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历史回忆——个旧变迁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什么是城市化?近代城市化有何表现、特点?
城市化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从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的城市出现至21世纪初,城市经历了5500多年的发展历程。
——选必二《教师教学用书》
现代城市化运动区别于传统城市化,一是城市人口的增长不是依靠自然增加和政治、军事性移民,而是经济且主要是工商业拉动的结果;
二是现代城市化绝非城市人口数量的机械增长和城市空间的简单扩张,而是传统社会和农业文明向现代化城市和工业文明的整体转型。
——涂文学《外力推引与近代中国“被城市化”》
1、表现: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规模扩大;
2、特点:
工业化是近代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城市化带来文明、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
课本P61 史料阅读
根据图片,结合教材p61-62,阐述世界和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一、城市化的演进
(1)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 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殖民地半殖民地缓慢跟进。
(3)二战后,现代世界中各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也开始加快。
(4)中国:
①鸦片战争后,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
②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56—1978年为曲折发展阶段)
③1978年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④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迅猛发展。
一、城市化的演进
(一)概况: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
年份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圈地运动的推行;工业革命的开展;经济结构的变动;生活观念的改变;城市生活的吸引。
材料:六十年至八十年以前,英国和其他任何国家一样,城市很小,只有很少而且简单的工业,人口稀疏而且多半是农业人口。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替代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赖特纱厂的烟囱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图,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
——保 尔 ·芒图著 ,扬人根等译《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一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合作探究:英国城市化的兴起的原因
(二)城市化发展原因
材料一: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材料二: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2万人,至1894年增至2351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直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商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1)特点:起步晚,发展缓慢;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空间布局不均衡。
合作探究: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
(2)因素:
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②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制约城市化发展。
③科技文化:引入西方先进科技,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1992年之后,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
乡镇企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解放;国家城市发展政策的正确导向。
(二)城市化发展原因
1、居住条件的改善
二、城市化发展之果
①城市的发展。
②建筑技术的革新。
(1)背景:
①19C50S,美国人发明电梯
②19C70S,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
③20C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推广,私人卫生间快速普及。
(2)改善方面:
1、居住条件的改善
(1)社区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增强。从最早的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各个方面。
(2)生活服务
①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很多购物中心将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娱乐休闲等功能整合到一起。
②文化娱乐: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2、城市服务
(1)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历程:
①西方国家
a、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b、煤气灯、电灯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3、基础设施的发展
③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④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⑤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②中国
a、近代: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逐渐发展,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b、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交通工具出行。
②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不断完善;许多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三、城市化发展之困
1、环境污染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导致空气污染;生活与工业废水造成水源污染。
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烟尘不断排放到大气中。工厂沿河而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与工业废水排进合流,造成城市水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尾气污染等新问题。
工业化之后,伦敦的工厂如雨后春笋,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能见度极低。……(其他城市)正如恩格斯说的,“凡是可以用来形容伦敦的也可以用来形容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形容所有的大城市”。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呼吸系统的疾病,特别是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和气喘等,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
2、贫富分化
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
19世纪,城市的工人住房拥挤昏暗,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干净水源。
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3、交通拥堵
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的普遍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居住区与工作区逐渐分隔,为解决远距离出行的交通问题,人们越来越依赖汽车。
美国1950年城市公路里程为32.3万英里,到2000年达到85.9万英里,但新拓出的道路很快就被汹涌的车流淹没。2011年美国单位车辆平均年拥堵时间达到38小时。
4、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国家同样经历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问题。与此同时,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
2005年居住在平民窟的人口比例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达到62%,在南亚达到43%。人口的拥堵、贫富差距的悬殊,伴随的还有犯罪率的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
三、城市化发展之困
1、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科学决策、统筹城乡规划。
4、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
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化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