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9单元(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9单元(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07 21:01:29

文档简介

2 图形与几何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复习内容
图形与几何。(教材第109页第1题,第112页练习二十三第6、7题)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几个方向。
2.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使全体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3.巩固面积单位及其进率。
4.能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描述物体的位置与方向。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1.能正确描述行走路线。
2.能利用面积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回顾1】复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1)确定方向的方法:①借助工具辨别;②借助身边的事物辨别。
(2)根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
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3)地图上的方向: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选好观测点,把观测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各物体的方向,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并画上方向标。
(5)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方法:①利用指南针辨认;②借助身边事物辨认。
(6)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方向,再看路线,最后描述行走路线。
【回顾2】复习面积的知识。
(1)面积和面积单位。
①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用字母表示为m2、dm2、cm2。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识应用
(课件依次出示各题)
1.教学教材第109页第1题。
(1)第(1)题。
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方向的综合运用。
提示学生以小清家为观测点,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描述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第(3)题。
考查学生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掌握以及两位数的乘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注意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
(3)第(4)题。
课件出示公园示意图,点名学生说一说以某个设施为观测点,其他设施的相对位置。
2.教学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三第6题。
考查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估计面积的能力。
学生独立完成估计计算,课后完成实际测量计算,完成表格。
3.教学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三第7题。
考查学生对正方形面积、周长公式的掌握。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醒学生注意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三、巩固反馈
(课件依次出示各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6(平方米)。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是4(平方厘米)。
学校操场跑道长200(米)。
操场占地面积约3200(平方米)。
2.填空。
6平方米=(600)平方分米
8平方分米=(800)平方厘米
3.看图回答问题。
(1)学校在体育场的哪个方向?在汽车站的哪个方向?
学校在体育场的西方,在汽车站的西北方向。
(2)乐乐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东东家和丽丽家呢?
乐乐家在学校的南方,东东家在学校的东北方向,丽丽家在学校的西北方向。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问不唯一)学校在丽丽家的什么方向?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堂课你巩固了哪些学过的知识,哪些知识增加了印象,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位置与方向(一)
面积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来梳理本册所学图形与几何知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整理过程,讨论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习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如图是一块长方形草坪,长20米,宽16米,中间有一条宽3米的曲折小路,求小路的面积。
分析:小路是曲折的,不规则图形可以采用“平移法”转换成规则图形,将阴影部分往上 、往左平移,使空白部分成为一个长方形,小路的面积等于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小长方形的面积,如图。
解答:20×16-(20-3)×(16-3)=99(平方米)
答:小路的面积为99平方米。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时,一般利用“平移法”将阴影部分进行平移,使不规则图形变为规则图形,再进行相关计算。第9单元 总复习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
内容大纲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是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体会;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目的是使复习的知识在具体练习中得到应用、巩固和深化,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在编写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结构
教学导航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总复习,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深化,进而牢固掌握。
2.学生的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加深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植观】
1.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学生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合理地评价。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了解数学的价值,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重点难点
重点:1.用方向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3.复式统计表的绘制和解读。
4.面积单位间的换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5.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6.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
7.简单的搭配问题。
难点:1.简单运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的乘法以及小数的简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3.对复式统计表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教学建议
一、课时分配
1 数与代数……………………2课时
2 图形与几何…………………1课时
3 统 计………………………1课时
