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 总计第 期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课型:复习课 主备:陈小平 审核:
【复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愚公移山》,熟读《周亚夫军细柳》。
2.按照文言实词的考点分类,按照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迁移应用。
3.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4.归纳课文内容要点,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第一篇 《三 峡》
【课文回顾】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默写下列句子。
(1)两岸连山, 。
(2) ,隐天蔽日。
(3)自非亭午夜分, 。
(4)至于夏水襄陵, 。
(5) ,不以疾也。
(6)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
(7) ,良多趣味。
(8)空谷传响, 。
(9)巴东三峡巫峡长, 。
【知识梳理】
1.按照文言现象归纳整理。
提示:完成《古诗文阅读》29—30页“知识梳理”,课上进行纠错补充。
2.内容理解。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迁移训练】
九鲤湖
闽山称奇胜者,亡如九鲤湖①。余始笃学,迫试事②不得往,窃自喜为地主,乃延山人黄金之及诸生③王汝存,出莆西门北行。已折而西入山,长裕夹道,都著黄花,香来袭人。行三十余里,闻涧声甚厉,凭轼寓目,见怪石林立,踯躅④乱开,一佳境也。已乃涉涧,望云际高山,两山愈亲,远水婉蜒,上映石壁,又一奇观也。立水晶宫前亭,四顾皆穹山稠木,中辟为湖,下无片土,岂非天为神造此境耶?左顾则雷轰祭建瓴而下,右盼则湖流下坠如弱水。于时阴雾霏霏,别为空蒙景。
将别山灵,水若加驶,复举数酌,与山人长揖而别。王生从余归,行二里许,飞凤山更出吾南,复停舆睇⑤视,久之乃去。窃谓兹山故饶奇石,乃湖水从永福万山中来,历数十百里,益为奇丽,快心醒目。自匡庐、雁荡外,不多见也。
(选自《历代游记选》,有删改)
【注释】①九鲤湖:位于福建省仙游县。②试事:任以职事。③诸生: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④踯躅(zhízhú):徘徊不前。⑤睇(dì):斜着眼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余始笃学( ) (2)望云际高山( )
(3)两山愈亲( ) (4)左顾则雷轰祭建瓴而下(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窃自喜为地主 可以为师矣
B. 右盼则湖流下坠如弱水 入则无法家拂士
C. 于时阴雾霏霏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 久之乃去 乃大惊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行三十余里,闻涧声甚厉。
(2)水若加驶,复举数酌,与山人长揖而别。
4.选文写景在空间上可分为哪两部分?所描述景物的侧重点是什么?
第二篇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课文回顾】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默写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 。
(2) ,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
(4)晓雾将歇, 。
(5)夕日欲颓, 。
(6)自康乐以来, 。
(7)怀民亦未寝, 。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
(9)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知识梳理】
1.按照文言现象归纳整理。
提示:完成《古诗文阅读》30—31页“知识梳理”,课上进行纠错补充。
2.内容理解。
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迁移训练】
夜游沧浪亭
中秋日,余病初愈。以芸半年新妇,未尝一至间壁之沧浪亭,先令老仆约守者,勿放闲人,于将晚时,偕芸及余幼妹,一妪一婢扶焉,老仆前导,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循级至亭心,周忘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者烹茶以进。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入河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芸曰“今日之游乐矣!若驾一叶扁舟,往来亭下,不更快哉!”时已上灯,忆及七月十五夜之惊,相扶下亭而归。吴俗,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对而游,名曰“走月亮”。沧浪亭优雅清旷,反无一人至者。
(选自《浮生六记》,有删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偕芸及余幼妹( ) (2)一妪一婢扶焉( )
(3)爽然顿释( ) (4)结对而游( )
2.下列文中花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者/烹茶以进
B. 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者烹茶以进
C. 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者/烹茶以进
D. 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者烹茶以进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循级至亭心,周忘极目可数里。
(2)时已上灯,忆及七月十五夜之惊,相扶下亭而归。
4.选文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在赏月时心境各自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第三篇 《与朱元思书》
【课文回顾】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默写下列句子。
(1) ,天山共色。
(2) ,千丈见底。
(3) ,直视无碍。
(4)急湍甚箭, 。
(5) ,猿则百叫无绝。
(6)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知识梳理】
1.按照文言现象归纳整理。
提示:完成《古诗文阅读》32—33页“知识梳理”,课上进行纠错补充。
2.内容理解。
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迁移训练】
华山后记
至青柯坪,西峰斗绝出,诸山忽若屏息,若童子之见严师,不知其气之微也。西峰之奇在水帘洞,远视见窦下有丹石,瀑布幂之。至苍龙岭,四匝峰峦映带,秀不可状。游者至此,如以片板浮颠浪中,不复谋目矣。过五将军树,度桥至通天门,险乃尽。诸星曜平视,得人间之半。云台直北,诸峰之在云台下者,犹矗矗也。南上即落雁峰,千山环之。山皆奇峭,锋锷林林。东峰即玉女峰也。西峰最幽奥,石态生动,有石叶如莲瓣,覆崖巅;其下有龟却立,昂首如欲行,盖叶上物也。是即所谓莲花峰矣。
【注释】①斗:同“陡”,突然。②窦:孔穴,洞。③幂:覆盖。④映带:衬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西峰斗绝出( ) (2)秀不可状( )
(3)千山环之( ) (4)覆崖巅( )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诸星曜平视,得人间之半。
(2)诸峰之在云台下者,犹矗矗也。
3.《与朱元思书》中描绘了富春江的景色,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描绘了华山的景色,突出了华山山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与《与朱元思书》在写景时都运用了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请从两文中各找出一句,并作简要赏析。
第四篇 《富贵不能淫》
【课文回顾】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默写下列句子。
(1)以顺为正者, 。
(2)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得志, ;不得志, 。
(4)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知识梳理】
1.按照文言现象归纳整理。
提示:完成《古诗文阅读》35—36页“知识梳理”,课上进行纠错补充。
2.内容理解。
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迁移训练】
