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名称 名著阅读专题 课题 名著阅读 节次 第2-1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任务一 人物探究】1.在《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活动中,你参与完成其中一份“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请你从下列所给的选项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红军将领成长过程中的相关事件参加革命的原因毛泽东①看到因饥荒“造反”的百姓被害。 ②阅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小册子。①经受过苦难;同情百姓疾苦,不满社会黑暗;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②接受进步教育,受到进步书籍、人物的影响。我选择 ( ) (1) (2)
A.贺龙;B.彭德怀;C.朱德 参考答案:A.贺龙,事件:①任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②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等。原因:①备受黑暗社会的压迫,为寻求生活的自由。②为了推翻黑暗的社会,投身于革命。 B.彭德怀,事件:①童年时母亲去世,不受祖母、父亲疼爱,九岁离家闯荡社会。②带领农民攻打饥荒时不肯平价卖米给农民的地主,之后只得逃命,后去参军。原因:①饱尝生活的艰辛。②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C.朱德,事件:①进入云南讲武堂,后被任命为讲武堂学生队长,教授战术学、野战术、射击术和步枪实习。②在上海和北京寻找共产党未果,一直到德国柏林才找到共产党。原因:①受蔡锷将军很大的影响。②对共产主义抱有坚定的信念。③进步书籍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人物关键事件,探究革命英雄参加革命的原因。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任务二 有效研读】请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内容呈现问题探究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②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1.任选一项作答。 A.结合“内容呈现”中加点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B.结合“内容呈现”的第①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参考答案:A.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B.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猛攻不停”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选文时关注作者的情感倾向及语言特点。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探究
【任务三 表达观点】 《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参考答案:从“人”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 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从“疯子”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雄县的情形下过桥。 设计意图:通过整本书阅读结合红军事例,综合思考红军的群体形象。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下面是一段作品评价,阅读后完成填空题。 《 》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巴金 巴金评价的这部作品是 《_________》 ,其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 他“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的美文”,人们阅读后确实掌握了不少昆虫知识。比如,萤火虫从生到死都是发着亮光的,甚至连它的卵也是发光的;又比如,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昆虫记 法布尔 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战胜敌人(写出原著内容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名人评价落实《昆虫记》文学常识及名著内容。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2. 下面是法文版《昆虫记》的四幅插图,对其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图一:蝉蜕皮后留在树枝上的空壳及成虫的蝉。经历了几年黑暗的地下辛苦生活,蝉终于走进了光明的世界。 B.图二:大孔雀蝶的幼虫。很难想象,美丽的大孔雀蝶小时候竟是这番模样。 C.图三:在杏树花蕊里采蜜的蜜蜂。它们是昆虫界的辛勤劳动者,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D.图四:被渔民们称为“海上蜘蛛”的蜘蛛蟹。从海上一直迁移到枝头,足见其毅力之坚,生命力之强。 参考答案 :D “从海上一直迁移到枝头,足见其毅力之坚,生命力之强”错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昆虫特点的关注、分析,考查学生对昆虫细节的掌握。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3.周作人阅读《昆虫记》后说,“见到这位‘科学诗人’的著作,不禁引起旧事,羡慕有这种好的书看的别国少年”。结合下面文段,探究周作人称赞法布尔是“科学诗人”的原因。 【拓展资料】如果不提它那致人死地的工具,螳螂其实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担惊受怕的。它甚至不乏其典雅优美,因为它体形矫健,上衣雅致,体色淡绿,薄翼修长。它没有张开如剪刀般的凶残大鄂,相反却小嘴尖尖,好像生就是用来啄食的。借助从前胸伸出的柔软脖颈,它的头可以转动,左右旋转,俯仰自如。昆虫之中,唯有螳螂引导目光,可以观察,可以打量,几乎还带面部表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 “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还被誉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文段描写了螳螂的外形、动作等,同时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能结合材料做出合理分析即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布尔作品中科普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单元名称 名著阅读专题 课题 八年级名著 节次 第2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 下面是一段作品评价,阅读后完成填空题。 金庸先生曾说:“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傅雷家书》中包含着丰厚的家训智慧,傅雷先生教导 (人名)终身贯彻的家训是:“ 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 参考答案:傅聪 做人 设计意图:通过名人评价落实《傅雷家书》文学常识及基本内容。