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课后训练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课后训练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07 11:0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一种微粒的质子数、电子数与另一种微粒的质子数、电子数均相等,则下列叙述中一定错误的是
A.可能是同一种元素 B.可能是不同种分子
C.可能是不同种离子 D.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2.富勒烯是一类具有封闭笼状结构的分子,最小的富勒烯是C20,最常见的是C60,关于C20和C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互为同素异形体 B.等质量的C20和C60所含原子数相同
C.都属于单质 D.它们的摩尔质量相同
3.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4.核聚变发电有望成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氘()是核聚变反应的主要原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的中子数为2 B.的核电荷数为1
C.是自然界中最轻的原子 D.是氢元素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5.某元素的二价阴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32,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
A.2 B.14 C.18 D.16
6.关于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是( )
A.汤姆生模型—道尔顿模型—卢瑟福模型—玻尔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B.道尔顿模型—汤姆生模型—玻尔模型—量子力学模型—卢瑟福模型
C.卢瑟福模型—道尔顿模型—汤姆生模型—玻尔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D.道尔顿模型—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玻尔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7.下列跟氧气和臭氧的关系不相同的一组物质是(  )
A.金刚石和石墨 B.氯气和液氯 C.红磷和白磷 D.H2和H3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D、T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B.H2、D2、T2互为同素异形体
C.18gH2O与20gD2O中质子数与中子数均为10NA
D.氕、氘发生核聚变后成为其他元素的变化属于化合反应
9.我国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距今已有3000~5000年历史,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遗址新出土了多达500多件重要文物,如黄金面具、丝绸“黑炭”、青铜神树、陶瓷碎片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考古时利用C测定文物的年代,C的中子数为8
B.黄金面具、青铜神树的成分均为纯金属
C.丝绸转化为“黑炭”的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D.三星堆中含有大量的陶瓷碎片,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10.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和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理论解释
A 稀硫酸能导电 为离子化合物
B HBr的酸性强于HCl的酸性 Br的非金属性比Cl强
C 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 中含有离子键
D HF的沸点高于HCl F的非金属性比Cl强
A.A B.B C.C D.D
11.在离子RO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R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为
A.A-x+n+48 B.A-x+n+24
C.A-x+n-24 D.A+x-n-24
12.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发现元素周期律 B.提出原子学说 C.提出分子学说 D.发现氧气
13.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B.N4是N2的同分异构体
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之比为1:1
D.N4的摩尔质量是56g
14.用化学用语表示Na2CO3+2Cl2=2NaCl+Cl2O+CO2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A.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
B.Cl2O的结构式:Cl-O-Cl
C.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
D.Cl2的电子式:
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
B.lmol重水与1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
C.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
D.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16.下列四组物质中,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总数的两种分子是
A.H2O2和CH3OH B.HNO2和HClO
C.H2O和CH4 D.H2S和HF
二、综合题
17.钠、钾与水反应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1)钠、钾与水反应两个实验现象的相同点:
①金属________水面上;
②金属________成闪亮的小球;
③小球四处游动;
④产生嘶嘶的声音;
⑤反应后的溶液使酚酞________。
(2)_______与水反应有轻微的爆鸣声,并很快燃烧起来。
(3)实验结论:________更易与水反应,且反应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近期发现,H2S是继NO、CO之后的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硫与氯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将Cl2通入Na2S溶液中,有黄色浑浊出现 B.比较次氯酸和硫酸的酸性强弱
C.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硫和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 D.还原性:H2S>HCl
