15.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战役名 中方统计 日方统计
平型关战役 歼灭日军1000余人 亡167人,伤94人
武汉会战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徐州会战 毙伤日军5万余人 伤亡3.2万余人
百团大战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二、综合题
16.中国“抗大”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大事记(简称“抗大”)
序号 时间 大事记
1 1936年5月 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中国抗日红军大学。
2 1937年1月19日 “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3 1937年1月20日 抗大第二期正式开学。这一期共设四个大队,其中一、二是红军的团、师、军干部……原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一部分爱国军人也奔赴延安进入抗大学习。九至十四队为各地青年学生,共六百零九人,编为四大队。
4 1937年8月1日 抗大总校第三期开学,越南、印尼、缅甸、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以至加拿大、巴拿马等地的爱国华侨参加本期学习。
5 1937年8月10日 中央军委要求抗大第二期学员提前毕业,并立即归队;调整第三期学员学习时间分配:十分之八的时间学军事,十分之二的时间学政治。
6 1938年12月15日 毛泽东在抗大作关于持久战的讲话。
7 1940年10月22日 在八路军总部指示下,500多名学员在洪岭一带破袭祭城至西井的公路,并歼灭日伪军100余名。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材料二 抗大在教学内容上,无论是红军时期的军政教材、苏联的军事理论,还是国民党军队、日本军队、德国军队的条令教范,都拿来作为参考。与此同时,抗大还根据战争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游击战、运动战、统一战线等相关军政教学内容。
对于斗争经验丰富但文化水平低、理论基础薄弱的工农出身的学员,采取以启发式和问答式为主、演讲式为辅的教学方法;对于缺乏实践经验但文化水平高、理解能力强的知识青年学员,则采取以演讲式和启发式为主、问答式为辅的教学方法;对于军师级领导干部学员,则以自学为主,着重采用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摘编自可铭《论红大、抗大在我军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抗大学员的来源。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抗战方针?
(2)抗大的发展与时局的变化密不可分。仿照示例,在大事记2、5、6中任选一条,阐释其与时局的联系。
示例 大事记7: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发起百团大战。抗大学员在洪岭一带的战斗就是百团大战的一部分。
(3)据材料二,概括抗大的教学有哪些特点?这集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思想精神?
17.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岁生日,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习近平主席说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感受那些峥嵘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船初心】
材料一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朱海《信念永恒》
嘉兴南湖游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
【革命新路】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等人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
——摘编自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2)材料二中的“武装暴动”指的是什么?“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指哪一重大事件?【历史转折】
材料三 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组织上增选毛泽东为常委;军事上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摘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什么?
【伟大胜利】
材料四 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但所掌握的武装力量数量较少、地盘较小且多为贫困的乡村、小城市,物质条件较差,故而不适宜在正面战场,与敌人打正规战。但却具有游击战的丰富经验和优良的作战技术。这种战略地位和军事状态就决定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最适宜担负开辟敌后战场的重任,在敌后游击战中最便于发挥自己的特长。
——郭绪印《评抗日战争时期的两个战场》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
材料五 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5)材料五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归纳指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指挥下,在平型关一带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B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A项;武汉会战最终失利,排除C项;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共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发生在1940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
1938年3月,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武汉会战失败了,排除A项;豫湘桂战役最后失败了,排除B项;淞沪会战失败了,刘邓挺进大别山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
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路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据“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战役是百团大战,此役的指挥者彭德怀,C项正确;阳明堡之战发生在1937年,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4.C
【详解】
据所学可知,杨靖宇是东北抗联的领导人;赵登禹在 1937年7月28日对日作战时壮烈殉国,时年39岁,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张自忠是1940年湖北枣宜会战牺牲的抗日英烈;左权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故该组图片的一个共同主题应是“抗日英烈”,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指挥的军队有“八路军、新四军”,红军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图片中的赵登禹、张自忠属于国民党的将领,而其他二位都是共产党员,排除B项;图片中的赵登禹、张自忠属于国民党的将领,杨靖宇是东北抗联的领导人,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5.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40年8月,在抗战相持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我军参加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果最丰富的一次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遏制了妥协投降的逆流,C项正确;AB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C项。
6.C
【详解】
根据材料“《平型关大捷史话》、《血战台儿庄》、‘淞沪会战’图片”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中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淞沪会战都是当时重要对日战役,所以可以推断学习主题是抗日战争,C项正确;ABD项发生的时间与材料内容的时间不符,排除。故选C项。
【点睛】
7.D
【详解】
根据“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牧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可得出抗日根据地建设形式多样。根据“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可得出效果好。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国民党,排除A项;“利用互助组,合作社”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无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单一的公有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形式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8.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不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A项符合题意;BCD想都是对正面战场史实的描述,不符题意,排除BCD。故选A项。
9.B
【详解】
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B项正确;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是百团大战,而百团大战发生在华北地区,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不久,八路军开赴晋北战场,在平型关地区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这是八路军出师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D项正确;武汉会战、徐州会战均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排除AC项;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不是八路军的首次胜利,排除B项。故选D项。
【点睛】
