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语文中考备考测试题(二):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初中语文中考备考测试题(二):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7 11:3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知识综合运用(二)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选取战争中的重大事件,深刻解释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艰难困苦、坚韧不拔的风骨,体现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 ① (A.xu B.xuè)性、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影片场面气势恢宏,情节感人至深,人物鲜活生动,效果 zhèn ② (A.震 B.振)撼人心,是今年战争题材创作的又一部 甲 (A.标杆 B.表率)之作、里程碑之作。它 丙 ,砥砺我们的奋斗意志。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 乙 (A.历久弥新 B.历历在目),需要我们永续传承、时代发扬。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 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3)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以开创性的战争题材电影样式 ②引领观众走近父辈、走近英雄
③深刻展现抗美援朝精神精髓 ④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光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4)短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站在新年的门口,我们感慨
百年大党笃行不怠、矢志不渝; 站在新年的门口,我们感动
抗疫身影勇毅坚守、和衷共 ; 站在新年的门口,我们感叹
航天英雄áo 游星辰、挥斥方遒;
……
前仆后继的中国人——
心无旁wù,携手共进,不负韶华,共创未来!
2.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
3.给加点字注音:
慨( ) 仆( )
4.看拼音写汉字:
áo 游( ) 旁 wù( )
5.画线词的意思是同心协力,共渡困难,横线处填字应选( )
A.计 B.记 C.济 D.继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就学生而言,如果把阅读简单分类,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是大家平时学习时所常用的教材与专业性书籍;第二类是日常的实用性书籍;第三类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史哲类的书籍。人们通常所说的要阅读经典,大多指的是这里的第三类文史哲著作。这类著作经过时光荏(   )苒而流传下来且被人们广泛接受,一般称之为经典。
作为学生,既要读知识性很强的教材或者专业书籍,同时,也要读各种可以让自己增长智慧、丰富思想、陶冶( )情操、修正品行、(róng)_________通性格的文史哲类的著述。在默默地阅读中,人们(líng)_________听来自古代传统的空谷足音,感受来自历史深处的喜怒哀乐,从而帮助人们反思当下,放眼未来。阅读,应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就该像一日三餐般自然而然;读书,也该像呼吸空气般吐故纳新。正是这样的阅读,成就了人们的成长,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见证了人类的进步。
又是一年一度“世界读书日”。其实,“世界读书日”的目的,并非号召人们要在这一天去读书,其最大的意义是要提人们:_________。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荏_________苒②陶冶_________③(róng)_________通④(líng)_________听
(2)联系上文,选择最恰当的句子填在结尾的横线上( )
A.读书,就要读经典。
B.读书,要与人生、与生活相伴,如影随形。
C.读书,就要读有实用价值的书箱。
D.读书,就要读知识性很强的教材或者专业书籍。
7.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人生路上,总会遇到急流险滩。当困难纷至沓来时,如果我们束手无策,不思进取,就会放纵命运的摆布;反之,如果我们一路跋涉,披荆斩棘,就会挣脱命运的束fù( )。在拼搏中持有一份“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兴味( ),人生如斯,不亦快哉!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

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束fù( ) 兴( )味
(3)语段中画线语句成分搭配不当,请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文坛大家,哪个没有【甲】______的名声?哪个不是传奇般的存在?
