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月考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摭(zhí)拾 慰藉(jiè) 遒劲(jìn) 妄自菲(fěi)薄
B.戕(qiāng)害 菜圃 (pǔ) 翘首(qiào) 磕磕绊(bàn)绊
C.震颤(chàn) 褪色(shǎi) 悲怆(chuàng) 引吭(háng)高歌
D.蛰居(zhé) 甄(zhēn)别 丧失(sāng) 悄无声息 (qi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急燥 斑斓 麻痹 望洋兴叹 B.消遣 妩媚 彷徨 出类拔瘁
C.锦缎 精彩 恪守 废寝忘食 D.魅力 显赫 沉溺 再接再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B.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C.我们认为,钓鱼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拥有钓鱼岛的领土主权,中国渔民在我国领海内捕鱼的行为无可厚非。
D.从医学知识上讲,没有了空气,人只能苟延残喘几分钟,没有了水,在若干小时内尚可坚持。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颁奖会结束,与会者?????? 着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克莱齐奥走出会场。
②总经理那样做,??????? 是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效果不尽如人意。
③我们要重视资料的作用,留心资料的积累,有目的地??????? 资料,并对资料作认真的辨析,利用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
A.簇拥? 本意??? 搜集???????? B.蜂拥?? 本意?? 收集
C.簇拥? 本义??? 搜集???????? D.蜂拥?? 本义?? 收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经百年风雨
或战争硝烟,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
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动荡,进一步拉大了世界贫富的距离,
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贫困人口数量不断攀升。
D.要尽快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关键问题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艺创作:少一点低俗,多一些责任
①这些年来,创作的尊严面临严峻的挑战。创作成果被随意地歪曲,经典名著被任性地拆分;只要点击率高就好,只要票房收入多就好,只要名利双收就好。这种流行文化的无序状态正影响着阅读者的视听,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对流行现象的理性判断。其主要原因还是一些文艺创作者责任意识的缺失。
②历史终会以其特有的坚韧来淘沥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作品价值是要经过历史来证实的。而时下的创作却越写越粗糙,创作态度越来越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已渐成势头,迎合与趋从的态势正在蔓延。不少人囿于一室之中,通过网络的便利下载着自己的梦想,写作状态越来越倾向于闭门造车,仿佛一夜即可成惊世之作。其实电脑网络抓去了你的眼球,也抓走了你的认识和判断力,使你的眼界不宽,胸怀狭窄;没有创意,毫无生机。这种剪接、拼凑成的“创作”,是丝毫没有生命力和美学价值的。
③当盛行的风气把消遣和娱乐奉为第一宗旨,那么创作的目的自然是把迎合与趋从当成立身的准则,结果是投合了市场的趣味,降低了作品的美学标准,丧失了作者的人格魅力、搅乱了大众的视听评判。大多数人根本不从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神来进行思考和创作,很少有人从民族的世道人心来触摸时代脉搏,透过风云变幻的表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某些文化人在利益的驱动下,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创作粗鄙化的行列中,在娱乐新闻里“发掘”材料,在茶楼酒肆“激发”智慧,在流行时尚中“附会”思想,文学的星空划过了太多爱情的弧线和哭泣的泪痕。他们只是想经过简单的克隆和复制、毫不费力地收取名利,结果是平庸自不必说,道德沦落则日见明显。要让创作走出困境,有必要建立一种学术秩序和道德规范。他们既不能把极端个性的东西展现给观众,英才也不能把属于极端个人的观点强加给大众。要把对观点的解读放到时代的背景上去阐释,要把对真理的感情放到大众的层面去引导、把对艺术美的表现放到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去挖掘;站在大众的角度去尊重他们的理解,站在思想的高度去提升他们的境界;以创作的严谨和责任意识来从事自己的工作。
