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修葺(qì) 黯然(àn) 迍迍(dūn) 象笏(hù)
B.先妣(bǐ)渗漉(lù)矜持(jīn)玉骢(cōnɡ )
C.闵凶(mǐn) 金钏(chuàn) 谂知(shěn) 跋涉(bá)
D.险衅(xìn) 乳媪(ǎo)初晤(wù)日笃(dǔ)
2.下列成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诛地灭 投机捣把 含辛茹苦 B.遗笑大方 前仆后继 提纲挈领
C.等闲视之 飞扬跋扈 妄费心计 D.盛气凌人 良莠不齐 动辄得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⑵大型盆景可以用来________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⑶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________给人以繁华之感,________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 A.应付 营造 即使╱也 B.应对 创造 即使╱也
? C.应付 创造 尽管╱但 D.应对 营造 尽管╱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
B.“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C.肖邦的19首夜曲为什么能牵动你的心,勾你的魂?就是因为这位多愁善感的钢琴诗人用旋律和音响造出了“甜美的忧郁”这种诗境。
D.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的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9题。(9分)
科学家最近的发现将有助于解释记忆存储这一最不为人所知的大脑活动。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一种以朊毒体(prion)形式活动的蛋白质。
发表在《细胞》月刊上的研究报告说,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而此前普遍的看法是,有朊毒体活动的蛋白质是有毒性的,至少不能起到正常作用——正如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所提示的那样。
因此研究人员在发现这种名为CPEB的蛋白质具有特定朊毒体特征时感到非常惊讶。它与维持长期记忆有关,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这是大脑中连接神经的枢纽。记忆就被存储在这一约有1万亿个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复杂网络中。随着经历和知识的不断增多,新的枢纽形成,老的则不断加强。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可以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研究人员从海参中提取了CPEB,将它与其它蛋白质混合,然后观察它们在多种酵母模型中的活动。结果发现,CPEB改变了形状,并使其它蛋白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功能恰似朊毒体。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然发挥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
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CPEB的朊毒体特征可能就是使突触和神经细胞存储长期记忆的机制,科学家计划对这一理论做进一步的研究。
7. 下列对“朊毒体”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是在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发现的一种病毒。
B. 是一种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
C. 是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的一种蛋白质。
D. 是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用以存储记忆的细胞。
8. 对“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朊毒体在发生错误交叠时仍保持了正常的功能。
B. 朊毒体在记忆存储过程中会发挥好的作用。
C. 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保持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
D. 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9. 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事实,证明此前人们对朊毒体的认识是错误的。
B. 了解CPEB在记忆存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客观上对提示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不无帮助。
C. 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这实际上就是“朊毒体活动”在发挥作用。
D. 由于可能的记忆存储机制已经发现,人类大脑中记忆活动的奥秘很快就会揭开。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27分)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又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②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③;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漉然④。遇僮仆有恩,虽至箠楚,皆不恶有后言。吴家桥岁至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姁姁(xǔ):温和的样子。 ③缉纑:将麻拆成缕再搓成线。④漉然:整齐的样子。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 期:满一年
B.于是家人延画工画 延:邀请
C.使婢为团,累累暴阶下 暴:暴露。
