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课 鱼我所欲也(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9课 鱼我所欲也(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7 14:31: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9课 鱼我所欲也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箪食(dān) 苟得(gǒu) 所恶(wù)
B.蹴尔(cù) 弗得(fé) 富贵不能淫(yín)
C.一豆羹(gēng) 不辟(bì) 贫贱不能移(jiān)
D.不屑(xiāo) 得兼(jiān) 威武不能屈(qū)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所恶(wù) 一箪食(dān) 一豆羹(gēng)
B.蹴(cù) 苟得(gǒu) 不屑(xiè)
C.弗(fú) 勿丧(sàng) 有所不辟(pì)
D.礼义(yì) 万钟(zhōng) 得我与(dé)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蹴尔而与之(一起)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奉侍)
C.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指代来好处)
D.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蹴尔而与之(一起)
B.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C.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乡为身死而不受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贤者能勿丧耳 D.故患有所不辟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B.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C.故患有所不辟也(忧虑,担忧)
D.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1·cn·jy·com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1·c·n·j·y
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得之/则生 B.呼尔/而与之
C.行道之人/弗受 D.此之谓失/其本心
8.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照花, ,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 ,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 ,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 ,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来源:21cnj*y.co*m】
①汇流入海
②知退一步
③深潭微渊
④江山依旧
A.③①④② B.①④②③ C.③④②① D.②①③④
二、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1cnjy.com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
(2)恃人不如自恃也
10.翻译下列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11.【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
【乙】文中表达公孙仪观点的句子是:___。
12.从公孙仪对受鱼与枉法的关系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高贵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 ( http: / / www.21cnjy.com )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 ( http: / / www.21cnjy.com )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责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戚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丙】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战!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选自《孟子·告子上》)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
(3)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 (4)人有鸡犬放_____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15.孟子认为一个人“失其本心”叫“_________”,把本心找回来就叫“__________”。怎样就会“失其本心”?何谓“大丈夫”?www-2-1-cnjy-com
16.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举一例。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共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向拜而死。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日成仁,孟日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注释】①弘范:即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宋军将领。
1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患有所不辟也 辟:____________
(2)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
(3)泫然出涕 涕:____________
(4)弘范义之 义: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20.【甲】【乙】两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21.【乙】文中文天祥的哪些表现印证了【甲】文中孟子的观点。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版权所有:21教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21·世纪*教育网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2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2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第1段用“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生活常理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第2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句式整齐,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1*cnjy*com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 ( http: / / www.21cnjy.com )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5.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箪(dān)食 B.乡(xiāng)为身死 C.蹴(cù)尔 D.所恶(wù)
26.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而:____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8.你赞成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吗?在新时代是否还值得提倡这一价值观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www.21-cn-jy.com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所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开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出心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其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单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要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死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恨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3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得之则生 入则无法家拂士
C.呼尔而与之 面山而居
D.乡为身死而不受 士卒多为用者
31.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义”放在首位。
B.文章开篇运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举例浅近,说理深刻。
C.“不受嗟来之食”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D.文章运用精彩的排比,语言纵横驰骋,气势恢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1教育网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 B.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C.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 D.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
3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万钟于我何加焉/所恶有甚于死者
B.今为妻妾之奉为之/故不为苟得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行道之人弗受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入则无法家拂士
3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鱼和熊掌设喻类比,说明正义要比生命重要,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具有文学趣味。
B.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指正义的事业;“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
C.第二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当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从反面论证了人不能失去“本心”。
D.结尾举有的人“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的例子,从反面论证失去“本心”的人之可耻可悲。排比的句式使文章更富有文采和气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死亦我所恶 (2)患有所不辟
36.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7.简要说说选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④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8.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辟:同“避”,躲避
