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课件(7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课件(7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7 16:4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2张PPT)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帖卷》
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共28行,324字,因是草稿,无意于求工,故潇洒自然,点画富于变化,重字皆作别构,其中尤以二十个“之”字,写法个个不同,或端整如楷,或流利似草,变化不一,尽态极妍。通篇章法、结构、用笔虽各自称雄,但互不侵夺,配合默契,显示出浓轩得体,圆润流畅,充分表现出晋人潇洒自然的风致,无愧于“天下第一行书”称号。
兰亭集序
王羲之
王羲之其人
01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人(现山东省临沂县),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但性情耿直,严守操节。起家秘书郎,后迁参军,长史。拜护军将军,调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在会稽任内适逢灾荒,开仓赈济百姓。因与上司扬州刺史王述失和,遂称病辞职,从此优游林下,寄情山水,专攻书法。
《晋书 王羲之传》称其“幼讷于言,人未之奇”,七岁学书,十二岁时得其父传授学书笔法。又从卫夫人学书,融汇古今,独创一家。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世说新语 雅量》: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王羲之逸闻之一
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问题思考
郗鉴何以选中王羲之?
因为其率真自然的气度,行为举止看似未经修饰,却是毫无心机的真性情,而“真诚”就是人最难能可贵的。
袒腹东床
王羲之逸闻之二
墨池传说
王羲之7岁开始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不知写完了多少墨水,写烂了多少笔头。他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
简评:成功需要勤奋练习、刻苦钻研、精心付出。
王羲之逸闻之三
悟“八法之势”
据传,王羲之曾到天台山,每天不知疲倦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最后竟然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一晚,夜梦一鹤发银髯老人翩然而至,老人在王羲之手心上写了一个字,告诉他这个字里有书法秘诀。老人走了之后,王羲之一看手心,原来是个“永”字。思考了一整夜,他终于明白了,横竖钩,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了。此后,王羲之练字更加勤奋了,偏攻“永”字八画,后得八法之势,遂能通一切。
简评:勤奋要得法、付出要有方,方能悟而有得。
何法盛《晋中兴书》:
“山阴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归。”
王羲之逸闻之四
王羲之以书换鹅图
王羲之其书
02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书法圆转凝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被后代尊为“书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
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王羲之《黄庭经》墨迹(唐临本)
王羲之《姨母帖》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纸本。现藏日本帝室。
“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贞观22年,唐太宗病危,临终前叫来儿子李治(即唐高宗),说:“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愿。吾欲得《兰亭序》,汝意如何?” 就这样,《兰亭序》做了唐太宗的随葬品。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兰亭序》均为摹本。
文体知识
03
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文体“序”
背景资料
04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谢万、之遁、许询及王羲之子侄献之、凝之、涣之、元之等41位文人墨客在兰亭修禊雅集。王羲之、孙绰等26人当场赋诗,共得37篇。王羲之将这些诗句汇集起来,编辑成一本《兰亭集》,并为此集作了一篇序,这就是《兰亭集序》,共324字。
王羲之为《兰亭集》写的序文,原来无题目,今题《兰亭集序》是后人所加。
诵读课文
05
癸丑 会稽
修禊 流觞
骋怀 形骸
嗟悼 彭殇
guǐ
kuài jī

shāng
chěng
hái
jiē
shāng
读准字音
再读释义,翻译课文
06
要求:
熟练朗读课文,逐字逐句翻译,勾画重点字词句,注意积累重点实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
疑难处标记出来。


十天干:
十二地去:
子、丑、寅(yín)、卯、辰、巳(sì)、午、未、申、酉(yǒu)、戌(xū)、亥
甲、乙、丙、丁、戊(wù)、己、庚(gēng)、辛、壬(rén)、癸(guǐ)


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明·文徵明《兰亭修禊图》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译:
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


