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十二单元复习测试题
(时间:40分钟 满分:4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十一世纪,中国就用“卓筒井”凿井技术获取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
A.NaHCO3 B.Na2CO3 C. NaCl D. NaOH
2.下列表示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B C D
3.五一国际劳动节,化学兴趣小组来到学校的学农基地,发现原本翠绿的葡萄叶片叶色变黄,为使葡萄叶片转绿,学农基地应为这些葡萄追施的化学肥料是( )
A.CO(NH2)2 B.Ca3(PO4)2 C. KCl D.KH2PO4
4.(2018 上海)关于复分解反应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为酸和碱 B.伴随有明显现象
C.生成物为盐和水 D.元素化合价不变
5.下表是某校为学生制定的营养中餐食谱,该食谱中缺少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你建议该学生应增加的食物是( )
主食 米饭
副食 花生米、炒牛肉、清蒸鱼
饮料 牛奶
A.麻辣豆腐 B.清炒鸡蛋 C.红烧排骨 D.凉拌黄瓜
6.如图是碳铵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信息。关于该化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复合肥料
B.主要含有四种元素
C.不宜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D.储存和运输时,不宜受潮或曝晒
7.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缺铁易患贫血病
B.缺钙易患骨质疏松
C.缺锌会使儿童发育停滞,严重的会导致侏儒
D.缺碘易患龋齿
8.除去食盐溶液中的Na2SO4和CaCl2杂质的操作有: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②过滤;③加入适量盐酸;④蒸发结晶;⑤加入过量Na2CO3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⑤②③④ B.③①⑤②④ C.①③⑤④② D.⑤③②①④
9.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多年前我国已开始制造和使用陶器.现代人们已能生产新型陶瓷材料,如用氧化铝等为原料生产的陶瓷已制造发动机零件。下列有关氧化铝陶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该陶瓷中的原料氧化铝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C.该陶瓷耐高温、强度高
D.该陶瓷耐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
10.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试剂及方法
A O2 CO2 依次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
B NaCl溶液 Na2CO3 先加过量稀盐酸,再滴加NaOH溶液调节pH=7
C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铜粉 铁粉 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
1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注意就会发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热固性塑料成型后再受热不会软化,可用于制造电源插座、开关
B.合成橡胶的弹性、耐磨性、绝缘性等性能优良,广泛应用于轮胎和制鞋工业
C.脂肪、糖类、动物蛋白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人们可以大量摄入,多吃无害
D.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人们可以食用加入铁强化剂的酱油来预防
12.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该溶液中依次发生的反应如下:①Na2CO3+HCl==NaHCO3+NaCl;②NaHCO3+HCl==NaCl+H2O+CO2↑;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所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所加盐酸的质量图像关系正确的是(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依据内容回答有关的问题:
甜味是人们最喜爱的味觉之一。科学研究表明,人吃甜食时,会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让大脑兴奋,产生愉快感。一说到甜味,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糖类,葡萄糖就是其中之一。
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是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在食品工业中用作制糖浆、糖果、糕点等。
人体中缺乏糖类会导致全身无力、疲乏、头晕、闹功能障碍等,低血糖严重者会导致昏迷,当食用糖类过多时,人体组织吸收不了,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于体内,使人变肥胖从而诱发各种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
(1)写出葡萄糖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答1点)。
(2)葡萄糖属于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写出葡萄糖在体内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请你为喜欢吃甜食的人提一条建议__________。
14.(5分)高氯酸钾(KClO4)是一种性能稳定的物质,主要用作发烟剂、引火剂、氧化剂和化学分析试剂,工业生产上生产的高氯酸钾的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加快氯酸钾的溶解,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
(2)流程中的分离操作相当于实验室中的__________。
(3)反应釜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__________的反应。
15.(7分)小明同学在理化实验考査中抽到的考题是“探究某种盐的性质”,他按照实验流程将一定质量该白色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再用贴有标号的3支试管分别取适量上述溶液,按照如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Ⅰ.【实验现象】A.溶液变红;B.产生气泡;C.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现象,小明得出结论:白色固体为碳酸钠。根据该结论写出试管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Ⅱ.考试结束后,小明和小伙伴们讨论结果,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进行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酚酞溶液变红究竟与溶液中哪种微粒有关呢?
