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有关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溶液俗称冰醋酸
B.乙酸的结构简式为
C.乙酸熔点低,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D.乙酸的官能团是羧基,或写作
2.核酸检测为确认病毒感染提供了关键的支持性证据。某核糖核酸(RNA)的结构片断示意图如下, 它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完全水解生成戊糖、碱基和某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酸也可能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得到
B.酶是有机化合物,催化活性与温度有关
C.该核酸水解生成的碱基中含有氮元素
D.该核酸完全水解生成的酸是H3PO3
3.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含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但利用地沟油可制成生物柴油、肥皂等。根据以上信息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提取动、植物油脂应该选用水
B.地沟油和柴油的成分一样
C.油脂在酸性条件下和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完全相同
D.植物油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4.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①乙醇沸点低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乙醇有还原性 ④乙醇是烃的含氧化合物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试卷第1页,共3页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探究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 取4mL乙醇,加入12mL浓硫酸、沸石,迅速升温至17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2mLKMnO4溶液中 若KMnO4溶液褪色,则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为乙烯
B 探究 Fe 与水蒸气高温反应的固体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取少量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硫酸铜溶液,过滤,再向过滤后固体中加足量的稀硫酸溶解,分成两份:一份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另一份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 若前者溶液变血红色,后者溶液紫色褪去,则固体产物中铁元素有+2、+3 两种化合价
C 检验某牙膏中是否存在甘油 取少量该牙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适量新制氢氧化铜,观察现象 若产生绛蓝色沉淀,则该牙膏中含甘油
D 探究Na2SO3固体样品是否变质 取少量待测样品溶于蒸馏水,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样品已经变质
A.A B.B C.C D.D
6.有机物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纤维素和蔗糖水解的最终产物完全相同
B.油脂、蛋白质和聚乙烯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葡萄糖用于制镜业是利用了其还原性
D.玉米油、花生油、羊油和润滑油均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附着在容器内壁的物质,后者为选用的洗涤剂。其中搭配不合适的是
A.银镜,氨水 B.油脂,热碱液
C.石蜡,汽油 D.晶体碘,酒精
8.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0%H2SO4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未见砖红色沉淀 淀粉未水解
B 在制备乙酸乙酯后剩余的反应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 还有乙酸剩余
C 5g牛油、5mL乙醇、8mL40%NaOH混合,边搅拌边小心加热,一段时间后,用胶体滴管吸取上层液体,滴入水中,未见分层 牛油已完全反应
D C2H5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褪色 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A.A B.B C.C D.D
9.根据已有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防止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硅胶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与传统汽油相比可以减少尾气污染
C.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与水果放在一起可以保鲜水果
D.鸡蛋煮熟过程中蛋白质变性
10.下列叙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谷物发酵酿造食醋 B.小苏打用作食品膨松剂
C.含氯消毒剂用于环境消毒 D.大气中NO2参与酸雨形成
1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产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下层得到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B.反应中乙酸分子中的羟基被—O—CH2CH3取代
C.反应中乙醇分子的氢原子被取代
D.酯化反应中,浓硫酸作用为催化剂和吸水剂
12.2020年初新冠肺炎在全球爆发.新冠病毒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冠状病毒蛋白质中所含元素只有碳、氢、氧三种
B.冠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飞沫分散在空气中易形成气溶胶
C.含氯消毒剂、酒精都能有效杀灭病毒
D.肥皂水呈碱性,可以破坏病毒结构
13.油脂是油与脂肪的总称,它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油脂既是重要食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油脂的以下性质和用途与其含有碳碳双键有关的是
A.油脂难溶于水
B.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
C.植物油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D.植物油通过与加成可以制成植物奶油(人造奶油)
14.环已双妥明是一种新型的纤维酸类降脂药,可由有机物X通过步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物X的分子式为
B.环己双妥明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
C.有机物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
D.环己双妥明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反应
15.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入冰醋酸
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倒吸
C.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之一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D.试管b中饱和溶液的作用之一是吸收乙酸乙酯
16.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目的 操作
A 检验海带中是否含碘 将海带灰研碎溶于水,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观察是否变蓝色
B 检验甲烷中是否混有乙烯 将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洗气瓶,观察颜色变化
C 证明酸性:碳酸>硅酸 将盐酸与NaHCO3混合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硅酸钠溶液
D 除去NO中少量N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
