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配画说课修改稿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配画说课修改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3-01-30 10:0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配画》说课稿
?
我要说的课是五年级《信息技术》第7课《古诗配画》。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目标是:
使学生掌握竖排文本框输入古诗。
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
让学生学会调整图片进行图文混排。
这三点目标,只是单纯地从信息技术学科的角度而设定,我觉得还不够全面。新课标要求与其他学科整合,这堂课可以实现与艺术学科的整合。从学科的整合角度,我另外设计了两个目标:
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为更好地让学生实现艺术创作,我还增加了文字修饰、文本框填充等教学内容。因此,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有六点,即:
使学生掌握竖排文本框输入古诗。
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
让学生学会调整图片进行图文混排。
让学生学会文字修饰、文本框填充
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其中,前面四点是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后两点是艺术的基本素养。
教学内容增多了,教学目标更难了,能不能在一堂课内完成这么大的教学容量,实现教学目标呢?以下是我的设计思路:
首先,我把信息技术当做艺术学习的工具,通过信息技术学习艺术,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的表现能力。
其次,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创作《古诗配画》这一艺术活动,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技能。
第三,我设计了一个本课的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网络,让学生通过网络的自学,基本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
第四,通过教师的适当指导,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实现全体学生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这是我设计的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网络平台,有五个学习环节:
(一)作品欣赏。
优美的古典音乐,精美的艺术名画,宛转顿措的古诗朗读。
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创造一个诗情画意的情景,使学生入情入景,充分感受信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所创造艺术美的魅力。学生在艺术的感染下产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激起“我也要制作出这样美的作品”的激情。从而很自然的引出任务:“你们知不知道怎么做出这样的效果,想不想在WORD里做一个艺术型的古诗配画?”
(二)素材资料。
让学生浏览完成此作品所需要的素材,包括文字、图片、朗读、背景音乐。可供学生随时下载。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现有的素材,了解作品的构成,为学生个性化地完成作品提供多种选择。例如,不同的诗配不同的画,配不同的音乐等。这种选择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艺术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悟与艺术的分析能力。
(三)分步操作
每一个步骤都有相应的操作提示,鼓励学生先尝试,当遇到困难时再浏览操作提示。也可以不按操作的步骤,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插入文本框,分竖排和横排。
复制古诗。
3、 插入图片
4、 调整环绕方式。
5、 文字修饰。
6、 文本框填充效果。
(四)提高练习
设计个性化作品艺术签名,要求是插入文本框,输入自己的姓名,选择最喜爱的字体,红色,文本框的填充效果自选,位置作品的合适位置。
这个练习应用了本节课差不多所有关键知识的内容,起到了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也提高了整体作品的设计水平。
(五)展示评价。
学生作品完成后,保存在教师机指定的文件夹中,供教师和学生展示欣赏和评价。
在展示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文件,全屏显示作品,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自己或别人的作品,并做自评和他评。
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全班评价。
所有评价可以记录在网上。程序会自动根据评价记录进行统计。
设计展示和评价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教师即时知道本堂课的学习效果,调动以后的教学方法。
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可能有部分学生自学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个别辅导和小组协作辅导。由于信息技术教学平台是基于网络教学的个人自学平台,教师个别辅导并不会影响教学进度。教师会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能力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以达到全班学生能力都得到最大提高,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优势。
对于多数同学在自学过程中都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直观演示法加转播的教学方法。如图片的环绕方式的设置、文本框的效果填充。这两种操作步骤较多,选项较复杂。教师集中讲授后,需要让学生反复操作,多次尝试。每个学生尝试出一个效果后,可以使用转播教学方式,让学生讲解操作的步骤。学生总是对新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自己尝试,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点拨者,不要把问题的答案全部告诉学生。
本节课最大的特色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平台,进行高效地自学。教师不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教,重要的是课前充分的准备。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希望能给各位同仁一点启示。谢谢各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