④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容忍错误的倾向,总是沉默,必须有清醒者从缄默中站出来说话,坚守住人类精神的“月亮”,这是一个时代的迫切期待。可是现实中人们都是希望别人去作守住“月亮”的孤独的树,而自己则愿作树的旁观者。殊不知,这正是社会缄默的缘由,一个充满思想活力和精神自由的社会全然不是这样的。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成就不仅是他写出了惊世小说,更在于他用杂文和人格为民族立起了不屈的脊梁。
⑤古人曾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至情,“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执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浩气,我们应该少一些物欲的功利思想,多一些写作的平常心;多一些可传承的思想创作,让人涵咏,让人沉醉,让人扼腕悲吟,让人为之倾倒。“剑桥法律系宽敞明亮的教工休息室里,只是在最右边不足一米半宽的架子上,展示着本系教工的科研成果。如果从梅特兰开始算起,100多年来这里教师的成果仅此一小架,委实不能算多。”这是留学剑桥的学者最切实的感受。
⑥宋代鸿儒张横渠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当成自己的读书理想,我们也应以此为文学创作中自觉遵守的规范和准则,若如此,那是我们这个时代幸甚,我们国家幸甚,我们民族幸甚。
6.作者认为要建立“学术秩序和道德规范”,下列说法不符合这种“秩序与规范”的一项是( )
A.作家要关注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要有一定的积淀,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中挖掘、吸取营养,更好地表现作品的艺术美。
B.作家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大众的艺术审美品位,尊重大众的理解,从而引导大众去感悟真理,提升大众的思想境界。
C.作家要有清醒的意识,没有容忍错误的倾向,为社会充满思想活力和精神自由作出自己的贡献。
D.作家要站在时代、国家、民族的高度来严格要求自己,不为功利思想淹没,必须具备严谨的创作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7.下列不是造成目前文艺作品低俗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作者的创作态度比较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作者丧失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B.有的文艺创作者极少接触和关注社会人生,造成视野狭窄,心胸不广,因此写出来的作品没有了创意和生机。
C.电脑和网络的迅猛发展,给人们提供了许多便利,使人们变得懒惰而浮躁,出现了拼凑、剪接式的文章。
D.文艺创作者不能把极端个性的东西展现给观众,也不能把属于极端个人的观点强加给大众,使文艺作品的传播遭遇障碍。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时下流行文化处于无序状态,搅乱了大众的评判。文艺创作者追求点击率、
票房收入等,投合市场趣味是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之一。
B.电脑网络会让人丧失认识和判断力,令人胸怀狭窄,丧失创意和生机。科
技的高速度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文艺创作会形成制约。
C.作品的价值要经过历史的淘洗与证明,可见时下流行的文艺作品是不会有
长久的生命力的,是会被历史淘汰的。
D.因为站出来批判错误倾向、坚守社会的良心是孤独的,所以人们自己总是
不愿不敢批判,保持缄默,只做一个旁观者。
三、(8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节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
???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可谓不忝尔祖矣??? ?忝:辱没
??? B.妻以宗室女?????? ? 妻:妻子
??? C.累迁江夏内史???? ? 迁:升职
??? D.时竺超民执义宣??? ?执:捉拿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若属皆且为所虏
? ? B.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 C.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 蟹六跪而二螯
D.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 余船以次俱进?
???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 )
??? ①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②修之潜谋南归????? ?③复欲率南人窃发?
