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沪科版物理八(下)第10章 机械与人含答案
第10章 机械与人【04、06第2次上传退稿理由,1和6相似】
一、选择题。
1、利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来提起重物,如果所用的拉力是100 N,则用这个滑轮组能提起的物体最重为( )。
A. 200 N B. 300 N C. 400 N D. 500 N
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恒定的拉力F作用下,沿ABC方向做直线运动,已知AB=BC,设AB段是光滑的,拉力F做的功为W1;BC段是粗糙的,拉力F做的功为W2,则W1和W2的关系是( ).
A. W1=W2 B. W1>W2 C. W13、三位同学准备进行爬楼比赛,看看谁的功率大。他们展开了如下的讨论:
甲:只有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才能进行比较
乙;在爬楼的时间相同时,只要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高度,就可以进行比较
丙;在爬楼的高度相同时,只要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时间,就可以进行比较。
上述说法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
A. 甲、乙和丙 B. 甲和乙 C. 甲和丙 D. 乙和丙
4、小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下列关于提高机械效率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把物体提得更高 B、使提升重物的速度更大
C、提升更重的物体 D、增加滑轮个数
5、下列关于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B、挂在树枝上的苹果,没有做功,所以没有能
C、一个物体已做过的功越多,说明这个物体具有的能越多
D、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静止的物体没有能
6、分别用下图中甲、乙、丙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同一重物G时,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和F3.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这三个力的关系为( )。
A. F2F2>F3 C. F3>F1>F2 D. F1=F2=F3
7、一位同学正在进行投掷实心球的训练,以下情境中,他对球做功的是( )
A.手拿球静止 B.手托球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C.将球举起 D.抛出后的球在空中继续运动
8、张红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利用动滑轮(重为G动)在时间t(单位:s)内将重力为G的书包匀速提高h,不计绳重及摩擦,则张红做功的功率为( )
A. B. C. D.
9、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均为 300 N 的货物从图示位置向上缓慢提升一段距离。F1、F2 始终沿竖直方向;图甲中 OB=2OA,图乙中动滑轮重为 60 N,重物上升速度为 0.01 m/s。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方式都省一半的力
B、甲方式 F1 由 150 N 逐渐变大
C、乙方式机械效率约为 83.3%
D、乙方式 F2 的功率为 3 W
10、质量较大的鸽子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空中飞行,如果它们的动能相等,那么( )
A、燕子比鸽子飞得快 B、鸽子比燕子飞得快
C、燕子与鸽子飞得一样快 D、两者速度大小无法比较
*11、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物重最大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2、将一本九年级物理书从地面捡到课桌做的功大概是( )
A.0.2J B.2J C.20J D.200J
二、填空题。
1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 200 N 的物体,若定滑轮、动滑 轮重力都是 10 N,绳重和摩擦都不计,则作用在绳端的拉力是 N。若绳子能承受最大拉力为 250 N,绳重和摩擦都不计,则能提起物体的最大重力是 N。
14、冰壶比赛如图甲所示,比赛场地如图乙所示,冰壶从出发点A被运动员推着运动6 m后,在B点被推出,沿冰道运动30 m到O点停下来。
(1)被推出去的冰壶停下来是由于 。
(2)若运 动员对冰壶的推力是10 N,冰壶自A点运动到O点停下来的过程中,运动员对冰壶做的功是 J。
15、如图所示,工人用240 N的拉力,在15 s的时间内,将重600 N的建筑材料提升到6 m高的楼顶上,绳子自由端移动了 m,拉力做的功是 J,拉力的功率是 W。
16、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 5 s 内将重为 360 N 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 2m,作用在绳端竖直向上的拉力 F 为 150 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拉力 F 的功率是 W。
17、如图所示:
小明站在扶手电梯上匀速上楼,可小明说自己没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________。在上楼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离开电梯时,人容易向前倾倒,这是因为人具有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用滑轮分别将重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重小于物重G,所用拉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 ) F乙(填”>”、“=”或“<”)