D.大姊归王三接 归:出嫁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淑静者,大姊也 儿女大者攀衣 B.乃劳苦若不谋夕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十六年而有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是( )
A. 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B. 吾为多子苦
C. 孺人举之尽 D.以二子肖母也
13.下列对本文和《项脊轩志》的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借助写生活琐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文中没有直抒感情的笔墨,但朴实的叙述语言中却包含了强烈的感情。B.《项脊轩志》通过叙述“百年老屋”“ 项脊轩”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自己怀旧念亲之情。C.《项脊轩志》既写了可喜之事,也写了可悲之事。《先妣事略》写了可悲之事,也写了可赞之事。D.《项脊轩志》《先妣事略》两文感情真挚自然,细节真实生动,都描述了亡母生前对仆人的宽厚。
14.用“∕”给文中的一段话断句。(3分)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4分)①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
②遇僮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以上报。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以下各题。(18分)
淡淡的山影
方叶
①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淡淡的山影却是我生命的一种底蕴。
②童年的江南小镇,坐落在青山环抱之中。攀山越岭,自然成了山里野孩子的乐趣。现在,我早已走出了荒僻的小镇,生活在一座高楼林立的都市里,但日渐浑浊的瞳仁里一旦映进了凄幽的山影,依然禁不住心神摇动。
③山影无疑是一种美,一种宁静无言的美。山,无论它多么崔嵬高峻,峥嵘峭拔,可山影永远是灵秀而含蓄的。它略去了岩崖的怪异,树木的苍浩,峡谷的艰深,溪流的飞湍,略去了众多的繁文褥节,只留下简洁清奇的神姿,生动飞扬的灵气,默立于天地之间。比之庞然实体来,淡淡的山影显得更加空灵、超脱。那份宁谧、那份幽远的韵致,真让人如啜饮清泉,一下涤净了心头的尘俗。
④古往今来,人们游历山川,除了欣赏大自然的秀美风光,获取履艰越险的快慰之处,我以为,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心灵与静美的山水相洽相融,排遣胸中的郁结。而山庐梦影,既真实又缥渺,既可亲可感,又可寻可思,理所当然是高人雅士抒情写意的最佳具象。看唐代诗人笔下的山影何等瑰丽多姿!在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之焕、王昌龄的诗中,为了边关的安宁,“不教胡马度阴山”征夫守卒们长年累月,甚至一生都在那里浴血苦战。苍凉的山影烘托出的正是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壮美情趣。而诗仙李白跟他豪放落拓的性格一样,他笔下的山影却充满了浪漫、神奇的色彩。“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诗人用一种震天撼地的笔力,道出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作为山水诗人大画家的王维,原本就倾心于凄美的风光,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波折,更加看破世事,觉得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不值依恋。于是,他平静地走出金碧辉煌的朝廷皇宫,走出浑浊的世道,投向佛寺和大自然的怀抱,把自己的身影彻底地溶入浓浓淡淡的山影里。无论置身于“空山新雨后”还是“独坐幽篁里”,也无论品味“山色有无中”,还是聆听“深山何处钟”,山影勾勒出的是他那种怡然自得、超凡脱俗的心态;行行句句,无不充满了清幽恬淡的禅意和孤寂深远的意趣。
⑤其实,山影并非五岳名山才美妙动人。人们对于山影的喜爱,纯然是精神上的快乐和抚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辞去归来,在寻常的南山下采菊,种豆,除草,饮酒,写诗,抚琴,悠远的山影雕塑了一个高洁伟岸的形象。同样的,敬亭山也并不孤高绝寰,而李白照样“相看两不厌”。个中奥妙,是敬亭山的山影里栖立着诗人那种“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傲然不羁的心曲,以及对趋炎附势、溜须拍马时尚的轻蔑。尽管敬亭山的山影并不巍峨奇峭,却历尽了千载而不朽。
⑥对于讲求写意畅神的中国水墨画,飘渺空灵的山影,更是不可或缺的意境。从王维破墨点染的《雪石图》,到董源平淡天真的《夏山》,从米芾意似便已的《溪山雨霁》,到石涛恣肆苍莽的《黄山八胜图》,我们读到的自然不仅仅是峻峰云岭,松石板桥,茅舍僧寺,透过那些淋漓酣畅的笔墨,更可以窥视到孤拔豪迈的心境和活跃通脱的灵气。静穆的山影看似平常,其实情长意浓,意境邃远,深深地烙着画家的审美情趣和理想情操。
⑦许多年来,攀山涉水,深入林谷,山影始终是我一个无法走出的梦境。我知道,山影把一切拥入自己的怀抱,相济相融,酿造出自然界的一种大和谐、大完美。常常沐浴在这种宁幽净洁的氛围中,人自然会渐渐变得神怡意远起来。
(原文有改动)
注:方叶,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家。
15.请简析第④自然段的手法。(4分)
16.请简析“唐代诗人笔下的山影”“瑰丽多姿”的特点是什么。(4分)
17.“尽管敬亭山的山影并不巍峨奇峭,却历尽了千载而不朽”一句的含义是什么?(4分)
18.为什么说“淡淡的山影始终是我一个无法走出的梦境”?(6分)
五.默写题(6分)
19、
1、???????????????????????????????,內无应门五尺之童。 2、 茕茕孑立,?????????????????????????????????。
3、晓来谁染霜林醉,???????????????????????????????????。 4、 柳丝长玉骢难系,?????????????????????????????????。
5、疏林不做美,????????????????????????????????????? ???。 6、?????????????????????????????,天涯若比邻。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 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 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 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 风尘①何处期?
