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强化训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压强专题测评试卷(精选含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最新强化训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压强专题测评试卷(精选含详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7 16:0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压强专题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1∶2 B.4∶3 C.8∶1 D.4∶l
2、如图所示,工人师傅在铺设瓷质地砖时,常用一个锤子不断敲打地砖,使地砖与砂浆贴合紧密,并尽可能让地砖保持水平。工人师傅使用的这把锤子的锤头是图中的(  )
A. 圆台形的铁锤 B. 圆柱形的橡胶锤
C. 两头尖的塑料锤 D. 球形的木锤
3、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工作的是(  )
A.覆杯实验 B.飞机机翼上产生的升力
C.用注射器吸取药液 D. 船闸
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将其分别切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面,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F甲和F乙、压强为p甲和p乙,则(  )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5、如图所示,盛有液体甲的轻质圆柱形容器和均匀圆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现从容器中抽出部分甲并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乙后,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若甲、乙减少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  )
A.m甲一定等于m乙 B.m甲一定大于m乙
C.m甲可能小于m乙 D.m甲一定小于m乙
6、如图所示,两个足够高的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A、B(底面积)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和乙,它们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下列选项中,能使甲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操作方法是(  )
A.分别倒入相同深度的液体甲和乙 B.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液体甲和乙
C.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甲和乙 D.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和乙
7、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型汽车有宽大的车轮,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B.高压锅运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升高而降低的原理
C.三峡船闸利用连通器的原理
D.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8、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欧姆
C.托里拆利 D.牛顿
9、如图所示是“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A与B下部相通,内装红墨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晴天气压比阴雨天的高,阴雨天A管液面逐渐下降
B.A管与B球中液面相平时,B球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C.A管越细,越容易看出天气引起的气压变化
D.A管中液面上升时,表示外界大气压增大
10、如图所示,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沿虚线削去,则(  )
A.木块的重力不变
B.地面受到木块的压力不变
C.木块对地面的压强减小
D.木块的重力和地面受到木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1912年秋季的一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之一“奥林匹克号”正在大海上航行,离它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平行疾驶(如图)。突然,小军舰偏离了方向,一个劲地向“奥林匹克号”冲去,最终与“奥林匹克号”相撞在一起。其原因就是:当两船彼此行行驶时,两船之间的水由于被挤在一起,水相对于船的流速要比外部______,压强就要比外部______,从而水就把两船挤在一起了。
2、在地铁站的站台上,当火车驶过时,若有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就会非常危险。这是因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_____。火车行驶时带动周围空气运动,使火车周围气压______,人体外侧的气压就______于内侧气压而出现危险。
3、如图所示,自带吸管的玻璃杯可以看作是一个______,当杯中饮料静止时,图中A点的液体压强______B点的液体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装有饮料的玻璃杯总质量为0.3千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杯底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米,则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帕。
4、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实验,测量的物理量 ___________,多次测量的目的 ___________(前两空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图(a)所示的装置名称是 ___________,如图(b)、(c)和(d)所示,金属盒置于同种液体的不同位置处,该实验能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则对地面压力较大的是______,密度较大的是______(均选填“甲”或“乙”);若将甲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则甲对地面的压强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实心均匀正方体A,其边长为0.2米,密度为1.2×103千克/米3。
①求物块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
②现有实心正方体B、C(密度、边长的关系如表),当选择物块 ___________(选填“B”或“C”),并将其放在物块A上表面的中央时,可使其对物块A的压强与物块A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计算出该物块的密度值。(__________)
物体 密度 边长/米
B 0.3
C 2 0.1
2、如图所示,为运载“渣土”的某型号四轮载重车的示意图。
(1)为了保证交通安全,交管部门规定“渣土车”在市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30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行驶9000m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2)“渣土车”装载渣土后的总质量为16t,假设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恒为0.02m2,则该车装载渣土后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3、如图所示,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置于水平地面,容器底面积为米2。其内部中央放置一个质量为2千克、体积为的物体乙。
(1)求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向容器中倒入0.1米深的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现有A、B、C三种液体,它们的质量、密度如下表所示,请选择其中一种倒入容器中(物体均能浸没在液体中),使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最大。写出选择的液体并说明理由,求出。
液体 质量 密度
A
B
C
4、封冻的江河水面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是7×105Pa,一辆20t的坦克能够在冰面上行驶吗?(每条履带跟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m2,g=10N/kg)
5、向底面积为80cm2的柱形容器中逐渐加入某种液体直至加满总质量随液体体积变化关系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
(1)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这个容器的质量是多少?
(3)在容器中装600mL的这种液体、再向液体中放入质为lkg的物体,若要使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最大,物体的密度最小为多少g/cm3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如图1,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3)如图2,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后,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_;
(4)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偏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原因________;
(5)针对以上实验带来的误差,小明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图示3装置,将该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与水的总质量为4.1kg;然后从烧杯中向外缓慢抽水,当抽出2.2kg水时,活塞又开始向右滑动,则活塞与注射器筒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__N,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________Pa。
2、在学习压强概念后,小明和小红知道了固体由于受重力作用会对支撑面产生压强,由此提出问题:液体也受重力作用,它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的特点与固体相同吗?
①他们分别将质量相等的水和冰块放入两个相同的塑料袋中,观察到如图10所示的现象。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液体具有__________。
②他们决定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将其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增加玻璃管浸入水中的深度,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a)(b)和(c)所示。则根据现象可得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
③小红找来了盐水,她想利用现有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你认为小红的设想可行吗?若可行,请写出实验操作步骤,若不可行则写出理由。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因为两物体质量相等,以及两物体为等高的实心圆柱体,根据密度的变形公式及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得出A、B两种物质的底面积之比
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
A.铁锤的硬度较大,敲击瓷砖容易使瓷砖破裂,故A不符合题意;
B.圆柱形的橡胶锤,橡胶的硬度合适,且圆柱形表面,有助于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B符合题意;
C.两头尖的塑料锤的两头受力面积太小,这样压强太大,容易击碎瓷砖,故C不符合题意。
D.球形的木锤与瓷砖接触时只有一个点,受力面积过小,压强太大,也容易损坏瓷砖,且木锤的硬度较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
AC.覆杯实验和用注射器吸取药液都是大气压强的运用,故AC不符合题意;
B.飞机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使飞机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故B符合题意;
D.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与流体压强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
地面上放置的正方体物体,则地面受到的压强
由于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则
p=ρ甲gh甲=ρ乙gh乙
由图知道h甲<h乙,所以
ρ甲>ρ乙
由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故切去部分的质量
切去部分的重力
将切去部分交换叠放在剩余部分上,由 知道,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由于原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初=p乙初,所以,p甲F甲故B正确。
故选B。
5、D
【详解】
根据题意,由可得

