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7 10:2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俗话“少不看《水浒》”是什么意思?
《水浒》描绘了梁山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义举,难免涉及他们杀人放火、胆大妄为的情节,年轻人血气方刚,情绪冲动,容易受水浒人物的影响而意气用事。
这句话有无道理?
有,但失之片面。它只看到了其中打打杀杀的场面,却忽略了英雄的行为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抗。《水浒》所揭示的正是“官逼民反”的主题,这句话是在误解《水浒》主题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结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4.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1、作者施耐庵
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2、作品《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一、作者作品
3.林冲的故事
在我们的印象中,梁山好汉就应该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当遇到不平之事时就会挺身而出,手刃仇敌,铲除贪官,替天行道!歌词中也有这么一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么是否所有的梁山好汗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林冲是不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呢?说说你的理由。
要了解林冲是否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我们要先对林冲的医行一次回顾。关于林冲的故事集中在《水浒》7-12回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柴进门照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4.金圣叹评《小浒》
歪曲、误解《水浒》主题的还不止今人,清代的金圣叹就批判过《水浒》主题,他说:
“无恶不归朝廷,无美不归绿林,已为盗者读之而自豪,未为盗者读之而为盗也。”(《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之一·序二》
即便如此,金圣叹依然对《水浒》的艺术成就赞不绝口,他说: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按照金圣叹的说法,林冲自然也有与众不同的性格。
读《羊和狼的故事》,引入对林冲性格的分析。
如果说,《水浒传》里只有一个真正悲壮的英雄,那么这个英雄非林冲莫属;如果说,梁山好汉里只有一个富有人道精神的帅才,那么这个好汉也非林冲莫属;如果说,《水浒传》里也居然有一个真正的爱情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林冲和他的夫人之间。林冲就象这个寓言故事中的羊,他原本不属于狼群,可他最终只能活在狼群之中。林冲是痛苦的,可是这痛苦只属于他,梁山中没有人能真正地分担他的痛苦,他是最值得我们同情的英雄,他也是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林冲是所有在这片土地上生存过的中国人缩影,他是中国历史上一切苦难的缩影。他是羊,可是他却不得不成为狼;他是人,可是他却不得不杀人;他是我们所有人的叹息,是《水浒传》里最震撼人心的艺术形象。
那么,林冲是如何由羊变成狼的呢?
1.请同学有感情的诵读全文,给每一段家情节标题
(1)林冲沧州遇故知 (2)陆虞侯酒店密谋
(3)李小二疑虑警惕 (4)林教头识破阴谋
(5)怒林冲买刀寻敌 (6)林冲接管草料场
(7)林教头草厅交接 (8)林教头向火身寒
(9)林教头酒店沽酒 (10)林教头破庙借宿
(11)豹子头偶听真相 (12)豹子头风雪夜复仇
2、如果按照小说的发展过程来给文章划分层次
序幕:(1)沧州遇旧
开端:(2-5)酒店密谋
发展:(6-9)接管草料场
高潮:(10-12)破庙复仇
二、分析林冲性格的转变
3、小说是通过矛盾来推动情节发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全文贯穿了怎样的矛盾?
有两种矛盾冲突:
一是林冲和高俅为代表的民与官的官逼民反的冲突;
二是林冲自己的一种性格软弱与坚强的矛盾冲突。
4. “沧州遇故旧”一节表现了林冲的什么性格?
A、当年他在东京救济李小二,反映出林冲同情下层人民,能为人解忧排难的侠义精神。
B、当李小二询问林冲,“恩公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说明他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违心地说自己是由于冒犯了 “高太尉”才落得如此。表现了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不思反抗的性格。课文开头一段,可算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引子,为以后情节发展作了交代。
【小结】忍辱求安,不思反抗,性格软弱,善良厚道。
一个字:忍
5.分析“买刀寻仇敌”一节
(1)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表明了什么?
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表明:尽管林冲并无反抗复仇之意,但高俅父子未死杀人夺妻之心。
(2)林冲的反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
林冲始而“大惊”,继而“大怒”。
“大惊”——他始料不及,他已刺配沧州,本想忍辱求全,有朝一日回到东京,与家人团聚,这也为高俅等所不容;
“大怒”——高俅等已害得他有家难归,有国难投,现在又派人追到沧州害他,必欲置于死地。此时的林冲已不像在发配沧州途中甘受折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凭两个押差在野猪林将自己连手带脚和枷一起紧紧地捆在树上眼睁睁地等死,他的思想中已爆发出反抗求生的火花,恨不得将仇敌骨肉剁为泥。
买刀寻敌——表现了急切复仇的激愤心情。说明当迫害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但必须注意到,林冲此次反抗并不彻底,寻陆谦不着,林冲也“自心下慢了”。矛盾冲突起而又伏,情节由张而弛。
6.分析“接管草料场”一节
林冲被换去看守大军草料场时的态度和到达草料场后的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
到了第六日,管营换林冲去看管大军草料场。林冲虽也疑惑,“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然而他还是领命前往。这不能不说他还存有“只要没事便好了”的侥幸心理。
看到被朔风摇撼的茅屋,还想第二天找泥水匠来修理,买酒的途中还祈求神明的保佑,这都表现出他随遇而安的思想。“火盆”的这个细节说明林冲性格的细心缜密,他管草料场仍然是战战兢兢,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生怕由于自己的不慎酿成大祸。已经沦落到如此悲惨境地,仍然想苟安求生,平安无事地过日子,说明林冲心中复仇的念头更加淡漠了。
【小结】谨慎小心,唯恐出事。
一个字:安
7、分析“山神庙复仇”一节
(1)投宿山神庙,掇石靠门——为下文偷听埋下伏笔。
(2)把“林冲偷听”与前文“李小二偷听”作对比分析:
李小二偷听 林冲偷听
有心偷听 无意偷听
听不真切 听得清楚
(3)“这条计好么?”