17.Ⅰ.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写出制取硝基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写出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Ⅱ.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基本营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氨基酸的通式可表示为如图:
则氨基酸的结构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据此可推知氨基酸既可以与__________反应,又可以与__________反应。
(2)不同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的共同产物的名物是_____________。
(3)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20%的稀硫酸,加热3-4min,然后用碱液中和试管中的稀硫酸。
①淀粉完全水解生成的有机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检验淀粉已经发生了水解,可取少量上述加碱中和后的溶液加入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若要检验淀粉没有完全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未加碱中和的溶液加入几滴碘水,应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
18.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的俗名是____,医疗上用于消毒的浓度是____。
(2)上述物质中,____(填名称)是种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有毒液体,且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向其中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3)乙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生成物名称为____。写出在一定条件下,乙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
(4)甲是我国已启动的“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气”(指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电子式为____,结构式为____,分子里各原子的空间分布呈____结构。
(5)用甲作燃料的碱性燃料电池中,电极材料为多孔情性金属电极,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
19.(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B.用酸性KMnO4溶液可以鉴别甲烷与乙烯
C.CH4和C5H12一定互为同系物
D.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蛋白质会发生聚沉,加水后又能溶解
(2)某有机物烃X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83.72%,此有机物的蒸气在相同条件下是等体积氢气质量的43倍,若X结构中含有2个甲基,则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3)苯可以与浓硫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苯磺酸(),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可判断出此反应的另一个反应产物为__________。
20.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中提到:在相对封闭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新冠病毒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可起到防护作用,含有病毒的飞沫会被口罩中间层熔喷无纺布(主要材质是聚丙烯)吸附。消毒也是控制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预防性消毒指引》建议:表面消毒可选择含氯消毒剂、75%酒精, 食饮具需要煮沸消毒15分钟以上。
(1)气溶胶中粒子的大小为____________。
a. < l nm b. > 100 nm c.1 nm~100 nm
(2)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制备聚丙烯,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 75%酒精的有效成分是乙醇,乙醇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4)食饮具可通过煮沸消毒,病毒蛋白质在加热条件下发生了_______________。
(5)环氧乙烷是一种低温灭菌剂,经典的生产方法是氯代乙醇法,包括两步反应:
i. CH2=CH2+Cl2+H2O→ClCH2CH2OH+HCl
ii. ClCH2CH2OH+HCl+Ca(OH)2→+CaCl2+2H2O
现代石油化工采用低温催化法:2CH2=CH2+O2与氯代乙醇法相比,低温催化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1.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是(Ⅰ)还是 (Ⅱ),利用乙醇和钠的反应,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的钠,从分液漏斗中缓缓滴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就可知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
(1)实验前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___ 。
(2)如果实验开始前导管b内未充满水,则实验结果将 ___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3)若测得有1.15g参加反应,把量筒c中的水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80 ,试结合计算和讨论,判断Ⅰ和Ⅱ哪个正确? __________ (填“Ⅰ”或“Ⅱ”)正确。
22.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婴儿6个月大时应添加辅食。辅助食品的添加顺序为米粉→蔬莱泥→水果泥→蛋黄→鱼泥→肝泥→肉泥→全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米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它是_______糖,在人体中酶的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_______(填分子式)。
(2)①人体_______(填“能”或“不能”)合成维生素C。
②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维生素C是一种可溶于水的有机物
B.维生素C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新鲜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煮熟的多
D.维生素C在溶液中或受热时容易被氧化
E维生素C可在铁制容器内配制成溶液使用
(3)宝宝食用蛋黄,可以补充奶类中铁的匮乏。铁属于_______(填“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人体缺铁将会导致_______(填字母)。
A.记忆能力下降 B.免疫能力下降
C.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下降 D.缺铁性贫血
(4)①6个月内的婴儿消化道粘膜屏障发育尚不完全,而蛋清中的蛋白质分子较小,容易透过肠壁粘膜进入血液,引起过敏反应。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为_______。
②为了保障婴儿的健康,很多国家已明确规定婴儿食品内不能加入任何_______(填“着色剂”或“营养强化剂”)。
(5)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铝,写出其中和胃里过多的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3.乙醇和乙酸都是烃的衍生物,其分子中的官能团分别是______和______.乙醇可以发生______反应生成乙醛,乙醛的官能团是______.乙醇和乙酸在______条件下可以发生______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的官能团是______.