不过,我们眼中的传奇,对于当时的他们而言,却是难言的忧(qī)_________ ,无尽的苦涩。李白用“① ”“② ”(《行路难》)来状写人生路上的坎坷与艰难;面对亲人离散,苏轼举杯问月,以“不应有恨,③ ”诉说思亲之情;杜甫饱经丧乱,以“④ ,况乃未休兵”⑤《 》,写尽内心的忧思。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似乎又是他们的共同命运,刘禹锡“巴山楚水凑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伤感惆怅跃然纸上;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⑥ ”,悲愤愁苦(yì) 于言表。
也许正是人生境遇不尽如人意,才让他们展现出无与(lún) 比的人格魅力。李白即便深感行路艰难,依旧相信有长风破浪之日;苏轼即便无法与弟弟团聚,依旧能送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增娟”的美好祝愿;杜甫即便饱受战乱之苦,依旧如⑦ (作家名)的“先忧后乐”理想一般,寄托“安得广厦千万间,⑧ ”的热切期待;【丙】 。
面对困境,他们并没有【乙】_______,或是(huò) 达乐观,或是坚定自持,以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成就了自己,也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8.(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忧(qī)____ ②(yì)____于言表 ③无与(lún)____ 比 ④(huò)____达
9.根据语境,为【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短语。
自古文坛大家,哪个没有【甲】____的名声(A.如雷贯耳 B.大名鼎鼎)
面对困境,他们并没有【乙】____(A.自惭形秽 B.自暴自弃)
10.根据语段内容,在【丙】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与上文语义连贯,句式相仿。
学校开展“大美·古籍”的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1.活动一:古籍发展足迹
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华古籍从甲骨、青铜器、石刻、竹简、缣帛,发展到写卷、刻本,数量之大,世所罕见。西汉时期以竹木简和缣帛为知识载体。用于编连竹木简的绳子称为“编”,丝质的称为“丝编”,皮质的称为“韦编”。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曾用“韦编三绝”来记载孔子勤读《易》书的故事。之后东汉蔡伦用树皮、破麻布等创新了造纸术,【甲】纸张迅速取代竹简成为书籍的首选。
随着印刷技术的演化,书籍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乙】,书籍外观也随之改变,颇富创义。唐五代前的卷轴式装潢,慢慢发展为梵夹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等多种形式,明中期后,线装方册成为主流。
翻开古籍的河流,我们从那翻卷浪花的涛声中窥见哲思,从河边摇曳的蒹葭中嗅到诗情。我们的心底慢慢积蓄起向上的能量,为自己拥有“炎黄子孙”的冠冕而骄傲。
(1)有同学认为划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涛声”应写为“滔声” B.“曳”应读为“yè”
C. “创义”应写为“创意” D.“冠”应读为“ɡuān”
(2)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由于 【乙】而且 B.【甲】因而 【乙】同时
C.【甲】因而 【乙】而且 D.【甲】由于 【乙】同时
(3)一位同学读到“韦编三绝”的故事感触颇深,请根据文段内容解释该典故的意思。
韦编三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活动二:古籍内容美
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的一段梳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桃花题材的佳作。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2500年前的《诗经》用明艳的桃花赞叹青春而美好的生命。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成为中华文化不可遗忘的梦境。杜甫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李白的“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桃花的暗香浮动、柔美婉约与盛唐气象颇有几分相似,其花团锦簇、热烈奔放在气质上则接近宋代诗词。欧阳修的“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歌颂了救亡图存、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甲】(作者)《红楼梦》中的一首《葬花吟》则抒发了身世飘零之叹、孤标傲世之志。
一片桃花,风雨兼程,一路飘飞,穿越历史云烟,经过世事沧桑,与中华文明一同成长。
(1)【甲】处作者是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活动三:古籍传承美
古籍得以延续在于藏家的爱书护书,一位同学找到了一段介绍“天一阁”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天一阁建于明代嘉靖年,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素负“南国书城”之盛誉,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其创始人范钦历30年之功,收藏7万余卷藏书,并立下“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族规。范氏后人铭记祖训,13代薪火相传,用坚韧和顽强写下了一部家族藏书的传奇。
(1)该同学要从以下两幅字中选取一幅作为PPT首页,来体现“天一阁”的精神特质。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甲】 【乙】
选择:_______
理由:_______
(2)下面是一位同学为“天一阁”写的一副对联。请在横线处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风雨①,薪火相承,万卷藏书泽②,
下联:岁月③,家族传递,一阁经典照④。
A.①沧桑 ②四海 ③飘摇 ④九州
B.①沧桑 ②九州 ③飘摇 ④四海
C.①飘摇 ②四海 ③沧桑 ④九州
D.①飘摇 ②九州 ③沧桑 ④四海
14.活动尾声,同学们在班级微信群里纷纷发表感言。下面语句中修辞方法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古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对后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B.今天,我们手捧一卷古籍,指尖的一纸、一墨、一字,都经过时空穿梭,流转千年,向我们讲述华夏民族最惊艳的故事。
C.古籍带着时间的风霜走到今天实属不易,难道不需要我们用郑重、虔敬的心去欣赏吗?
