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课前回顾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港澳历史遗留问题
理论
成功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
国
大陆: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资本主义制度
两
制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根本原因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吴国大将卫温到达夷洲
三国
隋朝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澎湖巡检司
荷兰侵占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正式纳入清版图,设置台湾府
台湾省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抗战胜利台湾光复
解放战争,国民党叛逃到台湾
元朝
明末
清初
清康熙
清光绪
1895
1945
1949
内政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
二、党和政府对台政策
时间 领导人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 毛泽东 解放台湾(武力)
20世纪50年代 毛泽东 “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95年 江泽民 八项主张
2005年 胡锦涛 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
2015年 习近平 两岸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49年
1979年
1987年
国民党退往台湾,两岸长期处于隔绝状态
停止炮击,《告台湾同胞书》,倡议直接“三通”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走向缓和
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打破隔绝
1988年1月21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
通邮、通商、通航
民间团体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2年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沟通的桥梁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海协会汪道涵和海基会辜振甫举行会谈
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5年
2005年
2008年
2011年
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首次“胡连会”:胡锦涛会见连战,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湾和平稳定。
①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②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③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
促进了两岸关系新发展
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正式启动,两岸民众交往更加密切
2015年
“习马会”:双方充分肯定了“九二共识”
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面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理论基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的正确指导
群众基础 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渴望实现统一
历史条件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现实情况 海峡两岸人民交往日益密切
其他 港澳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利因素
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不利因素
李登辉 陈水扁 蔡英文
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台独”分裂势力的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