这条计——火烧草料场谋害林冲 ↘侧面写出高俅父子的凶残歹毒
好在——烧死林冲而不留罪证 ↗
(4)了解了事情真相的林冲,此时此刻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呢?
残酷的现实给林冲上了难得的一课:生路绝了,幻想灭了。林冲心中燃起复仇的怒火。
【小结】英勇果敢,愤而抗争。
一个字:狠
(5)林冲即将走上复仇反抗之路,新仇旧恨如山崩似海啸一齐激荡心头,假如你是电影导演,你将用什么样的画面表现此时林冲的心理活动,以便顺利过渡到林冲下一步复仇的行动,并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可以给出以下画面:妻子的两次受辱,误闯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野猪林遇险,陆虞候密谋,草料场的熊熊大火。
熊熊大火不仅燃在草料场内,更是燃在林冲心中,在满腔怒火的推动下,林冲打开庙门,手刃仇敌。
(6)教师范读课文最后“林冲手刃仇敌”一段,让学生感受:这是何等的壮举,又是何等的快事!多么酣畅淋漓!读完及时播放《好汉歌》。
这一行动标志林冲性格的彻底转变。至此,空有一身本领而受制于小人的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终于站起来反抗,杀贼报仇,成为威风凛凛的英雄好汉。他“提了枪”,“投东去”,坚定地走上一条崭新的路——农民革命的道路。故事情节在达到高潮后到此结束。
请在文中找出来有关林冲由忍辱求安的林教头到凶狠异常的豹子头转变的佐证吗?请加以体会。
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戳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戳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的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好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小结】刚强正直,强烈的反抗意识;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一个字:怒
问题:林冲结尾处杀陆虞侯为什么用的是刀?
明确:林冲结尾杀人,杀其他人都是用花枪,而杀陆虞侯却是用解腕尖刀,因为这把尖刀就是为他隹备好的,林冲结尾杀人,即是杀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再杀“自己”,杀那个软弱屈辱的自己,一个新的林冲从血腥里再生。
1.分析林冲性格中的“忍”
(1)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林冲就不能象血溅鸳鸯楼的武松,拳打镇关西的鲁达那样直接走上反抗道路?
造成林冲和鲁达性格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阶级出身和思想意识的不同。
鲁达是出身贫民的下级军官,没有产业,无亲无故,了无牵挂,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更能了认清封建社会的黑暗,所以他的反抗意识就强。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有优厚的经济待遇,还有美满的家庭,生活优越,所以他不可能抛开这一切走上反抗道路。虽然他也对黑暗现实不满发出大丈夫空有一身本领,不遇明主,而屈沉小人之下的牢骚,但他还是想保住现有的一切,即使是发配到沧州,他也要委曲求全挣扎着回去。另外,他也受封建愚忠思想的毒害,反抗意识不强,所以林冲不逼是决不会上梁山的。
三、分析林冲性格转变在作品中的意义
(2)“忍”是林冲人生哲学的核心,他上梁山之前有几次“忍”?
第一忍:妻子第一次被调戏,林冲欲打高衙内时却手软;
第二忍:妻子第二次被调戏,林冲又忍;
第三忍:发配沧州途中,被薛霸、董超折磨,林冲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第四忍:在沧州寻陆谦不见,“自心下慢了”。
(3)林冲是中国人的代表,因为中国人善忍。自古中国就有不少劝人忍耐的话:打落牙齿往肚里咽;和为贵,忍为高;忍字头上一把刀;小不忍则乱大谋。忍是否就等于窝囊?