D.一段段精炼深奥的文字,永久地凝固在古旧泛黄的纸页上,它们相辅相成,间不容发,形成了古籍的美。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困难一定能被克服,对此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所谓“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中国人向来是知难 ① 而进的。正是在与困难斗争的过程中,我们遇强更强、愈挫愈勇,锻造出强大的心理 甲 力,hán ② 养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具备了“打逆风球、走上坡路”的能力与定力。我们能取得在较短时间内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彰显的也是面对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乙,不断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我们曾经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正在经历多种多样的困难。未来也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 丙 ,始终保持向困难进发的勇气和毅力,把发展的眼光放得更远,把奋斗的脚步踩得更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没有什么风雨波折能阻挡中国前进的坚定步伐。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读音,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______(A.nán B.nàn ) ②_____( A.函 B.涵 )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A.承受B承担) 丙_____( A.人多势众 B.万众一心 )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个国家有这样的精神
②一个人有这样的精神
③就可以凝聚起众志成城、战无不胜的磅礴力量
④就可以激发出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力量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
城中园林,没有比沧浪亭更古老的了。它虽然没有金(bì) 辉煌,雕梁画栋,却另有朴实厚重的滋味,恰与苏子美①这样一个退隐了的诗人身份相称。子美建沧浪亭,当在十一世纪中叶,距今足有八百年了。“观鱼处”②附近墙壁上镶着诗人的笔记石刻,那飞动的草书,着实“要得”。
沧浪亭外的一(hóng) 流水实在是别的园林所不及的,它流得那么自然、痛快、澄(chè) ,不像那些被人故弄悬虚的“流觞曲水”、使人别别扭扭。常常在这儿碰到静静的垂钓者,凭添我无限的羡慕。古人说沧浪之水清可濯缨,浊可濯足,我却觉得,不管清浊,在这里临流濯足,都是快事。正因此故,我就更感到“观鱼处”那个小亭子的可喜了。
(节选自纪庸《记苏州的园林》,有删改)
【注】①苏子美:苏舜钦,字子美。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被弹劾,罢职后闲居苏州,建沧浪亭。②观鱼处:为一座三面临水的方亭,建于水边石台上,上有匾额“静吟”。原名濠上观,俗称钓鱼台,取“庄子与惠子观鱼于濠梁之上”之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金(bì)_____辉煌 ②一(hóng)_____流水
③澄(chè)_____ ④清浊_____
(2)选文第二段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改为____ _____改为_____
(3)某校初三同学对苏州园林进行探究性学习,发现园林中随处可见撰写精巧的楹联。它们是园林主人与设计者的心声和思想的写照,为园林建筑增添丰富隽永的文化内涵。下面是沧浪亭中的几副楹联,如果让你选择,你觉得“观鱼处”悬挂哪一副楹联最合适?为什么?
A.门前对沧浪之水,座上挹先生之风。
B.亭临流水地斯趣,室有幽兰人亦清。
C.风簧类长笛,流水当鸣琴。
D.短艇得鱼撑月去,小轩临水为花开。
E.共知心如水,安见我非鱼?
