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中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30 10:2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3年中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阅读陶渊明《饮酒(其五)》,完成问题。(4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从中可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赏析。(4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3.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分)
4.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目。(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荜门:简陋的住处。
5.颔联中的“遍”和“稀”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2分)
6.情景交融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诗句作简要赏析。(3分)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①。能不忆江南!
〖注释〗①蓝:蓼蓝。一种草本植物,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7.作者在这首词中用一个“”字来直接赞美江南。(1分)
8.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春来江水绿如蓝”。(3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4分)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①焙②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1]
【注释】   ①嗔:(chēn)嫌怨。   ②焙:用微火烘。
9.三、四两句写了山农“ ”、 “ ”这两根劳动场面。(2分)
10.作者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山村环境怎样的美?请你作简要的赏析。(2分)
六、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下列问题。(4分)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是(2分)
12. 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2分)
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次北固山下 【乙】落叶
王湾 唐 孔绍安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3.甲诗的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你谈谈它妙在何处?(3分)
14.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3分)
八、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题。(5分)
书 事
黄宗羲①
初晴泥路觉蹒跚, 听彻松涛骨亦寒。
莫恨西风多凛烈, 黄花偏耐苦中看。
【注释】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明亡后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不仕。
15.一、二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环境?(2分)
16.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请就此作赏析。(3分)
九、《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7.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18.请品味“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丰富哲理(2分)

十、古诗词阅读(8分)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9.(2分)请用散文化的优美语言描绘开头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0.(3分)《丰乐亭游春》描写的是什么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1.(3分)诗的末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十一、阅读杜甫的《望岳》,回答问题。(5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2.颔联中“钟”字炼得极好,试品味其妙处。(2分)
23.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意蕴丰厚,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赏析。(3分)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4.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1分)
25.“怀旧空吟闻笛赋”这句是什么意思:(2分)
26.这首诗的五、六两句蕴含了什么哲理?(2分)
十三、诗歌欣赏:(7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故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7.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8.根据诗意,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①、词上阕写景或叙事,下阕抒情言志。这首词上阕写什么景?有什么特点?
②、下阕抒发的感情是:     。
十四、古诗阅读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9."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2分)
十五、阅读《浣溪沙》一诗,完成小题。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0.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3分)
31.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分)
十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4分)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①。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畎:田间小沟。
32.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结合全诗简析其作用。(2分)
33.结合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试从表现手法上赏析《宴词》一诗的后两句。(2分)
十七、阅读唐朝韩愈的《春雪》一诗,完成题目(6分)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这首诗是作者在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时写下的。
34.诗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35.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36.身处江南的清代诗人高鼎曾有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早春之景。为什么长安和江南在相同季节中的同一月份却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特征?请运用气象物候专题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2分)
十八、
37.对下面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陋室铭》。
B、第二句的大意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了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本诗是咏秋之作,所写景虽明丽畅快,但仍未摆脱“悲秋”的情调。
十九、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38.与课文中的《乡愁》(余光中)比较,该诗也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请你说说它们体现在哪里?(3分)
39.请你品读后说说该诗运用比喻的特色。(3分)
二十、古诗赏析(5分)
40.对李白《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
险阻。
C.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