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旁边
下一等
名作状,按次序
行军途中的驻地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
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深远高雅的情思了。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
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借以纵目观赏,开畅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夫人之相与
□所之既倦
□向之所欣
□以之兴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取独
动词,求得
音节助词,不译
那,指文中“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结构助词,的
指古代汉语中,有的字代表了两个词的结合。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庄暴见孟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子曰:"盍各言尔志 "(《论语·公冶长》)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尚书·汤誓》)
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后汉书·吕布传》)
之于
之于
之乎
“于之”或“于是”
之彼
何不
"曷"通"盍"
不可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乃重修岳阳楼
□修守战之具
□余独好修以为常


修建
整治
修身养性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年之后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至,及
一周年
约定

即符契,古代符信的一种,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杜虎符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
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固,乃。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虚诞,虚妄荒诞的话。彭,即彭祖,传说他曾活到八百岁。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
后世的读者,也将会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吧。
文本研读
07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作者情感变化的三个句子:



鉴赏第一、二段——乐什么?
王实甫《西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说明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本文四美俱全,足可乐也。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良辰


乐事
赏心
暮春之初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曲水流觞,畅叙幽情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根据提示背诵
鉴赏第三段——痛什么?
1.王羲之为我们列举了哪两种生活方式?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
2.作者为什么而痛呢?
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名士风度”
1.王羲之为我们列举了哪两种生活方式?
合作探讨
2.质疑: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就着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合作探讨
明确 王羲之所处时代是“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的时代,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而,有的人谈玄悟道,有的人归隐山林。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在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将至。”
3.“岂不痛哉!”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词句。分析作者因何而痛呢?
合作探讨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人生短暂之痛)
(世事无常之痛)
(往事不再之痛)
(生死无常之痛)
死生亦大矣
启示:

珍惜生命,积极生活,务求当下
鉴赏第四段——悲什么?
为什么说“一生死”、“齐彭殇”是“虚诞”、“妄作”?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或者人生观?联系时代背景分析。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
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珍惜时间,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古文观止》:
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慨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如何理解作者发出的“悲夫”之叹
合作探讨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今之视昔)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现在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后之视今)
喻古人之兴感
斥今人之虚诞
引后人为同调
千古同悲
王羲之的人生观并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既然“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就应该追求真正的人生之乐。而文中的会稽雅集就是作者获得的真正之乐。因此,作者对这次集会的“成果”倍加珍惜,“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期在暗淡的人世间留下会稽山的一叶苍翠,在混浊的人事长河中溅进兰亭曲水的一脉清波。可谓“消极其表,执着其里”。
总 结
乐(相聚之乐)——(兰亭集会)
痛(死生之痛) ——(人生感慨)
悲(今昔之悲) ——(作序目的)
兰亭集序
拓展延伸
08
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不我待之叹的古代诗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天地无终极,认命若朝露。 ——曹植《送应氏》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 (徐干《室思》)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 (阮籍《咏怀》)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苏轼《前赤壁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言知识归纳
09
1.通假字
句子 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虽趣舍万殊 趣,同“取”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其次 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
品类 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自然界的万物。
今义:种类。
怀抱 或取诸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有;心胸,打算。
俯仰 俯仰一世 古义: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3.词类活用
词语 例句 解析
带 映带左右 名词作动词,环绕
觞 一觞一咏 名词作动词,喝酒
视听 足以极视听之娱 动词作名词,耳目
游、骋 所以游目骋怀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放开,使……敞开
兴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贤 群贤毕至 形容词作名词,贤才
少、长 少长咸集 形容词作名词,年龄小的人;年龄大的人
大 死生亦大矣 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齐 齐彭殇为妄作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4.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解析
状语后置句 当其欣于所遇 “欣”的状语“于所遇”后置
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 “亦”相当于“是”
判断句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句中的两个“为”都表判断
状语后置句 亦将有感于斯文 “有感”的状语“于斯文”后置
作业:
1、背诵全文。
2、写一段话,把“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游目骋怀”“情随事迁”五个词用进去,描写恰当,内容要合理,不少于400字。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