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2022年最新强化训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压强专题测评试卷(精选含详解) |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2.9M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沪科版 | ||
科目 | 物理 | ||
更新时间 | 2022-04-07 16:03:46 |
F甲
故选B。
5、D
【详解】
根据题意,由可得
,
如图所示
,
所以,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故
所以。
圆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根据题意
,
由可得,而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即假设为V,由密度公式可知剩余的质量分别为
,
所以,又因为原来的质量,故甲减少的质量一定小于乙减少的质量,即m甲一定小于m乙,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
根据题意,由压强公式可知,
,
由,,故
由柱形容器液体对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即
由可得
由于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密度公式可知
A.分别倒入相同深度的液体甲和乙,则甲和乙分别增加的压强为
,
由,则,原来压强相同,A增加的大于B增加的,即增加后甲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故A符合题意;
B.倒入相同质量的液体甲和乙,即
则
由压强公式可得
,
又,则
原来压强相同,A增加的小于B增加的,即增加后甲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小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D.原来液体体积相等,即
对容器底部压强相等,即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
,
由,则
当改相同体积时,改变后的液体压强分别为
,
由可得
所以。即容器底部压强仍然相等,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
A.大型汽车有宽大的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车对地面的压强,故A错误;
B.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所以,高压锅就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故B错误;
C.三峡船闸在工作时,闸室分别与上游和下游构成连通器,运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故C正确;
D.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164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的大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
A.晴天大气压比阴雨天高,即阴雨天时瓶外的大气压小于晴天时瓶外的大气压,根据可知,阴雨天A管液面逐渐升高,故A错误;
B.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两液面受到气体的压强相等,说明B球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故B正确;
C.压强差一定时,液面的高度差应该是一定的,不会因为管的粗细而发生改变,故C错误;
D.A管液面上升时,说明内部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即外界大气压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
AB.木块削去一块,质量减小,重力减小,对水平面的压力减小,故AB不符合题意;
C.由压强可知,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压强变小,故C符合题意;
D.木块的重力和地面受到木块的压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大 小
【详解】
[1][2]由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知,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因此,若两船靠得比较近且并排前进,两船之间的水流通道变窄,水相对于船的流速要比外部大,压强就要比外部小,小于两船外侧的压强,便形成向内的压强差,容易发生撞船事故。
2、小 减小 大
【详解】
[1]流体压强的规律为: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3]火车行驶时带动周围空气运动,使火车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变快,压强变小,离站台较远的地方气体相对流速较慢,压强较大,人体外侧的气压就大于内侧气压,人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强大的气流压向列车,从而造成危险。
3、连通器 等于
【详解】
[1]观察图可知,杯子中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吸管部分和玻璃杯部分的液面总保持相平,故自带吸管的玻璃杯可以看作是一个连通器。
[2]由图可知,A点的深度等于B点的深度,所以根据
可知,A点的压强等于B点的压强。
[3]由重力公式可得,装有饮料的玻璃杯总重力为
G=mg=0.3kg×10N/kg=3N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
F=G=3N
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可得,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
4、相同 不相同 U形管压强计 液体的密度不变,深度变大,压强变大
【详解】
[1]“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密度;所以这两个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相同的。
[2]“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中在研究了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后,还需要用其它物质进行多次实验,这样才能得到普遍性的规律;“测定物质密度”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所以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不相同的。
[3]读图可知,这一装置的名称是U形管压强计,通常利用该装置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4]当金属盒薄膜受到压强后,其右管内的液面高于左管内的液面,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可判断压强的大小,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由图可知,液体的密度不变,深度变大,压强变大。
5、甲 乙 不变
【详解】
[1]甲、乙两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由图可知,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由F=pS可知甲乙对地面压力
