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7 16:0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建立的知识点,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加强皇权的措施。概括明朝经济发展。
2.过程与方法:读图识图,通过辩论认识到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皇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国家的的统一,但同时又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明朝的建立
建立:1368年, 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明太祖派军攻占大都,结束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思考:我当皇帝怎么做?
中央: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影响: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皇帝






朱元璋强化皇权
六部直属皇帝管理,皇权加强
明朝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皇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唐朝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皇帝
丞相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秦朝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皇帝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想一想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分散与制衡
想一想
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简化办事流程,提髙行政效率的作用。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造成皇帝权力过大,一旦失误,无人敢问责的现象。
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①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中央
地方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结果:皇帝将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收归中央
为分散兵权,设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军事
设立厂卫机构
(1)目的:加强对官吏、百姓的监控。
(2)措施: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明宪宗设西厂,由宦官统领,都由皇帝直接控制。
(3)职责:侦查、缉捕、审讯、处死任何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官民。
(4)影响:造成了人人自危的恐怖政治氛围。
锦衣卫印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职能:监察官民 校检:锦衣卫(侍卫);
“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校检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到“校检” 职能是干什么的?你知道“校检”的真实身份吗?
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诀,暮无事则
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明《稗史汇编》
厂卫特务机构:
明太祖设 锦衣卫(侍卫);
明成祖设 东厂(宦官)
皇帝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强化皇权
措施 影响
中央
地方
军事
特务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加强了君主专制
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的特点及影响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
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朱元璋

朱元璋时期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但并未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文化上
科举放榜图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发展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
答题观点:
文体: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八股文(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八股取士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科举考试的变化
弊端: 禁锢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
明朝之前
科举制度
明朝的“八股取士”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考试文体
科目多:如儒家经典背诵,进士科考诗赋、经史
不受约束
不限制
“四书”
“五经”
必须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八股文
明代马甲
禁锢思想、摧残文化;
所选人才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不利于科技创新、文教事业的发展;
八股取士的影响
明朝的经济
农业: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新品种作物
玉米
红薯
西红柿
辣椒
向日葵
马铃薯
玉米,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哥伦布)。
16世纪传入我国。
甘薯,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哥伦布)。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马铃薯,原产南美洲。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将其当作观赏植物。
花生,原产南美洲。15、16世纪传入我国。其实我国种植花生的历史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向日葵,原产北美洲。
大约在17世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棉纺 织业
丝织业
制瓷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手工业
(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徽州民居
红顶商人胡雪岩
商业
《皇都积胜图卷》局部
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城繁胜景况的再现。
徽商的房舍
朱元璋强化皇权
明朝的建立
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科举考试的变化
答题观点:《四书集注》
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
厂卫制度:锦衣卫和东厂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答题格式:八股文
经济的
发展
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
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
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
明朝的统治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
A. 注重考查诗赋 B. 打破门第限制 C. 采用八股取士 D. 考生任意发挥见解
2.明朝时,大臣宋濂请客,第二天上朝时被朱元璋询问请的都是谁,宋濂回答不敢有丝毫差错。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臣宋濂对皇帝十分忠诚 B. 锦衣卫无孔不入
C. 东厂士兵神通广大 D. 朱元璋善于收买大臣
3.明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 )
A. 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 B. 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 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 D. 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C
C
B
习题演练
4.明初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分别掌管地方的民政、财政、司法和军务。该措施有助于( )
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C.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D. 提升丞相的权力
5.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它们共同说明( )
A. 朱元璋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B. 朱元璋鼓励发展棉纺织业
C. 朱元璋重视加强国家统一
D. 明朝百姓服饰都统一规范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