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唐雎(jū) 韩傀(guī) 岂直五百里哉(qǐ)
B.彗星(huì) 怫然(fó) 休祲降于天(jìn)
C.庆忌(jì) 免冠(guān) 天下缟素(gǎo)
D.徒跣(xiǎn)专诸(zhū) 以君为长者(zhǎng)
【答案】B
【解析】
【详解】
B.怫然(fó)——(fú);
故选B。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C.句意为: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停顿节奏为: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故选C。
3.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长跪而谢之 B.轻寡人与
C.请广于君 D.天下缟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句意: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谢:道歉,无活用;
B.句意:看不起我吗?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C.句意:请求扩大安陵君的地盘。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D.句意:然后天下人都要穿着白色的丧服为秦王吊丧。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故选A。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错意也(在意) B.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C.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
【答案】C
【解析】
【详解】
C.“缟素”在这里应为“穿白色丧服”之意;
故选C。
5.下列句子是有关我国传统礼节——座次的表述,依据其内在关联组成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便坐于此,故有“南面称帝”之说;
②“堂”多用于举办活动,其中坐北朝南的位置最为尊贵;
③我国古代建筑格局通常为前堂后室。
④而沿用至今的“左尊右卑”是明朝建立后才固定的。
⑤“室”则用于居住,一般东西长,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
A.③④②⑤① B.②④①⑤③ C.③②①⑤④ D.②③⑤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排序。根据句意,可知③为总起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句中的“前堂后室”可知,本段应该是先表述堂,后表述室;②句中的““堂”多用于举办活动”与③句中的“前堂后室”相照应,故②跟在③之后;①句中的“故有“南面称帝”之说”与②句中的“其中坐北朝南的位置最为尊贵”相照应,故①跟在②之后;根据第③句,⑤应跟在①之后;④句中的“沿用至今的“左尊右卑”是明朝建立后才固定的”与⑤句中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互为转折关系,所以④应跟在⑤之后。故选C。2·1·c·n·j·y
6.《唐雎不辱使命》中对“布衣之怒”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B.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C.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原文“唐雎曰:‘此庸夫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分析,唐雎的“布衣之怒”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故选C。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明清时期,童生(不分年龄大小)经过县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试、府考复试、学政主持的院考,考取的就成了秀才。秀才或监生参加每三年一次的省级“乡试”,考中的就是举人。
B.《战国策》是东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此书。
C.清高宗(乾隆)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史。
D.“三皇五帝”指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有的说,“三皇”指伏轰、神农、女娲。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誉、唐尧、虞舜。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B.“东汉刘向”表述错误,刘向是西汉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故选B。
8.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同“措”)
B.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C.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白色丧服)
D.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2-1-c-n-j-y
C.“天下缟素”的意思是: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缟素:名词用如动词,穿孝服。
故选C。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人物对话塑造了唐雎有胆有识的谋臣形象和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的君王形象。二者的形象形成了对比。
B.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易地”的要求,是一个明显的骗局。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
C.唐雎同秦王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了两个回合:第一是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第二是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且付诸行动,“挺剑而起”。
D.秦王“长跪而谢之”,表明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秦王彻底放弃了他的野心。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秦王只是为唐雎的话和行动所惊吓,他不会彻底放弃他的野心,故D项错误。
10.下列译文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译文: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地方跟安陵做交易。
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难道不是轻视我吗?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因此没有错认为是其他意思。
D.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安陵君能够答应我吗?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易”是“交换”的意思;C。“故不错意也”的意思是“所以不打他的主意”;D。句子的意思是“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21*cnjy*com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小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出使
B.故不错意也 错:同“措”
C.天下缟素 缟素:这里指“白色的丧服”
D.秦王色挠 色挠:神色变得沮丧,挠,指“屈服”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喜洋洋者也
B.徒以有先生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余之勤且艰若此
D.挺剑而起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并守护它,即使方圆千里也不敢交换,难道才价值方圆五百里吗?