F甲>F乙
[2]正方体对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
甲、乙两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由图知甲的高度大于乙的高度,所以
ρ甲<ρ乙
[3]若将甲竖直方向切去一半,甲的高度和甲的密度不变,由p=ρgh可知,则甲对地面的压强不变。
三、计算题
1、 C
【详解】
①正方体实心物体A对水平面的压强根据可得
②由于B的底面积大于A的底面积,如果选B,则B对A的压强的受力面积和A对地面压强的受力面积都为A的底面积,而B对A的压力等于B的重力,A对地面的压力等于A与B的总重力,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压力不同压强肯定不同,故不可能选B。故选C。
当选C时,根据题意,则有C对A的压强和A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
因为,所以
即
所以。
2、(1)0.3h ;(2)2×106Pa
【详解】
解:(1)由得:“渣土车”行驶的时间
(2)“渣土车”轮胎的总受力面积
S=0.02m2×4=0.08m2
该车装载渣土后对地面的压力
F=G=mg=16×103kg×10N/kg=1.6×105N
该车装载渣土后对地面的压强
答:(1)行驶9000m至少需要0.3h;
(2)该车装载渣土后对地面的压强为2×106Pa。
3、(1)20N;(2)1×103Pa;(3)。
【详解】
解:(1)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向容器中倒入0.1米深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①当A液体倒入容器后,容器内液体的深度
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②同理,当B液体倒入容器后,容器内液体的深度
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③同理,当C液体倒入容器后,容器内液体的深度
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比较①②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知
p液C>p液B>p液A
倒入液体C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最大压力
答:(1)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20N;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1×103Pa;
(3)倒入液体C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最大,最大压力是。
4、坦克能够在冰面上行驶
【详解】
解:坦克对冰面的压力
F=G=mg=20×103kg×10N/kg=2×105N
每条履带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2m2,所以受力面积S=4m2,坦克对冰面的压强
因为冰面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
p=7×105Pa>5×104Pa
所以该坦克能在冰面上行驶。
答:坦克能够在冰面上行驶。
5、(1);(2)200g;(3)
【详解】
解:(1)该液体的密度是
(2)从图像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总质量为800g,则水的质量为
这个容器的质量是
(3)若要使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最大,根据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总压力需要最大,即加入1kg物体后,该容器刚好装满,没有水溢出,此时的总压力最大;从图像可知,当容器中装600mL的这种液体,即液体的体积为,刚好需要装水才装满,故该物体的体积为,故物体的密度最小为
答:(1)该液体的密度是;
(2)这个容器的质量是200g;
(3)物体的密度最小为。
四、实验探究
1、把注射器内的空气排尽 活塞与针筒壁之间存在摩擦 11 9×104
【详解】
(1)[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只有先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后,刚拉动活塞时的拉力大小才等于大气压力,若注射器内存有空气,拉力小于大气压力,会使测量值偏小。
(3)[2]由图2可知,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积为V=20mL,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h=6.0cm,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
(4)[3]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有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橡皮帽密封不好、刚拉动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不准确、活塞与针筒壁之间存在摩擦等,但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或橡皮帽密封不好会使测量值偏小;刚拉动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不准确会使测量值偏大偏小都有可能;活塞与针筒壁之间存在摩擦会使测量值偏大,由此可知,实验误差偏大的原因是活塞与针筒壁之间存在摩擦。
(5)[4][5]当活塞向左滑动时,活塞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
F拉=G1=m1g=4.1kg×10N/kg=41N
在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水平向右的大气压力F大气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下,活塞处于平衡状态,即
F拉=F大气+f
当活塞向右滑动时,活塞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
F拉′=G1-G2=4.1kg×10N/kg-2.2kg×10N/kg=19N
在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水平向右的大气压力F大气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下,活塞处于平衡状态,即
F大气=F拉′+f
联立以上四个等式,解得摩擦力f=11N,大气压力F大气=30N,故大气压强
2、流动性 同种液体,深度越大的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可行,另取一个烧杯,在烧杯中倒入深度相同的盐水,让玻璃管浸入h3的深度,和(c)对比观察橡皮膜的凹陷情况。
【详解】
①[1]图a的实验现象中所能观察得到,液体对塑料袋四周都产生压强,这说明液体具有流动性。
②[2]图(a)、(b)、(c)中的液体都是水,密度相同深度不同,橡皮膜向上凹进程度不同,深度越深,橡皮膜向上凹进程度越大,故可得出初步结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③[3]利用现有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可行;另取一个烧杯,在烧杯中倒入深度相同的盐水,让玻璃管浸入h3的深度,和(c)对比观察橡皮膜的凸出情况,盐水中橡皮膜凹陷的程度更大,说明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