(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备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
(3)H2S与C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2S(g)+CO2(g)COS(g) +H2O(g)。在610 K时,将0.10 mol CO2与0.40 mol H2S充入2.5 L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
①H2S的平衡转化率α1=______%,反应平衡常数K=_____。(可用分数表示)
②在620 K重复试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H2S的转化率α2_________α1,该反应的△H___0。(填“>”“<”或“=”)
③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2S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________ (填标号)
A.H2S B.CO2 C.COS D.N2
19.钋(Po)是一种低熔点金属,极其稀有,毒性和放射性极强。回答下列问题:
(1)Po具有放射性,经衰变成稳定的铅,在衰变过程中释放一个He2+,Pb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为____,中子数为____,Po元素能形成较稳定的+4价离子,wgPo4+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
(2)半衰期是指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性样品中,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有50%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已知Po的半衰期为138天,质量为64克的Po,经276天后,得到铅的质量为____。
20.摩擦剂是牙膏的主体成分,SiO2是一种常见的摩擦剂。
(1) 根据用途推测SiO2在水中的溶解性:_______(填“易溶”或“难溶”)。SiO2用途很广,请再写出另外的任一种用途:_______
(2)S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3)制备SiO2的方法如下:
①写出反应I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②比较酸性强弱:H2SO4_______H2SiO3(填“>”或“<”)。
③下列事实能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Si强的有_______
A.常温下SO2是气体,SiO2是固体
B.H2SO3的酸性比H2SiO3强
C.H2S的热稳定性比SiH4强
D.S的最高价是+6,Si的最高价是+4
(4)为满足不同需求,牙膏中还会添加一些特殊物质,如含氟牙膏中添加氟化亚锡(SnF2)。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_(填序号)。
a.Sn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4 b.Sn的原子半径比Si大
c.Sn和Si均可以作半导体材料 d.Sn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IVA族
2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KMnO4固体与草酸(H2C2O4)反应的产物,以其产物为原料制备氯气:室温下,取KMnO4固体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草酸(H2C2O4)溶液,振荡,充分反应,可以观察到有黑色沉淀产生,溶液变为无色,同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M,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锥形瓶瓶口时木条熄灭。分析实验并回答相应问题。
(1)M的化学式是_____,组成草酸的三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填元素符号)。
(2)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检验滤液中金属阳离子的方法及现象为_____,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时又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将过滤得到的滤渣洗涤干净,确认滤渣已洗涤干净的操作是_____。
(4)将滤渣加入浓盐酸中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5)写出高锰酸钾与草酸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______。
22.2021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进行了新一轮考古发掘。至今三星堆已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纵目面具等一批珍贵文物,如图。
(1)出土的黄金面具仍金光灿灿,而青铜纵目面具已锈迹斑斑,这说明金的活动性比铜___(选填“强”或“弱”)。
(2)古代制作青铜器的铜来源于铜矿,如黄铜矿,黄铜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铜为(CuFeS2),其中铁元素和铜元素均为+2价,则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3)应用碳-14测出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碳-12和碳-14是碳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原子核中____数不同。
23.黑火药爆炸时发生的反应:S+2KNO3+3CK2S+3CO2↑+N2↑
(1)上述反应涉及的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2)氮元素对应的气态氢化物是___________,其水溶液显___________性,写出一水合氨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3)硫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写出检验SO的方法:___________
(4)氧、硫的非金属性强弱可通过比较这两种元素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原子的得电子的能力b.含氧酸的酸性c.气态氢化物的酸性d.单质的熔沸点
24.根据下列微粒回答问题:。
(1)以上8种微粒共有_______种核素,共_______种元素。
(2)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
(3)中子数相等的是_______。
(4)氯有两种天然同位素和,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35.5,则自然界中的原子百分比为_______。
