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强化训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 力与运动定向测试练习题(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最新强化训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 力与运动定向测试练习题(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7 16:2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 力与运动定向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关于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的水平桌面越粗糙,实验效果越好
B.实验中两侧的滑轮是为了改变力的大小
C.为了探究平衡力的是否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应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
D.实验过程中,应让小车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3、有些小汽车驾驶室前面安装了一个新装置,在车受到下面撞击时,从这种装置中自动弹出一个气囊,如图所示。关于气囊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囊起缓冲作用,减小人体受到的伤害
B.气囊可以减小人的惯性
C.气囊增大了人受到的压强
D.气囊可以减小车速从而保护车辆不受破坏
4、生活中经常要估测、估算,下列估计正确的是(  )
A.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0g
D.匀速托起一本初二物理教科书的力约为2N
5、物理课代表阳阳在抱作业去办公室时,用双手水平地夹住一叠作业,简化后如图所示,已知他在这叠作业的两端,单手可施加的最大摩擦力均为60N,每本作业的质量为300g,作业与作业之间能产生的最大摩擦力为45N,则阳阳能水平夹住不滑落的作业本数最多为(  )
A.30 B.32 C.40 D.42
6、关于力与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拔河比赛中,赢的一方对绳的拉力一定更大
B.跳远运动员需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跳得更远
C.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运动员所受重力与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7、期末阶段,年级组为了缓解同学们的学习压力,于12月20日启动了班级气排球和篮球比赛,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在运动场上腾挪飞跃,运动后能更高效的投入到学习中。对于比赛过程中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击打出去的气排球可以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B.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达到最高点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扣球时,手对排球施加了力的作用,排球对手没有施加力的作用
D.出界的篮球滚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8、在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中,与大小均相等,则这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是(  )
A. B.
C. D.
9、《猴子捞月》是人们所熟知的童话,如图所示的三只小猴在专注地捞着月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对丙的拉力大于丙对乙的拉力
B.甲对乙的拉力与乙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等于乙对丙的拉力与丙的重力之和
10、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将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送至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航天员将在核心舱内开始三个月的工作和生活,以下现象可见或可行的是(  )
A.利用跳绳锻炼身体 B.利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嘴中
C.松手的笔会落向核心舱的地面上 D.抛出的物体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吊车以4m/s的速度将1000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N;若吊车改为2m/s的速度使此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N。
2、将一物块挂在弹簧秤下静止时,弹簧秤示数如图a所示。当物块在竖直方向运动时,弹簧秤示数如图b所示,此时物块所受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__N,方向为竖直___________。
3、如图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我国港珠澳大桥的一部分。该桥全长为55千米,某车以50千米/时的运动速度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______小时,以车为参照物,车内的乘客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在某段直线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该车受到的摩擦力为1000N,则该车的牵引力为______牛,该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大小为______牛。
4、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书包重150牛。小丽用80牛的力竖直向上提书包,但没有提起,则书包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______牛,书包处于______状态(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5、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到达斜面底部时______相同,从而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通过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远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永远做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一个质量为0.5千克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且阻力f大小始终为0.2牛。求:
(1)小球受到的重力;
(2)被抛在空中的小球如图所示,在其竖直下落过程中所受合力F合的大小和方向。
2、济南人作为泉城人,喜欢饮用泉水。有些居民会到黑虎泉去打水,而盛水的工具就是家庭中用过的食用油的油桶。图为济南市场上出售的一种“鲁花”牌花生油,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桶花生油的“净重”为4.7kg,取g=10N/kg。(1L = 1×10-3 m3,此题中油桶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求:
(1)该花生油的密度是多少?
(2)装满泉水时,水的质量多大?
(3)装满泉水时,把桶匀速竖直向上提起的过程中,桶受到的拉力多大?
3、一台起重机将一个质量为1600kg的钢材以0.2m/s的速度匀速提升,此时起重机吊绳对钢材的拉力是多大?由于施工需要,吊车吊物体的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且匀速上升,则吊绳的拉力又是多大?