B.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C.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因为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同“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39.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①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B.②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天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C.③对于优厚的俸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D.④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4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 http: / / www.21cnjy.com )孟子喜欢使用比喻,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B.本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贤者和乞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运用排比、对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气势,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D.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语言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4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2.《鱼我所欲也》的作者孟子是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4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
(3)乡为身死而不受( ) (4)此之谓失其本心( )
44.下列对文段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善用比喻手法,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
B.孟子善用排比手法,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要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分成三句排列起米,增强了语势。
C.孟子善用对比手法,如把生与义对比,把贪生怕死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孟子的文章节奏感强,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45.文中所说的“所欲”“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结合生活实际各举一例。
46.选文的论点是什么?请举例说说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结合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即可)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肾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1-c-n-j-y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7.下列句中词语的意义和词性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同“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4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舍鱼而取熊学者也 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呼尔而与之 杂然而前陈者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49.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普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出处:21教育名师】
五、字词书写
5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21*cnjy*com
gōng室( ) xián者( ) 妻qiè( ) 穷fá(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9课 鱼我所欲也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箪食(dān) 苟得(gǒu) 所恶(wù)
B.蹴尔(cù) 弗得(fé) 富贵不能淫(yín)
C.一豆羹(gēng) 不辟(bì) 贫贱不能移(jiān)
D.不屑(xiāo) 得兼(jiān) 威武不能屈(qū)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B.“弗”读fú;
C.“贱”读jiàn;
D.“屑”读xiè;
故选A。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所恶(wù) 一箪食(dān) 一豆羹(gēng)
B.蹴(cù) 苟得(gǒu) 不屑(xiè)
C.弗(fú) 勿丧(sàng) 有所不辟(pì)
D.礼义(yì) 万钟(zhōng) 得我与(dé)
【答案】C
【解析】
【详解】
C.有误,有所不辟(bì)。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蹴尔而与之(一起)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奉侍)
C.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指代来好处)
D.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答案】A
【解析】
【详解】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A句的意思是:用脚踢着给他。所以“与”的意思是“给”。故选A。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蹴尔而与之(一起)
B.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C.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句的意思是“用脚踢着给他”,所以“与”的意思是“给”。故选A。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乡为身死而不受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贤者能勿丧耳 D.故患有所不辟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乡,通“向”,从前;
B.与,通“欤”,语气助词;
D.辟,通“避”,躲避;
故选C。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B.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C.故患有所不辟也(忧虑,担忧)
D.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C.患:祸患,灾难。故选C。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得之/则生 B.呼尔/而与之
C.行道之人/弗受 D.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朗读节奏划分。D.“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正确句读是:此之谓/失其本心。故选D。
8.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朗月照花, ,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 ,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 ,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 ,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①汇流入海
②知退一步
③深潭微渊
④江山依旧
A.③①④② B.①④②③ C.③④②① D.②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解答此题可以运用排除法。在四个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中最好判断的是第二个空,根据句意“滴水穿石”可以判断此空选择①,由此排除B、C;再观察分析第四个空,根据“海阔天空”一词的提示,可知此处填写“知退一步”,由此排除D;最后再结合A选项答案,将词语放到空缺处进行验证即可。故选A。2·1·c·n·j·y
二、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1cnjy.com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
(2)恃人不如自恃也
10.翻译下列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11.【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
【乙】文中表达公孙仪观点的句子是:___。
12.从公孙仪对受鱼与枉法的关系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高贵品质?
【答案】9.(1)同“避”,躲避。
(2)依靠。
10.(1)不仅仅是品德高尚的人(贤人)有这种心。(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21教育网
11. 舍生取义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12.清醒自律(防微杜渐),清正廉明(写上一点即可)
【解析】
【分析】
9.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www.21-cn-jy.com
(1)句意:所以有的灾祸不躲避。辟,同“避”,躲避。
(2)句意: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恃:依靠。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有:
(1)非独:不只是;是心:这种心;
(2)夫:句首发语词;子:先生;嗜:喜欢;而:然而;者:……的原因。
11.
本题考查文章观点的提炼。
甲文开头,用“鱼和熊掌”设喻,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遇到二者取一的情况时,要选择更珍贵的东西,引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观点。因为“义”重于“生”,因此要“舍生取义”,这就是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
乙文中,通过回答弟子“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问题,公孙仪阐明了“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能长自给鱼”的道理。文章最后总结的“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概括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
12.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从文中句子“夫即受鱼,必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可以看出,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
【点睛】
译文
【甲】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乙】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 ( http: / / www.21cnjy.com )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责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戚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丙】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战!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21*cnjy*com
(选自《孟子·告子上》)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
(3)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 (4)人有鸡犬放_____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15.孟子认为一个人“失其本心”叫“_________”,把本心找回来就叫“__________”。怎样就会“失其本心”?何谓“大丈夫”?