??? ④而遣使陈诚于帝??????????? ⑤修之率众南定遗寇???⑥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 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方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 C.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让他无功而返,最终杀了被竺超民抓住的义宣。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
13.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4分)
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4分)
1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8分)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⑴ 本诗第一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全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现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2)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4)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五、(三个小题,共8分,每题4分)
16、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歌谣”为喻体,依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例句: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4分)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食品添加剂是 。
五、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问题。
纸上的故乡
傅菲
①一座叫枫林的村庄又一次在我纸上展开:朝霞微漾的饶北河在村前作了短暂的停留,恋恋不舍地去了远方,茶花遍野的灵山吹来秋天的郁香,两个桔子卿卿耳语,像一对小情侣,缱绻羞涩,缠绵在一枝丫上。
②一只灰雀剪开薄雾,来到后院的枣树上,轻轻鸣叫。一棵苍老的枣树,根部裹满暗黄的苔鲜,蚂蚁则顺着枝,把熟烂的枣子搬回家。最后挂在树上的枣子,让蚂蚁在整个秋天有了劳作的意义。从树顶上升起的,是一缕炊烟,在微风中,炊烟仿佛要向高处飘升,又像要被风刮散。它是我的乡思,不熄灭,也不弯曲,只飘散,最后溶化在薄雾间,恍惚,迷离。
③我忆起一个老头,个子偏矮,穿一件黑大褂,走路一晃一晃,光着头,腰间挎一只扁篓,扛一把锄头,在灰雀的鸣叫声中,向菜地出发。当他弯入溪口的拐角,稻花淹没了的身影在我眼中渐渐模糊,初升的太阳闪眼间跳出山梁,把大地涂抹得流光溢彩。他就是我至爱的祖父,一生热爱酒和泥土,勤奋、善良、温和。
④祖父的执着、秉性与血脉,因了饶北河的哺育。我常常跟在祖父的背后,屁股一颠一颠,走五里路的草径,没入一个山坳,在一片茶树林的怀抱中,在几块菜地上投入一天的时光。我热切地爱那片山野,脚踝高的青白菜还滚动着几滴露珠,萝卜则扎着蓝头巾像乡间的女孩,质朴、曼妙、芬芳。茶花白艳艳地坠入绿叶的簇拥,当花香挣脱白雾的紧裹,当蚯蚓钻出新翻挖的土垒,山野就要漂浮劳作的人声。祖父把锄头高举过肩顶,倾尽臂力地挖下来,光亮的两齿钳咬进泥里,我感到大地有轻轻的震动。偶尔他也轻轻地用锄头磕碰拳状的土块,匀和地平整,铲去的杂草用泥块深埋。我知道,他在劳作中获得休息。他劳作的姿势是那么优美,柔和而强劲,让我想起梭罗《瓦尔登湖》中的伐木者。
⑤其实,祖父一年要挖多少遍地,我不清楚,况且一生。他每天都在那块地里,猪屎、狗屎、牛粪,渗入每一粒泥丸,以至我远远地就能闻到惺忪陈腐的气息。他仿佛不是在种菜,而是在种自己一生的时光,菜不过是他时光的一种体现,一种对生活充满热血的表现。土地越来越肥沃,而人却日益衰老。而我的一生只在纸上度过,在墨水中耗尽韶华,命运是何等相似。
⑥饶北河把无垠的旷野分成了两岸,翠绿葳蕤的是杨柳,粉眉欲坠的是桃花。我遇见过那样的景象,饶北河沉默、内敛,风滑过它光洁的脸也没有留下痕迹,只有山在漂移,天空在飞翔,一群惊飞的白鹭掠过额际,斜斜地,在另一片倒影中消失。饶北河在内心深处汹涌,夜幕初合,星星若隐若现,祖父还在回家的路上,激荡的水声旋律一样萦绕在掌灯的窗前。它仿佛要流进村庄的梦中,向我们诉说一条河流的记忆,它那么鲜活,因为流动而保持几千年而不衰的生命,又那么多情,终年与一个村庄相依。而收割后的田野显得更加空旷,把饶北河紧紧地揽在怀中,相亲相爱。
