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引发学生树立自己去探求真理的志向,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发现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原因,并探讨能摆成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2、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3+5<10
3+5=8
3+5>7
3+5>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大屏幕出示三角形,让同学们观察复习三角形的特点: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大屏幕出示两条线段,一条3厘米,一条5厘米,两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不能。因为,三角形有三条边。教师拿出三个小棒,有三条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请同学来摆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摆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第三条10厘米的线段,3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三条线段能摆成三角形吗?能、不能。请同学们打开信封拿出学具摆一摆,得出结论,不能摆成。同学们积极发言为什么摆不成?10厘米太长了或者3+5<10(板书)。现在我们把第三条边(10厘米)缩短,你认为缩短到几厘米一定能摆成三角形?同学们大胆的猜想。7厘米、6厘米… …,两人一组验证缩短到几厘米能摆成三角形,完成表格:
第一条边 第二条边 第三条边(缩短到的厘米数) 能否摆成三角形
3 5 7
3 5 6
3 5 5
3 5 4
3 5 3
2、动手摆一摆,在能摆成三角形的后面打“√”,并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摆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初步意见。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基础上,在进行交流,并把发现的情况做好记录。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了合作是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交流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交流,通过合作与交流开拓思路。)
学生得出结论: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后半句。
3、探究三角形两边长度的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能否摆成三角形。学生猜想,当三角形两边长度的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能围成三角形吗?3+5=8(板书)学生初步接触,所以意见有分歧。通过动手摆一摆、观察、思考,得出结论,不能围成。教师引导,我们研究的是线段,但是我们动手摆的是小棒,所以我们看上去能摆成,小棒是有误差的,实际上想一想是摆不成的。
4、完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我们把第三条边(10厘米)缩短到1厘米时能摆成三角形吗?按理说是可以的,3+5>1,你们认为可以摆成吗?学生质疑。动手摆一摆,得出结论:摆不成。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摆不成?因为1+3<5,所以摆不成,完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巩固应用
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以走?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请学生思考回答,并说明原因。
2、哪一组可以摆成三角形?可以摆成的打“√”,不可以摆成的打“×”。
3、尽管草地不允许踩,但还是人们踩出了一条小路,这是为什么?你能不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对于这一现象你想说什么?(课件出示,小组里说一说,指名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