24.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生命中重要的有机物。
(1)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检验淀粉水解后生成葡萄糖所需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假设淀粉水解液中的酸已被碱中和)。
(2)韩国曾出现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防疫人员用84消毒液对地铁进行消毒,这是因为在84消毒液的作用下蛋白质________(填序号)。
A.具有两性 B.可以水解 C.发生变性 D.发生盐析
(3)某油脂A的结构简式为。从酯的性质看,油脂A在酸性条件下和碱性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水解的共同产物是________(写结构简式)。
7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纯乙酸俗称冰醋酸,A错误;
B.乙酸的结构简式为,是乙酸的分子式,B错误;
C.乙酸熔点低,常温下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C错误;
D.乙酸的官能团是羧基,或写作,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
A.采用有机合成反应或酶促合成反应可进行核酸大分子的合成,A正确;
B.酶的本质是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RNA也是有机物,酶催化活性与温度有关,B正确;
C.碱基是形成核苷的含氮化合物,所以该核酸水解生成的碱基中含有氮元素,C正确;
D.从图中可分析,该核酸完全水解生成的酸是H3PO4,D错误;
答案选D。
3.D
【详解】
A.动、植物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易溶于水,不能用水提取二者,A错误;
B.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油脂,柴油的主要成分为烃类,二者成分不同,B错误;
C.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C错误;
D.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4.C
【详解】
橙色的K2Cr2O7酸性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Cr3+,说明K2Cr2O7是氧化剂,则乙醇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说明乙醇的沸点较低,易挥发,答案选C。
5.D
【详解】
A.取4mL乙醇,加入12mL浓硫酸、沸石,迅速升温至170℃,乙醇易挥发,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一定产生了乙烯,故A错误;
B.先加足量硫酸铜溶液,过滤,再向过滤后固体中加足量的稀硫酸溶解,若有铁剩余,能将铜置换出来,铜能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故不能判断固体产物中铁元素有+2、+3 两种化合价,故B错误;
C.甘油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绛蓝色溶液,所以可以用新制氢氧化铁检验甘油,故C错误;
D.探究Na2SO3固体样品是否变质,要先加入盐酸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的干扰,在加入氯化钡,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样品已经变质,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A.淀粉、纤维素水解只生成葡萄糖,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A错误;
B.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
C.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时被银氨溶液氧化,利用的是葡萄糖的还原性,C正确;
D.润滑油是矿物油,主要成分为烃类,不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7.A
【详解】
A.银单质与氨水不反应,应用稀硝酸,故A错误;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故B正确;
C.石蜡易溶于有机溶剂汽油中,故C正确;
D.单质碘易溶于有机溶剂酒精中,故D正确。
故选A。
8.C
【详解】
A.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0%H2SO4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硫酸,使溶液呈碱性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A实验操作错误;
B.在制备乙酸乙酯后剩余的反应液中含有作催化剂的硫酸,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不能确认为醋酸与碳酸钠的反应,B实验操作错误;
C.5g牛油、5mL乙醇、8mL40%NaOH混合,边搅拌边小心加热,一段时间后,用胶体滴管吸取上层液体,滴入水中,无油滴存在,则未见溶液分层,C实验结论正确;
D.C2H5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杂质,通入溴水褪色,可能为二氧化硫的反应,D实验结论错误;
答案为C。
9.A
【详解】
A.硅胶具有吸水性,能做干燥剂但不能抗氧化,A错误;
B.乙醇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生成有害物质,乙醇汽油是由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混合物,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使得尾气中氮氧化物、酮类等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B正确;
C.水果在存放的过程中会产生乙烯并释放到空气中,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可以将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阻止水果过度成熟,从而达到保鲜水果的目的,C正确;
D.鸡蛋煮熟过程中,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蛋白质变性失活,D正确;
答案选A。
10.B
【详解】
A.涉及淀粉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氧化成乙醇,乙醇氧化成乙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即NaHCO3,NaHCO3受热分解产生无毒的CO2,因此可用小苏打作食品膨松剂,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
C.利用含氯消毒剂的强氧化性消毒杀菌,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NO2与水反应有HNO3产生,因此NO2参与了硝酸型酸雨的形成,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1.A
【详解】