“忍”需要辨证地看。韩信受跨下之辱,张良为老人拾履,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成就一番大业。楚霸王项羽不能忍一时之辱,自刎乌江,天下大业毁于一旦。故古今成大业者必善忍。因此,林冲的“忍”中又有“不忍”,走上反抗之路是一种必然。
2、分析林冲性格中的“仁”
对弱者:救济李小二
对仇人:乞求鲁智深饶恕薛霸、董超
3、又忍又仁的林冲,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反抗,由一只温顺的羊变成了一只凶狠的狼,从反面印证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水浒传》的主题——“官逼民反”。
1.林冲与山神庙
林冲与山神庙的邂逅,因为大雪,因为天气寒冷。“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改日来烧纸钱。’”可见,林冲对神明的敬重。也许真是山神的庇护,陆谦等人的对话把陷害林冲的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等等,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忍无可忍、痛杀仇人”在山神庙,林冲的性格逐步完善,成为了真正的英雄。有山神为证,林冲是个响当当的汉子,是个了不起的英雄。
四、拓展延伸
(一)阅读下面材料,深入理解林冲形象特征
2.林冲与草料场
草料场里也许还有林冲的梦想,体现林冲“随遇而安,委曲求全,心存幻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 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善良的林冲并不知道这个草料场是陆虞侯三人密谋要置他于死地的处所,反而有要长期安家的思想。草料场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草料场的大火,林冲正在纳闷,一再思索,火盆盖住了没有。林冲更没有多想草料场的大火会给他带来的灾难。草料场只不过是陆虞侯三人陷害林冲的临时道具而已。
3.林冲与“火”
自然之火:
火烧草料场的前前后后写了许多火。草料场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偏偏在最怕火的地方不厌其烦地写火。
◎林冲第一次推开草料场的大门,一眼就瞧见一个老军在“向火”。
◎这个老军向林冲进行移交时,特地将“火盆”借给林冲;林冲在床上放下包裹被卧,就坐下来生起“焰火”来了。
◎火渐写渐大,作者故意布下一串疑影,使人担心烧掉草料场的火,可能是由火盆里引起的。但接着写林冲为了御寒要去买酒,就随手“将火炭盖了”。
◎一路写火而来,到这里轻轻一盖,火在人们面前溘然消逝了等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林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而是担心“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这个细节突出地写出了林冲性格精细的一面。
◎短短的一句话中,写“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的“火”字,但都完全灭了,连一点火星都没有。这一笔交代尤为重要,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的大火,决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纵火。等到林冲在山神庙里倚壁喝酒,忽然听到外面必必剥剥的爆响,从壁缝里往外一看,只见草料场内烈火冲天。这才是作者要写的火。
心中之火:
正当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等三人在庙门外吐露了他们的全部阴谋,一股无名的怒火顿时从林冲心头熊熊燃起。此时此刻,自然界的天空中是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草料场中是大火漫天,烧着了的草料必必剥剥地响成一片;林冲的胸中,则怒火腾腾。他迎着北风,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北风、飞雪、大火,有力地烘托了林冲胸中的愤怒;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戏剧高潮。
【小结】
一大篇文字之中,先是星星点点的小火,隐隐绰绰地由老军“向火”引起,中经草料场大火燃烧后,又忽明忽暗地以老庄客的“向火”了结,这与情节渐渐推进,矛盾步步激化;与林冲性格渐渐发展,以至于升华突变,都自然而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达到如此和谐神妙的艺术境地,实在是罕见的!
-----林冲结尾杀人,杀陆虞侯,其实不是在杀人,而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虞侯的不义,控诉社会的不公。林冲杀人,即是杀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再杀“自己”,杀那个软弱屈辱的自己,一个新的林冲从血腥和烈火中涅盘。
4.“风雪”与“官逼”
林冲的活动是本文的一条明线,而陆谦等人的阴谋则是另一条线——暗线。在林冲最终手刃仇人之前,他还是抱有幻想,将高逑称为高太尉,在街上寻找仇人找了几日不见消息之后,“也自心下慢了”,并且还打算将草料场修葺一番作了长远打算,并希望神明能够保佑他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服完刑回家与妻子团聚。这样一个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心存幻想的人却最终成为了梁山英雄中斗争最坚决的其中一个人,其中除了“风雪”看似偶然的推进作用,更主要的还是代表腐朽的封建社会统治者的高太尉、高衙内、陆谦、管营等人对他的再三迫害。林冲的遭遇典型地体现了《水浒传》“官逼民反”这个主题,而“风雪”的描写则与陆谦等人的阴谋相互辉映,促使林冲完成了他性格上的巨大转变
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如杨志的故事。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在结构上,杨志的故事和林冲的故事是不同的。林冲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紧一步向顶点发展;杨志故事却是用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同时也就注定了黄泥冈上杨志一定要失败。故事发展的逻辑是这样的,但小说结构发展的逻辑却从一连串的一正一反螺旋式地到达顶点。杨志一行人还没出发,吴用他们已经布好了圈套,这在书中是明写的;与之对照的,便是杨志的精明的对策。读者此时急于要知道的,是吴用等对于此十万贯金珠究竟是“软取”呢或是“硬取”?如果“软取”,又怎样瞒过杨志那精明的眼光?这谜底,直到故事终了时揭晓,结构上的纵横开合,便是这样造成的。
……自然,《水浒传》也还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例如人物的对白中常用当时民间的口头语,因而使得我们如闻其声;又如动作的描写,只用很少几个字,就做到了形象鲜明,活跃在纸上……
(二)《水浒传》的结构和语言(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