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12. 端午节》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12. 端午节》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4-07 20:1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端午节
教材分析:本课融欣赏、制作、知识为一体,通过儿歌、实景图片再现了人们过端午节时的热闹气氛,同时展示了多幅题材不同、表现手法不同的学生作品。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工具材料等具体情况,选择学生作业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及爱国热情,并在解说当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中增长历史知识。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动手做“棕香包”。
教学难点:学生合理利用废旧物。
教学方法:讨论、练习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儿歌)学生齐读儿歌,并从中找出端午节的习俗。
师:农历五月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端午节。板书课题。
认知—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
讨论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主要源于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遭到贵的诬陷,被赶出都城,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三、感悟—端午节
提问:同学们知道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吗?
吃粽子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最初,人们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竹筒盛装糯米饭,后来,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就成立成棕子。
划龙舟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成为龙舟竞渡之起源。现在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限,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饮雄黄酒
屈原投江后,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又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疫病见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效,也是因白蛇传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黄酒后,现出了蛇形,所以民众则起而效仿,希望收到辟邪的功能。且以余酒随洒墙壁间,以祛毒虫。有的小孩子不敢喝酒,父母就会用雄黄酒在他们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以使百毒不侵。
挂菖蒲艾叶
菖蒲叶片呈剑型,象征去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可以避邪,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有很浓的香味,插在门口,可驱虫。
挂钟馗像
因为民间传说为抓鬼大帝,所以钟馗像有辟鬼的能力。原在岁末挂的,明末清初才在端午节悬挂。
(六)配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传统的香囊内有香料,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串,形形色色,玲珑悦目。
三、体验——端午彩棕香包制作
1、欣赏各种彩棕香包
2、示范做粽子 1)把纸裁成长方形;2)连续折成三角形。 3)用水彩笔涂上漂亮的颜色,再用绳子绑好。
小组制作 1)选择合适的废旧挂历、包装纸、彩色丝线或毛线,做个纸粽香囊。老师指导 点评作业
展示作品 填写意见卡,填写出自己对作品的评价以及他人对作品的建议。
四、课后拓展——香囊的制作
1、用碎布一小块,画上喜欢的图案(桃形、圆形、三角形等)
2、剪相对的两片,用线先从反面缝好大半,然后再翻到正面。
3、再用棉花蘸香料,从缺口塞进去,缝好。
4、点缀配饰,穿上长绳,就是很香很香的香包。
小结:祝大家端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