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译文: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从宫殿上扑下来。21cnjy.com
C.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文: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1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暴、敢于献身的人。首先,面对秦王的无理要求,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B.在这场斗争中,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劲敌,不辱使命。
C.全文主要从人物对话、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心理等方面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对秦王先恭维,后委婉拒绝。唐雎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唐雎和秦王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是刺杀秦王。秦王是前倨后恭,威胁恐吓,着眼点是进攻国家。于此,人物形象鲜明地立在读者面前。
D.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神态的变化,从侧面烘 ( http: / / www.21cnjy.com )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只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狡诈狡猾。他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上占的压倒性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答案】11.C
12.B
13.D
14.C
【解析】
1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C.“天下缟素”中的“缟素”是名词用作动词,原是“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故答案为C。
1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强语气,一定/他们;B.都是“因为”的意思;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D.表顺承/表转折,却。故选B。
1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A.正确译文是: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选项中“难道才价值方圆五百里吗”翻译错误。B.正确译文是: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选项中“苍鹰从宫殿上扑下来”翻译是错误的。C.正确译文是: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句子中的“徒”是“只,只是”,不是“就是”。D项,正确。故答案为D。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根据文章内容,唐雎对秦王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着眼点是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表现的是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所以,C项“唐雎和秦王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是刺杀秦王”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点睛】
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的答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三、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 ( http: / / www.21cnjy.com )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仓鹰击于殿上( )
(2)长跪而谢之曰( )
(3)闻寡人之耳者( )
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聂政之刺韩傀也/燕、赵、韩、魏闻之
B.以头抢地耳/皆以美于徐公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皆朝于齐
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时时而间进
17.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唐雎以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表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严正立场和凛然正气。
B.【甲】文情节构成紧张曲折、波澜起伏;人物对话简洁整齐、绘声绘色。
C.【乙】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D.【乙】文末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1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9.【甲】【乙】两文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邹忌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结果分别如何?
【答案】15. 同“苍”,青色 道歉 使……听到
16.C
17.A
18.(1)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2)命令刚下达,所有的大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19.①【甲】文唐雎针锋相对,慷慨陈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言劝谏;【乙】文邹忌以事喻理,迂回曲折,委婉劝谏。②唐雎的劝谏让秦王放弃了吞并安陵的野心;邹忌的劝谏使得齐王广开言路,齐国从而国富民强。
【解析】
15.
本题考查重点实词。
(1)仓鹰击于殿上:苍鹰扑到宫殿上。同“苍”,青色。
(2)长跪而谢之曰: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谢:道歉。
(3)闻寡人之耳者: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闻:使……听到。
16.
A.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件事;
B.用/认为
C.都译成:到;
D.表转折/表修饰;
故选C。
17.
A.【甲】文唐雎以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是为了表明这些人是真正的“士”,自己要效仿他们刺杀秦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故选A。
18.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要注意以下重点词语:怀:心里。怒:愤怒。发:发作。于:从。初:刚刚。下:下达。若:好像。市:集市。
19.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首先唐雎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接向秦王表明了立场,那就是为了守先王的地,所以不换地。然后秦王用“天子之怒”意图震慑唐雎,而唐雎镇静且勇敢、理智地以“布衣之怒”来相对,甚至不惜同归于尽。最终,唐雎的劝谏让秦王放弃了吞并安陵的野心。2)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例,冷静的分析,从中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邹忌在讽谏齐王时,先以身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畏”“求”。然后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似。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委婉劝说最终使齐王接受了意见,广开言路,齐国从而国富民强。
【点睛】
译文:
甲: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剑未出鞘)。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乙: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唐雎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www.21-cn-jy.com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晋毕阳之孙豫让①,始事范中行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不说,去而就知伯②,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知伯死于赵襄子③手,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注】①豫让: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知伯的家臣。②知伯;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③赵襄子:春秋末叶晋国卿,战国时期赵国的奠基人,谥号为“襄子”。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天下缟素( ) ②长跪而谢之曰( )
③及三晋分知氏( ) ④执问涂者( )
2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嗟 乎 士 为 知 己 者 死 女 为 悦 己 者 容(断两处)
2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知伯死于赵襄子手
A.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B.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C.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23.翻译下列句子。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2)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24.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士”的精神。
【答案】20. 名作动,穿白色丧服 道歉 到,等到 拿,捉拿
21.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22.C
23.(1)平民发怒,也不过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2)那(他)是一位义士,我(以后)只要小心躲开他就罢了。
24.甲: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有勇有谋、大义凛然、不卑不亢、不辱使命。乙:豫让知恩图报、忠诚守节、舍生取义。21·cn·jy·com
【解析】
【分析】
20.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缟素:名词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2)句意: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谢:道歉;
(3)句意:等到韩、赵、魏三国瓜分了知伯的土地。到,等到;
(4)句意:把粉刷厕所的人提来审问。执:拿,捉拿。
21.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唉!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牺牲,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
“嗟乎”为语气词,应在“嗟乎”后断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是运用类比的手法,来解释后文“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的行为;应在“士为知己者死”后断一处;
故断为: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22.
