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第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 地理(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
高一 班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最近,科学家新发现一颗与地球相距约11光年的行星“罗斯128b”。该行星环绕一颗相对稳定的恒星“罗斯128”运行。具有与地球相似的质量以及可能适宜生命存活的表面温度。据此完成1-2题。
1.同时包含地球与“罗斯128b”,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罗斯l28b”若能演化出生命,至少还应具备( )
A.土壤 B.液态水 C.天然卫星 D.起伏地形
右图中S、Y围绕木星旋转。读图回答3-4题。
3.Y天体是( )
A.恒星 B.星云 C.行星 D.卫星
4.与木星结构特征最相似的天体是( )
A.天王星 B.土星 C.金星 D.火星
据中国天文科普网报道:预测在2030—2040 年,太阳黑子的数目将减少,标志着太阳活动将减弱。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完成5-6题。
5.黑子发生在( )
A.日核 B.①层 C.②层 D.③层
6.预测在2030—2040年,地球上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全球自然灾害增多 B.无线电通信受到干扰的频率增加
C.北京地区上空出现极光现象 D.地球磁场受到干扰的频率减少
为增加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科学家们曾在北印度洋上举行一项“打穿地壳与地幔边界”的钻探活动。据此回答7-10题。
7. “打穿地壳与地幔边界”中的边界是指( )
A.软流层 B.岩石圈 C.莫霍面 D.古登堡面
8. 科学家“透视”地球内部结构的依据是( )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物质形态的变化
C.化学元素分布的变化 D.物质密度的变化
9.地震发生时,当地的居民的感觉是( )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10.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不同,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 )
A.寻找地震中的幸存者 B.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
C.准确预报地震 D.研究地核的物质组成
11.右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读秀丽的桂林市象鼻山景观图,回答12-14题。
12.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3.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
A.生物圈 B.地幔 C.水圈 D.地壳
14.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回答15-16题.
1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16.此次火山喷发物质依次历经的地球圈层是( )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D.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20年的某一天,美国一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17-18小题。
17.材料中所描述的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太阳爆炸 B.太阳辐射增强 C.太阳耀斑爆发 D.核裂变反应增强
18.该“喷嚏”的影响不包括( )
A.信鸽迷失方向 B.长波通信中断 C.指南针失灵 D.南极出现极光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时( )
A. 纵波 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
20.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 900千米处
21.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地月系—可观测宇宙 B. 银河系一河外星系—太阳系一可观测宇宙
C. 地月系一银河系一可观测宇宙一河外星系 D. 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可观测宇宙
读下图,回答下面22-23小题。
22. 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 )
A. 月球或水星 B. 金星或木星 C. 水星或金星 D. 火星或土星
23. 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24-26小题。
24. 从数量上看,①>②的原因是( )
A. ②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B. ②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C. ①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 大气对①具有削弱作用
25. 阴天夜晚比晴天夜晚气温高,是因为( )
A. ①减弱 B. ④增强 C. ③增强 D. ②增强
26. 沙湾郊区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的主要目的是( )
A. 削弱反射作用,提高夜间的温度 B. 阻止太阳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 削弱地面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
下图为“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27-28小题。
27.与亚寒带针叶林相比,热带雨林生物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平原面积大 B.水热组合好
C.土壤更肥沃 D.蒸发量更大
28.据图推测,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
A.从沿海向内陆增加 B.从低纬向高纬先减少再增加
C.从低纬向高纬减少 D.从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少
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的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但它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完成下面29-30小题。
29.太阳辐射( )
①为地球提供光照和热量 ②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③在地表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④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下列能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①地热能 ②风能 ③天然气 ④沼气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能够多吸收紫外线的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气的( )
A.电离层 B.中间层 C.平流层 D.对流层
32.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的是(单位:百帕)( )
A. B. C. D.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假如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下面33-34小题。
33.探空气球记录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递减→递增→递减 B.递减→递减→递增→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34.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主要集中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宇宙空间
35.下列四种局部环流形式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B.C.D.
二、综合题(本答题共3小题,共30分。)
36.读下面大气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到问题。(10分)
(1)大气垂直分层A为 ,B为 ,C为 ;云雨雪等天气主要发生在 (填字母)。
(2)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 ,原因是: 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3)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 (填名称)。其温度垂直变化,决定了空气 运动显著。
(4)电离层能反射 ,在上图中位于 (填字母)。
37.某城市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左图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右图为部分课题研究成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左图中近地面受热的地点是 (填字母),冷却的地点是 (填字母),A、B、C、D四点的气压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2)D点比B点的气温 (填“高或低”),原因是 (2分)
(3)左图中的热力环流状况如果出现在深秋时节,从大气的热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则A、B中易出现大雾天气的是 。
(4)右图中的四条短线表示城市风的流动方向 (顺时针还是逆时针)。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应布局在 ,城市绿地应布局在 (均填数字序号)。
38.下图为某地风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左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表示地转偏向力的是 ;表示摩擦力的是 ;表示风向的是 (填序号),其风向是 风(填“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北风”)。
(2)左图为 (北或南)半球 (高空或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判断理由是
。
(3)右图中风力最小的是 (填字母),原因是桂林市第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 地理 答案
----5CBDBB 6----10 DCADB
--15 DCDCB 16---20ACBBA
--25DCDDB 26---30CBCBD
31---35CADAC
36.【答案】
(1)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A
(2)降低 地面
(3)对流层 对流
(4)无线电波 C
37.【答案】(1)A B BACD
(2)低 海拔高,离地面远,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2分)
(3)B
(4) 顺时针 ② ①
38.【答案】
(1)② ① ④ ③ 东北
(2)北 近地面 风向右偏,且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3)D 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