16.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举一例。
【答案】13. 踩踏 同“向”,先前、从前 使……惑乱,迷惑 走失
14.(1)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的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2)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3)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15.放心,求放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示例1: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后被杀害,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
示例2: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泰然赴死,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
示例3: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示例4:闻一多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发表最后一次演讲。
【解析】
【分析】
13.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确定词义。
(1)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蹴:踢,踩踏。
(2)句意: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3)句意: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淫:使……惑乱,迷惑。
(4)句意:有的人,鸡狗走失了倒晓得赶紧去找回来。放:走失。
14.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作答时应注意以下重点字词:
(1)万钟:优厚的俸禄。则:表转折,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辩:同“辨”,辨别。而: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受:接受。之:代词,代指优厚的俸禄。于:对。何:什么。加:益处,好处。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2)第一处“居”:居住。之:结构组词,的。广居:最宽广的住宅。立:站立。正位:最正确的位置。行:行走。大道:最宽广的道路。21*cnjy*com
(3)无他:没有其他的什么。求:寻求,找回。其:代词,他的、他们的。放:丢失。心:善心、本心。而已:罢了。矣:句末语气词,不译。
1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一空:根据【丙】文“放其心而不知求”可知孟子所说的“失其本心”叫“放心”;
二空:根据【丙】文“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可知,孟子认为把本心找回来也即“求放心”;
联系【甲】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乡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可知,如果不辨别礼义是否符合道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就会失掉“本心”。
联系【乙】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责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戚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孟子认为大丈夫需要做到仁、礼、义,遵守自己的原则,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胸怀,还需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
本题是开放型题目,所举事例能突出“舍生取义”即可。
例如: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又如:1927年4月6日,奉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点睛】
参考译文
【甲】一碗饭,一碗汤,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乙】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丙】孟子说:“仁是人的本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是人的大道。放弃了大道不走,失去了本心而不知道寻求,真是悲哀啊!有的人,鸡狗丢失了倒晓得赶紧去找回来,本心失去了却不晓得去寻求。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共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拜而死。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日成仁,孟日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21·世纪*教育网
【注释】①弘范:即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宋军将领。
1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患有所不辟也 辟:____________
(2)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
(3)泫然出涕 涕:____________
(4)弘范义之 义: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20.【甲】【乙】两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21.【乙】文中文天祥的哪些表现印证了【甲】文中孟子的观点。
【答案】17.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18. 同“避”,躲避 停止 眼泪 认为……仁义(或:以……为义)
19.(1)踩踏着给他吃,乞讨的人也认为不值得(或:不肯接受)。
(2)我不能保卫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父母,这可能吗?
20.【甲】文侧重议论,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乙】文侧重记叙,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
21.①见元军将领不叩拜;②拒绝招降张世杰;③拒绝到元朝为官;④从容赴死。
【解析】
【分析】
17.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断句能力。断句题是常考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型,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版权所有:21教育】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句意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为人臣即使死了,也不能免除自己的罪过。其中“为人臣者”作主语,与“死有余罪”之间需要断。故朗读停顿为: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18.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有的灾祸我不躲避。辟:同“避”,躲避。
(2)句意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已:停止。
(3)句意为:文天祥潸然泪下。涕:眼泪。
(4)句意为:弘范感其义。义:认为……仁义。
19.
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www-2-1-cnjy-com
(1)句中重点词有: 蹴,用脚踢;与,给;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2)句中重点词有:捍,保卫。叛,背叛。
20.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写作手法的分析。
【甲】文由“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接着,由“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可知,从正面论述“义”高于“生命”,宁愿赴死也不愿行不义之事;由“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可知,从反面论述只追求“生”而抛弃“义”的后果;其次,由“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可知,举例论证,从正面论述不食“嗟来之食”,证明重义之心人皆有之;由“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可知,举例论证,从反面论证有的人“不辨礼义”,贪求“万钟”而丧失“本心”。综合以上分析可看出,【甲】文写作手法以议论为主,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