2021年是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学校初三年级开展以“跨越千年,赴一场文明之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7.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并整理的关于考古的文字。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从1921年仰韶遗址的发掘起步,中国现代考古已走过百年历程。百年来,虽然也曾遇到过恶劣的条件,但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新中国考古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史前文化的发现就足以 ① 奋人心:中国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陶器,最早种植稻、黍、粟等农作物;八九千年前,中国最早开始造酒,最早制作独木舟……百年考古延伸了历史轴线,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几代考古人的接续奋斗。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不断 ② 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快考古队伍建设,在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引领和带动下,一大批青年人才茁壮成长。新时代考古事业青蓝相继,薪火相传。与此同时,我国考古学不断创新理念、方法和技术,在重建古史的同时重视科技考古的运用,古DNA、遥感勘探技术、同位素科技分析等现代先进科技手段的应用,开启了中国考古学的新阶段。考古人的传承,为中国新时代考古事业揭开了广阔前景。
(1)依次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劣(lüè) 应(yìng) B.劣(liè) 应(yìng)
C.劣(lüè) 应(yīng) D.劣(liè) 应(yīng)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振 ②建 B.①震 ②建
C.①振 ②健 D.①震 ②健
(3)为理解“青蓝相继”一词,一位同学从词典中查到:青,靛青。蓝,蓼蓝,一种可以做蓝色颜料的草。靛青从蓼蓝中提炼而出,但颜色比蓼蓝还深。请你根据词典释义和文段内容,帮他解释“青蓝相继”在此处的意思。
(4)画线句作为这一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
18.活动中,同学们参观了三星堆网上博物馆,并在年级网站留言。阅读下面的留言,完成各题。
三星堆“金面罩青铜人像”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被笼罩在迷雾之中的古蜀王国,自“沉睡三千年”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一醒惊天下”之后,便引起了人们持续性的关注①【甲】青铜立人像、神树、纵目面具,金杖、金面具,玉琮、玉璋……一件件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的珍贵文物形态各异,扑朔迷离。 【乙】三星堆金面罩青铜人像造型奇特,蕴含宗教色彩,人像厚重的青绿色与面罩华贵的金色交相辉映,威武而神秘。【丙】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太阳神鸟金饰,圆丽似轮旋,平薄若蝉翼,漩涡形图案充满动感,四只神鸟展翅飞翔。【丁】在参观网上博物馆、观看纪录片②考古中华·四川篇②的过程中,我被古蜀先民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创造力、超拔的表现力所深深地折服。 古蜀文明,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画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饰
(1)文中①②两处填入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 ②“” B.①: ②《》
C.①。 ②“” D.①。 ②《》
(2)上文【甲】【乙】【丙】【丁】四个画线句,修辞方法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活动中,一些同学对与考古有关的文学现象和文创产品产生了兴趣。请你根据下面信息完成各题。
(1)一位同学发现,不少诗词中透露着作者的“考古”情愫。比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作者 就是一位“考古爱好者”。
(2)假期里,一位同学在拆考古盲盒时,下图最上方的“宝”字破损了。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为其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A. B. C. D.
20.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以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下面是一位同学拟写的对联,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历史尘埃中,觅秦砖汉瓦,① ,守护中华瑰宝
下联:② ,寻片羽吉光①,见证辉煌成就,凝聚民族精神
注:①【片羽吉光】 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A.①触摸古老文明 ②探文化遗存 B.①触摸文明之源 ②探文化遗存
C.①触摸古老文明 ②文化遗存处 D.①触摸文明之源 ②文化遗存处
二、综合性学习
学习完小说单元,班级开展“走近古典小说”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21.在“我最喜欢的古典名著”主题宣传活动中,宣传组要求同学们从下面的电视剧片头题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并结合字体特点和名著内容说出理由。
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小说人物大家谈”主题活动中,一位同学准备了下面的文段内容,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琢。”
