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登高》
上联:草堂留后世
下联: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上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下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杜甫简介(一)
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
20岁开始漫游,
24岁应举,却结不第,却结识了李白和高适。
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
他24岁应试不第,又不第。
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35岁入长安求官,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
[早上敲打富贵人家(曾经以朋友身份相交的王侯权贵)的大门,黄昏才见到肥壮骏马飞奔带起的尘土(权贵归来) ,谁知道,他却只拿出残羹冷炙来国“招待”,原来寒士(亦或是落魄的读书人,或是遭贬谪的官员)的命运处处都是悲辛。]
最后通过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得到一个看守兵器的小官。
不久父亲去世,此后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43岁时幼子饿死。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杜甫简介(二)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杜甫简介(三)
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杜甫简介(四)
在朋友的帮助下建了一所草堂,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
但从全国来说,安史之乱虽结束,但唐王朝的瓦解之势并未因此而停止。
内部朝政腐败,割据势力征战不断,外有吐蕃的侵扰,甚至攻入长安,迫使皇帝出逃。
加上好友李白高适的去世,郁闷像一团乌云一样压在心头。
为排遣烦恼苦闷,作者抱病登台,但,悲凉的江峡秋景更增添了他的悲哀。
此时杜甫55岁,三年后客死于旅舟中。
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
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和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
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暴饮暴食导致消化不良而死。
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等大量名作。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醉里眉攒万国愁
杜甫
结论:忧国忧民的形象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大历二年(767)秋天,
杜甫客居夔(kuí)州(今四川奉节)期间,距他去世只有三年时间。
此时唐王朝内忧外患,而诗人也身患严重的肺病,生活困顿。
这一年的重阳,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来饮酒,不料这位亲戚因事没来。
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常识梳理
1.近体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又称古风)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八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律诗格律要求严格,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它们在格律上的规定如下:
①限字句。一般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②定韵脚。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
③调平仄。诗句中每个字用平声或仄声,都有基本的规定,一般按照平仄交互的原则处理。
④讲对仗。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又分为工对、宽对等。工对要求词性和意义严格对偶,宽对只要求词性相近、意义大体相对即可。
2.悲秋
对萧瑟秋景而伤感。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中国诗人很多是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们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不免要寓于他物以求自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看到那凋零的落叶,诗人们一方面感叹岁月不饶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一事无成而慨叹,这样就会产生悲秋的情绪。
诵读、理解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语言积累
1.古今异义
(1)百年多病独登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百年的时间。
(2)艰难苦恨繁霜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苦和恨。
(3)万里悲秋常作客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路程遥远。
(4)艰难苦恨繁霜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艰苦困难。
语言积累
1.古今异义
(1)百年多病独登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百年的时间。
(2)艰难苦恨繁霜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苦和恨。
(3)万里悲秋常作客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路程遥远。
(4)艰难苦恨繁霜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艰苦困难。
2.词类活用
(1)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
(2)无边落木萧萧下(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落下)
悲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进入这首诗,看看诗人是如何抒写“悲”情的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思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
迅疾的秋风
高远的天空
哀鸣的猿啼
孤零冷落的小岛
水落而出的白沙
低飞盘旋的鸟儿
鉴赏首联
急切的秋风,高远的天空,悲凉的猿啼在回鸣;
江水澄碧,流沙雪白,鸟儿在小洲上飞来飞去。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分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说明风很大,而且是秋天的风,让人感到非常寒冷。
环境阔大;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营造了凄凉、肃杀、雄浑、阔大的意境,
表达了作者漂泊无依的孤独之情。
体会作者心情
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
耳听猿啸的叫声,内心万分孤独。
仿佛就是一只孤鸟,凄楚、忧伤、悲哀、绝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状悲之广广(范围上)
“不尽长江滚滚来”言悲之多多(数量上)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
空间在横向纵向无限扩大,不仅使世人联想到无边落木之声,
不尽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气势磅礴,沉郁悲凉。
鉴赏颔联
无边的旷野,风儿吹荡着落叶萧萧地坠下,不尽的长江啊,波涛滚滚奔流不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首联、颌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风 天 猿 渚 沙 鸟 落木 长江
急
高
哀
清
白
飞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
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萧萧
滚滚
鉴赏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
作客:客居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
古人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登高的地点一般是在自己家乡。
经常飘泊万里,作客他乡,更添悲秋情绪,晚年多灾多病,更何况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八可悲
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客居他乡)之愁也;
常作客,久旅(长期漂泊)也;
台,高迥(高远)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百年,暮齿(晚年)也;
多病,衰疾(体弱多病)也;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苦恨:极其遗憾。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
新停:刚刚停止。
鉴赏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理解“艰难”“潦倒”的内涵
艰难:1、写出了作者年世已高。
生活非常艰难、贫困。
2、国家处境艰难
潦倒:1、写出了作者生活的潦倒
2、国家处境落魄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云天秋风
江水渚洲
状悲之广
言悲之多
悲
写景
抒情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哀婉孤独
沉郁高昂
愁苦沉痛
忧愤无奈
仰望
俯视
无边落叶
不尽江水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板 书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落叶”、“长江”这四个意象?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猿鸣——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飞鸟——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落木——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到自己像树
一样,已是晚年,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
觉。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小结
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
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
由触景生悲到想要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因病新停酒杯而无处消悲。
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
悲景起笔,悲情落笔!
表现手法:
俯仰结合
对比、反衬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