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
1.十月革命前,列宁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必定要消灭私有制和商品经济”;1921年,列宁提出“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这一变化( )
A.有助于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B.实现了苏俄工业化建设
C.实现了苏俄社会制度的转型 D.稳定了国内的政治局势
2.192l年的一份档案里记录了苏俄实施某项政策后农村社会的反响,“好转”“支持”“改善”“满意”“信任”等词汇频频出现,农民暴乱和不满情绪迅速平息下来,他们开始自觉地扩大耕种面积,这项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 C.全面社会保障制度 D.新经济政策
3.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称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因形成于斯大林执政时期,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的建立
C.《和平法令》的颁布 D.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4.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列宁对到访的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用这些来使我们国家的轮子再次运转。”列宁使苏俄“国家的轮子再次运转”采取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5.1921年,苏俄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某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这表明苏俄政府正在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6.以下示意图呈现了某一时期苏俄(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素。其中①处探索的主要作用是( )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B.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C.推动了商品经济持续繁荣 D.使苏联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7. 下图漫画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后苏联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此状况解释合理的是( )
A.苏联经济发展失衡 B.苏联工业发展缓慢 C.苏联优先发展农业经济 D.实行新经济政策成效好
8.1920年,苏俄的粮食部长在开会时因为饥饿晕倒。为解决当时国家面临的这种困境,列宁决定
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推行新经济政策
9.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10.尽管美国人老福特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主义为敌,他还是在俄国修建了一个汽车工厂。他对这笔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的生意颇为满意。老福特有钱可赚是因为苏俄政府实施( )
A.新经济政策 B.两个五年计划
C.农业集体化 D.赫鲁晓夫改革
11.如图漫画讽刺的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突调 B.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旱
C.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D.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
12.1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2~3小时的工作时间,国家和人民因此常常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该决议反映出当时苏联
A.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 B.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
C.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 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中共十九大认为:“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材料二
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 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
苏联(俄) 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中国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材料三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材料四“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和诞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哪些新的科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共同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社会主义事业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建国一百周年时中国要实现的目标。你认为中国自信源泉来自哪里?
(4)材料四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根据材料四分析,作者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的作用持什么态度
14.纵观世界风云,一场场变革顺应时代的呼唤,构成了一曲曲历史的交响,推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先声】
大抵在初期,它(文艺复兴)的倾向是偏于复古的;后来到了盛极将衰的时期,却又见老树根上,到处产生新芽儿了。——陈衡哲《西洋史》
(1)由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老树根”和“新芽儿”的具体含义。
(2)指出图中所示的两位思想家共同创立的科学理论。在此理论影响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试举一例说明之。【制度先河】
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当时资产阶级的胜利意味着新社会制度的胜利,资产阶级所有制对封建所有制的胜利。——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借助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换:俄国不再是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所确立的“新社会制度”,指出哪一事件使得俄国完成了“历史性的转换”,说明俄国成为了“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的原因。
【经济先例】
1921年,苏俄国内经济崩溃,供应短缺……(列宁)经过调查得出结论: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执行,势必加深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动乱。——据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
(4)由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苏俄为摆脱困境所实施的政策;根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以下政策:征收粮食税;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材料二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这一“体制”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利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材料三 1978年至1984年,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长处。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了苏俄的什么政策?这是谁领导下,苏俄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2)结合所学知识和图4,回答导致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的原因是1926年起,苏联开始的什么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体制”被称为什么模式。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体制”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的基本特征是要发挥哪两种手段的长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十月革命之前列宁提出消灭私有制是革命的需要。1921年,针对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的出现,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商品交换,D项正确;有助于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A项;苏联工业化建设是斯大林模式时期,排除B项;1921年依然是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
根据材料“192l年的一份档案里记录了苏俄实施某项政策后农村社会的反响”、“好转”“支持”“改善”“满意”“信任”等词汇频频出现,结合所学可知为了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被迫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了积极性,1921年,列宁领导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D,排除A;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从1929年开始推行,B错误;C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
3.D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项正确;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排除B项;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4.B
【详解】
根据材料“192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为了恢复发展生产,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缓解了危机,巩固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在1918-1920年,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在位时期实行的,排除CD项。故选B项。
【点睛】
5.B
【详解】
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题干的“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某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表明苏俄政府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在1921年还未实行,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在1921年还未实行,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