(1)有同学对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还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应读“zhòng” B.“省”应读“xǐng”
C.“绌”应写为“拙” D.“琢”应写作“涿”
(2)活动要求用对联形式评价人物,请依据上文内容补写下联。
上联:科举选士腐朽僵化几多感叹
下联:________________甚为可怜
23.在“小说情节大家品”主题活动中,一位同学找到了下面的一段欣赏文字,阅读文段,完成各题。
智取生辰纲,如果需要地利和天时,就需要人和。小说中的人和主要表现在吴用等人的配合上。首先,客商之争是相互配合之智。众好汉在吴用的指挥下,分别扮成两伙客商。一伙是以贩卖红枣为主,人数众多,另一伙客商虽然仅有一人,但他卖的却正是行路人此刻最需要的酒。而且在那个特定的时候,在那个特定地方黄泥冈上,红枣与酒之间有着巧妙的配合 ① 吃红枣多的时候,要喝酒解渴;喝酒解渴之后,还要吃红枣充饥 ② 所以说,这两伙客商的配合正是故事往下发展的基础。
(1)有同学对横线处所填关联词有疑问,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虽然 ②但是 B.①不仅 ②而且
C.①即使 ②也 D.①因为 ②所以
(2)依据语境,①②处所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破折号 ②逗号 B.①破折号 ②句号
C.①冒号 ②句号 D.①冒号 ②逗号
24.在“小说作者大家赞”主题活动中,有四位同学在发言中用了成语或修辞手法,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曹雪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B.吴敬梓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塑造的典型人物在中国古典小说长廊中熠熠生辉。
C.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其斗争艺术像一束火把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智慧。
D.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述了上百场战争,每场战争都各具特色。
试卷第1页,共3页
1.(1) B A
(2) A A
(3)A
(4)符合要求即可。
(1)
血性(xuè xìng):忠义赤诚的性格。故选B。
震撼(zhèn hàn):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故选A。
(2)
标杆:比喻学习的榜样;
表率:好榜样;
在此形容电影《长津湖》是战争题材创作的学习的榜样,应用“标杆”一词;
故选A。
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在此形容精神,应用“历久弥新”一词;
故选A。
(3)
本题考查语句排序,需根据语句内在逻辑进行排序。
首先“它”指的是电影《长津湖》;首先应从电影样式上讲其特点,由浅入深,①句应排在首位;接下来应先“走近英雄”才能“了解其精神”,故而再排②③;最后④句“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光彩”讲战争题材电影的时代意义;故排序为:①②③④;
故选A。
(4)
2.笃行不怠/挥斥方遒
3. kǎi pū
4. 遨 骛
5.C
【解析】
2.
书写要工整美观,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注意“笃、怠、挥、遒”等易错字的书写。从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书写即可。
3.
感慨(gǎn kǎi):情感愤激,感触,感叹。
前仆后继(qián pū hòu jì):意思是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4.
遨游(áo yóu):远游、漫游。
旁骛(páng 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
5.
计:考虑,计虑;商议,谋划;估计,料想;
记:标志,记号;登载;不忘;
济:帮助;救助;渡过;
继:连续,接着;继承;
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应用“共济”来形容一起克服困难,强调“共渡”;
故选C。
6.(1) rěn yě 融 聆
(2)B
【解析】
(1)
本题考查掌握字音字形的能力。要注重平时积累,准确记忆,规范书写。
荏苒,拼音是rěn rǎn,意思是指时间渐渐过去,常形容时光易逝,“荏”读作“rěn”。
陶冶,拼音:táo yě ,指怡情养性,“冶”读作“yě”。
róng通,融通,指使资金流通,融会贯通,使融洽,相互沟通,“融”不能写成“溶”。
líng听,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聆”不能写成“玲”。
(2)
本题考查选择句子的能力。要读懂材料,结合语境,抓住关键句分析判断。从“阅读,应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就该像一日三餐般自然而然;读书,也该像呼吸空气般吐故纳新。正是这样的阅读,成就了人们的成长,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见证了人类的进步”可知,阅读应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是指读什么类型的书,故选B。
7.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缚 xìng 放纵 任凭(或放任)
【解析】
(1)本题考查汉字临摹。考生在临摹时,可用正楷或行楷,注意写工整、规范、正确。“遮”“竟”“流”不要写错。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束缚:读音shù fù,意思是缠绕捆绑。缚:捆绑。注意“缚”与“傅”的区别。
兴味:读音xìng wèi,兴致趣味趣。兴:兴致;兴趣。注意“兴”不能读第一声。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放纵命运的摆布”搭配不当,应把“放纵”改为“任凭”或“放任”。
8. 戚 溢 伦 豁
9. A B
10.所选对象与段首的观点一致,人物、事件的叙述准确,句式与原文保持一致。
示例:刘禹锡即便远谪巴楚,蹉跎了二十多年,依旧高唱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8.
