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7 22:2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列宁主义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毛泽东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__________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邓小平理论之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理论提出
实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八下《中国历史》P3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八下《中国历史》P39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一次提出)
时间:
内容:
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二大(1982年)
1982年
初步形成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八下《中国历史》P39
1987,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实践: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实践: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长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辽东、山东半岛等)
闽南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
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的实际出发》
一、邓小平理论之中共十三大
· 中共十三大(1987年)
·结合中国的实际,中共十三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哪一阶段?
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的十三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一、邓小平理论之中共十三大
· 中共十三大(1987年)
经济
建设
改革开放
四项
基本
原则
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胜利实现了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发展战略:经济建设“三步走”
走向成熟
实践:海南经济特区&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
· 南方谈话(1992)
一、邓小平理论之南方谈话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为什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迎来一次思想解放?这一次谈话的内容又提出了哪些内容呢?
知识拓展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989年东欧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陷入低潮。
邓小平针对当时人们的疑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之南方谈话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发展才是硬道理。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3.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之人物评价
· 综合上述内容,请说说你对邓小平及邓小平理论的看法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动脑筋: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一、邓小平理论之中共十四大
· 中共十四大(1992)
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一、邓小平理论之中共十五大
· 中共十五大(1997)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丰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2年
南方谈话
进一步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逝世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1997.2.25)
中国去向何处?
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背景
· 中共十六大(2002)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形势逼人,不仅则退。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阅读这段材料,请你分析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发展进入哪一新阶段?而在这一阶段下,中国共产党党要如何做呢?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奋斗目标: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确立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
2002年 北京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意义:
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胡锦涛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而对于这些新问题、新形势,胡锦涛总书记做出怎样的判断?
·上面图片反映了哪些什么问题?你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什么?
环境污染;公平效率;城乡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
· 中共十七大(2007年)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哪一新理论?
科学发展观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 北京
1、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胡锦涛做报告
2、提出思想:
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意义: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知识补充之发展成果
2010年
中国GDP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
2011年
中国工业总产值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
· 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8日——14日)
三、科学发展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
·阅读上述材料,分析中共十八又将哪一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以及十八大又提出哪些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找来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同月15号的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中共十九大(2017年)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结合课本和材料说说,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发生了哪些变化?继而提出哪一新思想理论?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及其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10.9)
连连看: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系统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揭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二大
十四大
十三大
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会议名称 会议内容 理论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中共十七大
中共十八大 中共十九大
确立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
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提出并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出科学发展观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提出并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
课堂检测
1.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   )。
 A.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C.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思想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邓小平提出的判断姓“资”姓“姓”的三条标准是(   )。
 ①是否有利于增加公有制经济成分
 ②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③是否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
 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B
3.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在(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D
4.被誉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D
5.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C
6.以下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
7.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