(5)标况下2.24L14C18O分子中,中子数为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2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其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电子数,故可能是同一种元素,A项正确;
B.如CH4与H2O是不同的分子,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B项正确;
C.如Na+、都是离子,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C项正确;
D.分子是中性微粒,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若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的质子数相同,则它们的电子数一定不相同,D项错误;
答案选D。
2.D
【详解】
A.C20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故A正确;
B.C20和C60中只含碳原子,等质量的C20和C60所含原子数相同,故B正确;
C.C20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C正确;
D.C20的摩尔质量是240g/mol,C60的摩尔质量是720g/mol, 故D错误;
选D。
3.B
【详解】
A. 氢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A正确;
B. 若某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则M层上的电子有32个,因M层最多有18个电子,B错误;
C. 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则M、L层均有8个电子,符合电子排布规律,C正确:
D. O2-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均为8,D正确;
答案选B。
4.B
【详解】
A.的中子数为2-1=1,故A错误;
B.的质子数为1,则核电荷数为1,故B正确;
C.自然界中最轻的原子是,不是,故C错误;
D.是氢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二价阴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故选D。
6.D
【详解】
道尔顿是首先提出原子学说的;后来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电子;再后来卢瑟福提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玻尔的研究涉及原子中电子的运动轨道问题;
答案选D。
7.B
【详解】
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
A.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跟氧气和臭氧的关系相同,故A不符合;
B.氯气和液氯属于同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跟氧气和臭氧的关系不相同,故B符合;
C.红磷和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跟氧气和臭氧的关系相同,故C不符合;
D.H2和H3互为同素异形体,跟氧气和臭氧的关系相同,故D不符合;
故选B。
8.A
【详解】
A.H、D、T都是氢元素,三种核素互为同位素,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均为,故A正确;
B.均为氢气单质,属于同一种物质,故B错误;
C.中的中子数为,故C错误;
D.氕、氘发生核聚变成为其他元素,此过程属于核反应,不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答案为A。
9.B
【详解】
A.C的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4,中子数为(14—6)=8,故A正确;
B.青铜神树的成分为铜合金,故B错误;
C.丝绸转化为“黑炭”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陶瓷碎片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正确;
故选B。
10.C
【详解】
A.硫酸中只含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但硫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稀硫酸溶液导电,故A错误;
B.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弱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与化学键的强弱有关,故B错误;
C.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说明为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氢化物的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氢键有关,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故D错误;
答案选C。
11.B
【详解】
在离子RO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由于其所带负电荷数为n,故其质子总数为x-n,其中3个O的质子总数为24,则R的质子数为x-n-24,又知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R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为A-( x-n-24)= A-x+n+24,因此,本题选B。
12.A
【详解】
A.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制出第一章元素周期表,A正确;
B.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B错误;
C.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故C错误;
D.拉瓦锡发现氧气,故D错误;
故选A。
13.AC
【详解】
A.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组成,因排列方式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显然和互为同素异形体,A项正确;
B.和的分子式不同,因此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
C.无论是还是,都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因此相同质量的二者一定含有同样多的氮原子,C项正确;
D.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D项错误;
答案选AC。
14.BD
【详解】
A. 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故A错误;
B. Cl2O的电子式为:,因此结构式:Cl-O-Cl,故B正确;
C. 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故C错误;
D. Cl2含有1对公用电子,其电子式:,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D。
15.BD
【详解】