考查对字形的辨析书写。
①忧(qī),写作“忧戚”:意思是忧愁哀伤。
②(yì)于言表,写作“溢于言表”: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溢”不要误写成“益”。
③无与(lún)比,写作“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伦”不要误写成“论”。
④(huò)达,写作“豁达”:意思是心胸开阔,性格开朗,能容人容事。
9.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能力。
【甲】处,如雷贯耳:像雷声传入耳朵,形容人的名声很大;大名鼎鼎:形容名气很大,极其有名。结合语境中“名声”可知,填“如雷贯耳”更恰当。故选A。
【乙】处,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结合语境“面对困境”可知,他们没有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用“自暴自弃”更恰当。故选B。
10.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注意答题时,所选对象要与段首“也许正是人生境遇不尽如人意,才让他们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观点保持一致,句式要做到与上文语义连贯,句式相仿。
示例:陆游即便身怀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依旧不感伤颓废,传递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哲理。
11. A B 示例:孔子读《易》书时,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
12. 曹雪芹 花团锦簇、热烈奔放与盛唐气象颇有几分相似,花的暗香浮动、柔美婉约在气质上则接近宋代诗词。
13. 答案示例一:选择【甲】楷书,笔画平直、端正有力,符合范氏后人铭记祖训,13代用坚韧和顽强写下一部家族藏书传奇的特点。 答案示例二:选择【乙】隶书,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符合天一阁历史悠久( 430多年的历史、最古老),13代薪火相传、历经坎坷传承至今的特点。 C
14.D
【解析】
11.
(1)A.判断错误。涛声:读音tāo shēng,是指浪涛拍岸的声响。“涛”易误写为“滔”。故选A。
(2)【甲】,根据活动一选文“之后东汉蔡伦用树皮、破麻布等创新了造纸术”和“纸张迅速取代竹简成为书籍的首选”两句的是因果关系,可知,此处应填“因而”;
【乙】,根据活动一选文“随着印刷技术的演化,书籍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和“书籍外观也随之改变”两句的是并列关系,可知,此处应填“同时”;
故选B。
(3)韦编三绝: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三:指多次。绝: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12.
(1)《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清代作家高鹗所补。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根据活动二选文“《红楼梦》中的一首《葬花吟》则抒发了身世飘零之叹、孤标傲世之志”,可知【甲】处应填“曹雪芹”。
(2)搭配不当,且与上文衔接不当。“花团锦簇、热烈奔放”是气象,“暗香浮动、柔美婉约”是气质,将两者互换。
13.
(1)从两幅字中任选一幅,结合“天一阁”的精神特质,阐明理由即可。
【甲】笔画平直、端正有力,可知是楷书,与选文“坚韧和顽强写下了一部家族藏书的传奇”契合;
【乙】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可知是隶属。与选文“有430多年的历史”“13代薪火相传”的曲折经历契合。
(2)①③空,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与“岁月”搭配得当;飘摇:随风在空中飘动。与“风雨”搭配得当;排除AB;
②④空,九州的“州”为平声,四海的“海”为仄声;根据对联尾字“上仄下平”的原则,排除D;
故选C。
14.