19、“庆回归杯”粤港青年足球友谊赛24日在香港举行。在比赛中,运动员用力踢球射门,足球离开脚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运动员________(选填“一定”“一定不”或“可能”)对足球做功。
三、实验探究题。
20、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刚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他将一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长度一定、高度可调的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块木块沿不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下表是他们实验记录的有关数据:
次数 斜面
倾角 斜面材料 物重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1 30° 木板 7 0.5 6.0 1 ① ② ③
2 30° 毛巾 7 0.5 6.5 1 3.5 6.5 53.8%
3 20° 木板 7 0.34 4.9 1 2.38 4.9 48.6%
(1)请将第1次实验表格的空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在第2次实验中,木块与斜面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3)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其他条件一定时,________斜面机械效率越低。
(4)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斜面材料相同时,斜面倾角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斜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________。
四、计算题。
21、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绕过滑轮,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物体A上,绳与水平面平行,物体A重150 N,与水平面的滑动摩擦力是45 N,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直线匀速前进2 m,若不计滑轮的摩擦和质量,则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 F做的功是多少
2022春沪科版物理八(下)第10章 机械与人含答案
第10章 机械与人
一、选择题。
1、利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来提起重物,如果所用的拉力是100 N,则用这个滑轮组能提起的物体最重为( )。
A. 200 N B. 300 N C. 400 N D. 500 N
【答案】B
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恒定的拉力F作用下,沿ABC方向做直线运动,已知AB=BC,设AB段是光滑的,拉力F做的功为W1;BC段是粗糙的,拉力F做的功为W2,则W1和W2的关系是( ).
A. W1=W2 B. W1>W2 C. W1【答案】 A
3、三位同学准备进行爬楼比赛,看看谁的功率大。他们展开了如下的讨论:
甲:只有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才能进行比较
乙;在爬楼的时间相同时,只要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高度,就可以进行比较
丙;在爬楼的高度相同时,只要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时间,就可以进行比较。
上述说法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
A. 甲、乙和丙 B. 甲和乙 C. 甲和丙 D. 乙和丙
【答案】D
4、小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下列关于提高机械效率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把物体提得更高 B、使提升重物的速度更大
C、提升更重的物体 D、增加滑轮个数
【答案】C
5、下列关于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B、挂在树枝上的苹果,没有做功,所以没有能
C、一个物体已做过的功越多,说明这个物体具有的能越多
D、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静止的物体没有能
【答案】A[
6、分别用下图中甲、乙、丙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同一重物G时,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和F3.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这三个力的关系为( )。
A. F2F2>F3 C. F3>F1>F2 D. F1=F2=F3
【答案】A
7、一位同学正在进行投掷实心球的训练,以下情境中,他对球做功的是( )
A.手拿球静止 B.手托球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C.将球举起 D.抛出后的球在空中继续运动
【答案】C
8、张红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利用动滑轮(重为G动)在时间t(单位:s)内将重力为G的书包匀速提高h,不计绳重及摩擦,则张红做功的功率为( )
