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1 有理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掌握有理数的分类,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对问题分析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和集合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从生活的需要和运算的需要理解负数的产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掌握有理数的分类,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式学习法、谈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研究:
1.自主学习教材p22-24,要求:
(1)书中提到的问题请把你认为的答案写在书上;
(2)把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勾画(不同颜色、不同符号)出来。
2.前测:完成教材p25,随堂练习1、2(做在书上)
3.思考:
(1)通过学习,你认为“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你认为“分类”时要注意什么?把有理数分类,除了书中的分类方式,你还可以怎样对有理数分类?
4.你知道有关“负数产生”的历史吗?请把你所了解的讲给我们听。
(二)课中展示:
1.在小组中解决“课前研究”1、2、3,让小组长把疑惑的问题写出来(黑板展示);
2.疑惑的问题解决:组间交流,老师解惑;
展示过程老师总结知识点:
定义1:像5,3,1,0.68, ,…,这样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3,-,…,负数比0小。
定义解读——关键词:正数前面,加上“-”号。
1、正确理解负数的定义,不要认为带有“-”号的数叫负数;
2、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
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
3、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4、“+”号可以省略不写,例如“+5”可以记为“5”.
(三)应用新知:
老师质疑:是负数吗?
(四)小结梳理:
引导学生用思考导图进行梳理小结本课新知:
(五)后测达标:
(五)拓展延伸:
某数学俱乐部有一种“秘密”的记帐方式.当他们收入300元时,记为:-240元;当他们用去300元时,记为:360元.猜一猜:当他们收入100元时,可能记为多少元?当他们用去100元时,可能记为多少元?说说你的理由.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