4、质量为1300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车重的0.02倍,求:
(1)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受到地面的支持力;
(2)汽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对汽车的牵引力。
5、爸爸驾驶小卡车带着小明从西站什字出发,去文化宫华润万家送50箱饮料,在平直公路行驶时,突然车坏了。小明和爸爸只能将车匀速推到马路边上等待修车,此时小明发现饮料箱子上标有“500ml×20瓶”的字样。已知车重1.2t,车所受阻力是车对地面压力的0.2倍,g取10N/kg、饮料密度为1.0×103kg/m3(忽略空箱和空瓶质量)。求:
(1)一瓶饮料的质量;
(2)50箱饮料受到的重力;
(3)小明和爸爸在热心市民的帮助下一起沿直线匀速推车过程中,给车施加的推力是多大。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如图是某同学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方案,试回答下列问题:
(1)让小车每次从同一斜面的 ______由静止滑下,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实验结论:水平面越光滑,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______;
(3)实验推论: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 ______。
2、小军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一端带有固定滚轮的长木板固定不动,铁块和木块底面积相同,物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略滚轮摩擦,细线拉直时,拉力大小为弹簧测力计示数),请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当木块做________运动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当进行能测出了滑动摩擦力条件的操作后,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积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__________有关;
(3)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请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故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书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书上,地面对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书没有力的作用,地面对桌子有支持力,故B错误;
C.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故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虽然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同,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A.实验中桌面越光滑越好,小车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越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只受两个力,故A错误;
B.实验中两侧的滑轮是定滑轮,是为了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故B错误;
C.为了探究平衡力是否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应将物体沿二力垂直方向上分成两个;若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两个拉力仍在同一物体上,不在同一直线上,二力不平衡,探究的是平衡力是否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C错误;
D.实验过程中,应让小车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小车处于平衡状态下,研究受二力情况,才能得出二力平衡条件,故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
A.安全气囊在此时自动充气弹出,气囊起缓冲作用,减小人体受到的伤害,故A正确;
B.人的惯性与人的质量有关,与是否有气囊无关,故B错误;
C.安全气囊在此时自动充气弹出,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小了对司机的压强,故C错误;
D.车速的减小与气囊无关,气囊无法保护车辆不受破坏,故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
A.一个中学生的高度约为1.6 m,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其高度的二分之一,约为0.8m,故A错误;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B错误;
C.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5×104g
故C错误;
D.一本初二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200g,重力大小约为
G=mg=0.2kg×10N/kg=2N
匀速托起一本初二物理教科书的力与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故匀速托起一本初二物理教科书的力约为2N,故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
先将所有的作业本n当作一个整体,由受力分析可知,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此有
解得
再考虑除最外侧两本作业本(n-2)本,由受力分析可知,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此有
解得
由上述两种情况可得
所以作业本最多为32本,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
A.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拔河比赛中无论胜负,两边的拉力大小总是相等的,故A错误;
B.跳远运动员助跑,由于惯性,跳起后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跳得更远,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运动员的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C正确;
D.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小并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被击打出去的气排球可以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球具有向前运动的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气排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A错误;
B.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达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气排球只受重力的作用,气排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
C.扣球时,手对排球施加了力的作用,排球对手也施加力的作用,二者互为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
D.出界的篮球滚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是因为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一对平衡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A中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B中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D中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方向不是相反。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
A.乙对丙的拉力与丙对乙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D.甲要同时拉起乙和丙,故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和丙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甲对乙的拉力大小等于乙和丙所受的重力之和。故BD错误;
