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综合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爱好健身的小明,先骑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步行也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是他锻炼时,路程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 B.步行的路程是3000m
C.小明骑车的平均速度是6m/s D.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m/s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到路边的站牌向后运动,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经过的路面 B.路边的花坛 C.所坐的汽车 D.远处的房屋
3、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kg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为60℃ D.教室的课桌高度约为80dm
4、对下列诗句中划线部分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不正确的是( )
A.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牛
B.孤帆一片日边来﹣﹣日
C.轻舟已过万重山﹣﹣万重山
D.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船上乘客
5、如图所示,2021年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了径向交会对接后一起前进时,若认为“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舱内行走的宇航员 B.月球
C.地球 D.载人飞船
6、2021年8月1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中国飞人苏炳添以9秒83创造了亚洲记录(如图所示)。关于运动的快慢,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比赛进行中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B.比赛结束时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C.物理学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与裁判的方法相同
D.物理学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与观众的方法相同
7、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走进家门闻到香喷喷的菜香 B.看到烟雾在空中飞舞
C.墨水在水中扩散 D.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8、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内,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C.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内,小车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9、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避免和消除
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其实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10、如图为某款运动软件,显示小明的运动配速为10min/km,“配速”是指运动1km所用的时间,小明的平均速度最接近( )
A.散步 B.快步行走
C.自行车正常骑行 D.电动车正常骑行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以船为参照物,山是______的;若湖面上甲、乙两船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速度之比为______。
2、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火箭刚升空时以大地为参照物是的______,火箭升空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这个过程中,火箭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3、小明同学测量橡皮的宽度记录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1 cm、2.52 cm、2.51 cm、2.72 cm和2.53 cm,该同学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cm,其中明显错误的一次测量结果是_______。根据以上记录,被测橡皮的宽度是___________ cm。
4、美军侦察机拍摄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旁的导弹发射基地,在照片中量得发射场长5cm,宽3.5cm,比例尺为1:200000,发射场是规则长方形,则发射场实际长是______,实际面积为______m2。
5、截止2020年底,我国现在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3.79万多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某同学在比例尺为1∶8000000的地图上,用一段细棉线与上海到某市的高铁路线重合,
(1) 然后按如图方式用刻度尺测这段细棉线的长度为______cm;
(2)上海到该市高铁路线的实际里程为______km。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为了设计合理的交通机制,交巡警平台模拟十字路口交通情况。具体如下: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汽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10m。假设行车绿灯亮起瞬间,每辆车都同时加速启动,5s后速度都达到10m/s,该过程中小车通过了25m,之后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路口。该路口绿灯亮的时间20s,而且按倒计时显示。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绿灯通行的汽车,绿灯结束时,车头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求:
(1)小车启动加速到10m/s的过程中,它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一次绿灯时间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
(3)与汽车同时等待的还有与车道平行的人行横道的人(人与第一辆车头齐平),车行与人行绿灯同时亮起,人行横道上的小胡与汽车同时启动。已知v人=1m/s,人行横道长24m。当绿灯亮起时,在小胡通过人行横道的时间里,有多少辆汽车从小胡身边通过(车头超过人就算通过)?
2、某轿车从某地往南阳方向匀速行驶(图甲),当到达甲地时,车内钟表显示为8时,到达乙地时车内钟表显示为8时30分。
(1)轿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图丙为高速路某山区路段上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受超声波的传感器。在轿车以某一速度v远离测速仪某段距离l=65m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为0.4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6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试计算并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3、春节前小明的父母带小明一起坐火车回老家过年,某段路程中该列火车半小时行驶了45km。求:
(1)火车在该半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火车长360m,当火车以(1)问的速度匀速前进,完全通过一条隧道所用的时间是72s,隧道的长度为多少m?
(3)到达火车站后小明一家又转乘出租车回家,司机在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前方70m处有一障碍物,需在障碍物前安全停下,整个过程如图所示。制动距离指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辆所行驶的路程,已知制动距离与制动前车速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则司机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多少?
