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课后训练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课后训练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07 11:0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选择题(共16题)
1.若把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号取消,由左到右按原顺序编为18列。如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芯片的组成元素Si位于第14列
B.第10列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C.第18列元素单质在常温下全部是气体
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2.化学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化学反应可实现的转化13C到14C的转化
B.氯气处理饮用水时,在夏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冬季好
C.气象环境报告中新增的“PM2.5”是对一种新分子的描述
D.味精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是一种钠盐,属于有机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克与2克所含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B.H2O的沸点比HF高是因为H-O键的极性比H-F键更强
C.金属越纯,机械强度越高,因此纯铁广泛用作结构材料
D.HF为共价化合物,NaH为离子化合物
4.下列关于NaOH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不易变质 B.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不能与金属发生反应 D.可用于吸收氯气
5.高纯度晶体硅是典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又称“半导体”材料,它的发现和使用曾引起计算机的一场“革命”。它的制备方法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SiO2Si(粗)SiHCl3Si(纯)
A.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CSi+CO2↑
B.SiHCl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SiCl4(沸点67.6℃),可通过蒸馏(或分馏)提纯SiHCl3
C.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而硅不能与氢氟酸反应
D.灼烧熔融的Na2CO3固体,可用石英坩埚
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的是( )
A.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
B.恒星正在不断地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元素
C.氢元素是宇宙中天然元素之母
D.宇宙的所有原子中,最多的是氢元素的原子
7.被誉为“矿石熊猫”的香花石,是由我国地质学家首次发现,它由前20号元素中的6种主族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Y2X3(ZWR4)3T2,其中X、Y、Z为金属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X、Z位于同一主族,Y、Z、R、T位于同一周期,R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T无正价,X与R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Y>Z>R>T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R<T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Z
D.XR2、WR2两种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相同
8.四种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二倍;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X与Z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W的非金属性小于Z的非金属性
B.将X单质投入到CuSO4溶液中,生成紫红色固体
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Y的氧化物的方法冶炼金属Y
D.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在同主族中最低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原子中,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B.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先排满K层再排L层,先排满M层再排N层
C.同一周期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同一周期中,Ⅱ A与Ⅲ A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都相差1
10.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原子是所有元素中半径最小的原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B.元素Y与氧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C.元素W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细口试剂瓶中
B.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发生钝化
C.漂白粉、硅酸钠固体可露置在空气中保存
D.存放硫酸亚铁溶液的试剂瓶中常放少量铁粉
12.如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量数,B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
B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B)>r(C)>r(A)
B.同主族中C的氢化物沸点最低
C.A的氢化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C>B
13.短周期元素X、Y、Z、Q、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Y、Q、R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X与R同主族,Q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Z>Q>R
B.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Z>Q
C.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碱
D.X、Z、Q三种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浓NaOH溶液清洗
B.不慎碰翻燃着的酒精灯使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灭火
C.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
D.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5.某同学将钾投入溶液中待其充分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数目约为
B.反应过程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C.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只有
D.生成标准状况下
16.用Zn高能原子轰击Pb的靶子,使锌核与铅核熔合,生成一个112号元素的原子的同时向外释放出一个中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12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7 B.此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C.核素Zn的原子核内有30个质子和70个中子 D.核素Pb中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4
二、综合题
17.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其中W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小的。回答下列问题:
X Y
Z W
(1)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
(2)上述4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填化学式)。
(3)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
