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单元复习测试题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答题卡内。
1.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摄取较多的蛋白质。下图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
A.橙子 B.西红柿 C.大豆 D.玉米
2.下列关于碳酸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B.实验室常用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
C.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D.石灰浆粉刷墙壁,“出汗”后变成碳酸钙
3.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是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废弃物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 B.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
C.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杯 D.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4.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
A.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D.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5.生活习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小明同学一家人的下列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是( )
A.小明长期偏食“洋快餐”
B.奶奶不忍浪费,即使食物霉变仍然食用
C.妈妈为了保持身材,只吃蔬菜和水果
D.爸爸喜爱运动,大量出汗后常饮用含无机盐的饮料
6.尿素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化学式为CO(NH2)2。下列关于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NH2)2中含有的原子团是(NH2)2
B.C、O、N、H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1:1:4
C.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D.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4:1
7.塑料制品的使用存在很多利弊。2020年1月19日,我国颁布了“禁塑令”,禁止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小科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支持“禁塑令”的是( )
A.塑料可塑性强,易制成各种产品
B.塑料很难被分解,易造成污染
C.塑料成本低,性价比高
D.塑料产品耐用且可以回收再利用
8.某件衣服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羊毛是天然纤维
B. 涤纶是合成纤维
C. 涤纶比羊毛耐磨、耐腐蚀
D. 合成纤维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比天然纤维好
9.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Ca2+、K+、Cl﹣、NO3﹣ B.NH4+、Fe3+、Cl﹣、SO42﹣
C.Na+、Ba2+、SO42﹣、OH﹣ D.Ba2+、H+、NO3﹣、CO32﹣
10.下列做法不会导致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
A. 用小苏打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B. 用硫磺熏制白木耳、粉丝等食品
C. 用甲醛溶液作食用水产品的防腐剂
D. 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食品
11.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A.①——Mg B.②——MgCl2 C.③——H2SO4 D.④——Mg(OH)2
12.石头纸是一种新型、环保纸张.它与传统的木浆纸不同,是将碳酸钙粉末加上15%的聚乙烯和5%的胶合剂,经特殊工艺处理后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乙烯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石头纸的应用不能减少对树木的砍伐
C.利用稀盐酸可以区别石头纸与木浆纸
D.石头纸极易溶于水可以回收利用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要学会获取和辨别信息
(1)写出图一商品标签中所示食品含有的两种营养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图片中物品使用的主要材料是____________
(3)下列从网络搜取的信息正确的是______
①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②塑料薄膜可用于大棚蔬菜,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③对人体有益的钙、镁、铁、锌等元素应适量
由此你对化学物质的看法是(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14.(8分)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鉴别羊毛线和棉线的方法是_________。
(2)可用_______(填名称)来检验大米、面粉等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_________。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将其盖灭的原理是__________。
(6)制备手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可以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得,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7)防疫期间,人们常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对生活场所进行杀菌、消毒。工业上制备NaClO的反应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8)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____(填溶质名称)来止痒。
15.(6分)实验室对含有MgCl2的粗盐进行提纯,步骤如图:
(1)步骤①中,称量50g粗盐需补充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除去Mg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步骤⑤中,为中和过量的NaOH,应滴加的“试剂a”是______(填字母)。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4)步骤⑥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当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16.(6分)明明同学发现妈妈蒸馒头、炸油条时常常用到发酵粉或碱面。这是为什么呢?查阅标签得知: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碱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带着这个问题,他和小组同学一起走进实验室,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设计与实验一】观察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分别取两种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至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设计与实验二】(1)在白色点滴板里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都变成________色。
(2)如图2分别取适量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试管甲中都_______,试管乙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写出试管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任写一个)。
【归纳与总结】以上实验说明,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________性;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大家认为:发酵粉或碱面能用来蒸馒头、炸油条,是因为________。
注意:若答对以下问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同伴芳芳提出猜想:蒸馒头、炸油条时温度都比较高,会不会是受热后它们都分解了呢?
【设计与实验三】芳芳和同学一起设计方案,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她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加热碳酸氢钠时,试管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酸氢钠受热________,有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加热碳酸钠时,试管内壁和澄清石灰水都没有明显变化。 ________
【解释与结论】由此可知,芳芳的猜想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通过以上实验,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性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同时,对物质的性质往往决定其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其性质有了进一步理解。
17.(5分)小芳为测定Vc药片中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反应原理:C6H8O6+I2═C6H6O6+2HI(I2不和的其他成分反应)
实验数据:取Vc药片2g,共消耗I2的质量为2.54g。
请你帮助小芳计算该Vc药片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
参 考 答 案
1.C 2.B 3.C4.B5.D6.C7.B 8.D9.A 10.A 11.B 12.C
13.(1)蛋白质;无机盐或维生素
(2)合成橡胶(或合成材料或有机高分子材料)
(3)②③ ;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
14.(1)灼烧闻气味(2)碘水或碘酒(3)加热煮沸(4)贫血症(5)隔绝空气(6)+4 (7)NaCl (8)醋酸
15.(1)托盘天平 (2)2NaOH+MgCl2=Mg(OH)2↓+2NaCl (3)A (4)蒸发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16.【设计与实验二】(1)蓝 (2)产生气泡 NaHCO3+HCl=NaCl+CO2↑+H2O或Na2CO3+2HCl=2NaCl+CO2↑+H2O
【归纳与总结】碱 碳酸氢钠、碳酸钠都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设计与实验三】分解 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解释与结论】不正确
17.解:设Vc药片中维生素C的质量为x。
C6H8O6+I2═C6H6O6+2HI
176 254
x 2.54g
x=1.76g
Vc药片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
答:该Vc药片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