【进行实验】同学们取了三份酚酞溶液进行如图2实验:
(1)实验1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小明认为实验1没必要做,你认为小明的理由是__________。
(2)实验2中酚酞溶液未变红。
(3)实验3滴入碳酸钠溶液,振荡,酚酞溶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得出结论】酚酞溶液变红与溶液中的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有关。
【实验反思】若将【进行实验】(3)中的氯化钙溶液换成石灰水,能否得出同样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
16.(7分)如图1是某食盐包装上的部分说明。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汤、菜即将煮好时再加入碘盐才能确保碘效?
【查阅资料】碘酸钾的化学式是KIO3,是一种白色粉末,熔点560℃。现采用热重分析仪对碘酸钾加热过程展开研究,混合物中碘酸钾的质量分数(纵坐标)随温度(横坐标)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猜想假设1】KIO3与KClO3性质类似,受热分解产生O2。其中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实验探究1】研究小组进行如图3所示实验,宜选用装置__________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1】KIO3受热同时生成碘化钾(KI),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提出新问题】为什么生成KI就会降低碘效?
【实验探究2】研究小组开展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2】KIO3在人体内转化为I-而被吸收。KI是白色固体,在空气中与O2、CO2、H2O中的两种或三种物质反应生成单质I2而泛黄变质。I2遇淀粉溶液变蓝。
操作 现象 结论
如图所示,在燃烧匙中放入KI固体,然后分别放置在①②③号试管中,数日后观察现象 __________ KI固体在空气中与O2、CO2、H2O共同作用而变质导致碘效降低
【反思提高】(1)讨论后大家认为以上实验方案有所欠缺。甲同学做了补充实验:__________,数日后观察无明显现象,证明以上结论正确。
(2)乙同学推测另一种产物是碳酸盐,请用实验加以证明:__________,证明推测正确。
注意:若答对以下问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拓展应用】(1)生活中鉴别真假加碘盐的方法是:取少量碘盐样品在干净的锅里高温爆炒2分钟,再加入部分未爆炒过的碘盐在碗中混合,加少量白醋,再把刚切好的土豆片浸泡其中,20分钟后若溶液变蓝,则是加碘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实验中土豆片不可用其它食品代替
B.直接将加碘盐放在土豆片上不能呈现蓝色
C.可能是酸性条件下KIO3和KI能反应生成I2
D.烹饪时加醋可能增大食盐中的碘流失
(2)现有一份KI和KIO3的固体混合物,为测其中KI的含量,做如下实验:取该固体混合物3.8g,经充分加热后溶于足量的水中,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待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不溶物质量为4.7g(整个实验在避光下进行),则该固体中KI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保留到0.1%)(已知:KI+AgNO3=AgI↓+KNO3)
17.(4分)向一定质量的酸性CuSO4溶液(含少量H2SO4)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30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化学式)。
(2)计算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C 2.C 3.A 4.D 5.D 6.A 7.D 8.A 9.B 10.D 11.C 12.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1)白色结晶粉末(或无臭或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
(2)有机物
(3)C6H12O6+6O2====6CO2+6H2O
(4)适当摄入或不可过量食用(合理即可)
14.(1)搅拌、加热等 (2)过滤 (3)KClO3+ NaClO4=NaClO3+ KClO4↓ 复分解反应
15.Ⅰ.【实验现象】Na2CO3+Ca(OH)2=CaCO3↓+2NaOH Ⅱ.【进行实验】(1)酚酞溶液中含有水 (3)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得出结论】CO32- 【实验反思】不能,Ca(OH)2与Na2CO3反应能生成NaOH,溶液仍为红色,会干扰实验结果
16.【猜想假设1】+5 【实验探究1】甲 【得出结论1】2KIO32KI+3O2↑ ①②号试管中固体无明显变化,③中固体泛黄
【反思提高】(1)其他条件不变,将碘化钾放入装有H2O和O2的试管中进行对比实验 (2)取适量实验后③号试管内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拓展应用】(1)A (2)43.7%
17.(1)Na2SO4
(2)解:设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NaOH质量为x。
2NaOH+CuSO4=Cu(OH)2↓+Na2SO4
80 98
x 9.8 g
80:98=x:9.8 g
x=8 g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为30g-10 g=20 g。
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8g/20 g×100%=40%
答: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