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标点符号专题
目录
一
二
三
常见、常考标点符号的用法。
几个易错点
练习。
常见、常考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
1、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
2、常见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 句号 问号 感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 ? ! , 、 ; :
标号 引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书名号 着重号 间隔号 连接号 专名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3、中考常考的标点符号有以下几种
点号 句号 问号 感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 ? ! , 、 ; :
标号 引号 省略号 破折号 书名号
“”‘ ’ …… —— 《 》
〈 〉
一
句号
(一)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使用句号主要根据句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示例2:(甲:咱们走着去吧?)乙:好。
(二)有时也可以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示例1:请你稍等一下。
示例2:我不由地感到,这些普通劳动者也同样是很值得尊敬的。
二
问号
(一)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使用问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1: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
示例2: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反问)
示例3: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设问)
二
问号
(二)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
示例: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
(三)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
(四)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即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
示例:钟嵘(?一518),颖川长社人,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
三
叹号
(一)用于句子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
示例1:才一年不见,这孩子都长这么高啦!
示例2:你给我住嘴!
(二)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示例1:咔嚓!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
(三)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或表达强烈语气时,可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
四
逗号、顿号、分号
顿号是并列词语间的停顿
逗号是句间(或短语间)的停顿
分号是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示例1:图书馆内收藏的小说可多了,有古代的、现代的,文言的、白话的,中国的、外国的。
示例2: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五
冒号
(一)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
示例1:小王笑着点了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
示例2:这一事实证明:人能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能创造人。
(二)表示总结上文。
示例:张华当了医生,李萍当了公务员,我当了老师: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五
冒号
(三)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示例:做阅读理解题有两个办法。办法之一:先读题干,再读原文,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课文。办法之二:直接读原文,读完再做题,减少先人为主的干扰。
(四)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示例:广平先生:……
示例2:同志们、朋友们:……
六
引号
(一)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示例: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二)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示例: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三)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示例:电视被称作“第九艺术”。
六
引号
(四)当引号中还需要使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示例:他问:“老师,‘明日黄花’是什么意思?”。
(五)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示例:我曾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这样谈幸福:
“幸福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幸福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选择。……”
(六)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
示例:“5·12”汶川大地震
七
省略号
(一)标示引文的省略。
示例: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标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
示例: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三)标示语意未尽。
示例: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
(四)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示例: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八
破折号
(一)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示例: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二)标示插入语。
示例: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三)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
示例:坚强,纯洁,严于律已,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四)标示声音的延长。
示例: “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五)用于引文、注文后,标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示例: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汉书》
九
书名号
(一)标示语段中出现的各种作品的名称。
示例1: 《红楼梦》(书名)
示例2: 《渔光曲》(电影名)
示例3: 《东方欲晓》(雕塑名)
(二)当书名号中还需要书名号时,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
示例:《教育部关于提请审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
几个易错点
二
一
分号的使用必须以逗号为基础。
例题:判断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正确。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
修改:把分号改为逗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二
选择问,只在最后一个分句后用问号,中间分句为逗号。
例题:判断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正确。
我们是到图书馆去借书?还是到资料室去查资料?
(×)
修改:把第一个问号改成逗号。
我们是到图书馆去借书,还是到资料室去查资料?
三
表示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
例题:判断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正确。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样子。
(×)
修改:应当去掉顿号。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样子。
四
名词加了语气词“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此时用逗号不用顿号。
例题:判断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正确。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
修改:应当把顿号改成逗号。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五
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应用问号。
例题:判断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正确。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
修改:该句中的前一问号应为逗号,后一问号应为句号。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六
引号和冒号的位置
例1:说话人在前的 (先冒号再引号)
张刚说:“我毕业后要自办企业。”
例2:说话人在中间的 (冒号变为逗号)
“唉!”作家叹到,“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例3:说话人在后的 (冒号变为句号)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嫂慌忙地说。
七
引号和其他标点连用的几种情况:
(一)如果引者是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那么为了保持引语的完整独立性,末尾的标点应该放在引号之内。
例: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二)如果引者只是把引语作为自己的话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末尾的标点必须放在引号外面。
例:共产党人“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口诀:前冒后外,
前无后内。
七
引号和其他标点连用的几种情况:
(三)引文末尾处用的是问号或叹号的句子,无论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都应把问号和叹号放在后引号内。
例: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八
标点与同它功能相同的字词并用
例题:判断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正确。
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一)省略号和“等”“等等”都可以表示列举的省略,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
修改:
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社会各界人士。
八
标点与同它功能相同的字词并用
例题:判断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正确。
生长在人际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良药。
(二)破折号和“即”“就是”等词语都可以表示解释说明,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
修改:
生长在人际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一种很难求得的良药。
九
不是书名而用书名号
例题:判断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正确。
“《丽达公寓》楼盘即日开盘……”
(×)
解析: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丽达公寓”是商品房的名称,是不能用书名号的。不能为了突出某一表述对象,便滥用书名号。
真题体验
三
1.(·浙江杭州)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方的早春游人。
B.“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市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
C.红船从嘉兴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九十年。其间,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但始终坚定不移,顺乎潮流。
D.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中呢?