(4)由Na和Y可形成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该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
(5)取0.1mol·L-1的Na2Z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①用玻璃棒蘸取Na2Z溶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原因是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某温度下,将0.1mol·L-1的Na2Z溶液逐滴加入10mL0.1mol·L-1的CuW2溶液中,滴加过程中溶液中的Cu2+浓度与加入的Na2Z溶液的体积(V)关系如图所示。b点溶液中Na+、Z2-、W-、OH-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离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该温度下,Ksp(CuZ)=___。
18.日常生活中常用A的单质通入自来水中杀菌消毒,B的单质或合金做电线的导体部分。A的负一价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相同。B为第四周期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次外层的所有原子轨道均充满电子。
(1)A单质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写出起到杀菌作用的产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
(2)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B金属晶体的空间堆积方式为___________;B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
(3)A与B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立方晶胞如图所示: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②该晶胞棱长为0.542 nm,则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写出计算式即可,不计算结果)。
③该化合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氨水,是因为可与氨形成易溶于水的配位化合物,若配位数是4,则络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该络离子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导致溶液呈现___________色。
(4)如图A、B形成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为___________kJ/mol。
19.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
2 A B C
3 D E F G H I J K
4 M
(1)在上表用字母标出的12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___,除稀有气体外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属于过渡元素的是___(该空格用表中的字母表示)。
(2)J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
(3)为比较元素A和G的非金属性强弱,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溶液B应该选用_____溶液,作用是_____,能说明A和G非金属性强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0.2019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国际年”,也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成立100周年。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N
S
Ga As Se Br
(1)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N2的电子式为_____。
(2)As的最高正价为______,B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单质Ga可与NaOH溶液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4)Se是生物体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将SO2气体通入H2SeO3溶液中可以制得单质Se,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部分Ⅵ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部分性质,查阅资料如下:
①酸性:;
②O、S、与的化合越来越难,与不能直接化合;
③由不同元素的单质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氢化物的焓变情况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S与的化合反应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已知的分解反应的,请解释与不能直接化合的原因______________。
(3)题述信息中能说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2.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人类的发展意义重大。
(1)以海水为原料获得的粗盐中含有CaCl2、MgCl2、Na2SO4和难溶性杂质。
①除去难溶性杂质,实验室常用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
②除去可溶性杂质,所选试剂及加入的顺序依次是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盐酸。
(2)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工业生产过程如下:
①氧化剂将。下列氧化剂中,最好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
a.酸性KMnO4 b. H2O2 c.浓硫酸
②实验室中常用CCl4从氧化后的溶液中萃取I2,其原理是___________。
(3)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是将海水中的Mg2+转变为无水MgCl2,电解熔融MgCl2得到金属镁。该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3.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元素的金属性逐渐_______,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该周期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
24.几种含硅的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试判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B→A: ___________;
②B→D: 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8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计算机芯片的组成元素Si位于第ⅣA族,为第14列元素,正确,A不选;
B.第10列元素为过渡区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正确,B不选;
C.第18列元素均为稀有气体元素,故单质在常温下全部是气体,正确,C不选;
D.第2列元素为碱土金属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是元素He及多数过度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2,不正确,D选。
答案选D。
2.D
【详解】
A.化学反应指新物质的生成的变化,12C、14C为同位素,二者之间的变化是原子核的变化,不是化学反应范畴,属于物理上的变化,A错误;
B.夏季相比冬季温度高,HClO易分解,所以杀菌效果不如冬季,B错误;
C.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不是一种新分子,C错误;
D.味精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为有机酸盐,是一种钠盐,D正确;
故答案为:D。
3.D
【详解】
A.2g的物质的量为,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NA,2g的物质的量为,质子数为0.5NA×2=NA,中子数为0.5NA×2=NA,都相同,故A错误;
B.H2O的沸点比HF高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两个氢键,故B错误;
C.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故C错误;
D.HF只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共价化合物,NaH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能导电,为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A. NaOH溶液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A项错误;