⑦在没有乡音的城市里,我沿薄薄的纸张返回故乡。那是香椿树,从不开花;溪边茂密的是水芹,母亲正弯下腰去采;山冈上还有一座坟墓,那是祖父的另一个家。当我抱着七个月的小女骢骢站在窗前,向远方眺望时,只有星光闪耀。骢骢的眼睛乌亮,澄澈,哦,那是饶北河的碧波在荡漾。
⑧我在构建一个故乡,温暖、安泰、祈福。
注:傅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创作收获颇丰,有诸多作品发表或出版。
18.请简要说明本文的写作思路。(4分)
19.第⑤段作者说自己与祖父的“命运是何等相似”,请说说有哪些相似之处。(4分)
20.通观全文,“饶北河”这一意象在文中反复出现,简要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2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标题“纸上的故乡”中的“故乡”有哪几层含义。(4分)
七、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将思考交给电脑,把沟通交给手机,将行走交给汽车,把健康交给医药……诚然,现代生活在给人们带来追求便捷、享受便利的同时,无形中也让人们遗失了原本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反思生活,反省自我,我们可否遗失过什么?生活中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成长过程中的自尊、自信、自强…… 请以“不可或缺的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
答案
1.C(A.遒劲jìng;B.翘首qiáo;D. 丧失sàng)
2.C(A.急躁;B.出类拔萃;D.再接再厉)
3.D(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此处应为“无可非议”;苟延残喘,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
4.B
5、C 解析:A.成分残缺,缺少了与“具有”搭配的宾语中心词。B删去“问题”或把“成熟”改为“解决”。 D.句式杂糅,“关键问题”和“起着决定性作用”两种句式混合在一起。
二、6.B(“关注大众的审美品位”错误,无中生有。)
7.D (这是如何建立“学术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问题,不是原因。)
8.C(“流行的文艺作品是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的”太过绝对,原文指“越写越粗糙,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文艺作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三、9.B(妻:名词作动词,把……嫁给……做妻子)
10.A(A项两个“为”都是介词,表被动。B项,第一个“乃”是副词,才;第二个“乃”是副词,却,竟。C项,第一个“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第二个“而”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D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介词,按照)
11.B(①仅仅说被围困,③所说的是徐卓,⑥说的是朱修之“治身清约”)
12.B(“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不正确,回宋国是冯弘的派遣,并非出于传诏的帮助)
参考译文:
??? 朱修之,字恭祖,是义兴平氏人。曾祖父朱焘,是晋朝的平西将军。祖父朱序,做过豫州刺史。父亲朱谌,做过益州刺史。朱修之从州主簿生职为司徒从事中郎,宋文帝说:“你的曾祖父以前是丞相王导的中郎官,你现在是王弘的中郎官,可以说没有辱没你的祖先了。”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到彦之从黄河以南回去了,留下朱修之戍守滑台,被敌人包围,几个月粮食就吃完了,将士们只好烤老鼠吃,于是(城池)被敌人攻陷。
??? 拓跋焘赞赏他能坚守节操,给他侍中的官职,并将宗室的女儿嫁给他。朱修之暗中谋划回南方,妻子怀疑他,常常流着眼泪问他的心意,朱修之很感动妻子的节义,但最终没有告诉她。后来鲜卑人冯弘自称燕王,拓跋焘讨伐他,朱修之与刑怀明一起跟从。还有一个叫徐卓的,又要准备率领军队中的南方人叛动,事情泄露而被杀了。朱修之与刑怀明非常害怕而去投奔了冯弘,冯弘并没有礼待他们。留了一年时间,适逢宋国的使者传诏来了,朱修之的名声地位本来就显著,传诏到了就马上拜见他。冯弘的国家敬重传诏,称他是“天子身边的人”,看到他对朱修之如此敬礼有加,才开始礼待朱修之。当时魏国屡屡攻打冯弘,有人劝说冯弘派朱修之回宋国求救,于是(冯弘)就派他去了。