D.成语使用不恰当。间不容发:意思是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此处形容文字“凝固”在“纸页上”,使用不当。故选D。
15.(1) A B
(2) A B
(3)我们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
(4)C
【解析】
(1)
①难——nán,知难而进:迎着困难上。故选A。
②hán——涵,涵养:滋润养育。故选B。
(2)
甲.承受:接受、承担。承担:担负,担当。“承担”多用于某项具体的工作或任务。“承受”多用于精神层面。根据前面的“心理”可知,应用“承受”。故选A。
乙.人多势众:声势力量大。万众一心: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人多势众”有贬义,“万众一心”含褒义。根据“始终保持向困难进发的勇气和毅力”可知此处应用褒义词“万众一心”。故选B。
(3)
画线句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应在“较短时间内”后加“取得”。
(4)
考查排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应先说个人,后说国家。故②为首句。④句强调的是“这样的精神”对于个人的激励作用,应为第二句。①句为第三句。③为末句,强调的是“这样的精神”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故排序为:②④①③。故选C。
16.(1) 碧 泓 澈 zhuó
(2) 悬 玄 凭 平
(3)可选 B 或 E
B 理由:“观鱼处”靠近池水,“亭临流水”与之可以吻合,上下联有利于表现出园林主人退隐后高雅的情趣。
E 理由:这幅对联化用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典故,与“观鱼处”名字的由来相吻合,也体现了苏舜钦清廉、达观的精神追求。
【解析】
(1)
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根据平时的积累和词语的意思识记。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金碧:金黄青绿的颜色。一泓:清水一片或一道。澄澈:清澈透明。清浊:清水与浊水。读作:qīng zhuó。
(2)
考查汉字字形的识记。故弄悬虚—故弄玄虚(故弄玄虚,gù nòng xuán xū,指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迷惑,无法捉摸。);凭添—平添。
(3)
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对联的赏析。根据“观鱼处”来历及特点分析。
A.“门前对沧浪之水,座上挹先生之风”,根据文化常识识记,这是沧浪亭的门联。
B.“亭临流水地斯趣,室有幽兰人亦清,“亭临流水”适合垂钓,与“观鱼处”相符;“室有幽兰人亦清”,与苏子美这样一个退隐了的诗人身份相称,有利于表现园林主人退隐后高雅的情趣。
C.“风簧类长笛,流水当鸣琴”,根据文化常识识记,这是何绍基题沧浪亭翠玲珑楹联。
D.“短艇得鱼撑月去,小轩临水为花开”园林的特征并不是水多,也着意月下赏玩。
E.“共知心如水,安见我非鱼?”化用“庄子与惠子观鱼于濠梁之上”典故,与“观鱼处”名字的由来相符合,能够体现苏舜钦清廉、豁达的精神追求。
故选B或E。
17.(1)B
(2)C
(3)青年考古人才与老一辈专家学者接续奋斗。
(4)修改为:考古人的传承与创新,为新时代考古事业揭开了新的篇章(开辟了广阔前景)。
18.(1)D
(2)A
19.(1)杜牧 (2)C
20.C
【解析】
17.
(1)此题考查的是字音。“劣”应读“liè”,“恶劣”意思是“很坏;极差”。“应”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yìng”,“应用”的意思是“使用”。故选B。
(2)此题考查的是字形。注意“振”的字形区分。“振奋人心”指让人精神振作奋发。“健全”的意思是“强健而无缺陷”。故选C。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的感知和词语的理解。结合题目中“靛蓝相继”的解释和材料中“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几代考古人的接续奋斗”“在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引领和带动下,一大批青年人才茁壮成长”等句子我们不难理解,这里的“靛蓝相继”指的是“青年考古人才与老一辈专家学者接续奋斗”。
(4)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和病句的辨析。结合材料,我们发现文段中不仅写到了考古人的传承,从文段中我们还可以搜集到“与此同时,我国考古学不断创新理念、方法和技术”,这是创新方面,所以画线句表述不完整,另外“揭开了广阔前景”搭配不当,可以改为“揭开了新的篇章”或“开辟了广阔前景”。
18.
(1)此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根据内容我们可以确定“便引起了人们持续性的关注”与上文构成完整的句子,①处应该是句号。根据内容,我们可以确定“考古中华·四川篇”是一部记录片的名字,所以②处应该是书名号。故选D。
(2)此题考查的是成语的使用。
A.甲句中“扑朔迷离”多用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用在这里与描写的对象“一件件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的珍贵文物”搭配不当,使用有误;
B.乙句中“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与上文的“厚重的青绿色与面罩华贵的金色”表意相符;
C.丙句中“圆丽似轮旋,平薄若蝉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很好地展现了“太阳神鸟金饰”的形态特点;
D.丁句中的“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创造力、超拔的表现力”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用恰当,表现了古蜀先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故选A。
19.