如图所示

所以,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故
所以。
圆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根据题意

由可得,而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即假设为V,由密度公式可知剩余的质量分别为

所以,又因为原来的质量,故甲减少的质量一定小于乙减少的质量,即m甲一定小于m乙,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
根据题意,由压强公式可知,

由,,故
由柱形容器液体对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即
由可得
由于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密度公式可知
A.分别倒入相同深度的液体甲和乙,则甲和乙分别增加的压强为

由,则,原来压强相同,A增加的大于B增加的,即增加后甲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故A符合题意;
B.倒入相同质量的液体甲和乙,即

由压强公式可得

又,则
原来压强相同,A增加的小于B增加的,即增加后甲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小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D.原来液体体积相等,即
对容器底部压强相等,即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

由,则
当改相同体积时,改变后的液体压强分别为

由可得
所以。即容器底部压强仍然相等,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
A.大型汽车有宽大的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车对地面的压强,故A错误;
B.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所以,高压锅就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故B错误;
C.三峡船闸在工作时,闸室分别与上游和下游构成连通器,运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故C正确;
D.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164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的大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
A.晴天大气压比阴雨天高,即阴雨天时瓶外的大气压小于晴天时瓶外的大气压,根据可知,阴雨天A管液面逐渐升高,故A错误;
B.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两液面受到气体的压强相等,说明B球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故B正确;
C.压强差一定时,液面的高度差应该是一定的,不会因为管的粗细而发生改变,故C错误;
D.A管液面上升时,说明内部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即外界大气压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
AB.木块削去一块,质量减小,重力减小,对水平面的压力减小,故AB不符合题意;
C.由压强可知,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压强变小,故C符合题意;
D.木块的重力和地面受到木块的压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大 小
【详解】
[1][2]由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知,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因此,若两船靠得比较近且并排前进,两船之间的水流通道变窄,水相对于船的流速要比外部大,压强就要比外部小,小于两船外侧的压强,便形成向内的压强差,容易发生撞船事故。
2、小 减小 大
【详解】
[1]流体压强的规律为: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3]火车行驶时带动周围空气运动,使火车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变快,压强变小,离站台较远的地方气体相对流速较慢,压强较大,人体外侧的气压就大于内侧气压,人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强大的气流压向列车,从而造成危险。
3、连通器 等于
【详解】
[1]观察图可知,杯子中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吸管部分和玻璃杯部分的液面总保持相平,故自带吸管的玻璃杯可以看作是一个连通器。
[2]由图可知,A点的深度等于B点的深度,所以根据
可知,A点的压强等于B点的压强。
[3]由重力公式可得,装有饮料的玻璃杯总重力为
G=mg=0.3kg×10N/kg=3N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
F=G=3N
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可得,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
4、相同 不相同 U形管压强计 液体的密度不变,深度变大,压强变大
【详解】
[1]“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密度;所以这两个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相同的。
[2]“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中在研究了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后,还需要用其它物质进行多次实验,这样才能得到普遍性的规律;“测定物质密度”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所以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不相同的。
[3]读图可知,这一装置的名称是U形管压强计,通常利用该装置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4]当金属盒薄膜受到压强后,其右管内的液面高于左管内的液面,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可判断压强的大小,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由图可知,液体的密度不变,深度变大,压强变大。
5、甲 乙 不变
【详解】
[1]甲、乙两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由图可知,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由F=pS可知甲乙对地面压力
F甲>F乙
[2]正方体对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
甲、乙两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由图知甲的高度大于乙的高度,所以
ρ甲<ρ乙
[3]若将甲竖直方向切去一半,甲的高度和甲的密度不变,由p=ρgh可知,则甲对地面的压强不变。
三、计算题
1、 C
【详解】
①正方体实心物体A对水平面的压强根据可得
②由于B的底面积大于A的底面积,如果选B,则B对A的压强的受力面积和A对地面压强的受力面积都为A的底面积,而B对A的压力等于B的重力,A对地面的压力等于A与B的总重力,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压力不同压强肯定不同,故不可能选B。故选C。
当选C时,根据题意,则有C对A的压强和A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因为,所以