[答案] B
[解析] A句中的顿号应去掉;C句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D句中的第一个
问号应改为逗号。
2.(湖北黄冈)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什么呀!”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
B.各种非法添加剂仍在农产品生产、运输、加工环节屡禁不止。客气地说,是生产经营者普遍缺乏法制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不客气地说,是缺德。
C.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D.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难度适中。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如何”“多少”等,它们在全句中仅是充当一个成分,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末尾不用问号。C项就属于这种情况,前两个问号应改为逗号。其他三项牵涉到引号、分号、冒号的用法,均为常考考点,考生应准确掌握其基本用法。
3.(四川资阳)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亲爱的宝贝已在腹中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还是个漂亮的小伙?
B.“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太不了解它们了。”
C.在这横跨中国南部的“户外采风”中,东方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酷暑、严寒、狂风、暴雨、沙尘等……越向西就越是人烟稀少。东方不得不经常风餐露宿。
D.种菜是我在狱中少有的能自主管理的事情。播下种子、观察生长、悉心照料、然后收获。成为这一方天地主人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一丝自由的滋味。
[答案] B
[解析]A项是一个选择复句,只能用一个句末点号,所以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项的“等”与省略号不能同用。D项中的顿号改为逗号,因为并列性谓语不用顿号,用逗号。
4.(河北)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榆林很古,一下车就感觉到了。出站的地方就是残缺的城墙,一条旧街上,坐落着三种不同样式的古楼,人与车在楼下穿行。
B.宋代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从隋炀帝扬广的诗句“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中化用来的。
C.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
D.现在的天文学,不是光研究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还要研究星星里头的变化,研究宇宙的演化。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难度适中。C项是一个并列分句,两个分句之间应该用分号,应将“菜种得好”前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5.(北京)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B.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难度不大。A项句末的句号应在引号外;B项“也因为端午”前应该用分号,不用句号,“端午”应加引号;D项中“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应用引号,不用书名号。C项在“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前用冒号是对的,它对上文起一个总结作用,故选C。
6.(2陕西)根据提示,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①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敬 崇尚 崇拜)“和谐”的民族。②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③不仅它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
(1)请从第①句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有一处缺少标点,请将被上标点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崇尚 (2)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3)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
[解析](1)“崇拜”侧重极为钦佩,多含迷信意味,对象是人、神或事物。如:崇拜神灵。“崇敬”指对人十分尊敬。如:崇敬伟人。“崇尚”指尊重,推崇。如:崇尚正义。(2)“和”字是在本文中着重论述的对象,即和谐。要特别强调这一点,用引号最合适。(3)“不仅”在句首,导致原句缺少了主语。“不仅”和“它”互换一个位置即可。
7.(浙江湖州)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①王安石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一个学校的生命,就在图书馆;一个人的生命,就在阅读。②所以我们应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浩瀚无垠的书海之中去。透过书藉去看看世界,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因书而“富贵”。
(1)画线句①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②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将句号放在引号的里面。 (2)“藉”改为“籍”。
[解析] (1)这句引文是直接引用,句号也是引文的一部分,应将句号放在引号内。(2)注意“藉”和“籍”的区别。“籍”指书本,户口名册,生长或久居的地方。“藉”指垫在下面的东西。知道了它们的意思,就好区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