君子之朋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①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②,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节选自欧阳修《朋克论》)
【注释】①党:勾结。②贼害:残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 )(2)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3)所行者忠信( ) (4)则天下治矣( )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臣谓小人无朋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 当其同利之时 乐亦在其中矣
C. 君子则不然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 故为人君者 其名为鲲
3.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4.选文“所守者道义”中的“道”与《富贵不能淫》一文中大丈夫“独行其道”的“道”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第五篇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课文回顾】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默写下列句子。
(1) ,地利不如人和。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
【知识梳理】
1.按照文言现象归纳整理。
提示:完成《古诗文阅读》34页“知识梳理”,课上进行纠错补充。
2.内容理解。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强调守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强调在治国时地利和武力是不足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训练】
【甲】《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乙】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济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2)追着反曰( )
2.下列句中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夫以老者之智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翻译下列句子。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
5.乙文中哪个句子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地道理。
第六篇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课文回顾】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默写下列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2)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3)所以动心忍性, 。
(4)困于心,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
(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知识梳理】
1.按照文言现象归纳整理。
提示:完成《古诗文阅读》36—37页“知识梳理”,课上进行纠错补充。
2.内容理解。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
【迁移训练】
为其难者,得其所欲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①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②,而尚摄③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④究⑤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⑥者也。
【注释】①正:长,指诸侯盟主。②丑:羞辱。③摄:同“慑”、慑服。④内:即“退”。⑤究:推究。⑥恶:厌恶,不喜欢。
1.下面各组句子中,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去:意与日去 桓公去国而霸诸侯
B . 遇:盖追先帝之殊遇 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
C . 安: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非无安居也
D . 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君子进不败其志
2.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
3.选文提到“君子”与“众人”的区别是什么?
4.文中“三子”的事例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所列举的六个人的事例在文中的作用有何异同?
第七篇 《愚公移山》
【课文回顾】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默写下列句子。
(1)寒暑易节, 。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知识梳理】
1.按照文言现象归纳整理。
提示:完成《古诗文阅读》38—39页“知识梳理”,课上进行纠错补充。
2.内容理解。
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
【迁移训练】
王景传
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又以尝修浚仪,功业有成,乃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衣物。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xíng)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执,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堵塞,堆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明年夏,渠成。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景由是知名。
(节选自《后汉书 循吏列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功业有成( ) (2)景乃商度地执( )
(3)然犹以百亿计( ) (4)景由是知名(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引见景 乃石性坚重
B. 又以尝修浚仪 以伤先帝之名
C. 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 似与游者相乐
D. 无复遗漏之患 呼尔而与之
3.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
4.王景之所以能够成功,得益于他身上的优秀品质,请简要阐述这一品质是如何帮助他走向成功的。
第八篇 《周亚夫军细柳》
【课文回顾】
1.熟读课文。
2.易错读音摘抄。
【知识梳理】
1.按照文言现象归纳整理。
提示:完成《古诗文阅读》40-41页“知识梳理”,课上进行纠错补充。
2.内容理解。
细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迁移训练】
李将军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馀年,家无馀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史记 李将军列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 (2)莫能及广( )
(3)广之将兵( ) (4)此言虽小( )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专以射为戏,竟死。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其 身 正 不 令 而 行 其 身 不 正 虽 令 不 从。
4.阅读全文,试分析李广是一个怎样的人。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复习 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