【注】①风尘:比喻战乱,戎事。
20.
⑴诗歌颈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精妙,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诗人的心情集中体现在“悲”字上,首联与尾联是怎样表现“悲”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4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还有人说,青春时期的所作所为很大程度上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但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请以“读好青春这本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试卷答案
亡母周孺人,在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十六岁嫁到夫家。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淑静,就是我的大姐。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又生下有功。
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更加费力。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有一个老婆子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先母举起杯,把水一口气喝完,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母亲病故。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真是伤心啊!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他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长得像母亲。
先母名桂。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往南一直到桥,沿着小港向东。村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凭财产而在当地有势力,为人敦厚,崇尚简易朴实的生活。外祖父常常和谐亲切地与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
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却终日劳苦象是穷得揭不开锅。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喂奶,手里还缝缝补补一刻不停,间间房里整齐清洁。待佣人很好,即使到了非要棍打条抽的地步,也不忍在背后说些难听的话。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
有光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每逢阴雨天气,堂兄总是在学塾里过夜,有光心里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母亲在半夜醒来,就督促有光低声诵读《孝经》,如果有光能熟练地、一字不错地背下来,她就很高兴。
……
先母故世十一年后,大姐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是先母生前应允的。故世十二年后,我补上了生员,十六年后娶妻,婚事也是先母生前定的。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我们夫妇都很喜爱女儿,格外想念先母。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回想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么!天啊,多么悲痛啊!
8.21.能力目标:理解、分析散文的手法。
参考答案:该段运用了引用(1分)和议论抒情相结合(1分)的手法。大量引用唐代名家的诗句,交代了静美的山影与诗人的心灵相洽相融,排遣了诗人胸中的郁结;(2分)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突出了山影是高人雅士抒情写意的最佳具象。(2分)
19.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2、形影相吊。3、总是离人泪。
4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5、淡烟暮霭相遮蔽。6、海内存知己。
20.诗歌鉴赏(8分)
⑴答:“早”“迟”;“早”字表现诗人少孤且饱经漂泊困厄,“迟”字明写诗人未能早日遇见李端这样的知音的遗憾之情,实则表现诗人与李端分别的伤感。(一“早”一“迟”,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早”“迟”各2分,括号中的内容不作要求。)
⑵答: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营造了悲意;“离别自堪悲”直抒悲意,为全诗定下深沉感伤的基调。
尾联写诗人遥望远方,不见友人,不由悲从中来,掩面而泣;又想着世事动荡,后会难期,更增悲凉之意。(每联2分)
略
21.(1)画的右边,一个戴着眼镜的人坐在草地上,双手捧着一本书,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书的封面上写着“百科”。他的左前方放着一个盛满水的桶,他的右侧是一口井和一根钓鱼竿。钓鱼竿的一头拴着一根线,伸入井中。画的下方写着:“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
(2)这幅漫画讽刺了那些死读书、读死书,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变通的人。
22.略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