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7 16:0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选择题
1.中医中药对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用毕生精力编写,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2.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下列我国古代人物与科技文化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司马迁——《史记》 B.贾思勰——《农政全书》
C.宋应星——《天工开物》 D.李时珍——《本草纲目》
3.下图是《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明朝北京城的设计布局体现了明朝的政治、文化等社会特征,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这体现出明朝的政治特征是
A.郡县制的实行 B.科举制的完善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君主专制的加强
4.中国科技史专家英国人李约瑟称宋应星为“中国的狄德罗(法国18世纪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宋应星之所以获得这样赞誉是因为他的作品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手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这部作品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梦溪笔谈》
5.下列图片均选自同一部明朝科技巨著,这部作品应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6.它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这部史书及作者应是( )
A.《春秋》——孔子 B.《天工开物》——宋应星
C.《史记》——司马迁 D.《资治通鉴》——司马光
7. 下图是明朝都城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示意图。其中最壮丽的建筑群是
A.内城 B.紫禁城 C.外城 D.皇城
8.2020年6月7日中国围绕新冠肺炎有效药物研发举行新闻发布会,强调中医药发挥的重要作用。历史上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我国医药学宝库的主要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伤寒杂病论》
9.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牡丹亭》
10.(旧药物)著作,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宋应星面对流民遍地,转而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这表明两人( )
A.关注现实问题 B.提倡创新精神 C.关心国家命运 D.注重调差研究
1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辉煌。下列各项搭配正确的是( )
A.贾思勰——《农政全书》——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B.祖冲之——《伤寒杂病论》——第一部地理学专著
C.华佗——《本草纲目》——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
D.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2.明朝的北京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它是在谁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
A.唐长安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元大都
13.“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益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它的生产技术曾在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中详细介绍,该书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牡丹亭》
14.“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这是周杰伦根据我国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改编的中国风系列歌曲,这部巨著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15.中华老字号的“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如果你要了解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应查阅( )
A.《史记》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在我国古代,几乎历代中原王朝都面临着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长城既是环境差异和农牧民族冲突的产物,也是中原王朝为填补天然屏障不足而建立起来的防御体系,作为遏制游牧民族进攻的有效手段,长城的军事效应是显而易见的。长城防线不但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保证了中原地区的强大和统一,而且有效地保护着屯田、交通,为边疆地区经济开发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中原王朝修筑长城的原因是什么?
(2)秦长城和明长城的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3)秦长城和明长城分别是为抵御哪一游牧民族而修建的?
(4)从材料来看,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5)今天的长城的军事作用已经消失,但我们依然歌颂它。请你说说我们今天依然歌颂长城的原因是什么。
17.北京城的发展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北京城从金到明清的空间方位、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元大都的设计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材料二 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3)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北京城的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收录药方11 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草纲目》自问世以后,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人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B项正确;《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排除A项;《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排除C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贾思勰的科技著作是《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的著作,故B符合题意;史学家司马迁的代表作《史记》,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排除A;宋应星的著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排除C;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是《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故排除D。
3.D
【详解】
根据材料“《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可以看出宫城处于北京城的核心部位,宫城也叫紫禁城,是皇帝居住地,外围有皇城、内城、外城拱卫,同时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紫禁城处于中轴线上,宫城就突出地体现了明朝帝王宫殿的至尊,在政治特征上表现为君主专制的加强,D项正确;秦朝实行郡县制,排除A项;从北京城布局不能体现出科举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C项。故选D项。
4.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由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编写,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手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项正确;《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编写的药物学著作,排除A项;《农政全书》的作者是徐光启,排除C项;《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著作,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
根据图中“农耕”“织布”“炼水银、朱砂”等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明朝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收录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C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书,排除A项;《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所著的一部农书,排除B项;《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6.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北宋司马光历时19年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编者总结出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所以叫《资治通鉴》,D项正确;“《春秋》——孔子”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
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取得帝位以后,选定北京为都城,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历时15年,1420年基本完成,次年正式迁都北京。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城垣、城楼、官衙、仓库、寺观、桥梁、大街小巷、工商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各种殿宇等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题干图片是明朝都城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示意图。其中最壮丽的建筑群是紫禁城,B项正确;ACD项是紫禁城的其中一部分,排除ACD项。故选B项。
8.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A项正确;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B项;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排除C项;《伤寒杂病论》是中医方面的著作,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是《本草纲目》。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写成的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故A项正确;《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排除B项;《天工开物》由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排除C项;《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
根据“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宋应星面对流民遍地,转而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可知,材料体现李时珍好宋应星都关注现实问题,A项正确;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天工开物》著于明代,作者为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农政全书》的作者为明代徐光启,排除A项;祖冲之为数学家,《伤寒杂病论》作者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第一部地理学专著为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排除B项;《本草纲目》作者为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德基础上建起来的,故选D项;唐长安位于陕西西安,排除A项;北宋东京位于河南开封,排除B项;南宋临安位于浙江杭州,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
根据材料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本著作指的是《天工开物》,由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等技术,B项正确;《本草纲目》是由明朝李时珍编写的药学著作,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古典四大名剧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他写了一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D项正确;《天工开物》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排除A项; 《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著作,排除B项;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是中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C项正确;《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的史学著作,排除A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排除B项;《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的医药学典籍,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6.(1)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和侵扰。
(2)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裕关。
(3)秦长城:抵御匈奴。明长城:抵御蒙古民族。
(4)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安定的环境。
(5)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智慧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象征。
(1)
根据材料可知,“也是中原王朝为填补天然屏障不足而建立起来的防御体系,作为遏制游牧民族进攻的有效手段,长城的军事效应是显而易见的”说明中原王朝修筑长城的原因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2)
根据所学可知,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裕关。
(3)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时,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以防御匈奴。明朝时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所以,秦长城和明长城分别是为抵御匈奴和蒙古族的入侵。
(4)
根据材料可知,“长城防线不但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保证了中原地区的强大和统一,而且有效地保护着屯田、交通,为边疆地区经济开发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环境。”说明长城作用是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保证了中原地区的强大和统一,为边疆地区经济开发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5)
根据所学可知,长城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设施完善、工程质量优异,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智慧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象征。
17.(1)空间方位:整体从西南向东北移动(或从规整的方形变成凸字形)。
政治地位:从军事重镇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2)传承:元大都的设计建造(城门命名)借鉴了《周礼》等的理念;元大都也沿用了部分金中都的基础。(答出一项即可。)
创新:元大都钟鼓楼的中心位置。
(3)以元大都为基础;以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规模大。(答出两项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城从金到明清空间方位整体从西南向东北移动(或从规整的方形变成凸字形)。根据“逐渐由一个边关军事重镇上升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可归纳出政治地位从军事重镇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2)根据“元大都的建造基本上遵循了《周礼考工记》和《周易》的理念”可归纳出元大都的设计建造(城门命名)借鉴了《周礼》等的理念;根据“元大都的钟鼓楼放在城市的中心位置,这是中国以往都城设计中没有过的”等可归纳出创新是元大都也沿用了部分金中都的基础。
(3)根据材料三“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可归纳出以元大都为基础;根据“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可归纳出以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规模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