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A卷 基础夯实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A卷 基础夯实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07 14:5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章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A卷 基础夯实—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2单元测试AB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
A.自然资源的危机
B.加剧了环境污染
C.耕地退化,土地资源丧失
D.火山爆发、地震灾害
2.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指( )
A.土地荒漠化 B.臭氧层空涧 C.水土流失 D.全球气候变暖
3.每年的7月11 口被定为“世界人口日 ”,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下列有关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可以改造地球,人口可以不断增长
B.人口剧增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
C.如果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人口密度一定不变
D.为了使人类与社会和谐发展,要控制人口成为负增长
4.以下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酸雨中主要的酸是硝酸和盐酸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尽管全球气候变暖,但海平面也基本不会上升
D.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5.按照《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规定,当船舶在排放控制区域航行时,船用燃料中硫的质量分数不超过0.1%,主要目的是( )
A.降低酸雨出现的概率 B.降低水体污染的程度
C.减少CO2的排放量 D.减缓大气层中臭氧的减少
6.臭氧减少产生的危害中,不包括( )
A.皮肤癌数量增加 B.紫外线辐射增加 C.海平面上升 D.人体免疫功能减退
7.微博上曾爆料,在可可西里保护区有越野车追逐藏羚羊的事件发生。当初人们将藏羚羊的栖息地建成藏羚羊自然保护区的措施属于( )
A.易地保护 B.就地保护
C.恢复生态环境 D.防止滩涂被破坏
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D.生物多样性关系到生态平衡和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
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提高物种多样性
B. 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C.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迁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D. 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有可能降低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10.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的目的是( )
A.控制所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B.检修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
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
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
11.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战略
B.可持续发展考虑了人类的长远发展
C.可持续发展是正确处理人口与自然关系的永恒主题
D.可持续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主
12.下列关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生态农业,延长食物链,降低系统总能量利用率
B.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D.“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13.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大力发展“稻—鸭”“桑—蚕一鱼”“果树一蘑菇”等立体生态农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鸭子作为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蘑菇作为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C.“桑—蚕—鱼”生态系统能显著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能量利用率
D.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减少环境污染
14.生态农业最大的优点是( )
A.能量的多级利用 B.物质循环不再生 C.不用人类参与 D.生物相互依存
15.“无废弃物农业”是生态工程最早的模式之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循环原理
B.“无废弃物农业”设计既促进了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也保证了主要物质或元素较高的转化率
C.“无废弃物农业”没有废物产生
D.“无废弃物农业”不依赖化学肥料也能保证土壤肥力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多后我们应该开垦出更多的农田,使耕地不断增加
B.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人口众多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越来越小
17.人类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生物体的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CO2
B.由于农产品的输出,农田需要适量地施加氮肥
C.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我国人口有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18.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B.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
C.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
D.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19.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物种数量锐减,需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保护。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有(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C.建立精子库和种子库 D.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20.某地建立了立体农业生态系统,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草从塘泥中吸收有机碳
B.群落内可完成物质循环利用
C.该生态系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D.光合作用是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
三、非选择题:共2题,共30分。
21.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更为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激增为我国带来了很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开创了一个奇迹。如果需要养活更多的人口,应当多食________(填“动物性食物”或“植物性食物”),原因是________。若将(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3,则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增长,因此只有通过控制人口________才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
22.白头鹤是世界珍稀鸟类,上海崇明岛是我国境内其重要迁徙栖息地。为更好保护白头鹤,研究人员开展系列调查。请回答:
(1)在调查白头鹤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影响该区域白头鹤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迁入率和迁出率、__________。
(2)近年来互花米草侵入该地区,由于其增长速率过快,已成为单优势种群,从种间关系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互花米草的迅速扩散影响了当地的植被,进而影响了白头鹤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对其生存造成威胁。