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2. 班级集体阅读《傅雷家书》,小深制作了以下阅读分享卡,请依据提示完善下表。 语段批注A.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直抒胸臆,表达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B.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 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1)这句话意在说明_____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 “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 “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C.希望你常常用这个步骤来“巩固”你很快得来的新东西。长此做去,不但你的演奏风格可以趋于稳定、成熟;而且你一般的智力也可大大提高,受到锻炼。孩子!记住这些!深深地记住!还要实地做去!这些话我相信只有我能告诉你。(2)________ (结合画线句子,完成批注。)
参考答案:(1)调节情绪(调整心态、对待情感创伤要心态平和等意近即可) (2)(示例)这句话运用短句,连用感叹号,强调“记住”,表达对孩子殷切的期盼,严格慈爱并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批注的方法,关注文本细节。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探究
3.材料一:施蛰存说“他(傅雷)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 材料二:毕飞宇在《傅雷家书》序中写道:“对我,对我们这一代作家来说,傅雷是特殊的。我致敬傅雷。”但同时又说:“我不愿成为傅雷的儿子。 阅读两位名家的表述,你认同傅雷的教育理念吗?请任选角度表达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示例一: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常以自身经历为例教导孩子;同时他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关心并引导儿子的生活与成长。他的教育给予孩子极大的帮助,让孩子成为“符合他理想的人”。傅雷这样教育孩子无非是望子成龙,就像我们身边的父亲们一样,呕心沥血想尽办法将孩子培养成材,这是中国传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示例二: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常以自身经历为例教导孩子,同时他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关心并引导儿子的生活与成长。他的教育给予孩子极大的帮助,让孩子成为“符合他理想的人”。但是他的教育又是近乎完美的规范,过于严苛,是自我憧憬的理想人格,忽略了孩子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追求,对孩子的天性有较大的伤害。我们的教育强调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傅雷在家书种就常悔恨自己这种严苛教子方式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设计意图:综合思考并分析傅雷的教育理念,形成自己的观点。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取材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亲身经历,请根据原著及读书卡中的阅读实践和思考回答问题。 阅读与实践(作者) 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1) 结合阅读,通过保尔的经历填写下面内容,了解作者,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190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只念了3年书后,10岁左右开始干活谋生,帮人家牧马,在 当小伙计,在发电厂当助理司炉等。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好转后参加 工作。23岁全身瘫痪,24岁双目失明,1936年去世,年仅32岁。 A.车站食堂 铁路修筑 B.码头仓库 造船 C.小镇旅馆 炼钢 D.杂货店 伐木(情节) 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及意义(2)请根据原著内容补全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①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 ②第二次是 。 ③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 ④第四次是 。
参考答案:(1)A (2)②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头部受了重伤。 ④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设计意图:通过读书卡落实作者生平及文章主要情节。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2.这幅图是连环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的一幅插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图片上的故事情节。 参考答案:保尔看到黄胡子匪兵押着朱赫来,出其不意向他扑过去,抓住他的枪,死命地往地下按去。 设计意图:通过插图辨认,概括故事情节。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探究
3.文章有多处保尔的内心独白,请补充表格并思考:保尔以其“英雄”形象被世人赞颂。但是摘抄的三段心理描写中,保尔的形象并不完美,他还是一个“英雄”吗?说说你的看法。 “内心独白”主题摘抄摘抄所对应的原著情节摘抄一:“现在我该怎么办呢?这一切都怪那个可恶的神父,可我为什么给他撒烟末呢?这都是谢廖沙怂恿我的,他当时说:‘咱们给这个歹毒的讨厌鬼撒点儿东西把。’于是我们俩就这么做了。可现在谢廖沙安然无事,我则有可能被学校开除。”(示例)捉弄神父,惨遭退学。摘抄二:“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方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①摘抄三:创作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暗下决心,小说遭到彻底否定之日,便是他末日来临之时。到了那时,他没有必要再活下去了,活着也失去了意义。②
参考答案:①瘫痪失明,企图自杀。②预料书籍无法出版,丧失生活信心。③看法:我认为他是一个英雄。因为保尔作为一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写,后来自己口述,请人代录。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真正的“英雄主义”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人公保尔内心独白的分析,思考心理活动背后的人物品格。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