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33ppt+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33ppt+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7 17:3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 1 6 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三.小说和戏剧
四.书画艺术
目录
山楂“消食积、补脾;化饮食,消肉积”;“化血块气块,活血。”
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
白萝卜“生吃可以止咳、消胀气,熟吃可以补气顺气”
著作:
作者:
意义:
《本草纲目》
李时珍
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时珍与仕途决绝,全身心地投入他那艰苦而又漫长的医药科学实践和研究之中,直至成为一代大家。
嘉靖十三年,乡试,李时珍落选。
嘉靖十六年,乡试,李时珍落选。
嘉靖十九年,乡试,李时珍落选。
李时珍在行医时,总是热情地接待病人,无论看病的人是否出得起诊费,他都一样细心治疗。他在用药上常用药味简易、能就地取材的药方,使病人既能治病又能省钱,受到患者的欢迎。
“《本草纲目》全书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374种,共收录方剂11096首,是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它不仅更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还补充了不少新的药物及验方。”房繄恭说,“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其他尚未得到广泛认可的药物及方子,李时珍采取‘凡经人用者,皆不可遗’的态度记录了下来,避免了它们的失传。”
东汉末(麻沸散、五禽戏)——
汉末(《伤寒杂病论》)——
明代(《本草纲目》)——
华佗
张仲景
李时珍
请补充:三位医学家或药学家的名字
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天工开物》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
材料一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遗憾的是,中国的《天工开物》问世三百年来却没有引起中国人足够的重视,反倒是传播后促进了日本和欧洲的发展......17世纪末,《天工开物》传到了日本,作为日本生产技术的基础图书,在日本各藩的“植产兴业”中被奉为指南......《天工开物》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养蚕、防治蚕病的完整经验,对欧洲蚕丝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黄永松《<天工开物>埋没300年 却让日本和欧洲“捡宝”》
思考: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着分析《天工开物》命运不同的原因。
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先驱之一。明朝277年里,取了英文名、信了天主教、写了一部《农政全书》的科学家,只此一位,别无他人。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当徐光启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随后便根据自己的经验,写下了详细的生产指导书《甘薯疏》,收入《农政全书》。甘薯如此,对于其他一切新引入、新驯化栽培的作物,也都详尽地搜集了栽种、加工技术知识。这就使得《农政全书》成了一部名副其实的农业百科全书。
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四边形……这些数学课本上耳熟能详的术语,都是徐光启在400年前定下来的,不但在我国沿用至今,而且还传播到了朝鲜、日本。
在又一个100年、200年甚至300年里,刚刚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天文学,再度被远远抛弃。历史有多少个百年可以蹉跎?
作者 内容 地位
《本草纲目》 总结了我国古代________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 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_______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政全书》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______ 、农器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
_____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重要_________________。
天工开物
李时珍
药物学
徐光启
水利
农学
手工业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一万一千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宋应星
农业科学巨著
从上表中你能分析出这些巨著的特点吗?
特点:以总结性的著作为主。
传统科技仍居世界领先地位。
没有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没有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我国科技发展面临停滞的危机。
一.科技名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三.小说和戏剧
四.书画艺术
目录
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长城像巨龙盘旋在群山之中,起伏在峻岭之巅。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
长城是由墙体、敌楼、
关城、墩堡、营城、卫所、
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
所组成的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
山海关
秦长城:东起 ,西到 . 抵御 。
明长城:东起 ,西到 。抵御 。
辽东
临洮
匈奴
蒙古贵族
鸭绿江边
嘉峪关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他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朱棣选定北京为都城。从 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 基本建成, 正式迁都北京。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总贯南北。
1406年
1420年
次年
紫禁城今称故宫,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
思考:紫禁城建筑分布有何明显特色?
通过中轴线提示,不难看出紫禁城分布呈严格对称状,紫禁城位于京城中央。
思考:明清时期我国君主集权达于顶峰,通过以上两个问题讨论紫禁城作为皇家房产,它反映了明朝时期怎样的时代特色?
突出体现皇权至上的特色。
一.科技名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三.小说和戏剧书画艺术
目录
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发展。
著作 作者 成书时间 作品内容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施耐庵
元末明初
吴承恩
明代中期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代表作:《牡丹亭》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也相当自负。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而是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徐渭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
思考:结合课文和材料,试着分析明朝小说发达的原因。
材料一 明朝中叶以后,工商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要求在文学中得到反映,在宋元时期说话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俗小说,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满足了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
材料二 明统治阶级对当时的知识分子采取了许多高压政策,许多文人在诗歌创作中不敢触及政治现状,只能在政府不重视的小说中表达对现实和生活压迫的不满。
材料三 明代印刷术的进步,刻书业的发展,使小说有了更快捷的传播条件。
李时珍 《西游记》
宋应星 《三国志通俗演义》
徐光启 《水浒传》
施耐庵 《农政全书》
罗贯中 《本草纲目》
吴承恩 《天工开物》
请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用直线连接起来。
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
明长城和北京城
明长城:
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万里
科技名著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小说:
小说和戏剧
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李时珍:《本草纲目》
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随堂小测
1.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C
C
2、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者都属同一领域的是 ( )
A.《齐民要术》与《本草纲目》
B.《水经注》与《农政全书》
C.《伤寒杂病论》与《本草纲目》
D.《资冶通鉴》与《天工开物》
3、明长城的东端起于 ( )
A.鸭绿江 B.辽东 C.山海关 D.嘉裕关
4、北京城的中心是 ( )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A
A
5、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A
6、在明代的北京城中,被称为“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的是( )
A、紫禁城 B、京城
C、金銮殿 D、皇城
7、明长城全长多少千米( )
A、3000多千米 B、4000多千米
C、5000多千米 D、6000多千米
8、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 (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A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