的心情。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41.请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3分)
二十一、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42.描写破山寺禅院花木茂盛,环境幽雅清静的两句诗是:(2分)
43.诗中的后两句,先说“万籁此都寂”,又说“但余钟磬音”,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二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吴门道中(其一)
(宋) 孙 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44.诗歌第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45.三、四两句诗意境悠远,请加以赏析。(3分)
二十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共4分)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李益
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受降城:指灵州城,贞观年间唐太宗于此受突厥降。②回乐烽:灵州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③芦管:又名胡笳,卷芦叶而成之吹奏乐器。
46.这首诗的前两句借哪些比喻来渲染出月夜的独特景色?(2分)
47.古典诗词意蕴丰富, 本诗末句“一夜征人尽望乡”深得读者好评,你认为好在哪里?(2分)
二十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48.本诗中“万籁”指____ 。(2分)
49.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点明诗人出游地点和入寺所见。
B.颔联细致描绘一幅竹花繁盛的画面。
C.颈联以鸟之乐表现诗人的怡然自乐。
D.尾联用钟磬声再现寺庙的灵动生机。
参考答案
1.心远、悠然。
2.傍晚山上的气象越发美好,在这从容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的结伴而返;返回自然。
3.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2分)。
4.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5.“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6.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7.好
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江南江水 碧绿(比 蓝草还要绿)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对江南美景(美好河山)的热爱。
9.(2分)焙茶;晒谷
10.(2分)示例一:“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短短一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写出了山村自然环境的清幽之美。
示例二:“鸡鸣”的“鸣”字,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 ,把一个远离尘嚣、全家都在劳作中的山农家特有的气氛传达出来了。 写出了山村生活环境的宁静、闲适的美。
示例三:三、四两句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反映了山农的爽直性格和劳动者的本色。用“却喜”二字写出了劳动所带来的喜悦。写出了劳动之美、民风的淳朴之美。
评分标准: 2分。 能抓住诗中山村环境之美的其中一个特点,并加以赏析,即可满分。仅指出美,没有赏析,只得1分。言之成理,意对即可。
11.“望”(1分)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1分)
12.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或解释为,以花鸟拟人 感时伤别 花也溅泪 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恨别之情。
13.“生”“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表示时序的交替,暗含时光的流逝。既是美景,也是哲理。
14.都表达了思乡之情。结合诗句分析。比如:甲诗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句中说道乡书什么时候能到呢?大雁都已经回到了洛阳,那么我呢?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翻飞未肯下,尤言惜故林。翻飞的落叶,为什么不肯落下,就是留恋森林。借景抒情,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15.山路泥泞,寒风凛冽。或:在泥泞的山路上,脚步蹒跚,松涛阵阵,寒风凛冽。
16.用寒风刺骨的艰苦环境衬托反衬菊花不怕晴雨寒风,不畏艰苦环境,迎风怒放,散发着幽香的形象。诗人借菊花表明自己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坚定信念,不向困难低头的志向。
(3分)。从语言表达角度上戏,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7.D
18.蕴含着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新生事物将取代旧事物,体现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19.(2分)略
20.(3分)暮春(或“晚春”“季春”); 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21. (3分)答:修辞手法:拟人、夸张。(1分)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任分析1种即可)(2分)
22.“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3.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24.刘禹锡 白居易 (2分)
25.暗示很多朋友都去世了(1分)
26.不管生活中有多少困难和灾难,但随着时空的变化,新的希望又会出现。
27.D
28.①塞下秋天景色; 寒冷、荒凉、戒备森严;②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 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30.山下碧绿的兰草牙尖,浅浅的浸入潺潺流淌的清澈的小溪中,松林中蜿蜒着一条黄澄澄的沙石小路,遇雨没有没有一点烂泥。
31.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特征。
32.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二两句寓情于景,眼前美景激起诗人因友人离别而生发的无限依恋。(1分)
3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以舴艋舟之小之轻反衬愁之重之浓。而《宴词》一诗,三、四句则用“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
34.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2分)
35.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2分)
36.由于纬度的差异,高纬度的西北地区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和温暖湿润的低纬度的江南地区相比,显得春天来得稍晚一些。(2分)
37.D
38.结构美:①每一小节诗都是首句和尾句是长句,中间三句为短句,字数是11、7、5、6、11;②从一节诗看,长句短句配合,整齐中具有变化,从整首诗看,每一节的诗句数和相应诗句的字数相等,变化中又十分整齐。音乐美:①音韵美,每一小节一个韵,句句押韵。回环美(或旋律美),每一小节诗的首尾句重复。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39.乡愁是一种情绪,看不见也摸不着。作者通过长江水、酒、海棠、沸血、雪花、家信、腊梅、母亲等一系列比喻,将乡愁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意像,并且赋予这些意像以鲜明的色彩和诱人的芳香,令读者在诵读该诗时,也沉浸在浓浓的乡愁之中。2分。该题难度比较大,上面的答案也只是一种参考,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40.C
41.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苦闷、压抑、郁郁不得志、理想不能实现的心情。
4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3.不矛盾。这是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更能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
44.描绘了村边溪水环绕,几间茅屋掩映在依依杨柳之中的自然清新的乡村美景。
45.通过对渡口烟雨蒙蒙的黄昏中悠然独立的摆渡人形象的刻画,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乡间静谧悠闲生活的向往。(3分)
46.沙似雪 月如霜。(2分。一点1分)
47.形象生动地抒发了征人思乡心切的情感。(2分。只要能扣住“思乡”即可。)
48.自然界一切声音(2分)
49.C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