例句句意:知伯死在赵襄子手里。于:介词,在;
A.句意: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于:介词,比;
B.句意:是有事情有求于我。于:介词,对、向;
C.句意: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于:介词,在;
D.句意: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于:介词,从;
故选C。
23.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布衣:平民;亦:也;冠:帽子;徒:裸露;跣:赤脚;抢:撞;尔:同“耳”,罢了;
(2)彼:代词,他;吾:我;谨:小心、谨慎;避:躲避;耳:罢了。
24.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及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甲】文“秦王怫然怒”“大王尝 ( http: / / www.21cnjy.com )闻布衣之怒乎”可知,在秦王发怒时,唐雎反问秦王是否知道平民百姓的愤怒;可见唐雎“士”的精神体现在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版权所有:21教育】
根据【甲】文“‘此庸夫之怒也,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可知,唐雎让秦王明白何为“士之怒”,挺剑而起要与秦王对抗;可见唐雎“士”的精神体现在他有勇有谋、大义凛然、不卑不亢;
根据【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曰”“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可知,最后秦王向唐雎道歉,不再提“易安陵”之事,唐雎完成使命;可见唐雎“士”的精神体现在他不辱使命;
根据【乙】文“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可知,豫让得到知伯的重用,在知伯被赵襄子杀死后,豫让要替知伯报仇;可见豫让“士”的精神体现在他知恩图报;
根据【乙】文“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可知,本文借赵襄子点明豫让刺杀自己的原因;可见豫让“士”的精神体现在他忠诚守节;
根据【乙】文“刃其曰:‘欲为知伯报仇!’”可知,豫让拿出匕首直言要杀赵襄子,无惧死亡;可见豫让“士”的精神体现在他愿舍生取义。
【点睛】
【甲】译文: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剑未出鞘)。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乙】译文:
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豫让,当初给范中行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做大臣但不开心,于是他就投效知伯,得到宠信。等到韩、赵、魏三国瓜分了知伯的土地,知伯也被赵襄子杀死。这时豫让逃到山里说:“唉!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牺牲,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所以我一定要替知伯复仇。”于是豫让就隐姓埋名化装成一个受过刑的人,潜伏到王宫里用粉刷厕所作掩护,以便趁机杀死知伯的仇人赵襄子。赵襄子入厕,忽然觉得心跳,就下令把粉刷厕所的人提来审问,才知道是豫让化装行刺。这时豫让竟拿出匕首说:“我要为知伯报仇!”卫士拿下他,要杀他,可是赵襄子却制止说:“这是一位义士,我只要小心躲开他就行了。因为知伯死后没留下子孙,他的臣子中有肯来为他报仇的,一定是天下有气节的贤人。”于是赵襄子就把豫让释放了。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①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②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③﹖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④,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⑤,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宜听陵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⑥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⑦,与武决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春秋:年纪。②夷 ( http: / / www.21cnjy.com )灭:被杀。③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④亲近:皇帝的侍从。⑤斧钺 (yuè):古代兵器;汤镬(huò):古代大锅。⑥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⑦衿:衣襟。
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请广于君( )
(2)休祲降于天( )
(3)寡人谕矣( )
(4)空自苦亡人之地( )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27.【甲】文中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的目的是什么?
28.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主人公唐雎和苏武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25. 增广、扩充 吉祥 明白,懂得 同“无”,没有。
26.(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2)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27.用他们三人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的决心,自己将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从而威慑秦王。
28.【甲】文中唐雎面对一心要吞并天下的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他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拼死一搏,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唐雎确实不辱使命。【乙】文中苏武面对李陵的劝降,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他忠诚、立场坚定、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守节不移的品质。我们应当学习他们为正义而斗争的凛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25.
