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8 08:4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图为某文明古国存在的社会等级制度。该文明古国是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2.在古印度,社会等级制度非常严格,按这个制度划分,商人是属于下面四个等级中的( )
A.第一等级婆罗门 B.第二等级刹帝利 C.第三等级吠舍 D.第四等级首陀罗
3.中国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被称为四个文明古国,它们均产生于( )
A.大河流域 B.沙漠地带 C.沿海 D.高原地带
4.千佛山风景区是济南三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因隋代开皇年间在此山山腰处修建“千佛寺”(今兴国禅寺)而得名。与之命名相关的宗教创始人是( )
A.耶稣 B.李耳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5.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下列不属于阿拉伯特色文化的是
A.创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 B.《天方夜谭》 C.《医学集成》 D.《医典》
6.下列地区与文明成果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古埃及——楔形文字 B.古印度——哈拉巴遗址
C.古希腊——万神殿 D.古罗马——《荷马史诗》
7.“在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其传入先是通过商人,以后又靠印度传教土和中国皈依者……到公元4世纪后期,中国西北部十分之九的居民都信奉了。”这里“传入中国”的是( )
A.基督教 B.白莲教 C.佛教 D.道教
8.小史同学在预习完某一课后,根据内容制作了年代尺(如图)。请推断该课的学习主题是( )
A.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欧洲文明 D.中华文明
9.图片中的建筑与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佛教有关的是( )
A.
B.
C.
D.
10.2019 年 5 月 12 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题纪录片《亚洲文明之光》,生动再现了亚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悠久灿烂、多元共生、交流互鉴的文明图景。以下文明成就可以在纪录片中展现的是
①太阳历②《汉谟拉比法典》③阿拉伯数字④象形文字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
11.“它源于印度教,把人按照严格的等级加以区分,认为等级越高越纯净。”“它”是
A.种姓制度 B.城邦制度 C.封建制度 D.庄园制度
12.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古代的亚非地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交通便利,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B.国家、城市兴起较早
C.大河流经,土地肥沃,适合农业耕作 D.频繁地对外侵略扩张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亚非文明示意图
(1)根据图2,写出古代亚洲大河流域三大文明的名称。
材料二 玄奘,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深明儒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波。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除了传授佛法,还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技术、雕塑技术、医药等知识,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玄奘、鉴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贡献(各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我愿提出4点主张
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节选)(2019年5月15日)
(3)根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提出的4点原则主张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婆罗门可以确信无疑地享用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得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辱的服役,因为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的。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中哪一国家的遗迹?这一文明古国诞生于哪条大河流域?
(2)材料一中图二的法典石柱是古代哪一地区的文明成果?该法典的名称是什么?
(3)材料二是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这些条文反映了该国实行的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4)请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三个文明的发源地及政治制度的共同点?
15.人类文明依河而兴,河流孕育了人类的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尼罗河文明】
材料一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希罗多德
(1)分别列举该地区在建筑、文字和历法方面的文明象征(各一例)。
【两河文明】
材料二 文明的发祥总是与河流密切相关。西亚的中心地带荒凉而干旱,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迄今已知最早建立的城市,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
(2)“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的名称是? 出现在哪一国家?是用何种文字刻写的?