据材料“1928---1937年的苏联”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苏联进行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两个五年计划,尤其是1937年完成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变成强大的工业国,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排除A项;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1924年斯大林成为苏联领导人,之后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以指令性计划代替了“市场”,C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7.A
【详解】
依据题干中时间“20世纪30年代后”以及漫画标题“片面的经济”,再分析漫画本身,漫画上一个俄罗斯绅士手拄拐杖,右腿粗壮,上写有“军事工业”,而左腿细长脆弱萎缩,上写有“民用工业”,可见这反映了苏联模式下片面发展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而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A项正确;斯大林执模式下苏联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是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失衡,排除B项;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非农业经济,排除C项;进入30年代后苏联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而新经济策已经逐渐取消,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0年,在经历了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之后,又遭遇大旱灾,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苏俄的粮食部长在开会时因为饥饿晕倒。为解决当时国家面临的这种困境,列宁决定推行新经济政策,D项正确;1917年11月,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18年,苏俄与德国签署《布勒斯特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1918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现象出现,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合时宜,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9.B
【详解】
从题干中的时间看,当时美国正经历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之中,当时的苏联正在进行一五计划的建设。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经济危机之下,苏联没有影响,特别是苏联通过五年计划在工业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引起美国人的关注,B项正确;A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C新经济政策的成效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C项;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的公有制经济不符合美国人的利益要求,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
根据材料“……在俄国修建了一个汽车工厂……苏俄政府……”及所学可知,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A项正确;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排除B项;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赫鲁晓夫改革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改革,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的名字是《跛足巨人》,所表现的主要是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经济的畸形发展,苏联就像一个行走不稳的跛足巨人,一条腿是导弹(象征重工业),粗壮有力,另一条腿却是细如芦杆(象征农业和轻工业),无法支撑。他的上臂也是粗细不一,即使架着拐杖,样子也让人十分担心。斯大林时期,苏联形成优先发展重工业,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出现重工业极为先进而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的经济局面。所以漫画讽刺20世纪30年代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A项正确;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排除B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特点,排除C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2.D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以看出,当时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D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出一部分工作者的特征,不能反映出整个工人阶级队伍的觉悟,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国民经济的衰退,只能看出国家的损失,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这一现象会导致工业化目标难以实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3.(1)时间:1848年。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新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到两点)
(2)共同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武装夺取政权。原因: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缺陷和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3)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源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
(4)工业革命;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的作用。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产生新的科学思想,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共同点,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武装夺取政权。中苏两国社会主义事业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缺陷和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3)
根据材料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知建国一百周年时中国要实现的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自信源泉来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
(4)
根据材料四“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可知材料评价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作者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的作用,特别是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持积极态度,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的作用。
【点睛】
14.(1)“老树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新芽儿”: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或人文主义。
(2)马克思主义。第一国际的成立或巴黎公社。(任写一例)
(3)君主立宪制。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4)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后来到了盛极将衰的时期,却又见老树根上,到处产生新芽儿了”可知,“老树根”是指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新芽儿”是指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或人文主义。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他们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此理论影响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有第一国际的成立,有巴黎公社。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当时资产阶级的胜利意味着新社会制度的胜利,资产阶级所有制对封建所有制的胜利”可知,英国创立了君主立宪制。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历史性的转换”可知,俄国十月革命使得俄国完成了“历史性的转换”。明俄国成为了“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是因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4)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执行,势必加深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动乱”可知,于是有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5.(1)政策:新经济政策。
领导人:列宁。
(2)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模式: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
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实行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挥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长处。
【详解】
(1)根据“1921年”“征收粮食税”“实行自由贸易”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列宁领导下,苏俄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2)结合所学可知,1926年起,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模式: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特征:根据“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得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实行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
(3)目标:根据“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特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得出发挥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长处。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