11.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即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彭德怀,D项正确;李宗仁是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排除A项;朱德和林彪都不是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排除B、C项。故选D项。
【点睛】
12.C
【详解】
根据材料“抗战时期孙继先使用过的狗皮褥子”、“陈列室主要展品有‘反法西斯联盟国国旗’……‘百团大战战役部署图’……最具代表性的是‘八路军抗战文化墙’,集中展示抗战时期八路军部队及根据地出版的图书、报刊、绘画等文化艺术珍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长治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陈列室收集的图文史料,体现了抗战时期八路军艰苦卓绝的抗战史实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反映了抗战精神光耀千秋,C项正确;陈列室里收集了“反法西斯联盟国国旗”,并未涉及反法西斯国际联盟,排除A项;陈列室的展品有“百团大战战役部署图”,但无法反映八路军的战斗力的强弱,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长治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陈列室的情况,不能说明八路军总部在太行,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题干歌曲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农民阶级抗击日本侵略的游击战法地道战,广大农民参与抗战体现了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实现了全民族抗战,A项正确;题干与国共官兵英勇善战无关,排除B项;题干只提到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密切配合无关,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及全世界人民的热情支持,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反映的是持久作战的方针,出自毛泽东的《论持久战》,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
表格显示中方和日方消灭对方的数字明显不符合。都有夸大事实的可能。可见,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是出于宣传的目的,C项正确;表格不能体现出国共合作抗日的特点,排除A项;报刊关于日方的统计数字也不是最为可信,需要其他史料的佐证,排除B项;表格也体现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事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6.(1)红军干部、国民党爱国人士、爱国青年学生、爱国华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的方针。
(2)大事记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的共同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大事记5: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也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1938年8月10日,中央军委要求抗大第二期学员提前毕业,并立即归队;调整第三期学员学习时间分配:十分之八的时间学军事,十分之二的时间学政治。
大事记6:1938年10月,武汉保卫战后,日军乘广州兵力空虚之际,占领广州,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论调,前者片面强调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鼓吹再战必亡,后者幻想依靠英美的力量迅速战胜日本,为了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1938年12月15日,毛泽东在抗大作关于持久战的讲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3)特点:教学内容参考各国军事教材和理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中国共产党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精神。
(1)
依据材料“抗大第二期正式开学。这一期共设四个大队,其中一、二是红军的团、师、军干部……原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一部分爱国军人也奔赴延安进入抗大学习。九至十四队为各地青年学生,共六百零九人,编为四大队”、“抗大总校第三期开学,……爱国华侨参加本期学习”可知,抗大学员的来源有红军干部、国民党爱国人士、爱国青年学生、爱国华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大学员的不同来源,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的方针。
(2)
依据所学知识并参考示例,可参考以下答案,任选一条,语言流畅,体现与时局关系即可。
大事记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的共同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大事记5: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也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1938年8月10日,中央军委要求抗大第二期学员提前毕业,并立即归队;调整第三期学员学习时间分配:十分之八的时间学军事,十分之二的时间学政治。
大事记6:1938年10月,武汉保卫战后,日军乘广州兵力空虚之际,占领广州,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论调,前者片面强调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鼓吹再战必亡,后者幻想依靠英美的力量迅速战胜日本,为了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1938年12月15日,毛泽东在抗大作关于持久战的讲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3)
依据材料“抗大在教学内容上,无论是红军时期的军政教材、苏联的军事理论,还是国民党军队、日本军队、德国军队的条令教范,都拿来作为参考”、“与此同时,抗大还根据战争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游击战、运动战、统一战线等相关军政教学内容”、“对于斗争经验丰富但文化水平低、理论基础薄弱的工农出身的学员,采取以启发式和问答式为主、演讲式为辅的教学方法;对于缺乏实践经验但文化水平高、理解能力强的知识青年学员,则采取以演讲式和启发式为主、问答式为辅的教学方法;对于军师级领导干部学员,则以自学为主,着重采用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可知,抗大的教学特点有教学内容参考各国军事教材和理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中国共产党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精神。
【点睛】
17.(1)中共一大的召开。作用: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2)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3)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4)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5)中国共产党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6)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国情出发,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核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最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正确的救国道路。(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指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上的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2)依据材料二“(八七会议)后,毛泽东等人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可知“武装暴动”指的是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根据八七会议的精神,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指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受挫后,主动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农村进军,从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依据材料三“……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组织上增选毛泽东为常委;军事上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可知说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正面战场的战役有国民党军队组织的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等,敌后战场的战役有八路军组织的百团大战等。
(5)依据材料五“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归纳指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6)综合上述材料,多角度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认识,从革命道路来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国情出发,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群众基础来看,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核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最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从党的领导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正确的救国道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