B. NaOH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合性,不能使用玻璃塞,应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B项错误;
C. NaOH溶液能与金属铝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C项错误;
D. NaOH溶液能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因此可用于吸收氯气,D项正确;
答案选D。
5.B
【详解】
A.二氧化硅高温下与C反应生成CO气体,即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C Si+2CO↑,故A错误;
B.沸点相差30℃以上的两种液体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
C. 二氧化硅和能与氢氟酸反应,硅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和氢气,故C错误;
D.灼烧时,Na2CO3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所以不能选用石英坩埚,故D错误;
答案选B。
6.B
【详解】
A.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A项正确;
B.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至今,多有恒星,包括太阳,仍在合成元素,且这些元素都是已知的。B项错误;
C.大爆炸后约2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C项正确;
D.至今,氢仍然是宇宙中最丰富的的元素,约占宇宙原子总数的88.6%。D项正确;
综上所述,B项错误;
答案选B。
7.D
【详解】
A.Y、Z、R、T位于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向右逐渐减小,故A正确;
B.非金属性:F>O>S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H2O<HF,故B正确;
C.钙元素比铍元素的金属性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Ca(OH)2>Be(OH)2,故C正确;
D.CaO2、SiO2中氧(即R)的化合价分别为 1、 2,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8.B
【详解】
A.C和Cl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碳酸(弱酸),高氯酸(强酸),故Cl的非金属性强,A正确;
B.Na投入到CuSO4溶液中,会先跟水反应,B错误;
C.工业上熔融电解氧化铝制备铝单质,C正确;
D.HF、HCl、HBr、HI结构相似,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但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熔沸点较高,所以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在同主族中最低,D正确;
故选B。
9.A
【详解】
A.电子能量越低,挣脱原子核束缚的能力弱,在距离原子核近的区域运动;电子能量高,挣脱原子核束缚的能力强,在距离原子核远的区域运动,故A正确;
B.M能层中d能级的能量高于N能层中s能级能量,填充完4s能级后才能填充3d能级,故B错误;
C.同一周期中,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C错误;
D.第四周期中,Ⅱ A与Ⅲ A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11,故D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
A.Y为A1,金属A1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都可以产生氢气,A说法正确;
B.Y和O形成的化合物为Al2O3,Al2O3具有两性,B说法正确;
C.W为H,其氯化物为HCl,HCl分子中H原子满足2电子稳定结构,C说法错误;
D.Z为S、X为C,二者可形成共价化合物CS2,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11.C
【详解】
A.浓硝酸见光分解,通常保存在棕色细口试剂瓶中,A正确;
B.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时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会发生钝化,B正确;
C.漂白粉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等而变质,硅酸钠能够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而变质,二者均不能露置在空气中保存,C不正确;
D.亚铁离子易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可以加入少量的铁粉,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D正确;
答案选C。
12.C
【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N、B为S、C为F;
A.主族元素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大的半径小,则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S)>r(N)>r(F),故A错误;
B.F为卤族元素,HX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强,沸点呈增大趋势,但HF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是同主族HX中最高的,而HCl的沸点是最低的,故B错误;
C.A的氢化物为N2H4时存在N-N非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F无正价,无最高价含氧酸,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AC
【详解】
A.Z、Q、R对应的简单离子分别为N3-、O2-、Na+,电子层结构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半径N3->O2-> Na+,即Z>Q>R,A正确;
B.Y的最简单氢化物为CH4,Z的最简单氢化物为NH3,Q的最简单氢化物为H2O,NH3和H2O分子之间均存在氢键,沸点高于CH4,而H2O常温下为液体,沸点高于NH3,所以沸点H2O>NH3>CH4,即Q>Z>Y,B错误;
C.N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是一种强碱,C正确;
D.若X为Li元素,则Li、N、O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错误;
故选AC。
14.BD
【详解】
A.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不能用浓NaOH溶液清洗,浓NaOH溶液也具有腐蚀性,故A错误;
B.不慎碰翻燃着的酒精灯使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灭火,故B正确;
C.NaOH具有吸湿性,不能用纸称量NaOH固体,应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C错误;
D.分液时,先将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然后关闭活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D正确;
故选BD。
15.BC
【详解】
A.钾的物质的量是,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数目约为0.01mol=,故A正确;
B.钾和水反应生成0.01molKOH,的物质的量是0.02mol,发生反应,KOH不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B错误;
C.发生反应, 有剩余,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有、,故C错误;
D.0.01molK和水发生反应,生成0.005 mol氢气,生成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故D正确;
选BC。
16.AC
【详解】
A.112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该元素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所以112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277,故A错误;
B.此变化中元素种类发生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核素Zn的原子核内有30个质子和40个中子,故C错误;
D.核素Pb中的中子数为208-82=1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26-82=44,故D正确;
故选AC。
17. 第三周期ⅦA族 HClO4 共价键、离子键 S2-+H2OHS-+OH- [Na+]>[Cl-]>[S2-]>[OH-] 10-35.4
【详解】
⑴C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Ⅶ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ⅦA族。
⑵上述4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HClO4 > H2SO4 > HNO3,因此最强的是HClO4;故答案为:HClO4。