所以。
2、(1)0.3h ;(2)2×106Pa
【详解】
解:(1)由得:“渣土车”行驶的时间
(2)“渣土车”轮胎的总受力面积
S=0.02m2×4=0.08m2
该车装载渣土后对地面的压力
F=G=mg=16×103kg×10N/kg=1.6×105N
该车装载渣土后对地面的压强
答:(1)行驶9000m至少需要0.3h;
(2)该车装载渣土后对地面的压强为2×106Pa。
3、(1)20N;(2)1×103Pa;(3)。
【详解】
解:(1)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向容器中倒入0.1米深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①当A液体倒入容器后,容器内液体的深度
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②同理,当B液体倒入容器后,容器内液体的深度
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③同理,当C液体倒入容器后,容器内液体的深度
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比较①②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知
p液C>p液B>p液A
倒入液体C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最大压力
答:(1)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20N;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1×103Pa;
(3)倒入液体C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最大,最大压力是。
4、坦克能够在冰面上行驶
【详解】
解:坦克对冰面的压力
F=G=mg=20×103kg×10N/kg=2×105N
每条履带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2m2,所以受力面积S=4m2,坦克对冰面的压强
因为冰面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
p=7×105Pa>5×104Pa
所以该坦克能在冰面上行驶。
答:坦克能够在冰面上行驶。
5、(1);(2)200g;(3)
【详解】
解:(1)该液体的密度是
(2)从图像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总质量为800g,则水的质量为
这个容器的质量是
(3)若要使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最大,根据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总压力需要最大,即加入1kg物体后,该容器刚好装满,没有水溢出,此时的总压力最大;从图像可知,当容器中装600mL的这种液体,即液体的体积为,刚好需要装水才装满,故该物体的体积为,故物体的密度最小为
答:(1)该液体的密度是;
(2)这个容器的质量是200g;
(3)物体的密度最小为。
四、实验探究
1、把注射器内的空气排尽 活塞与针筒壁之间存在摩擦 11 9×104
【详解】
(1)[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只有先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后,刚拉动活塞时的拉力大小才等于大气压力,若注射器内存有空气,拉力小于大气压力,会使测量值偏小。
(3)[2]由图2可知,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积为V=20mL,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h=6.0cm,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
(4)[3]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有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橡皮帽密封不好、刚拉动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不准确、活塞与针筒壁之间存在摩擦等,但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或橡皮帽密封不好会使测量值偏小;刚拉动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不准确会使测量值偏大偏小都有可能;活塞与针筒壁之间存在摩擦会使测量值偏大,由此可知,实验误差偏大的原因是活塞与针筒壁之间存在摩擦。
(5)[4][5]当活塞向左滑动时,活塞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
F拉=G1=m1g=4.1kg×10N/kg=41N
在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水平向右的大气压力F大气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下,活塞处于平衡状态,即
F拉=F大气+f
当活塞向右滑动时,活塞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
F拉′=G1-G2=4.1kg×10N/kg-2.2kg×10N/kg=19N
在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水平向右的大气压力F大气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下,活塞处于平衡状态,即
F大气=F拉′+f
联立以上四个等式,解得摩擦力f=11N,大气压力F大气=30N,故大气压强
2、流动性 同种液体,深度越大的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可行,另取一个烧杯,在烧杯中倒入深度相同的盐水,让玻璃管浸入h3的深度,和(c)对比观察橡皮膜的凹陷情况。
【详解】
①[1]图a的实验现象中所能观察得到,液体对塑料袋四周都产生压强,这说明液体具有流动性。
②[2]图(a)、(b)、(c)中的液体都是水,密度相同深度不同,橡皮膜向上凹进程度不同,深度越深,橡皮膜向上凹进程度越大,故可得出初步结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③[3]利用现有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可行;另取一个烧杯,在烧杯中倒入深度相同的盐水,让玻璃管浸入h3的深度,和(c)对比观察橡皮膜的凸出情况,盐水中橡皮膜凹陷的程度更大,说明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