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增广、扩充。
(2)句意: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休:吉祥。
(3)句意:我明白了。谕:明白,懂得。
(4)句意: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亡:同“无”,没有。
26.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句中:布衣:平民。冠:帽子。徒跣:光着脚。抢:撞。耳:罢了。
(2)句中:亡:同“无”没有。恨:遗憾。愿:希望。无复再言:不要再说了。
据此翻译即可。
27.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甲文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雎面对秦王“天子之怒”的威胁,丝毫没有退缩,先用三个排比句摆出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事实,又说“与臣而将四矣”,暗示自己将效法三位勇士,不惧豪强,不怕牺牲,要与秦王同归于尽,以此来威慑秦王。
28.
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甲)文中的唐雎是一位威武不屈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义勇为的侠士形象。面对秦王的花言巧语,以“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来回答,表明自己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面对秦王“天子之怒”的威胁,从容镇定,以“布衣之怒”来反击,并“挺剑而起”,以死相逼。所以唐雎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乙)文中苏武面对李陵的劝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不为所动,明确态度“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表现了苏武的不屈的性格、崇高的气节、铮铮的铁骨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点睛】
译文:
(甲)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身。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乙)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 ( http: / / www.21cnjy.com )奴,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来源:21cnj*y.co*m】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9.把“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3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秦王盛气凌人的质问,唐雎沉着冷静,从容应战,他以断然否定和严正反击,表现了维护国土的坚定立场。21*cnjy*com
B.唐雎连用三个“士之怒”的事例反击秦王对“布衣之怒”的歪曲丑化,根本目的是要展示“士”的胆色和傲气。
C.秦王两次提到韩、魏两国的灭亡,前者是炫耀武功以从气势上击垮唐雎,后者是为缓和与唐雎之间的激烈矛盾。
D.唐雎“挺剑而起”与秦王“长跪而谢”形成强烈对比,气氛一下从尖锐激烈的白热化彻底扭转,秦王威风扫地。
【答案】29.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加上我,将要变成四个人了。
30.B
【解析】
【分析】
29.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直译为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译为辅,注意“怀怒(心里的愤怒),发(发作),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的预兆;祲,凶险的预兆),降(降示),与(和)”的翻译要准确。另外“休祲降于天”是“休祲于天降”的倒装,翻译时注意调整语序。
30.
B.选项中“根本目的是要展示‘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胆色和傲气”表述错误。秦王眼里的“布衣之怒”是“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这里唐雎连用了三个“士之怒”,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来反击秦王对“布衣之怒”的歪曲丑化;同时,结合后文“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挺剑而起”,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同时表明自己必要时将效法他们,刺杀秦王,跟秦王斗争到底;故选B。
【点睛】
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加以注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3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易: (2)惠 (3)广:
3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3.秦王认为安陵君“轻寡人”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31.(1)易:交换,换 (2)惠:恩惠 (3)广:增广,扩充,扩大
32.(1)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到秦国出使。
(2)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33.秦王要用十倍的土地交换安陵,但安陵君却拒绝了他的“好意”。
【解析】
【分析】
31.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1)句意: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易:交换。
(1)句意:大王给予恩惠。惠:恩惠。
(1)句意: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广:扩充,扩大。
32.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词:
(1)因:因此。于:到。第一个“使”,动词,派遣;第二个“使”,出使。
(2)而:表转折关系,但是。逆:违背。轻:轻视。与(yú):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33.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从“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可知,认为安陵君“轻寡人”的依据是秦王要用十倍的土地交换安陵,但安陵君却拒绝了他的“好意”。【出处:21教育名师】
【点睛】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 ( http: / / www.21cnjy.com )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请广于君/居天下之广居
C.聂政之刺韩傀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秦王色挠/色愈恭,礼愈至
35.把“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3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秦王盛气凌人的质问,唐雎沉着冷静,从容应战,他以断然否定和严正反击,表现了维护国土的坚定立场。
B.唐雎连用三个“士之怒”的事例反击秦王对“布衣之怒”的歪曲丑化,根本目的是要展示“士”的胆色和傲气。
C.秦王两次提到韩、魏两国的灭亡,前者是炫耀武功以从气势上击垮唐雎,后者是为缓和与唐雎之间的激烈矛盾。
D.唐雎“挺剑而起”与秦王“长跪而谢”形成强烈对比,气氛一下从尖锐激烈的白热化彻底扭转,秦王威风扫地。
【答案】34.D
35.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
36.B
【解析】
3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
A.其:表示祈使语气/表示选择;
B.广:增广,扩充/宽广;
C.刺:刺杀/指责;
D.色:均是“神色”的意思;
故选D。
3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休”是“吉祥”,“祲”是“不详”,“与”是“和”的意思,“而”表修饰,可不译,“四矣”指的是“专诸、聂政、要离和‘我’”。
3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选项中“根本目的是要展示‘士’的胆色和傲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表述错误。秦王眼里的“布衣之怒”是“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这里唐雎连用了三个“士之怒”,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来反击秦王对“布衣之怒”的歪曲丑化,同时,结合后文“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挺剑而起”,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同时表明自己必要时将效法他们,刺杀秦王,跟秦王斗争到底;
故选B。
【点睛】
