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下册11.夜色教学设计(浙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美术下册11.夜色教学设计(浙美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4-08 09:0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夜色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浙美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看、赏、闻、想、悟、画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夜晚的景色表现出来,体验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在城市或乡村,不论是皎洁的月色、闪烁的星星,还是五彩斑斓的灯光、千变万化的焰火,都使我们的夜晚变得美丽、动人。教科书以此为描绘对象,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回忆夜晚万家灯火的景象,感受生活的美好,引发学生美好的回忆。本课的教学意图,首先,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夜色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创造力、造型表现能力;其次,深层解读夜色,理解黑夜隐没、黎明将至之时,即是万物即将苏醒、新一天到来之时。此刻虽然沉寂,但是一一种积淀,黎明破晓,蓄势待发,光明就在前方,以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不惧困难、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会使用各种工具,体验过不同材料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在本教材中,学生要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让学生通过感受夜色所带来的美好,用生动的色彩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在教学设计中,引发学生美好的回忆,强调色彩在美化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夜色的美,并能自己应用色彩来对夜色的美进行美术表现,透过夜色感受到生活的美,从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体验夜色的美妙景象,掌握冷色调的相关知识。
2.感受夜晚多彩的光为漆黑的夜带来不一样的色彩,能运用生动的色彩关系表现不同的夜色,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3.透过夜色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夜色所带来的美好与绚烂,能通过色调的变化、对比来表现夜色的美。
难点:构思夜景,能用冷色调来表现丰富的色彩关系。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白天到黑夜的视频、示范的颜料工具等。
2.学具:一张自己喜欢的夜色照片、绘画用纸、绘画工具(水粉颜料、油画棒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接导入(预计用时2分钟)
1.教师活动:播放《夜》的钢琴曲,教师娓娓道来:“当最后一轮夕阳归落,夜幕降临, 灯火斑斓,夜如同黑色的幔帐慢慢地披在天空上,我们的家、我们的生活披上了别样的色彩……”板书揭题:《夜色》 。
2.学生活动:倾听、感受夜色美景。
[设计意图]通过对夜色的“等待”来体现美好的“期待”,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一环节深入感知夜色做好情感铺垫。
(二)分析色彩,深入感知(预计用时8分钟)
1.色彩体验。
(1)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对比欣赏同一地点(场景)白天与黑夜的景色。提问:“白天的景色与夜色有何不同?”
(2)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对比分析作品,回答问题,谈谈对作品的感受。
(3)教师活动:补充式小结(生机与生动:和谐与对比)。
2.色彩分析。
(1)教师活动:课件呈现另一组白天与黑夜的摄影作品,组织“找不同”游戏。
提出要求:
①看谁找到最多的不同色彩。
②看谁找出最多的色彩。
(2)学生活动:观察、分析白天的景色与黑夜的摄影作品——“找不同”。
(3)师生活动:互动式小结:分析夜晚的色彩、明暗对比规律。将学生找到的色彩书写在黑板上,并贴上相应的色标卡。引导学生探索明暗色彩规律,提问:“背景色与前景色有什么不同?”“如果背景换成浅色,这些明亮的色彩会发生什么变化?”
板书:色调、冷暖、明度、纯度。
(4)学生活动:赏析作品,讨论、交流,举手回答问题。
(5)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明、暗背景上相同的色彩对比效果。小结:深色的背景可以衬托浅的色彩,使它们显得更加明亮。
[设计意图] 通过体验、分析色彩,以“找不同” 的对比式教学,进一步分析表现夜晚的颜色特征,引导学生感悟暗色与亮色的互相衬托作用,学会使用亮色与暗色的衬托方法。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创作资源,让他们能细腻地表现夜晚的色彩,了解光赋予的美丽色彩,为表现夜景打下坚实基础。
(三)走进夜色,表达心境(预计用时8分钟)
1.赏析夜色。
(1)师生活动:课件展示油画作品《夕星》,师生共同感受画家笔下夜色的魅力。
简单介绍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
请学生从色彩、表现内容、技法上谈谈对这件作品的认识、理解。
问题①:“这件油画作品, 从色彩上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画面是什么色调?”
问题②:“表现了什么内容? ”
问题③:“有何艺术特色? 用了什么表现技法?”
板书:色彩、表现内容、技法。
(2)学生活动:赏析作品,同桌讨论、交流,举手回答问题。
(3)教师活动:小结:作品倾诉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依恋。蓝灰的色调、平衡的构图、细腻的笔触、寂静的表现素材,皆描绘出作者对生命的淡淡伤感,有着淡雅、静寂、清澄、空灵而又富有东方文化的诗韵,净化着每一位观者的心,这正是东山魁夷的心象风景画。
2.走进夜色。
(1)师生活动: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优美的旋律,请闭上眼睛,师生共同营造夜色的氛围,用心感受夜色的浪漫。提问:“在夜色里你想做点儿什么事情?”
(2)学生活动:闭上眼睛,用心感受夜色,说一说在夜色下想做的事情。
(3)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摄影作品《城市的夜晚》,提问:“遇此夜景, 你将如何表现?”
(4)学生活动:欣赏摄影作品,找灵感,谈构思。
(5)教师活动:小结:如何构图、确定色调,选择适合表现内容题材的表现方法。
演示采用油水分离法,示范创作《城市的夜晚》。示范点到为止,着重引导呈现色彩的运用、生动变化及富有创造性的画面效果(对比、和谐、生动)。
(6)学生活动:仔细、认真地观看教师示范创作,领悟夜色的表现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夜色到走进夜色,这是情感上的一次升华。从感受艺术大师的艺术魅力与精神境界,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走进夜色的美好愿望与美好心境,为学生夜色的创作打开了创作思路。
(四)探究实践,夜色创作(预计用时15分钟)
1.表达夜色。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欣赏自己准备的夜色照片(逐步挖掘学生的构思能力、创造能力)。
①“这是哪里的夜景?”
