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 (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 (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7 15:2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 共60分)
1.在印欧人的迁徙及印欧人与农耕民族交融的过程中,推动了亚欧大陆几个主要文化区域的形成。下列文化区域的形成与印欧人大迁徙有关的是
①古代印度文化 ②古代西亚文化 ③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④古代朝鲜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一主张
A.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B.说明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观点完全一致
C.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D.以个人感受作为价值标准
3.古代亚述王朝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于大规模的宫廷建筑,其中尤其以萨尔贡二世在杜尔—沙鲁金城内修建的皇宫最为辉煌,“人首飞牛”是该王宫大门两侧的守护神兽的雕像(见下图)。其是人头、狮身、公牛蹄的组合,生有飞翼。这一雕像的寓意是( )
A.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 B.农耕文明的吉祥象征
C.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 D.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
4.吴于廑、齐世荣在《世界史》里说:“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这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A.融合与吸收 B.交流与改造 C.模仿与超越 D.传承与复兴
5.古代埃及的统治者被称为
A.哈里发 B.苏丹 C.法老 D.皇帝
6.下列有关玛雅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 ②玛雅历以365天为一年
③玛雅文字是一种独特文字 ④创造了20进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有中国学者评述说:“日本模仿盛唐制度而不取道教;抄袭我国典章而不用宦官;效法宋明社会礼俗而不学缠足。殊不失为明智。”该学者旨在说明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时
A.接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但并没有全盘接受 B.广泛传播了中国的儒家经典
C.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幕府政治统治的机制 D.以锁国统治,抵御中国的影响
8.下图是一幅从意大利古城庞贝出土的马赛克镶嵌画,创作于公元前1世纪早期,描绘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左边站立者)与学生讨论哲学问题的情景。此图可用于研究
A.古希腊文明的起源 B.罗马文化的繁荣
C.古希腊文化在古罗马的传承 D.柏拉图对几何学的贡献
9.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特征的是
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统一两河流域 ②古希腊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殖民
③亚述一度征服埃及 ④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10.雅典卫城建于公元前580年,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其中最早的建筑是雅典娜神庙,现存的建筑还有山门、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埃雷赫修神庙等,堪称人类宝贵遗产和建筑精品。这体现出古代雅典
A.注重宗教生活 B.实行民主政治 C.教会权力较高 D.城市经济发达
11.第一个字母文字系统是由西奈半岛的闪米特商人发明的。他们用一些埃及字符来标示辅音,但又用许多别的符号来标示单词和音节,因而未能发展成为严格的音标文字。真正的音标文字是由腓尼基人发明的,他们于公元前13世纪将原有文字发展成由22个辅音音符组成的字母系统。材料说明
A.腓尼基字母是字母文字的始祖 B.字母文字皆由22个辅音音符组成
C.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古代埃及 D.腓尼基字母是由闪米特商人发明的
12.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三个重要命题:“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政治动物”。这表明他
A.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B.强调人的理性与生俱来
C.接近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D.认识到人人生而平等
13.下图中左边是公元前7—前6世纪古代希腊的雕刻,右边是古代埃及公元前3千纪后期的雕刻。两者在发式、表情和站立姿势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由此可推断
A.埃及曾经征服希腊 B.埃及借鉴了希腊的雕刻手法
C.古代文明相互隔绝 D.古代文明之间有一定的交流
14.笛卡尔认为,人类共同的本性即理性,把人与非人区分开来。“我思故我在”,人不需要依靠神祇,通过理性即能把握世界。据此可知笛卡尔的思想
A.倡导人的绝对自由和理性精神 B.蕴含朴素唯物主义的内涵
C.体现文艺复兴时代对人的认识 D.引发了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15.下列图片中哪一农作物是由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来的
A.大豆 B.大麦 C.玉米 D.甘薯
16.印第安人在美洲这块土地上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古代文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杰出代表分别对应的是
A.墨西哥文化、印加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
B.印加文化、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
C.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和玛雅文化
D.阿兹特克文化、玛雅文化和印加文化
17.在柏拉图所著的《美诺篇》中,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有关苏格拉底与美诺讨论道德教育的问题,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是对的。”他认为任何美德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苏格拉底这一观点与下列哪一观点在本质上不相同
A.“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B.“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C.“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D.“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18.古希腊《荷马史诗》中记载了在远古时期,希腊人在诸神的支持下,凭借智慧最终攻克了特洛伊城。19世纪考古学家在土耳其发掘出了古特洛伊城的遗址及其在公元前12世纪遭受战争的痕迹。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古希腊主流思想是神灵崇拜 B.《荷马史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C.考古结果最能反映历史真实 D.《荷马史诗》的描述属于历史纪实
19.以下属于古代美洲地区文明代表的是( )
①玛雅文明 ②阿克苏姆文明 ③马里文明 ④阿兹特克文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儿子打他的父亲,应砍掉他的手。父亲无力偿还债务时,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奴隶,也可以将自己的家庭成员送给债主抵债,父亲有权力但没有义务去赎回这些家人。由此可见,古代两河流域地区
A.家庭父权拥有绝对的权威 B.债务奴隶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C.法律的审判相对公平公正 D.通过法典保护成年男子的权益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先秦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材料二 据我们所作的粗略统计,中国先秦15位重要的哲学家中,有13人曾从政做官;而在古希腊15位重要哲学家中,却有11人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很少有人从政做官。当我们进一步深入考察他们的思想、学说之后,就会发现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常常与政治、伦理思想融为一体,而古希腊哲学思想则往往同自然科学知识交织在一起。因此,中国先秦哲学的致思趋向显然是社会政治、伦理问题。相比之下,古希腊哲学迥然不同,它的致思趋向则是自然界的课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思想家的致思趋向并分析成因。
(2)材料二认为古希腊哲学家的致思趋向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土地制度的条例有十二条,内容为不同等级的人对于田园房屋买卖的问题。古巴比伦王国兴起之时,土地所有制关系演化为王室占有的土地、私人占有的土地和村庄残存的土地三种。土地所有权以法律条文形式予以明确并向公众公布,促使民众按照法律条文行事,限制了民众的行为,但同时对于国家等级制度的维护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不同等级的不同人员的田园房屋予以不同的处理方法。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汉谟拉比法典》将土地所有制分为几类?划分等级占有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概括玉米在200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
(2)历史学家为什么说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A
4.A
5.C
6.B
7.A
8.C
9.A
10.A
11.A
12.A
13.D
14.A
15.B
16.D
17.B
18.B
19.B
20.A
21.(1)致思趋向:与政治、伦理融为一体。
成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社会动荡;社会需要稳定,人心需要安抚。
(2)致思趋向:与自然科学交织在一起。
举例: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涉及哲学、政治学和诸多科学领域。
22.(1)类别:王室占有土地、私人占有土地和村庄残存土地三类。
目的: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奴隶制社会性质。
(2)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暴力冲突(战争)和平交往等。
23.(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联系加强。
(2)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