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 ( http: / / www.21cnjy.com )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加以注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呼?”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缟素(缟素:白色丧服) B.且秦灭韩亡魏(亡:灭亡)
C.伏尸百万(伏:倒下) D.请广于君(广:扩充)
3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B.挺剑而起/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受地于先王/休祲降于天
D.聂政之刺韩傀也/非士之怒也
3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歌颂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
B.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恭后倨,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C.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突出,层次清晰;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
D.作者充分调动了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段以烘托气氛,同时对秦王和唐雎情态举止的变化略加点染,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答案】37.D
38.C
39.B
【解析】
3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A.意思是人民都要穿白色丧服,“缟素”白色衣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B.意思是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亡”是使动用法,“使……灭亡”的意思;
C.意思是使百万人横尸在地,“伏”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倒下)”的意思;
故选D。
38.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
A.以:凭借/因为;
B.而:表修饰,可不译/表转折,可译为“然而”;
C.于:均是“从”的意思;
D.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的;
故选C。
3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秦王“前恭后倨”表述错误,应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倨后恭”,一开始时傲慢,后来恭敬。根据第一段“秦王不说”,第三段“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可知,一开始的秦王是凭借自己的强大表现的很傲慢,可到第四段“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因为唐雎的表现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秦王的态度变成了恭敬;
故选B。
【点睛】
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这再好不过了,虽然是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不高兴。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使百万人横尸在地,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人民都要穿白色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剑未出鞘)。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广于君 广:扩充
B.岂直五百里哉 直:只,仅仅
C.秦王色挠 挠:屈服
D.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4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B.挺剑而起 已而之细柳军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D.徒以有先生也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2.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A.况且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因为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认为他是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是错误的主意。21教育网
B.况且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因为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他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是错误的主意。
C.况且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认为他是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D.况且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他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4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自然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唐雎临危受命,任务异常艰巨。
B.选文第②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答案】40.D
41.A
42.D
43.B
【解析】
4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词义。“长跪而谢之曰”意为“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谢”意为“道歉”。故选D。
4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表顺承/已而:不久;
C.到/在;
D.因为/把;
故选A。
4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译为“凭借”。“以君为长者”,“以”译为“把”。故选D。
4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断然拒绝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地”不是双方斗争的高潮部分,“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唐雎拔剑捍卫国家主权的部分才是高潮部分。故选B。
【点睛】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加以注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www-2-1-cnjy-com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21·世纪*教育网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4.解释加点的词语
(1)易安陵( ) (2)寡人谕矣( )
45.将文中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6.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不辱使命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即使是弱国,也是可以战胜强国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B.文章描写了唐雎和秦王斗争的场面,唐雎的“挺剑而起”,把这场斗争的高潮推向了顶峰。
C.本文的人物对白用得巧妙:用对白交代事情的缘由,用对白展现斗争的情景,用对白刻画人物的性格。
D.全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出唐雎在强权面前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47.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答案】44. 易:交换 谕:明白,懂得
45.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46.D
47.①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②表达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誓死与秦王斗争到底。
【解析】
44.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易安陵”的句意是:交换安陵。易:交换。
(2)“寡人谕矣”的句意是:我明白了。谕:明白,懂得。
45.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以(用)、广(扩大)、逆(违背)、轻(轻视)”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46.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出唐雎在强权面前不卑不亢、有理有节的,并不是“心理描写”。故选D。
47.