A.氩气是单原子分子,1molAr含18mol(即)质子,选项A正确;
B.1mol含10mol中子,1mol含8mol中子,选项B错误;
C.表示一个质量数为31、质子数为15的磷原子,选项C正确;
D.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应表示为,选项D错误。
答案选BD。
16.AC
【详解】
A. H2O2和CH3OH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2+28=18和6+4+8=18,符合题意,故A正确;
B. HNO2和HClO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14+28=31和1+17+8=26,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 H2O和CH4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2+8=10和6+14=10,符合题意,故C正确;
D. H2S和HF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2+16=18和1+7=8,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答案选AC。
17. 浮在 熔化 变红 钾 钾 剧烈 2K+2H2O===2KOH+H2↑
【详解】
分析:钠、钾两种金属的密度都比水小,所以都浮在水面上;都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产生嘶嘶的声音,且钾反应的剧烈程度大于钠;两种金属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为强碱,均能使酚酞变红;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1)①钠、钾均属于活泼金属,都能与水剧烈反应,二者密度都比水小,所以都浮在水面上;正确答案:浮在。
②钠、钾均属于活泼金属,都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两种金属熔点低,都熔化成闪亮的小球;正确答案:熔化。
⑤钠、钾均属于活泼金属,都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强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反应后的溶液使酚酞变红;正确答案:变红。
(2)金属钾活泼性大于钠,因此钾与水反应剧烈反应,浮在水面上,融化成闪亮的小球,有轻微的爆鸣声,并很快燃烧起来;正确答案:钾。
(3)通过实验可知,金属钾的活性大于钠,所以钾更易与水反应,且反应更钾剧烈;正确答案:钾;剧烈。
(4)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2K+2H2O===2KOH+H2↑;正确答案:2K+2H2O===2KOH+H2↑。
18. B H2O(l)=H2(g)+1/2O2(g) △H=+286 kJ/mol H2S(l)=H2(g)+S(s) △H=+20 kJ/mol 系统Ⅱ 2.5 或2.8×10-3 > > B
【详解】
(1)A. 将Cl2通入Na2S溶液中,有黄色浑浊出现,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即非金属性比较:Cl2>S,A项正确;
B. 次氯酸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作为非金属性判断的依据,B项错误;
C. 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硫和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即非金属性比较:Cl2>S,C项正确;
D. 还原性:H2S>HCl,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即非金属性比较:Cl2>S,D项正确;
答案选B;
(2)①H2SO4(aq)=SO2(g)+H2O(l)+O2(g) △H1=+327 kJ/mol
②SO2(g)+I2(s)+ 2H2O(l)=2HI(aq)+ H2SO4(aq) △H2=-151 kJ/mol
③2HI(aq)= H2 (g)+ I2(s) △H3=+110 kJ/mol
④H2S(g)+ H2SO4(aq)=S(s)+SO2(g)+ 2H2O(l) △H4=+61 kJ/mol
①+②+③,整理可得系统(I)的热化学方程式H2O(l)=H2(g)+O2(g) △H=+286 kJ/mol;
②+③+④,整理可得系统(II)的热化学方程式H2S (g)=H2(g)+S(s) △H=+20 kJ/mol。
根据系统I、系统II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每反应产生1mol氢气,后者吸收的热量比前者少,所以制取等量的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系统II。
(3)依据题意列出“三段式”如下:
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0.02
解得x=0.01
①α1=×100%=2.5%,K= =2.8×10-3,故答案为2.5;或2.8×10-3;
②升温,水的物质的量分数升高,说明升温时平衡正移,则α2>α1,ΔH>0,故答案为>;>;
③A.通入H2S,平衡虽正向移动,但H2S的转化率减小,A项错误;
B.通入CO2,平衡正向移动,H2S转化率增大,B项正确;
C.通入COS,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H2S转化率减小,C项错误;
D.通入N2,平衡不移动,H2S转化率不变,D项错误;
答案选B。
19. 82 124 mol 47.09g
【详解】
(1)Po的质子数是84,它释放出的2+的质子数是2,所以Pb的质子数=84-2=82;Po的中子数是210-84=126,它释放出的2+的中子数=4-2=2,所以Pb的中子数=126-2=124;的质量数为210,所以Po的摩尔质量数值为210,质量为Wg的Po的物质的量为mol,一个Po原子含的电子数为84,一个Po4+离子含的电子数为84-4=80,所以Wg所含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80=mol;
(2)经过第一个半衰期生成的Pb的物质的量为×50%mol,剩余的Po的物质的量为×50%mol;再经过第二个半衰期生成的Pb的物质的量为×50%×50%mol,所以经过276天所得Pb的质量为(×50%+×50%×50%)×206g/mol=47.09g。
20. 难容 制造玻璃 第三周期第ⅣA族 > 2H++SiO= H2SiO3↓ C c
【详解】
(1) SiO2是一种常见的摩擦剂,在牙膏中乙固体形式存在,根据用途推测SiO2在水中难溶。SiO2用途很广低纯度的二氧化硅可做玻璃,二氧化硅是制造玻璃、石英玻璃、水玻璃、光导纤维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和耐火材料的原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的材料。
(2)Si是第14号元素,原子核外有三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S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ⅣA族。
(3)①硅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离子方程式:2H++SiO= H2SiO3↓。
②根据①可知强酸制取弱酸,②中H2SO4酸性强于H2SiO3。
③A.常温下SO2是气体,SiO2是固体,为物理性质不能比较非金属性,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合物酸性越强,H2SO3的酸性比H2SiO3强,所以不能作比较,故B错误;