②“照片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③“你想如何表现此夜色?”
(2) 学生活动:赏析图片,与同桌说一说、议一议,举手回答问题。
(3)教师活动:小结:画面内容组织、表现方法。
课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引导观察、分析表达内容、表现方法、色彩运用、技能技巧等。
(4)学生活动:观察、分析(表达内容、表现方法、色彩运用、技能技巧)。
2.表现夜色。
(1)教师活动:课件出示作业建议。
①临摹书本范画。
②根据照片内容进行写生创作。
③根据记忆想象,构思夜景,表现美丽的夜晚。
④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夜色图。
作业要求:
①构图饱满,形体概括。
②设色大胆,能表现出夜色所具有的独特韵味、色彩效果。
(2)学生活动:伴随着夜的音乐,创作表现夜色(尝试用水粉颜料与油画棒结合的表现方式等;尝试表达夜色下令人陶醉的色彩、梦幻的景物、浪漫的氛围……)。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优秀儿童画作品,学习更多的表现方法,提高创造美的能力。作业分层次、分类别设置要求,有梯度,弹性大,更利于各层次学生表现夜色。
(五)作业展示,分享夜色(预计用时5分钟)
1.教师活动:集体展示作业(汇成一幅大夜景图)。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整体美感,用优美的语言对集体的夜景作品进行描绘。
2.学生活动:集体欣赏,体会由每位同学作品组合而成的大作品,感悟作品的整体美感,并用优美的语言说一说。
3.教师活动:小结评价,组织学生自评、互评个人作品。
4.学生活动:分析评价个人作品。
[设计意图]分享夜色,更注重于培养学生对作品理解力和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引导学生在点评中学会欣赏,在欣赏中学会鉴赏。
(六)课后拓展,情感渗透(预计用时2分钟)
1.教师活动:拓展表现夜景的不同方式、不同技法。提问:“你觉得还能用什么表现方式和材料来更加完美地诠释夜色的美?”
2.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举手回答问题。
3.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不同表现方式的夜色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多媒体播放黑夜隐没、黎明将至、万物苏醒的视频,进行热爱生活、不惧困难、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情感教育。
4.学生活动:欣赏视频。
5.教师活动:小结: 黑夜是黎明前的沉默,是每一个生命成长的积淀,是人类精彩的历练;没有困难、没有挫折,何来成长,何来成功?同学们,让我们在美好的夜色中,以
饱满的姿态迎接黎明的第一道曙 光!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有助于消化吸收与应用,理解与领悟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菜单式教学建议
(一)导入环节
1.视频导入: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欣赏夜色,体验夜晚带来的美妙感觉,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激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展示照片一城市夜景, 由视频到画面的切入,引出本课内容。
2.情境导入:教师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诵关于夜色的诗歌,引导学生畅想夜色,体验夜晚所带来的美妙感觉。
3.魔术导入:投影仪上出示准备好的画,提问:“同学们,看看老师的这幅画上有些什么?”(树、建筑)“ 其实在这幅画中还隐藏着很多奥秘,你们想知道吗?接下来,老师要变魔术了。”
魔术表演:白昼变夜晚。演示:投影仪上贴有表现城市白昼的图画,画面中老师事先用炫彩棒画好了太阳、高楼大厦、云彩等。只见老师用蘸满普蓝色水粉颜料的大刷子在画面上一刷,白昼立刻变成了夜晚,天空中出现了月亮、星星、烟花等。揭题。
4.实践导入: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一组暖色 调和一组冷色调的色卡,分别播放和谐活泼和夜晚寂静的音乐,让学生选色彩用贴色卡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中体验色彩、运用色
彩,由色导夜。
(二)实施环节
1.学校条件优越的:可安排色彩、表现方式体验环节,设置五个体验区(炫彩棒区、水粉画区、砂纸画区、纸艺拼贴区、刮画区),请学生自选一个区域进行充分感受。如果每
个班学生数不超过30名,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每个学生进行两个区域的体验,以充分感受美术表现得多样性,更利于夜色创作的精彩呈现。
2.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天生有很强的探索愿望。在教学中,建议多尝试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学科更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当学生在实践中出现错误时,或出现抵触情绪、不想画时,教师更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心中想要表现的作品,使学生在失败中学到许多东西( 就如本节课的情感教育:在失败中成长,在积淀中飞跃,在夜色中迎来光明)。
4.对于一堂完整的、优秀的美术课,任何一个环节都显得重要,不可忽视。在作业讲评这一环节,教师往往更注重作业的呈现,而忽略学生在这一环节的表达能力、鉴赏能力、
创想能力、自信心等的培养。本节课,不仅学生的创作表达、作业呈现环节是分梯度的,在作业评价环节也如此,故教师可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学生可更全方位地施展才能。
(三)作业环节
1.作业建议一: 作业设置进行分层次、分类要求,可临摹书本范画:可根据照片内容进行写生创作;可根据记忆想象,构思夜景,表现美丽的夜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现代化工具、美术用具不齐备),他们有着更强的动手能力,有着天然的美术资源,可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创作一幅美丽的夜色作品。
2.作业建议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感受水彩笔在白色纸上或油画棒在蓝色卡纸上描绘夜景的活动,条件允许也可第二次安排用油画棒在素描纸上描绘景物,再用老师调配好的蓝色等色彩颜料刷夜晚背景的体验活动,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
3.展示建议:可将学生的作品拍摄成册,由全班同学作业汇成的大夜景图,一定生动和谐,精彩纷呈。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放在家长群里共享。
学生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