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从文章第3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看,秦王“易安陵”的骗局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并“挺剑而起”要跟秦王拼命,表达了誓死与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据此可概括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国国君安陵君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唐雎(jū) 韩傀(guī) 岂直五百里哉(qǐ)
B.彗星(huì) 怫然(fó) 休祲降于天(jìn)
C.庆忌(jì) 免冠(guān) 天下缟素(gǎo)
D.徒跣(xiǎn)专诸(zhū) 以君为长者(zhǎng)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长跪而谢之 B.轻寡人与
C.请广于君 D.天下缟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错意也(在意) B.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C.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
5.下列句子是有关我国传统礼节——座次的表述,依据其内在关联组成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便坐于此,故有“南面称帝”之说;
②“堂”多用于举办活动,其中坐北朝南的位置最为尊贵;
③我国古代建筑格局通常为前堂后室。
④而沿用至今的“左尊右卑”是明朝建立后才固定的。
⑤“室”则用于居住,一般东西长,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
A.③④②⑤① B.②④①⑤③ C.③②①⑤④ D.②③⑤①④
6.《唐雎不辱使命》中对“布衣之怒”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B.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C.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明清时期,童生(不分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龄大小)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学政主持的院考,考取的就成了秀才。秀才或监生参加每三年一次的省级“乡试”,考中的就是举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战国策》是东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此书。21·世纪*教育网
C.清高宗(乾隆)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史。
D.“三皇五帝”指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有的说,“三皇”指伏轰、神农、女娲。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誉、唐尧、虞舜。2-1-c-n-j-y
8.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出处:21教育名师】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同“措”)
B.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C.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白色丧服)
D.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人物对话塑造了唐雎有胆有识的谋臣形象和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的君王形象。二者的形象形成了对比。
B.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易地”的要求,是一个明显的骗局。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
C.唐雎同秦王进行的针锋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的斗争经历了两个回合:第一是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第二是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且付诸行动,“挺剑而起”。
D.秦王“长跪而谢之”,表明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秦王彻底放弃了他的野心。
10.下列译文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译文: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地方跟安陵做交易。
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难道不是轻视我吗?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因此没有错认为是其他意思。
D.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安陵君能够答应我吗?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小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出使
B.故不错意也 错:同“措”
C.天下缟素 缟素:这里指“白色的丧服”
D.秦王色挠 色挠:神色变得沮丧,挠,指“屈服”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喜洋洋者也
B.徒以有先生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余之勤且艰若此
D.挺剑而起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并守护它,即使方圆千里也不敢交换,难道才价值方圆五百里吗?
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译文: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从宫殿上扑下来。21*cnjy*com
C.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文: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1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首先,面对秦王的无理要求,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B.在这场斗争中,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劲敌,不辱使命。
C.全文主要从人物对话、神态、心理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面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对秦王先恭维,后委婉拒绝。唐雎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唐雎和秦王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是刺杀秦王。秦王是前倨后恭,威胁恐吓,着眼点是进攻国家。于此,人物形象鲜明地立在读者面前。
D.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神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化,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只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狡诈狡猾。他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上占的压倒性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三、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1教育网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 ( http: / / www.21cnjy.com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仓鹰击于殿上( )
(2)长跪而谢之曰( )
(3)闻寡人之耳者( )
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聂政之刺韩傀也/燕、赵、韩、魏闻之
B.以头抢地耳/皆以美于徐公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皆朝于齐
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时时而间进
17.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唐雎以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表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严正立场和凛然正气。
B.【甲】文情节构成紧张曲折、波澜起伏;人物对话简洁整齐、绘声绘色。
C.【乙】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D.【乙】文末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1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9.【甲】【乙】两文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邹忌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结果分别如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晋毕阳之孙豫让①,始事范中行氏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说,去而就知伯②,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知伯死于赵襄子③手,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注】①豫让: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知伯的家臣。②知伯;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③赵襄子:春秋末叶晋国卿,战国时期赵国的奠基人,谥号为“襄子”。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天下缟素( ) ②长跪而谢之曰( )
③及三晋分知氏( ) ④执问涂者( )
2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嗟 乎 士 为 知 己 者 死 女 为 悦 己 者 容(断两处)
2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知伯死于赵襄子手
A.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B.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C.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23.翻译下列句子。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2)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24.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士”的精神。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1·c·n·j·y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21*cnjy*com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①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②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③﹖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④,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⑤,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卿,宜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⑥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⑦,与武决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春秋:年纪。②夷灭: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杀。③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④亲近:皇帝的侍从。⑤斧钺 (yuè):古代兵器;汤镬(huò):古代大锅。⑥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⑦衿:衣襟。【版权所有:21教育】
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请广于君( )
(2)休祲降于天( )
(3)寡人谕矣( )
(4)空自苦亡人之地( )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27.【甲】文中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的目的是什么?