行驶速度(m/s) 10 15 20 28
制动距离(m) 6 18 30 50
4、高铁已经成为一张“中国名片”。随着今年年底郑济高铁郑濮段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河南省将成为全国率先提出、率先完成“米”字型高铁。伴随一声长鸣的汽笛,搭载1200多名旅客的G79次“复兴号”稳步启动,快速驶离北京西火车站,开往深圳北,如表是G79次列车时刻表的部分内容:
(1)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2)假如小明爸爸驾车以100km/h的速度从郑州东站出发,沿着高速行驶,行至深圳北站需要多久?(假如路程和高铁路程相同)
车站 到站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北京西到各站路程/km
北京西 始发站 10:00 0 0
石家庄 11:07 11:09 1小时7分钟 281
郑州东 12:31 12:34 2小时31分钟 693
武汉 14:17 14:20 4小时17分钟 1269
深圳北 18:38 终到站 8小时38分 2440
5、一辆汽车以10m/s向山崖行驶,司机在汽车喇叭鸣响后2s听到回声。
(1)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路程是多少?
(2)汽车喇叭鸣响时,汽车离山崖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 “测平均速度”实验中已有的器材是小车,斜面、金属片,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及______,根据如图,填写下列表格。
通过AB段的时间(s) 在AB段的平均速度(m/s) 通过BC段的时间(s) 在BC段的平均速度(m/s) 通过AC段的时间(s) 在AC段的平均速度(m/s)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小明同学完成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明刻度尺甲和三角板测得圆形物体的直径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3)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乙在测一个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物体长度测量值记为______cm,刻度尺乙的分度值为______。;
(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2.5μm=______m。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BC.由题知,小明沿直线先骑车后步行,则图中OA段表示小明骑车的运动情况,AB 段表示小明步行的运动情况,由图象可知,0~5min骑车通过的路程是1800m,5~25min步行通过的路程是
则该同学骑车的速度
该同学步行的速度
因为,所以全程不是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正确;
D.由图象可知,该同学通过的总路程s=3000m,总时间t=25min=1500s,则该同学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要选择参照物,物体的位置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物体的位置与参照物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站牌向后运动,则站牌与选择的参照物的位置要发生变化。站牌与经过的路面、路边的花坛 及远处的房屋的位置均没有发生变化,而站牌与所坐的汽车位置发生了变化,则选的参照物是所坐的汽车。
故选C。
【点睛】
3、B
【详解】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步行1秒约走1.1m左右,因此人走路的速度约为1.1m/s,故B符合题意;
C.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为40℃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教室的课桌高度约为80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
A.研究对象是桥,本句诗是以流水作参照物,桥是运动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研究对象是孤帆,选择日作参照物,孤帆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研究对象是轻舟,选择万重山作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研究对象是行舫,选择船上的乘客作参照物,船的位置没有变化,则船是静止不动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详解】
A.以舱内行走的宇航员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宇航员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月球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月球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地球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载人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6、C
【详解】
A.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说明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即观众是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终点裁判是根据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来判断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时间越短,运动越快,即终点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在物理学中,是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相当于相同的时间比路程,与观众的方法相同,与裁判的方法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
A.走进家门闻到香喷喷的菜香,这是扩散现象,是有香味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
B.烟是固体小颗粒,看到烟雾在空中,是烟雾做机械运动的结果,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B符合题意;
C.墨水在水中扩散,是墨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是扩散现象,是糖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
A.内,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m,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故B不符合题意;
C.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没有增加,小车处在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内,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小车通过的路程是4m可知小车的速度是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受测量方法和所用仪器的限制产生的;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