A. B. C. D.
【答案】C
9、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均为 300 N 的货物从图示位置向上缓慢提升一段距离。F1、F2 始终沿竖直方向;图甲中 OB=2OA,图乙中动滑轮重为 60 N,重物上升速度为 0.01 m/s。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方式都省一半的力
B、甲方式 F1 由 150 N 逐渐变大
C、乙方式机械效率约为 83.3%
D、乙方式 F2 的功率为 3 W
【答案】C
10、质量较大的鸽子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空中飞行,如果它们的动能相等,那么( )
A、燕子比鸽子飞得快 B、鸽子比燕子飞得快
C、燕子与鸽子飞得一样快 D、两者速度大小无法比较
【答案】A
*11、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物重最大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12、将一本九年级物理书从地面捡到课桌做的功大概是( )
A.0.2J B.2J C.20J D.200J
【答案】B
二、填空题。
1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 200 N 的物体,若定滑轮、动滑 轮重力都是 10 N,绳重和摩擦都不计,则作用在绳端的拉力是 N。若绳子能承受最大拉力为 250 N,绳重和摩擦都不计,则能提起物体的最大重力是 N。
【答案】105 490
14、冰壶比赛如图甲所示,比赛场地如图乙所示,冰壶从出发点A被运动员推着运动6 m后,在B点被推出,沿冰道运动30 m到O点停下来。
(1)被推出去的冰壶停下来是由于 。
(2)若运 动员对冰壶的推力是10 N,冰壶自A点运动到O点停下来的过程中,运动员对冰壶做的功是 J。
【答案】(1)冰面对冰壶有摩擦阻力; (2)60
15、如图所示,工人用240 N的拉力,在15 s的时间内,将重600 N的建筑材料提升到6 m高的楼顶上,绳子自由端移动了 m,拉力做的功是 J,拉力的功率是 W。
【答案】18 4320 288
16、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 5 s 内将重为 360 N 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 2m,作用在绳端竖直向上的拉力 F 为 150 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拉力 F 的功率是 W。
【答案】80% 180
17、如图所示:
小明站在扶手电梯上匀速上楼,可小明说自己没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________。在上楼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离开电梯时,人容易向前倾倒,这是因为人具有___________。
【答案】扶手电梯 变大 惯性
18、如图所示,用滑轮分别将重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重小于物重G,所用拉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 ) F乙(填”>”、“=”或“<”)
【答案】>
19、“庆回归杯”粤港青年足球友谊赛24日在香港举行。在比赛中,运动员用力踢球射门,足球离开脚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运动员________(选填“一定”“一定不”或“可能”)对足球做功。
【答案】一定不
三、实验探究题。
20、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刚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他将一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长度一定、高度可调的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块木块沿不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下表是他们实验记录的有关数据:
次数 斜面
倾角 斜面材料 物重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1 30° 木板 7 0.5 6.0 1 ① ② ③
2 30° 毛巾 7 0.5 6.5 1 3.5 6.5 53.8%
3 20° 木板 7 0.34 4.9 1 2.38 4.9 48.6%
(1)请将第1次实验表格的空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在第2次实验中,木块与斜面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3)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其他条件一定时,________斜面机械效率越低。
(4)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斜面材料相同时,斜面倾角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斜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________。
【答案】(1)3.5;6.0;58.3%
(2)3 (3)斜面越粗糙 (4)高;盘山公路
【解析】(1)由表格第1次实验数据:W有=Gh=7N×0.5m=3.5J,W总=Fs=6N×1m=6J, 故机械效率为:η= ×100%= ×100%=58.3%;
(2)由第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则额外功W额=W总﹣W有=6.5J﹣3.5J=3J,
由W额=fs得,木块所受摩擦力f= = =3N。
(3)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斜面倾角、斜面高、物重等条件一定时,发现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机械效率越低。
(4)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物重、斜面材料相同时,斜面倾角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盘山公路就是利用了斜面。
故答案为:(1)3.5;6.0;58.3%;(2)3;(3)斜面越粗糙;
(4)高;盘山公路。
四、计算题。
21、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绕过滑轮,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物体A上,绳与水平面平行,物体A重150 N,与水平面的滑动摩擦力是45 N,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直线匀速前进2 m,若不计滑轮的摩擦和质量,则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 F做的功是多少
【答案】90 N;90 J
【解析】本题考查拉力及拉力做的功的有关计算。确定拉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本题的关键。设物体A受到向右的拉力为,向左的摩擦力为f,物体沿水平直线匀速前进,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 =45 N, 拉力F=2=90 N, 拉力F移动的距离s===1 m 拉力F做的功W=Fs=90 N×1 m= 90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