⑶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为氨气,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⑷由Na和Y可形成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为过氧化钠,该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
⑸①用玻璃棒蘸取Na2Z溶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说明显碱性,水解显碱性,原因是S2-+H2OHS-+OH-;故答案为:S2-+H2OHS-+OH-。
②a点时Na2S和CuCl2恰好反应生成NaCl和CuS沉淀,b点溶质Na2S和NaCl且浓度之比为1:2,因此溶液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 > c(Cl-) > c(S2-) > c(OH-);a点时Na2S和CuCl2恰好反应生成NaCl和CuS沉淀,因此c(Cu2+) = c(S2-),该温度下,,故答案为:。
18. 第四周期第ⅠB族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12 CuC 深蓝
【详解】
日常生活中常用A的单质通入自来水中杀菌消毒,A的负一价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由题意可推出A是Cl,B是Cu。
(l)氯气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lO利用其强氧化性起到杀菌作用,其电子式:;
(2)Cu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ⅠB族;金属晶体Cu的空间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Cu原子的配位数为12;
(3)①由晶胞图用均摊法可得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Cl;
②该晶胞棱长为0.542 nm,一个晶胞均摊4个CuCl,所以晶胞的密度为一个晶胞的质量除以晶胞的体积,得到;
③CuCl易溶于氨水,是因为可与氨形成易溶于水的配位化合物,配位数是4,则络离子的化学式为,该络离子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而导致溶液呈现深蓝色;
(4)晶格能是指气态离子形成1 mol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根据益斯定律,形成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为。
19. Ar Na Cl M HClO4 饱和NaHCO3 除去CO2中的HCl杂质 Na2SiO3 +CO2 +H2O = H2SiO3 ↓+ Na2CO3(生成NaHCO3也可)
【详解】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是C,B是O,C是F,D是Na,E是Mg,F是Al,G是Si,H是P,I是S,J是Cl,K是Ar,M是Mn。则
(1)在上表用字母标出的12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稀有气体元素Ar,金属性最强的是N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除稀有气体外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属于过渡元素的是M;
(2)J的氢化物是共价化合物HCl,电子式为,氯元素的最高价是+7价,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ClO4;
(3)要比较元素C和Si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判断,由于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会干扰实验,需要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即溶液B应该选用饱和NaHCO3溶液,作用是除去CO2中的HCl杂质,能说明C和Si非金属性强弱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20. 第二周期第ⅤA族 +5 HBrO4 2Ga+2OH-+2H2O==2+3H2↑ 2SO2+H2SeO3+H2O==Se+2H2SO4
【详解】
(1)N原子的电子排布为2、5,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ⅤA族,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N2中2个N原子间需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其电子式为,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ⅤA族;;
(2)As与N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为5,最高正价为+5,Br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rO4,答案为:+5;HBrO4;
(3)Ga为31号元素,电子排布为2、8、18、3,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单质Ga与Al同主族,性质与Al相似,所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GaO2和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Ga+2OH-+2H2O=2+3H2↑,答案为:;2Ga+2OH-+2H2O=2+3H2↑;
(4)将SO2气体通入H2SeO3溶液中可以制得单质Se,同时生成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SO2+H2SeO3+H2O=Se+2H2SO4,答案为:2SO2+H2SeO3+H2O=Se+2H2SO4。
21. 放出 反应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①②③
【详解】
(1)由题图可知,S与的化合反应的,为放热反应。
(2)由题图可知,与的化合反应的,的分解反应的,则与化合生成的,即与的化合反应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3)①最高价氧化为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相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①可以说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Se;
②非金属单质和氢气化合越困难,相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故②可以说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Se;
③从图中可以看出,硫和氢气化合是放热反应,而Se和氢气化合是吸热反应,说明硫比硒易与氢气化合,故③可以说明 S的非金属性强于Se;
故选①②③。
22. 过滤 BaCl2 Na2CO3 b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I2在水中的溶解度
【详解】
(1)①除去难溶性杂质,实验室常用的分离操作是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②除去可溶性杂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离子,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多余的钡离子,过滤后再加稀盐酸调节溶液pH值,因此加入试剂的顺序依次是NaOH、BaCl2、Na2CO3、稀盐酸;故答案为:BaCl2;Na2CO3。
(2)①氧化剂将。H2O2是绿色氧化剂,因此最好选用b;故答案为:b。
②实验室中常用CCl4从氧化后的溶液中萃取I2,其原理是I2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I2在水中的溶解度;故答案为:I2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I2在水中的溶解度。
(3)电解熔融MgCl2得到金属镁,是氧化还原反应,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3. 减小 减弱 增强 Na Al Cl
【详解】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稀有气体除外),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第三周期元素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NaOH、故对应的元素是N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Al(OH)3、故对应的元素是Al;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故对应的元素是Cl。
24. Si SiO2 Na2SiO3 CaSiO3 H2SiO3 SiO2+2CSi+2CO↑ SiO2+CaOCaSiO3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Si,B为SiO2,C为Na2SiO3,D为CaSiO3,E为H2SiO3;答案为Si,SiO2,Na2SiO3,CaSiO3,H2SiO3。
(2)①B→A的反应为碳还原二氧化硅得硅,反应的方程式为SiO2+2CSi+2CO↑;答案为SiO2+2CSi+2CO↑。
B→D的反应为二氧化硅与氧化钙在高温条件下得硅酸钙,反应的方程式为SiO2+CaOCaSiO3;答案为SiO2+CaOCaSiO3。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