【印度河文明】
材料三 印度前总理曼莫汗·辛格在位时曾坦承:“尽管60年来印度已经制定宪法和法律禁止种姓制度和种姓隔离,政府也作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在印度许多地方,达利特(贱民)依然面临着社会歧视。” 该制度对印度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3)在种姓制度中,阿育王对应的等级名称是?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的等级名称是?据材料指出该制度的影响。
【归纳提升】
(4)请从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阶段的角度概况以上古代文明的共同特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地位由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B项正确;古埃及的文明是金字塔,古希腊的文明是奴隶制民主政治, 古罗马文明是“十二铜表法”,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被定为第三等级吠舍,C项正确;.掌握神权的祭司、贵族被定为第一等级婆罗门,排除A项;掌握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的国王、武士和官吏被定为第二等级刹帝利,排除B项;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被定为第四等级首陀罗,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被称为四个文明古国,它们均产生于大河流域,中国位于黄河流域,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古印度位于印度河流域,A项正确;四大文明古国都没有产生与沙漠地带和高原地带,也不是位于沿海,排除BCD项。故选A项。
4.D
【详解】
依据“千佛寺”可知与佛教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六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古印度创立佛教,是佛教的创始人,D项正确;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被基督教尊为救世主,排除A项;李耳即道家创始人老子,被后来的道教尊为太上老君,奉为教主,排除B项;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古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A项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6.B
【详解】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巴和摩亨佐 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23世纪一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而长期不为人所知,B符合题意;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它用图形表示事物,所以叫象形文字。大约在埃及象形文字出现的同一时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A排除;万神殿是古罗马的文明成果。C排除;《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D排除。故选择B。
7.C
【详解】
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由材料“在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其传入先是通过商人,以后又靠印度传教土和中国皈依者……到公元4世纪后期,中国西北部十分之九的居民都信奉了。”这里“传入中国”的是佛教,故C项正确;基督教1世纪产生,唐朝传入我国,排除A;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道教是东汉末年在我国产生的宗教,排除BD。故选C项。
8.B
【详解】
根据材料年代尺中“雅利安人入侵、公元前6世纪佛教创立”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课的学习主题是“古代印度文明”。在古印度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遭遇雅利安人入侵,雅利安人在印度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释迦摩尼创立佛教,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两河流域文明”、“古代欧洲文明”、“中华文明”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9.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佛教信奉的是佛,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是佛教的典型文化代表,D项是乐山大佛,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建筑都不是佛教的建筑,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0.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为加强中央集权,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古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所以《亚洲文明之光》的文明成就可以在纪录片中展现的是②③,C项符合题意。而①④属于非洲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排除。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1.A
【详解】
由材料“它源于印度教,把人按照严格的等级加以区分,认为等级越高越纯净”及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所以“它”指的是种姓制度,A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城邦制度主要存在于古希腊,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封建制度是建立在封土制基础上的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庄园制度是欧洲中世纪的封建领主以庄园为财产制度的单位,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古代的亚非文明均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是农耕文化的代表,大河流域土地肥沃,适合农业耕作,C项正确;交通便利,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指的是欧洲海洋文明,排除A项;国家、城市兴起是文明出现的表现,排除B项;亚非文明产生的过程中没有出现频繁的对外扩张,排除D项。故选C项。
13.(1)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2)玄奘: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而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传授佛法,还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技术、雕塑技术、医药等知识,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3)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4)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详解】
(1)根据图2“古代亚非文明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举古代亚洲大河流域三大文明,即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根据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它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提出的4点原则主张是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认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古代亚洲大河流域三大文明。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唐朝在中外文化的交流。解答第三问需要根据材料回答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提出的4点原则主张。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认识。
14.(1)古埃及;尼罗河流域。
(2)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4)发源地: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政治制度: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
【详解】
(1)根据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的是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埃及诞生于尼罗河流域。
(2)根据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图二反映的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
(3)根据“婆罗门”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这三个文明的共同点可从发源地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概括。如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实行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等。
15.(1)建筑:金字塔(或狮身人面像);文字:象形文字;历法:太阳历
(2)《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楔形文字
(3)刹帝利;首陀罗;该制度对印度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4)自然地理条件:分布在大河流域,都是大河文明;社会历史阶段:都是奴隶制文明
【详解】
(1)根据材料“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可知该地区建筑:金字塔(或狮身人面像);文字:象形文字;历法:太阳历。
(2)根据所学知识,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用楔形文字刻写的《汉谟拉比法典》。
(3)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因此阿育王对应的等级名称是刹帝利;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该制度对印度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4)自然地理条件:分布在大河流域,都是大河文明;社会历史阶段:都是奴隶制文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