“配速”是指运动1km所用的时间,由小明的运动配速为10min/km,可知当时,,所以
散步速度约为1.1m/s,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为5m/s,电动车正常骑行速度为10m/s,所以最接近快步行走的的速度。
故选B。
二、填空题
1、运动 4:5
【详解】
[1]由题知,以船为参照物,即假定船不动,而山相对船的位置发生改变。故山是运动的。
[2]根据得
2、运动 变速
【详解】
[1]火箭刚升空时以大地为参照物,火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火箭是运动的。
[2]火箭升空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而匀速运动是速度大小不发生变化的运动,所以火箭做的是变速运动。
3、0.1 2.72cm 2.52
【详解】
[1]使用刻度尺时,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由题中数据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即1mm。
[2]由题中数据可知,2.72cm与其它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故可知该数据为错误数据。
[3]去除2.72cm之后,对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可得到被测橡皮的宽度为
4、1×104m 7×107
【详解】
[1]根据比例尺为1:200000,则发射场实际长为
[2]发射场实际宽为
所以实际面积为
5、4.50 360
【详解】
(1)[1] 图示刻度尺 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 ;细棉线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0 ;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 ,细棉线长度为 。
(2) [2]高铁路线的实际长度
三、计算题
1、(1)5m/s;(2)18辆;(3)20辆
【详解】
解:(1)每辆车都同时加速启动,5s后速度都达到10m/s,该过程中小车通过了25m,小车的平均速度
(2)一次绿灯时间内汽车的运动分为两个过程:加速运动和匀速运动,汽车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为
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相邻两车之间的距离均为10m,所以可通过的汽车为
即有17辆车完全通过,第18辆车的车头已越过停车线,也可通过,所以一次绿灯时间内有18辆汽车能通过路口。
(3)绿灯亮人开始走,人通过人行横道的时间
相等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所以可通过的汽车为
即有19辆车完全通过,第20辆车的车头已越过人,所以有20辆汽车从小胡身边通过。
答:(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5m/s;
(2)一次绿灯时间有18辆汽车能通过路口;
(3)有20辆汽车从小胡身边通过。
2、(1)90km/h;(2)不超速
【详解】
解:(1)已知轿车在甲乙段行驶时间为
t=8.5h-8h=0.5h
路程为
s=120km-75km=45km
则轿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
(2)由可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s超声=vt=340m/s×0.2s=68m
汽车0.2s通过的距离为
s汽= s超声-l=68m-65m=3m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因为54km/h<60km/h,所以汽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答:(1)轿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90km/h;
(2)由计算可知汽车在此路段不超速。
3、(1)25m/s;(2)1080m;(3)2s
【详解】
解:(1)因为火车半小时行驶了45km,所以火车在该半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
(2)火车长360m,当火车以25m/s匀速前进,完全通过一条隧道所用的时间是72s,行驶的总路程为
s总=vt1=25m/s×72s=1800m
隧道的长度为
s隧=s总-2s火=1800m-2×360m=1080m
(3)司机的速度
v司=72km/h=20m/s
由图表知,制动距离为30m,因此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制动,汽车行驶的最长距离为
s制=70m-30m=40m
司机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
答:(1)火车在该半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
(2)隧道的长度为1080m;
(3)司机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2s。
4、(1)282.6km/h;(2)17.47h
【详解】
解:(1)由表格中数据得,全程的路程为
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小明爸爸驾车的路程为
由得,小明爸爸从郑州东站出发,沿着高速行驶,行至深圳北站需要的时间为
答:(1)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2.6km/h;
(2)假如小明爸爸驾车以100km/h的速度从郑州东站出发,沿着高速行驶,行至深圳北站需要17.47h。
5、(1)20m;(2)
【详解】
解:(1)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路程是
(2)声波的路程为
汽车喇叭鸣响时,汽车离山崖
答:(1)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路程是20m;
(2)汽车喇叭鸣响时,汽车离山崖为。
四、实验探究
1、刻度尺 钟表 2 0.5 1 1 3 0.67
【详解】
(1)[1][2]测平均速度原理是,要测量出路程和时间,故实验中还需用到刻度尺和钟表。
[3][4]由图知,AB段的路程为
sAB=1m
通过AB段的时间为
tAB=2s
AB段的平均速度为
[5][6]BC段的路程为
sBC=1m
通过BC段的时间为
tBC=1s
BC段的平均速度为
[7][8]AC段的路程为
sAC=1m+1m=2m
通过AC的时间为
tAC=3s
平均速度为
2、1.20 337.5 145.1 1cm
【详解】
(1)[1]左侧三角板直角边对应的刻度尺上的刻度为2.0cm,读为2.00cm,右侧三角板直角边对应的刻度为3.2cm,读作3.20cm,圆形物体直径为
(2)[2]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
(3)[3]三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4.51dm、14.50dm、14.53dm,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此结果最接近物体的真实值,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所以物体的长度
[4]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因此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4)[5]因为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