??? 元嘉九年,到了京城,宋帝让他做黄门侍郎,积累功劳升迁为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去世了,当地的很多少数民族大乱,朱修之作为征西司马去讨伐他们,但失败了。宋孝武初年,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外加都督的称号。朱修之为政宽容简单,士人百姓都乐于依附他。等到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叛乱,檄文给朱修之跟他一起起兵;朱修之假装同意和他一起叛乱,但派遣使者向宋孝武帝陈述了自己的诚心。宋孝武帝嘉奖了他,让他做荆州刺史。义宣听说朱修之不和自己同心,就用鲁秀作为雍州刺史,攻打襄阳。朱修之命令毁坏了马鞍山的道路,鲁秀没有办法前进,只好退回去了。等到义宣在梁山被打败,独自驾船向南逃走,朱修之率领众部向南平定了余下的贼寇。当时竺超民抓到了义宣,朱修之到了以后,就杀了他,因为功劳而被封为南昌县侯。
??? 朱修之为人清廉节约,凡是别人赠送的东西,一概不接受。有了军饷,有时候会接受,但很快就让属下分了,终究不会留给自己,只是以安抚招纳少数民族为要务。被征召做左民尚书,又转做领军将军。离开镇守的地方,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计算燃烧掉的油和牛马吃的谷物草食,用个人的钱十六万贯偿还。但生性节俭而缺少恩情,他的姐姐在乡里,饥寒交迫几乎没有立身之地,朱修之从没有供养她。曾经去看望姐姐,姐姐想要激他,为他准备很差的饭菜,但朱修之却说:“这是穷人家的好饭菜。”吃饱了才离开。
四、13.(1)当时魏国屡屡攻打冯弘,有人劝说冯弘派朱修之回宋国求救,于是(冯弘)就派他去了。(“伐”“或”各1分,句意1分)
(2)等到义宣在梁山被打败,独自驾船向南逃走,朱修之率领众部向南平定了余下的贼寇。(“及”1分,“败于梁山”句式1分,句意1分)?
14.①最精炼传神的是“遍”和“满” (2分,答对一个给1分,两个都不对,则不给分)。 “绿”字之后用了一个“遍”字,“白”字之后用了一个“满”字,写活了江南的山和水:山不是一树一林,而是葱郁鲜活的绿意;水不是一沟一渠,而是水光映天的画面(2分,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酎情给分)。
② 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村初夏的风光(1分)。“绿遍山原白满川”“雨如烟”等是江南特有的自然景象,末句勾画了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1分),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1分),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1分)。
五、16、例句:①爱心是一股流淌在沙漠里的泉水,使口渴难忍的人感到生命再生;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②爱心是一股甜甜的泉水,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爱心是一首动听的歌谣,使生活枯燥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③爱心是一股流淌在心头的泉水,使沉侵在痛苦中的人们感到人间的甘甜;爱心是一曲回荡在耳边的歌谣,使孤独的人们感到人间的温暖。
17、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六、
18.先虚写故乡秋天,表现故乡的自然美;再回忆祖父一天辛勤而满足的劳作,表现故乡人的劳动美、人情美;最后回到城市生活的现实,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感悟。
19.①“我”在纸上的创作与祖父在故乡的泥土上辛勤执着、充满温情和爱意地耕作相似;②“我”从创作中获得的人生慰藉与祖父从劳作的收获中获得生命的充盈相似;③“我”在纸上获得的文学收获日渐丰硕但美好的年华却随之而去的人生况味,与祖父的“土地越来越肥沃,而人却日益衰老”相似。
20.①是表情达意的需要。饶北河滋润哺育了故乡的山水草木人民,塑造了故乡人的秉性,作者用它寄托对故乡的眷念和赞美之情,并希望把这种感情代代传承。
②是行文的需要。饶北河是文章抒情的线索,起到串联、组织材料的作用。
21.①作者的出生地,饶北河畔的枫林村;②作者因饱含深情而用文字诗意地描绘出的诗化故乡(这一要点评讲时可联系《我心归去》一文);③作者因城市生活的孤寂而在心灵上构建的温暖、安泰、祈福的精神家园(这一要点评讲时可联系《前方》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