A.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产物中含有乙酸和乙醇,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和乙醇,同时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由于乙酸乙酯密度小于水,上层得到有香味的油状液体,A错误;
B.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因此反应中乙酸分子中羟基被—OC2H5取代,B正确;
C.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因此反应中乙醇分子中氢原子被取代,C正确;
D.酯化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同时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生成的水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作吸水剂,D正确;
故选:A。
12.A
【详解】
A.冠状病毒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故A错误;
B.冠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飞沫直径在1-100nm之间,分散在空气中易形成气溶胶,故B正确;
C.含氯消毒剂、酒精都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有效杀灭病毒,故C正确;
D.肥皂水呈碱性,可以破坏病毒表面的双分子膜结构,故D正确;
故选A。
13.CD
【详解】
A.油脂属于酯,难溶于水,与结构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无关,故A错误;
B.油脂属于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常用于生产甘油和肥皂,与结构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无关,故B错误;
C.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与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有关,故C正确;
D.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植物奶油,与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有关,故D正确;
故选CD。
14.AD
【详解】
A. 根据有机物结构,有机物X的分子式为,A正确;
B. 环已双妥明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B错误;
C. 有机物X分子中含多个相连亚甲基,则所有碳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C错误;
D. 环已双妥明分子中含有羧基,能与溶液反应,D正确。
答案为AD。
15.AD
【详解】
A. 浓硫酸的密度大,且与乙醇和乙酸混合时放出大量的热,如果先加浓硫酸会造成液体飞溅,故正确的操作是先向a试管中加入乙醇、冰醋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故A错误;
B. 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倒吸,故B正确;
C. 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之一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故C正确;
D. 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乙醇和乙酸,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故D错误;
故选AD。
16.AC
【详解】
A. 海带中不含碘单质,无法使淀粉变蓝,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项符合题意;
B.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甲烷不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不符合题意;
C. 盐酸具有挥发性,盐酸与NaHCO3混合产生的气体可能存在HCl气体,不能证明酸性:碳酸>硅酸,C项符合题意;
D. NO2能与NaOH反应,而NO不会,可以用NaOH溶液除去NO中少量NO2,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C。
17. +HO—NO2+H2O CH2=CH2+Br2→BrCH2CH2Br 氨基和羧基 碱 酸 丙三醇 (C6H10O5)n+nH2OnC6H12O6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 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或加热出现光亮的银镜) 溶液变蓝色
【详解】
Ⅰ.(1)苯和浓硝酸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化学方程式为:+HO—NO2+H2O;
(2)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时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BrCH2CH2Br;
Ⅱ.(1)氨基酸的官能团为氨基和羧基;氨基可以和酸反应,羧基可以和碱反应,所以氨基酸既可以与碱反应,也可以与酸反应;
(2)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均会生成丙三醇(甘油);
(3)①淀粉完全水解产生葡萄糖,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nH2OnC6H12O6;
②若淀粉发生水解,就会产生葡萄糖,如果检测到葡萄糖即可证明发生了水解,葡萄糖含有醛基,所以可以取少量上述加碱中和后的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可以观察的现象是: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或加热出现光亮的银镜);淀粉遇碘变蓝,所以若淀粉没有完全水解,少量上述未加碱中和的溶液加入几滴碘水,可以观察到溶液变蓝色。
18. 酒精 75% 苯 液体分层,上层为橙色,下层为无色 1,2﹣二溴乙烷 nCH2=CH2 正四面体 CH4+10OH﹣﹣8e﹣=+7H2O
【详解】
(1)丁为CH3CH2OH,俗名为酒精;医疗上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
(2)上述物质中,苯是种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有毒液体,且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溴在苯中的溶解度更大,所以苯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苯密度比水小,所以萃取分层后,有机层在上层,观察到的现象为液体分层,上层为橙色,下层为无色;
(3)乙为CH2=CH2,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rCH2CH2Br,名称为1,2﹣二溴乙烷;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CH2=CH2;
(4)甲为CH4,电子式为,结构式为;分子里各原子的空间分布呈正四面体结构;