(3)对该地区实施互花米草治理,采用了人工拔除、药物治理等措施,以上措施包括__________防治。治理后的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是白头鹤的重要自然保护区,这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保护。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人口增长过快,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的危机,A不符合题意;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加剧了环境污染,B不符合题意;人口增长导致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进而引发耕地退化,土地资源丧失,C不符合题意;火山爆发、地震灾害均属于自然灾害,与人口增长无关,D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图可知,该地降水集中,植被受到破坏,表土土质疏松,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该地的土壤肥力下降、河湖淤积、粮食减产,该情况与水土流失问题相吻合。本题选C。
3.答案:B
解析:世界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人口不可能不断增长;人口剧增对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如耕地减少、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年龄结构只是起到预测人口数量的作用,人口增长还受战争、疾病、人口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控制人口增长并不是要使其成为负增长。
4.答案:B
解析:酸雨中主要的酸是硫酸和硝酸,A错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产生大量CO2,导致“温室效应”,B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即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D错误。
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环境问题。据题意可知,当船舶在排放控制区域航行时,船用燃料中硫的质量分数不超过0.1%,控制硫的质量分数可以减少SO2的排放,主要目的是降低酸雨出现的概率,故选A。
6.答案:C
解析: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故臭氧层减少会使紫外线辐射增加,而过多的紫外线能诱发基因突变和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海平面上升是由温室效应引起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造成的。
7.答案:B
8.答案:A
解析:地球上所有生物,其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A错误。
9.答案:C
解析:A、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它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A正确;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B正确;
C、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C错误;
D、引进国外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我国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C。
10.答案:A
解析: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遵循这些规律就可以既获得大的经济效益,又不至于对种群造成破坏。实行休渔有助于鱼类种群数量的恢复,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A项正确。
11.答案:D
解析: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社会、经济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不能单独强调人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环境的保护,D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建立生态农业,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系统总能量利用率,A错误;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会破坏环境,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C错误;“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D正确。
13.答案:C
解析:鸭子作为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蘑菇作为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果树利用, B正确;“桑一蚕一鱼”生态系统能显著提高能量利用率,无法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增加了营养结构的复杂性,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另外对物质的有效利用能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
14.答案:A
解析:生态农业中引进一些生物,增加新的生产环节,将人们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直接利用的农副产品,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利用。
15.答案:C
解析:“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循环原理,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A、B正确;“无废弃物农业”并不是没有废物产生,只是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C错误;“无废弃物农业”能够实现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不依赖化学肥料也能保证土壤肥力,D正确。
16.答案:BC
解析:人口增多后,过度开垦土地容易使植被破坏,耕地退化,A项错误;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对环境的影响不一定减小,D项错误。
17.答案:ACD
解析: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A错误;由于农产品的输出,农田需要适量地施加氮肥,B正确;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我国人口有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错误。
18.答案:AB
解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大量燃烧会释放的过量CO2气体,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A正确;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大量使用,使大气中臭氧含量持续下降,出现“臭氧层空洞”,B正确;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过多,C错误;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氮和磷等矿质元素增多,D错误。
19.答案:ABCD
解析:
20.答案:ABD
解析:A、水草从塘泥中吸收矿质元素,不能吸收有机碳,A错误;
B、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群落内不能完成物质循环利用,B错误;
C、立体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被充分利用,是无废料生产体系,该生态系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正确;
D、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使碳进群落,D错误。
故选:C。
21.答案:(1)生物多样性锐减;河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答案合理即可)
(2)植物性食物;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缩短食物链可减少中间环节能量的损失;1.69
(3)出生率
解析:(1)人口激增为我国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河流污染、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荒漠化等。
(2)可设定人所需能量为100单位,膳食结构调整前,所需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50÷0.10.1+50÷0.1=5500(单位)。膳食结构调整后,所需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25÷0.1÷0.1+75÷0.1=3250(单位),即可养活人口变为原来的5500/3250≈1.69倍,因此,若要养活更多人口应多食植物性食物,这样可减少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时的损失。
(3)控制出生率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过快。
22.答案:(1)标志重捕法;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互花米草在竞争中占优势,且缺少天敌(捕食者);食物(食物条件);栖息地(栖息场所、栖息空间)
(3)机械(防治)和化学;就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