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人生决断的见证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知人论世
请根据你读过的作品谈谈你心中的陶渊明。
山水田园诗
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的一生
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29岁以前,居家读书
29岁至41岁:时官时隐
第一次:出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行解职归家。
第二次(36岁):为荆州刺史桓玄幕僚。
【桓玄是个有野心的军阀,陶渊明有所察觉,为避免卷入政治风波,又恰逢母亲去世,于是归隐。后来桓玄叛乱,刘裕平定。】
第三次(40岁):先后做过镇州参军刘裕、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时间都不长。41岁那年,担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即自免去职。(“应束带见之”“不为五斗米折腰”)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
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背景简介
《晋书·陶潜传》: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解题
回去
归去
助词
来
语气助词
兮
一种文体
辞
辞,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由_______回________
官场
山水田园间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自役:役使自己(宾前)
顺心:顺遂心意
读“序”部分,请逐条列出陶渊明做了几次决断,以及做出该决断时他的考虑。
接受官职
1、维持生计
“家贫”“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孟子:“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
2、亲故劝说
3、有施展抱负之可能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
4、合适的地点
“彭泽去家百余里”
5、嗜好的满足
“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五柳先生传》:“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辞官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苏轼:“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
“不为五斗米折腰”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3、“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4、 “程氏妹丧于武昌”
“妹丧固是实情,然亦去志久决,故藉此急求自免,庶有词以对亲友及执事者耳。”
——朱自清《陶渊明年谱之问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胡:为什么
为:被
之:取独
初断
序: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辞:
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对比“序”与“辞”中写弃官归田原因的句子,请说说两者的语言有何不同。
“序”:散体叙事;
“辞”:骈体抒情。(自责、自悔、自醒)
你能结合归家途中的内容分析“辞”骈体抒情的特点吗?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欢快、急迫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以:表目的,来
安:使……安适
游:交游
悦:以……为喜悦(意动)
乐:以……为快乐(意动)
以:表目的,来
及:到
有事:有耕种之事
“因事顺心,
命篇曰《归去来兮》”。
结合第2、3段内容,说说隐居生活何以“顺心”?
初进家门,内心是欣喜若狂;
归家后的生活乐趣(室内、园中、室外、与人交往),内心是舒适安逸。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结合第2、3段内容,说说隐居生活何以“顺心”?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翥”。
——《杂诗》
有远离官场的解脱,
有回归田园的喜悦,
有自由生活的快乐,
更有人生短暂之悲,
志不获骋的孤独、无奈、痛苦。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再读第2、3段,探究:陶渊明的隐居生活真的“顺心”吗?请说明理由。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委心:随心
疑:疑虑
终断
面对内心深处的矛盾与纠结,陶渊明如何为自己寻找心灵的出口?
顺其自然、乐天安命
挣脱名利的羁绊,摆脱生死的束缚达到淡泊、平静、自由的境界。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陶渊明《形影神三首》
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生命观?
东晋末年,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仍、政治腐败。为了争夺权力,仕途上充满了险恶,官场上充斥着贪污贿赂之风,再加上门阀制度森严,许多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悲愤不已。家道中落的陶潜直到29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与一些官场人物虛与委蛇。
陶渊明“算是找到了生活快乐和心灵慰安的较为现实的途径。无论人生感叹或政治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农居生活的质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
——李泽厚《美的历程》
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生命观?
与其说是一种消极思想的流露,不如说是一种对有志不获骋的痛苦挣扎,是一种对辞官归隐之举心有不甘的无奈表达,是一种对污浊官场的彻底决绝,是一种对回归田园的强烈自慰。
归去来兮辞
归程
舒适安逸
乐中有悲
室中之乐
园中之乐
出游之乐
归田
归心
乐天安命
自责、自悔、自醒 、欢快
相处之乐
(最终决断)
骈偶押韵
连续咏叹
反复铺陈
韵
脚
字
第一段
押两个韵:①uì韵,韵脚是“归”、“悲”、“追”、“非” ②ì、uì韵,韵脚 “衣、微”
第二段
押两个韵:
①un韵,韵脚是“奔”“门”“存”“樽”
②an韵,韵脚是“颜”“安”“关”“观”“还”“桓”
第三段
押一个韵ou 韵脚是“游”“求”“优”“畴”“舟”“丘”“流”“休”
第四段
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 “之”“期”“耔”“诗”“疑”
东晋末年,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仍、政治腐败。为了争夺权力,仕途上充满了险恶,官场上充斥着贪污贿赂之风,再加上门阀制度森严,许多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悲愤不已。家道中落的陶潜直到29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与一些官场人物虛与委蛇。
陶渊明“算是找到了生活快乐和心灵慰安的较为现实的途径。无论人生感叹或政治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农居生活的质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
——李泽厚《美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