(1)此题考查的是古诗的积累。该句出自《赤壁》,作者是杜牧。该句意思是“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2)此题考查的是对字体的识别。图片中的字体属于楷书。
A.行书;
B.隶书;
C.楷书;
D.篆书;
故选C。
20.
此题考查的是对联。上文中的“秦砖汉瓦”属于古老文明的象征,再结合下联中“见证辉煌成就”的句式特点,所以①空应为“触摸古老文明”。结合上联“历史尘埃中”的句式特点,可以确定②空应为“文化遗存处”。故选C。
21. 乙 乙图中《西游记》三个题字以行书写成。行书的特点是行云流水、舒展有型、疏密得体。行书字体工整清晰,活泼但又不张狂。《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图中的《西游记》三个字整体遒劲刚健,却不失洒脱飘逸、活泼自然的格调,跟《西游记》是神魔小说,需要鲜活字体来彰显故事内容显得相当吻合,让人沉醉其中。
22. D 一朝高中癫疯痴呆
23. B C
24.C
【解析】
21.
考查对书法字体特点和经典名著内容的掌握和赏析能力。解答时,根据自己的识记掌握做出选择后,先分析所用字体和字体特点,再结合名著内容进行分析。
示例:甲,甲图中《水浒传》三个题字以是用一种介于魏碑与楷书之间的字体进行书写。可以看出,是用超大笔书写出来的,字体更加敦厚、凝重、沉稳,具有较强的阳刚之气。《水浒传》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水浒传》表现的是一群好汉的快意恩仇,因此,用这种字体比较匹配小说的格调。
22.
(1)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解答时,要结合句子内容和语境进行分析。
D.“‘琢’应写作‘涿’”表述错误,根据句中“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琢”的内容可知,此处的“商琢”应是商量的意思,所以“琢”应改为“酌”,商酌:仔细地商量、推敲;
故选D。
(2)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把握好对联的基本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再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作答。通过材料中“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和“‘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的内容可知,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他喜不自胜出现了癫狂状态。长期的被人蔑视侮辱,二十多次落第的经历把他弄得十分脆弱,无论是巨大的欢乐或悲哀都已经承受不住了。据此可拟写为:一举高中半疯半颠。
23.
(1)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解答时,结合句子语境进行辨析即可。通过材料中“智取生辰纲,需要地利和天时,需要人和”“小说中的人和主要表现在吴用等人的配合上”的内容和语境可知,“地利、天时”和“人和”是递进关系;
A.“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
B.“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
C.“即使……也”表示转折关系;
D.“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故选B。
(2)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时,认真审读材料内容,结合句子语境,联系上下文进行辨析即可。通过材料中“而且在那个特定的时候,在那个特定地方黄泥冈上,红枣与酒之间有着巧妙的配合”“吃红枣多的时候,要喝酒解渴;喝酒解渴之后,还要吃红枣充饥 ”的内容可知,“吃红枣多的时候,要喝酒解渴;喝酒解渴之后,还要吃红枣充饥”是并列句式,是对“红枣与酒之间巧妙配合”的解释说明,所以①处应使用冒号;联系下文中“所以说,这两伙客商的配合正是故事往下发展的基础”的内容可知,②处应使用句号;
故选C。
24.
考查对成语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A. 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符合“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的语境,成语使用正确;
B. 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符合“典型人物在中国古典小说长廊中”的语境,成语使用正确;
C.“其斗争艺术像一束火把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智慧”中“像一束火把”的比喻与“凝结着”的语境不符,修辞手法使用有误;
D. 各具特色:各有各的特色。符合“《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各具特色”的语境,成语使用正确;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