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同学们好!我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特殊的爱,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一方面传达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一方面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这正是古人巧妙的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涉江采芙蓉》这首诗,重点掌握这首诗巧妙的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法。
导入
《古诗十九首》
是在汉代汉族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
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刘勰《文心雕龙》评价其为“五言之冠”
钟嵘《诗品》说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
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长满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采了莲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这两句的语气如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长路漫浩浩。
还顾望旧乡,
回头望望远处的故乡,却又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旧乡”“长路”.
“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
这两句里“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了什么?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的路程!
“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传情达意表现手法巧妙之一:双关。
采摘芙蓉,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暗关着“夫容”。
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传情达意表现手法巧妙之二:借景抒情。
借采芙蓉抒发思念丈夫之情。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传情达意表现手法巧妙之三: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倍增其哀。
采莲的活动和季节是美好的,采莲的人及心情也是美好的。唯独女主人公采莲无人可送、无人可怜!思念的人儿在远方,思念的愁苦在对比中就越发让人难受。
抒情主人公
是男子?还是女子?
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
——马茂元
《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
■传情达意表现手法巧妙之五:采用了委曲婉转的“思妇调”的“虚拟”方式。
男子
女子
还顾望旧乡。
涉江采芙蓉。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传情达意表现手法巧妙之四:悬想法。
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述对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术效果。
诗从对面飞来,从对面曲揣彼意。
“悬想”又称“对写”、“主客位移”。
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想念自己的情形。
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通过想象写对方不忘自己。 多见于游子怀乡思人类诗歌。
“涉江”者是思妇,“还顾”者是游子;
“涉江”者为思妇,“还顾”可能是思妇从对面曲揣彼意,想象游子一定也在望乡感叹;
穷困潦倒的游子在客愁中,想象家中“思妇”也有离愁别绪,这思妇在想象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内心,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读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神韵。
■传情达意表现手法巧妙之六:虚实结合。
⑴思妇诗:
女子采芙蓉思夫(实写)——想象远行人思乡念亲(虚写);
⑵游子思乡诗:
游子思乡(实写)——虚拟女子思夫(虚写)。
■传情达意表现手法巧妙之七:白描艺术手法的运用。
全诗从开头“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的美好,到最后“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痛苦叹息,整首诗歌以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了至情真理,没有浮躁的华美,仅用清淡自然的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
上述表现手法中的难点是“悬想法”,理解掌握了“悬想法”,“虚实结合”“委曲婉转”“含蓄”等表现手法也就易于理解掌握了。下面我们再来看两首诗,练习练习,巩固一下这一难点。
■《涉江采芙蓉》巧妙的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法:
1、谐音双关;
2、借景抒情;
3、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4、悬想法;
5、委曲婉转之虚拟;
6、虚实结合;
7、白描手法。
小结
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怎样理解这种行为?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
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清·周志蕙)描摹折柳赠别之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给人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她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天地之间
一声幽叹
不思量
自难忘
离居终老之苦,黯然之情令人销魂!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游子思念爱人 、家乡的思想感情。
拓展研究:
我们一起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谈谈这首诗和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异:两首诗歌所寄托的外物有所不同,《涉江采芙蓉》借“芙蓉”“兰泽”“芳草”的幽香等美好欢乐的情景来以乐景衬哀情;而《庭中有奇树》则是以树为寄托物。另外《涉江采芙蓉》的结句哀伤不止,而《庭中有奇树》则自我宽慰。
同:两首诗都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前面六句,诗人对于花、树(意象)的珍奇美丽极力赞扬,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主题。两首诗歌都意境高洁、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考:
诗中何处运用了
想象对方的艺术
手法?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
思考:
诗人是怎样写自
己“思家”的?
曲揣彼意,对写法的运用
情感: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阅读杜甫的《月夜》回答下面问题: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结合全诗,体会诗歌在情感抒发上的特点
1.结合全诗,体会诗歌在情感抒发上的特点
明确: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由自己的独看想到妻子的独看。诗歌的内容从单一转向多视角。 “闺中只独看”,表现了妻子对我担忧,其实我也担忧妻子。但是诗人不直接说出,却借妻子的心表现出来,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泰戈尔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