C.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对甲的拉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
故选C。
10、D
【详解】
A.航天员将在核心舱内处于失重状态,跳起来由于惯性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利用跳绳锻炼身体不可行,故A不符合题意;
B.太空中失重环境中当吸管内充满饮料之后没有压力差使液体压入嘴中,故不能利用习惯吸入嘴中,一般采用挤压水袋的方式喝水,故不B符合题意;
C.在核心舱内处于失重状态,松手的笔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悬浮在空中,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核心舱内处于失重状态,抛出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由于惯性按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1000 1000
【详解】
[1][2]货物静止或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都处于平衡状态,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两种情况中,钢索对重物的拉力都为
F=G=1000N
2、1 向下
【详解】
[1]图a中,物块挂在弹簧秤下静止,则物块所受拉力为
图b中,物块在竖直方向运动时,此时,物块的重力不变,而拉力为2N,故此时物块所受的合力大小为1N。
[2]重力大于拉力,故合力的方向向下。
3、1.1 静止 1000 0
【详解】
[1]由可得,车通过整个大桥的时间
[2]以车为参照物,车内的乘客与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乘客是静止的。
[3]该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已知该车受到的摩擦力为1000N,则车受到的牵引力为1000N。
[4]该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受到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同时受到水平向后的摩擦阻力,二力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则此时该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大小为
F合=F牵-F阻=1000N-1000N=0N
4、70 平衡
【详解】
[1]在竖直方向上书包受到的力有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提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即
GF+N
则书包受到的支持力
NG-F150N-80N70N
[2]由于书包没有提起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受拉力、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受到的合力为0,所以书包处于平衡状态。
5、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
[1]实验中,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
[2]实验中,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通过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远近,可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计算题
1、(1)4.9N;(2)4.7N,方向竖直向下
【详解】
解:(1)小球的重力
(2)被抛在空中的小球竖直下落过程中所受合力F合的大小
答:(1)小球受到的重力是4.9N;
(2)合力的大小为4.7N,方向竖直向下。
2、(1) 0.94×103 kg/m3;(2)5kg;(3)50N
【详解】
解:(1)花生油的体积
V=5L=5×10-3m3
花生油的密度
ρ油 == =0.94×103 kg/m3
(2)由公式ρ =得:装满泉水时,水的质量
m水= ρ水V= 1.0×103kg/m3 ×5 × 10-3m3 =5kg
(3)水的重力
G水= m水g =5kg ×10 N/ kg =50N
因为桶被竖直向上匀速提起,则桶受到的重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得,桶受到的拉力
F = G水=50N
答:(1)该花生油的密度是0.94×103 kg/m3;
(2)装满泉水时,水的质量为5kg;
(3)装满泉水时,把桶匀速竖直向上提起的过程中,桶受到的拉力为50N。
3、;
【分析】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及二力平衡可知,由于是匀速吊起,不计空气阻力的话,吊绳的拉力大小等于钢材的重力。
【详解】
吊绳对钢材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即
吊车吊物体的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且匀速上升时,仍处于平衡状态,拉力不变,仍保持为。
答:钢材以0.2m/s的速度匀速提升,此时起重机吊绳对钢材的拉力是;吊车吊物体的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且匀速上升,则吊绳的拉力仍保持为。
4、(1);(2)
【详解】
(1)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而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压力等于重力,故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
(2)汽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对汽车的牵引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发动机对汽车的牵引力为
答:(1)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
(2)发动机对汽车的牵引力为。
5、(1)0.5kg;(2)5000N;(3)3.4×103N
【详解】
(1)每一瓶饮料体积为
V1=500mL=500cm3=5×10-4m3
所以由公式得
m=ρV=1.0×103kg/m3×5×10-4m3=0.5kg
(2)50箱饮料质量为
m=50×20×0.5kg=500kg
所以50箱饮料重力为
G1=mg=500kg×10N/kg=5000N
(3)小卡车的重力为
G车=m车g=1.2×103kg×10N/kg=1.2×104N
小卡车和饮料的总重力为
G=G1+G车=5×103N×1.2×104N=1.7×104N
由于车做匀速运动,受到的是平衡力作用,推力和阻力相等,即
F推=f阻=0.2G=0.2×1.7×104N=3.4×103N
答:(1)一瓶饮料的质量为0.5kg;
(2)50箱饮料受到的重力为5000N;
(3)小明和爸爸在热心市民的帮助下一起沿直线匀速推车过程中,给车施加的推力是3.4×103N。
四、实验探究
1、同一高度 慢 做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
(1)[1]该实验要比较的是小车在阻力不同的路面上滑行的距离,这样就要求我们控制变量:初速度,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可以保证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2]从上述实验数据中,可以得出结论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3]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推理出: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匀速直线 压力 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详解】
(1)[1]当绳子拉着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根据二力平衡,拉力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绳子拉力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此实验中需控制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
(2)[2]由甲乙两次实验,甲实验中只有木块在木板上滑动,乙实验中木块上加有铁块,即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比甲实验的压力大,两实验的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可探究得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有关。
(3)[3]由乙丙两次实验,物块对长木板的压力相同,乙实验中是木块与木板的摩擦,丙实验是铁块与木板的摩擦,即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因此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