【乙】文由“天祥至潮阳,见弘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左右命之拜,不拜”可知,文天祥见元将拒行叩拜礼;由“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可知,文天祥拒绝写信招降张世杰;由“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共心乎’”可知,文天祥不因国亡而有二心,拒绝元将高官许诺;由“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可知,文天祥从容就义。综合以上分析可看出,【乙】文写作手法以记叙为主,通过对话、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由“鱼,我所欲也;熊掌,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乙】文由“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拜,不拜”可知,文天祥见元将拒行叩拜礼;由“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可知,文天祥拒绝写信招降张世杰;由“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共心乎’”可知,文天祥不因国亡而有二心,拒绝元将高官许诺;由“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可知,文天祥从容就义。综合以上分析可看出,文天祥见元军将领不叩拜,拒绝写信招降张世杰,不因国亡而有二心,拒绝元将高官许诺,从容赴死等表现体现【甲】文“舍生取义”的观点。
【点睛】
参考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乙】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到弘范,左右押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之人令其拜见,文天祥坚持不拜。弘范就以宾客之礼接见了他,并与其共入厓山,并要求文天祥作书与张世杰,令其投降。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父母,这可能吗?”弘范仍然要求他写招降书,文天祥不得已,把自己过零丁洋时所做的诗文给了他,诗末有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说:“你的国家已经来亡,你作为宰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皇帝,仍不失你的荣华富贵,仍然是你做宰相。”文天祥潸然泪下,说:“国家灭亡而不能救,作为人臣即使死了,也不能免除自己的罪过,怎能苟且偷生,另事他主呢?”弘范感其义,派人将其护送至京师。
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他的衣带上,写着这样几句话:“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只有义尽,才能仁至。读了古代圣贤的书,做什么用呢?从今以后,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2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2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第1段用“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生活常理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第2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句式整齐,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答案】22.A
23.B
24.A
【解析】
2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A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错误,《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并不是选项中所说的人性是恶的。故选A。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错误,从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可以看出,重“义”之心,人皆有之,并非圣贤独有。故选B。
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错误,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故选A。
【点睛】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5.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箪(dān)食 B.乡(xiāng)为身死 C.蹴(cù)尔 D.所恶(wù)
26.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而:____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8.你赞成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吗?在新时代是否还值得提倡这一价值观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25.B
26. ①苟且取得,“苟且 ( http: / / www.21cnjy.com )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 ②却 ③同“向”,先前、从前。 祸患,灾难;
27.①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②(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28.答案示例:在新时期也要讲 ( http: / / www.21cnjy.com )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要见义勇为,勇于坚持正义的事业,做于国于人有益的事;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应该认清与远离等。(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25.
本题考查字音。
B.乡,同“向”,读xiàng;故选B。
26.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苟得:苟且取得,“苟且偷生”的意思。
②句意: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而:却。
③句意: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 乡:同“向”,先前、从前。
④句意: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患:祸患,灾难。
27.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蹴,踩踏;尔,助词,无实义;与,给;不屑,认为不值得。
②重点词:万钟,优厚的俸禄;辩,同“辨”,辨别。
28.
本题考查文章观点的启示。即把握好孟子“舍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取义”的观点。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生活来谈依据。
示例:赞成。孟子提倡的“舍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义”的观点,一直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舍生取义不仅有其历史意义,也有其现实意义,当危难临头时,要为了正义挺身而出,勇于作出牺牲。
【点睛】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所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开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出心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其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单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要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死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恨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3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得之则生 入则无法家拂士
C.呼尔而与之 面山而居
D.乡为身死而不受 士卒多为用者
31.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义”放在首位。
B.文章开篇运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举例浅近,说理深刻。
C.“不受嗟来之食”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D.文章运用精彩的排比,语言纵横驰骋,气势恢宏。
【答案】29.B
30.C
31.C
【解析】
29.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
B.句意: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加:好处;
故选B。
30.
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
A.比/在;
B.就/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
C.两个都是表示顺承;
D.为了/被;
故选C。
31.