28.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主人公唐雎和苏武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来源:21cnj*y.co*m】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9.把“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3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秦王盛气凌人的质问,唐雎沉着冷静,从容应战,他以断然否定和严正反击,表现了维护国土的坚定立场。
B.唐雎连用三个“士之怒”的事例反击秦王对“布衣之怒”的歪曲丑化,根本目的是要展示“士”的胆色和傲气。
C.秦王两次提到韩、魏两国的灭亡,前者是炫耀武功以从气势上击垮唐雎,后者是为缓和与唐雎之间的激烈矛盾。
D.唐雎“挺剑而起”与秦王“长跪而谢”形成强烈对比,气氛一下从尖锐激烈的白热化彻底扭转,秦王威风扫地。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3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易: (2)惠 (3)广:
3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3.秦王认为安陵君“轻寡人”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21·cn·jy·com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请广于君/居天下之广居
C.聂政之刺韩傀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秦王色挠/色愈恭,礼愈至
35.把“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3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秦王盛气凌人的质问,唐雎沉着冷静,从容应战,他以断然否定和严正反击,表现了维护国土的坚定立场。
B.唐雎连用三个“士之怒”的事例反击秦王对“布衣之怒”的歪曲丑化,根本目的是要展示“士”的胆色和傲气。
C.秦王两次提到韩、魏两国的灭亡,前者是炫耀武功以从气势上击垮唐雎,后者是为缓和与唐雎之间的激烈矛盾。
D.唐雎“挺剑而起”与秦王“长跪而谢”形成强烈对比,气氛一下从尖锐激烈的白热化彻底扭转,秦王威风扫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呼?”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缟素(缟素:白色丧服) B.且秦灭韩亡魏(亡:灭亡)
C.伏尸百万(伏:倒下) D.请广于君(广:扩充)
3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B.挺剑而起/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受地于先王/休祲降于天
D.聂政之刺韩傀也/非士之怒也
3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歌颂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
B.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恭后倨,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C.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
D.作者充分调动了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段以烘托气氛,同时对秦王和唐雎情态举止的变化略加点染,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广于君 广:扩充
B.岂直五百里哉 直:只,仅仅
C.秦王色挠 挠:屈服
D.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4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B.挺剑而起 已而之细柳军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D.徒以有先生也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2.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A.况且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因为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认为他是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是错误的主意。www-2-1-cnjy-com
B.况且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因为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他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是错误的主意。
C.况且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认为他是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D.况且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他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4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自然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唐雎临危受命,任务异常艰巨。
B.选文第②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1cnjy.com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www.21-cn-jy.com
44.解释加点的词语
(1)易安陵( ) (2)寡人谕矣( )
45.将文中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6.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不辱使命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即使是弱国,也是可以战胜强国的。
B.文章描写了唐雎和秦王斗争的场面,唐雎的“挺剑而起”,把这场斗争的高潮推向了顶峰。
C.本文的人物对白用得巧妙:用对白交代事情的缘由,用对白展现斗争的情景,用对白刻画人物的性格。
D.全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出唐雎在强权面前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47.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