C.H2S的热稳定性比SiH4强,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故C正确;
D.S的最高价是+6,Si的最高价是+4,不为同周期,也不为同主族,故不能比较,故D错误;
故选C。
(4)a.Sn为主族元素,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族序数,S'n为第IVA族元素,因此Sn的最高正化合价为+4价,故a正确;
b.同一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Sn的原子半径大于Si,故b正确;
c.Sn为金属元素,可以导电,Sn不是半导体,Si为非金属元素,也可以导电,Si是半导体,故c错误;
d.Sn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IVA族,故d正确;
故选c。
21.(1) CO2 O
(2) 焰色试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为浅紫色 或
(3)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向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如果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滤渣已洗涤干净
(4)
(5)或
【分析】
取KMnO4固体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草酸(H2C2O4)溶液,振荡,充分反应,可以观察到有黑色沉淀为二氧化锰,溶液变为无色,溶液为碳酸钾或碳酸氢钾,同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M,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锥形瓶瓶口时木条熄灭可推断M为二氧化碳,以此来解析;
(1)
气体M能将燃着的条靠熄灭则M的化学式为CO2,H2C2O4非金属性O>C>H,非金属性最强的是O;
(2)
焰色试验透过蓝色钴玻瑞观察到紫色Na+、K+常通过焰色试验检验,滤液可能为K2CO3或KHCO3为离方程成为:CO+2H+=CO2↑+H2O或HCO+H+=CO2↑+H2O;
(3)
二氧化锰固体含有碳酸钾溶液,碳酸根离子检验,确认滤渣已洗涤干净的操作为: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向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如果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滤渣已洗涤干净;
(4)
滤渣为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Cl2↑+2H2O;
(5)
高锰酸钾与草酸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碳酸钾或碳酸氢钾,二氧化锰,根据元素守恒和化合价升降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为:2KMnO4+3H2C2O4=K2CO3+5CO2↑+2MnO2↓+3H2O,或2KMnO4+3H2C2O4=2KHCO3+4CO2↑+2MnO2↓+2H2O,反应中KMnO4中Mn的 化合价由+7价降为+4价,两个锰原子的化合价变化,转移电子数目为2×3e-,H2C2O4中C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4价,所以H2C2O4为还原剂,单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的转移为:或;
22.(1)弱
(2)-2
(3)中子
【分析】
(1)
出土的黄金面具仍金光灿灿,而青铜纵目面具已锈迹斑斑,这说明金的活动性比铜弱,金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
(2)
CuFeS2中铁元素显+2价,铜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2)+(+2)+2x=0,x=-2,则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3)
碳-12和碳-14是碳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主要区别是原子核中中子数不同。
23. O 第三周期第ⅥA族 NH3 碱 NH3·H2O NH+OH- 取样,先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硫酸根 a
【详解】
(1)非金属元素有C、N、O、S,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O>N>S>C,非金属性最强的是O;S是16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ⅥA族,故答案为:O;第三周期ⅥA族;
(2)氮元素对应的气态氢化物是NH3,溶于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 NH+OH-,其水溶液显碱性,故答案为:NH3;碱;NH3·H2O NH+OH-;
(3)检验SO的方法为:取样,先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硫酸根,故答案为:取样,先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硫酸根;
(4)a.原子的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原子的得电子的能力可以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a选;b.O元素没有含氧酸,不能通过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b不选;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不能通过氢化物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c不选;d.单质的熔沸点,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无关,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d不选;故答案为:a。
24.(1) 6 5
(2)
(3)14C和16O
(4)75%
(5)1.8NA
【解析】
(1)
核素指的是原子,故共有6种核素;都属于氢元素,14C属于碳元素14N属于氮元素,16O属于氧元素,35Cl2、37Cl2都属于氯元素,一共有5种元素,故答案为:6;5;
(2)
都属于氢元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
(3)
14C中中子数=14-6=8,16O 的中子数=16-8=8,所以二者中子数相同,故答案为:14C和16O;
(4)
Cl元素有两种同位素35Cl、37Cl,Cl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35Cl、37Cl个数比为3:1,质量分数计算为37Cl的质量除以两种同位素35Cl、37Cl的质量,则×100%=75%,故答案为:75%;
(5)
标况下2.24L14C18O分子的物质的量,14C18O中子数为14-6+18-8=18,0.1mol中子数目为1.8NA。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