本题考查对选文理解与分析。
C.“不受嗟来之食”的例子应该是从正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而不是反面;
故选C。
【点睛】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 B.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C.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 D.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
3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万钟于我何加焉/所恶有甚于死者
B.今为妻妾之奉为之/故不为苟得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行道之人弗受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入则无法家拂士
3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鱼和熊掌设喻类比,说明正义要比生命重要,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具有文学趣味。
B.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指正义的事业;“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
C.第二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当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从反面论证了人不能失去“本心”。
D.结尾举有的人“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的例子,从反面论证失去“本心”的人之可耻可悲。排比的句式使文章更富有文采和气势。
【答案】32.C
33.B
34.C
【解析】
32.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C.万钟于我何加焉: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加,好处。所以C项错误。
故选C。
33.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介词,对/介词,比;
B.都是“动词,做”的意思;
C.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
D.连词,就/连词,如果;
故选B。
34.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C.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从正面论证了人不能失去“本心”。所以C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死亦我所恶 (2)患有所不辟
36.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7.简要说说选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答案】35.(1)讨厌,僧恨(2)同“避”,躲避
36.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它罢了。
37.通过鱼和熊掌的关系,类比生与义的关系,从而引出生与义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的论点
【解析】
3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死亦我所恶”的意思是死亡是我所讨厌的,“恶”这里读“wù”是“讨厌,憎恨”的意思;“患有所不辟”的意思是有祸患(我)不躲避,这里的“辟”是通假字,同“避”,是“躲避”的意思。
3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文言文翻译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需注意:“非独”是“不仅,不只是”的意思;“是心”是“这种心”的意思;“丧”是“丧失”的意思;“耳”是“罢了”的意思。故可翻译为“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它罢了”。
37.本题考查论点的提出。作者先讲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时,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类比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论点。
【点睛】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讨厌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④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8.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辟:同“避”,躲避
B.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C.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因为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同“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39.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①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B.②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天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C.③对于优厚的俸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D.④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4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孟子喜 ( http: / / www.21cnjy.com )欢使用比喻,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B.本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贤者和乞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运用排比、对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气势,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D.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语言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4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答案】38.C
39.A
40.B
41.C
【解析】
【分析】
38.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句意: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为:为了。
故选C。
39.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A.重点词:如使,假使;莫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句意: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翻译错误。
故选A。
40.
本题考查文章的赏析。
B.本文中,“乞人不屑也”是举例论证。本项中“把贤者和乞人对比”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B。
41.
本题考查文章的分析
C.孟子的主张是“人性本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本项中“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说法错误;【来源:21cnj*y.co*m】
故选C。
【点睛】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2.《鱼我所欲也》的作者孟子是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4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
(3)乡为身死而不受( ) (4)此之谓失其本心( )
44.下列对文段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善用比喻手法,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孟子善用排比手法,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要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分成三句排列起米,增强了语势。
C.孟子善用对比手法,如把生与义对比,把贪生怕死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孟子的文章节奏感强,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45.文中所说的“所欲”“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结合生活实际各举一例。
46.选文的论点是什么?请举例说说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结合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即可)
【答案】42.战国
43. 祸患,灾难 做 同“向”,先前,从前 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44.C
45.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业。如为人民大众做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情,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玩忽职守等危害国家人民的事。
46.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原文也可。)
论证方法举例:本文运用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比如开头通过鱼和熊掌设喻,由鱼和熊掌的取舍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解析】
42.
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鱼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欲也》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43.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患:祸患,灾难。
②句意: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为:做。
③句意: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④句意: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44.
考查对文段内容和写法的分析。
C.文中是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理解为“把贪生怕死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不正确;
故选C。
45.
考查阅读拓展。结合“生,亦我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可知“所欲”应指正义的事情,如为人民谋福利,实现“中国梦”,忠义气节等等。结合“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可知“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的、不道德的事情,如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贪慕富贵、出卖近亲等。2-1-c-n-j-y
46.
第一问,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此文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第二问,考查对论证方法及作用的理解。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比如:举例论证:“一箪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几句说:只要得到一小筐饭、一小碗汤就可以保全生命,不能得到就要饿死,如果是轻蔑地呼喝着叫别人吃,哪怕是饥饿的过路人都不愿接受,如果是用脚踢着给别人吃,那就连乞丐都不屑要了。作者以乞人不受嗟来之食为例,生动地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
比喻论证: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
正反对比论证:如把鱼与熊掌对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突出后者的重要性。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出处:21教育名师】
【点睛】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肾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7.下列句中词语的意义和词性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同“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4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舍鱼而取熊学者也 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呼尔而与之 杂然而前陈者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49.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普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答案】47.B
48.C
49.A
【解析】
47.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B.有误,“万钟于我何加焉”的意思是: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加:好处。不是“增加”。故选B。
48.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
A.不同,舍弃/房屋;
B.不同,生命/学生;
C.相同,表修饰;
D.不同,给/在;
故选C。
49.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有误,《鱼我所欲也》论述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而不是“人性是恶的”。故选A.21·cn·jy·com
【点睛】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五、字词书写
5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gōng室( ) xián者( ) 妻qiè( ) 穷fá( )
【答案】 wù dān ( http: / / www.21cnjy.com ) gēng cù gǒu xiè 宫 贤 妾 乏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如“所恶”中的“恶”在厌恶的意思上念(wù)。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宫”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会意字,可根据会意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外形像围墙,内部的两个“口”像围墙内的若干房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