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 第9讲 童年记忆 学案(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 第9讲 童年记忆 学案(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7 16:0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09 课 童年记忆
学习目标
1.掌握第四单元字词及本单元主要内容;
2.回忆童年的动人故事,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
多彩。
基础小测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xiàn mù chén mò mò shuǐ jié zhī
( ) ( ) ( ) ( )
jiē dào yuán ɡù fèn nù chéng rèn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具( )幕( )博( )既( )截( )
俱( )慕( )搏( )即( )载( )
三、填空。
博览( ) 孜孜( ) ( )而( )舍
( )于勤 专心( ) ( )会神
,老大徒伤悲。
花有重开日, 。
70
,一年之计在于春。
,白首方悔读书迟。
四、请在( )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努力吧!
洪亮的( ) 欢乐的( ) 光彩夺目的( )
高兴地( ) 偷偷地( ) 弯弯曲曲的( )
课前故事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
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
(《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
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
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
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
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
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体系搭建
一、字词关
☆读读写写:
赛跑 疼爱 排除 忧伤 持续 安慰 欺骗 实话 度过 日月如梭 虽然 路线 狂奔 暑假
形容 受益无穷 用途 将来 假若 检阅 俱乐部 商定 鸦雀无声 截肢 队伍 沉默 局面
方便 羡慕 情不自禁 盛大 隆重 街道 人山人海 主席台 观众 纠正 淹没 议论 石匠
抄写 墨水 故意 报复 缩回 诚心诚意 承认 缘故 愤怒 独自 戒尺 不料 既然
71 三年级语文春季课程
☆读读记记:
普通 采摘 入迷 文章 如何 样式
互相 分数 至于 皮球
曲谱 色彩 谜语 波纹 荷花 考试
车厢 纠纷 细致 疲劳
博览群书 孜孜不倦 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 坚持不懈
业精于勤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废寝忘食 竭尽全力
锲而不舍 脚踏实地
1.《和时间的赛跑》
作者是台湾作家林清玄,我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2.《检阅》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国庆游行检阅时,
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
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
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
好伙伴博莱克。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
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
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3.《争吵》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
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
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
“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
72
小试身手
一、选字组词。
忧 优 承 成 采 彩 式 试
( )愁 ( )秀 ( )长 ( )认 色( ) ( )摘 考( ) 样( )
二、用“\”划去文中括里内错误的读音。
1.因为他得了奖,我嫉.(jì jí)妒他。
2.他服侍.(shì sì)生病的母亲。
3.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piǎo piāo)我。
三、看拼音写词语。
pái chú ān wèi qī piàn
xiàn mù yān mò yuán ɡù
四、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虽然……却…… 不但……而且……
假若……就…… 不是……而是……
1.他( )不理你,( )没有看见你。
2.我( )有许多话要说,一时( )说不出来。
3.( )明天不下雨,我们( )去公园玩。
4.鲁迅先生( )爱惜自己的时间,( )爱惜别人的时间。
五、修改病句。(把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1.夜晚,校园里很平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经常指导我要刻苦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 三年级语文春季课程
3.看了这个故事很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的花裙子很漂亮很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练习
(一)阅读《绝招》片段,回答问题。
奶奶要过竹板,说:“过去奶奶一个人要做二十来个人的饭,还要调换花样,不往快里练,成吗?”
小柱子说起刚才比绝招的事,问奶奶:“三胖和二福的绝招也是练出来的吗?”
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
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
小柱子觉得奶奶说得在理,看来想拿出绝招,只有练。练点什么呢?晚上小柱子躺在炕上还在想,想
着想着终于有了主意。
1.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有的人,生来就特.别.。( )
A:与众不同,不普通。 B:格外 C:特地 D:尤其
(2)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 )
A:才识和品貌的高低。 B: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C:一次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2.奶奶的绝招是 ,她是 出来的。奶奶的话说
明了 的道理。
3.文中的三胖的绝招是 ,二福的绝招是指 。
4.你想练一种什么绝招?通过什么方法来练习?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斗鹅
列宁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不到五岁就识字了。上学前,他就成了图书馆的小读者啦!因为家里的书
和杂志已经不够他读书了。
74
有一天,列宁正兴冲冲地捧着刚借来的新书回家,快到门口了,遇到邻居养的一群大鹅。大鹅不知道
他手里拿的什么东西,就跑着叫着,朝着他扑了过来……
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把书扔掉,随便抓起一根棍子,就可以抵挡了。可是,不能!那样会把书弄
坏的。于是,列宁把书紧紧地抱在胸前。
大鹅一步步和他走近了。这时,列宁急得躺倒在地上,脸朝天,用两只脚抵挡这群大鹅的进攻。
姐姐听到叫喊声,赶来了,扶起了他。幼小的列宁,衣服虽然弄脏了,可看到手中的书保护得好好的,
一本也没有弄坏,他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2.找出列宁抵挡鹅的句子,请在句子下面画上“ ”。
3.列宁的衣服弄脏了,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微笑?