(5)甲烷燃料电池甲烷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通入甲烷的一极为负极,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则生成的二氧化碳会和氢氧根反应生成碳酸根,所以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7H2O。
19. BC CH3CH2CH2CH2CH2CH3 H2O
【详解】
(1)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所以水解可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A不正确;
B.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甲烷与乙烯,B正确;
C.C5H12符合烷烃的通式,一定属于烷烃,所以CH4和C5H12一定互为同系物,C正确;
D.硫酸铜是重金属的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蛋白质会发生聚沉,加水后不能溶解,D不正确;
故选BC。答案为:BC;
(2)烃X的蒸气在相同条件下是等体积氢气质量的43倍,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3×2=86,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83.72%,则此有机物中碳原子数为=6,分子式为C6H14,若X结构中含有2个甲基,则X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CH2CH3。答案为:CH3CH2CH2CH2CH2CH3;
(3)苯可以与浓硫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苯磺酸(),则表示苯分子中的1个H原子被-SO3H取代,被取代出的H-将与-OH结合生成H2O,所以可判断出此反应的另一反应产物为H2O。答案为:H2O。
20. c nCH3CH=CH2 CH3OCH3 变性 原子利用率100% (或原子经济性高),不产生CaCl2等工业废渣 对设备腐蚀性小、低温催化能耗低
【详解】
(1)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气溶胶中粒子的大小为1nm~100nm;故答案为:c;
(2)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制备聚丙烯,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CH3CH=CH2;
(3)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醚属于类别异构,乙醇的同分异构体是甲醚,其结构简式是CH3OCH3;故答案为:CH3OCH3;
(4)加热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所以病毒蛋白质在加热条件下发生了变性;故答案为:变性;
(5)氯代乙醇法生产环氧乙烷,原子利用率没有达到100%,并且有CaCl2等工业废渣产生;现代石油化工采用低温催化法:2CH2=CH2+O2,原子利用率100% (或原子经济性高),没有副产物,与氯代乙醇法相比,低温催化法的优点是原子利用率100% (或原子经济性高),不产生CaCl2等工业废渣、对设备腐蚀性小、低温催化能耗低等优点;故答案为:原子利用率100% (或原子经济性高),不产生CaCl2等工业废渣;对设备腐蚀性小、低温催化能耗低。
21. 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右侧导管插入水槽,微热圆底烧瓶,右侧导管若有气泡冒出,冷却后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内水柱不变化,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偏小 Ⅱ
【详解】
(1)该装置因烧瓶的容积比较大,应用加热的方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2)如果实验开始前导管b内未充满水,则因从集气瓶中排出的水部分留在导管b中而使测量的水的体积偏小,故实验结果偏小。
(3)参加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是0.025,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0125mol,也就是0.025H,即1个乙醇分子中有1个氢原子不同于其他的氢原子,从而确定乙醇的结构式为Ⅱ.
22. 多 C6H12O6 不能 BE 微量元素 ABCD 氨基酸 着色剂 Al(OH)3+3HCl=AlCl3+3H2O
【详解】
(1)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淀粉属于多糖,淀粉在人体中可以被水解,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
(2)①维生素C为人体所需要的重要影响物质,人体不能直接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②A.维生素C为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溶于水,A正确;
B.维生素C水溶液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错误;
C.维生素C在高温下可以发生氧化,因此新鲜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煮熟的多,C正确;
D.维生素C受热易被氧化,生成脱氢维生素C,D正确;
E.维生素C具有酸性,可以与铁制容器反应,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维生素C溶液,E错误;
故选择BE;
(3)铁属于微量元素,人体缺铁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下降、缺铁性贫血,故答案选ABCD;
(4)①蛋白质可以在人体中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②婴儿对食品添加剂的代谢能力较弱,因此国家规定:婴儿食品中不能添加任何着色剂;
(5)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服用Al(OH)3可以中和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23. -OH -COOH 氧化 -CHO 浓硫酸、加热 酯化 酯基
【详解】
乙醇和乙酸的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2OH和CH3COOH,乙醇的官能团为-OH,乙酸的官能团为-COOH;乙醇能被氧化为乙醛CH3CHO,乙醛的官能团为-CHO,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的官能团为酯基。
故答案为:-OH;-COOH;氧化;-CHO;浓硫酸、加热;酯化;酯基。
24. 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C
【详解】
(1)淀粉水解液中的酸已被碱中和,检验其中的葡萄糖,实际上就是检验葡萄糖的醛基(-CHO),醛基的特性是能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故答案为: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2)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起到杀毒作用,故答案为:C;
(3)油脂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是C17H33COOH和,在碱性条件下(NaOH溶液中)水解的产物是C17H33COONa和,则共同产物为,故答案为:。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