4.短文说明了什么?(画“√”选择)。
(1)列宁勇敢斗鹅。( )
(2)列宁不怕弄脏衣服,也要保护书。( )
(3)列宁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 )
5.照样子,仿写词语。
兴冲冲
6.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并说说原因。
日有所读
中国节日故事——清明节
一、节日概要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三月、公历 4 月 5 日前后。清明节与元宵节、立夏、
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和除夕并称“八节”。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寒食节与清明节始于周
75 三年级语文春季课程
代,迄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节日。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
一。各地清明节习俗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以扫墓祭祖、踏青郊游、寒食赐火为主题。中国从 2008年起将
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
二、节日档案
时间:清明节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春分点过十五天
便是清明节,一般在农历三月、公历 4 月 5 日左右。
主要流行地区: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世界华人聚
居地区。
主要参与人群: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
三、节日传说
关于清明的起源,传说甚多。一说始于汉高祖寻祖坟。
相传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后,想回乡拜望父母的墓。却发现,由于连年战乱,墓地荒芜,已找不到父
母的坟了。无奈之下,刘邦祈求上天指引,他从衣袖中取出一张纸撕成小碎片抛向空中,风儿把碎纸片吹
到一座坟墓上。那正是刘邦父母的墓。从此,每年这天刘邦都要到父母坟上祭拜。民间百姓也效仿,每年
此日祭拜祖先,并在当天用碎石压几张纸片在坟头,表示这坟墓有后人祭扫,这就是后来的清明节。
关于清明起源的第二种说法是,清明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清明扫墓流传至民间,历代沿袭
为俗。关于清明起源的第三种说法是,大禹治水成功后,百姓用“清明”二字庆贺水患消除,天下太平。
其实,想弄清清明节的来源和内涵,一定要从与清明相连的另一个节日说起——寒食节。
寒食节,顾名思义是指不动烟火只吃冷食。关于寒食节的由来有两个说法。一说纪念介之推。在春秋
战国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政治失意、流亡国外时,有一个名叫介之推的大臣一直贴身跟随。介之推曾在重
耳饥饿时,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重耳充饥。历尽千难万险,重耳终于回国执政,即历史上春秋五霸之一的
晋文公。晋文公对共患难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之推。当晋文公记起这位昔日忠臣时,介之推已经
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为了逼介之推出山为官,晋文公竟下令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不见介之推出来。
待火灭后,晋文公派人上山找介之推,才发现他与母亲已经被烧死了。为了纪念介之推,晋文公下令把放
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的这一天全国上下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节日风俗:
清明节的主要风俗有寒食赐火、扫墓、踏青郊游,以及打马球、放风筝、荡秋千、插柳、斗鸡、拔河
等。随着岁月更替、社会变迁,有一些习俗已被淘汰,有一些流传至今,并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76
清明节是中 国最重要
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通常在这一天,家族成员会早早起床,相约踏青,来到郊外坟场,为先
人坟墓培上新土,并将携带的酒、食、果品供祭于坟前,焚化香蜡纸钱,鸣放鞭炮,
进行拜祭。有的还会折几枝嫩绿的枝条插在坟上,叩头行礼,再返回家
中。
在台湾,由于地处热带,所以清明节有定在二月初二的,也有定在
三月初三的,习俗与闽南相似。民众的扫墓,分为一般祭扫和修整祖墓
两大类。一般祭扫,仪式简单且祭祀的东西不多。修整祖墓的祭礼就相
当隆重了。供祭品包括各种蔬菜、水果、糕饼等。扫墓时,需在坟墓的
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纸上压了小石头,另放一
沓在墓碑上。培墓(修整祖墓)时,全家人要围着坟墓吃红蛋,将蛋壳
撒在墓地上,以示生生不息。祭祖完毕还得祭拜土地公公,表达慰劳和
感恩图报之意。如果这一年里家有喜事,扫墓时还要整修坟墓,并在墓
前点燃红色油灯然后带回家中,以此招来喜气和吉祥。这些年,随着台
湾骨灰塔增多,祭扫仪式也化繁为简。人们更习惯于把骨灰放入骨灰塔中,每到清明进行简单拜祭。
图为黄慎所绘宋太祖与宋太宗、赵普以及大臣内侍玩蹴鞠的场面。
中国宋朝人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春季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的热闹景象。
77 三年级语文春季课程
节日禁忌:
按照传统习俗,清明节禁忌较多。首先是寒食禁火,即在清明的前一天,只能吃准备好的凉菜、熟食。
其次,清明节当天不宜探视亲朋好友;结婚这样的喜事,也应避免在清明节当天举行。其三,扫墓不宜在
黄昏或夜晚进行。扫墓严禁嬉笑妄语,不许喧闹乱跑,否则视为对先人失敬。参加扫墓者,可佩戴佛像、
护身符、玉器等,以避阴气。祭服以素色为主,穿着忌大红大紫,忌佩戴红色的饰物(本命年者除外)。
按传统习俗,孕妇、在例假中的女性不参加扫墓活动。在先人墓地照相,忌讳将其他坟墓纳入镜头等。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