二、教学指导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把握好不同领域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掌握好“度”,做好“定位”工作,对于总复习中的每一道题,教师要认真分析知识点是什么,以及应该提高学生的哪些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复习的课时较少,但是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问题的综合性比较强,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总复习的目的,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总复习教学要以学生独立的、个别的作业为基础,习题要让学生先做,并发挥小组互帮互教的作用,落实好反馈纠正这一环节。必须发现、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质疑、解疑,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回授,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3 统 计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复习内容
统计。(教材第110页第3题,第113页练习二十三第13题)
二、复习目标
1.巩固复式统计表的基础知识,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2.会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获得相关的信息。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复式统计表的相关知识,会简单的信息读取和运用。
难点:学会将文字信息转化成表格信息,学会设计复式统计表,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回顾】复习复式统计表的知识。
(1)复式统计表的组成:由表头、横栏、纵栏和数据组成。
(2)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复式统计表能反映出多组数据情况,便于比较。
(3)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的区别:单式统计表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情况,复式统计表能反映两组及以上数据的情况。
(4)绘制统计表的方法。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①先确定统计表的名称,填写制表的日期;
②确定统计表的行数和列数;
③制作表头,填写表头中各栏类别;
④填写数据并核对。
二、知识应用
(课件依次出示各题)
1.教学教材第110页第3题。
组织学生读表、读问题,看清楚表头,了解表中的数据各代表什么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2.教学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三第13题。
(课件出示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体检视力的情况)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对数据进行整理,分4个阶段进行分类,完成表格。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集体订正。
全班交流,如何保护视力,有哪些方法等问题。
三、巩固反馈
1.看统计表,回答问题。(点明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种 类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A面包 74 40 35 27 39
B面包 38 63 69 74 66
(1)A面包星期(一)销售最多,B面包星期(一)销售最少。
(2)B面包哪一天比前一天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B面包星期二比前一天增加得最多,增加了63-38=25。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提问不唯一)观察表中数据,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哪种面包的销量更高?
A面包:74+40+35+27+39=215
B面包:38+63+69+74+66=310
215<310 B面包的销量更高
2.下面是三年级学生身高情况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1)班学生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 110厘米以下 110~119厘米 120~129厘米 130~139厘米 139厘米以上
人数 5 18 16 9 4
三(2)班学生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 110厘米以下 110~119厘米 120~129厘米 130~139厘米 139厘米以上
人数 6 10 22 7 1
(1)请你把这两个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合并成复式统计表如下:
三年级学生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人数班级 110厘米以下 110~119厘米 120~129厘米 130~139厘米 139厘米以上
三(1)班 5 18 16 9 4
三(2)班 6 10 22 7 1
(2)三年级学生身高在(120~129厘米)的人数最多,身高在(139厘米以上)的人数最少。
(3)三(2)班身高在110~119厘米的学生比三(1)班少(8)人。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堂课你巩固了哪些学过的知识,哪些知识增加了印象,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统 计
复式统计表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在学生自主整理归纳后,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作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利用统计知识考证《红楼梦》作者
众所周知,《红楼梦》一书共120回,自从胡适作《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都认为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鹗所续。然而长期以来这种看法一直都饱受争议。
能否从统计上做出论证?从1985年开始,复旦大学的李贤平教授带领他的学生做了这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他们创造性的想法是将120回看成是120个样本,然后确定与情节无关的虚词出现的次数作为变量,巧妙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看看哪些回目出自同一人的手笔。
一般认为,每个人使用某些词的习惯是特有的。于是李教授用每个回目中47个虚词出现的次数(频率)作为《红楼梦》各个回目的数字标志。之所以要抛开情节,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同一情节大家描述的都差不多,但由于个人写作特点和习惯的不同,所用的虚词是不会一样的。利用多元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法进行聚类,果然将120回分成两类,即前80回为一类,后40回为一类,很形象地证实了不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笔。
之后又进一步分析前80回是否为曹雪芹所写,这时又找了一本曹雪芹的其他著作,做了类似计算,结果证实了用词手法完全相同,断定前80回为曹雪芹一人手笔,是他根据《石头记》写成,中间插入《风月宝鉴》,还有一些别的增加成分。而后40回是否为高鹗写的呢?论证结果推翻了后40回是高鹗一个人所写,而是曹雪芹亲友将其草稿整理而成,宝黛故事为一人所写,贾府衰败情景当为另一人所写等等。
这个论证在红学界轰动很大,李教授他们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支持了红学界的观点,使红学界大为赞叹。1 数与代数
第1课时 乘、除法运算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复习内容
乘、除法运算。(教材第110页第2题,教材第111~114页练习二十三第1~4、14、15题)
二、复习目标
1.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会进行除法的估算。
2.运用本册乘、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复习与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乘、除法的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回顾1】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
(1)口算除法。
口算除法时,把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使算式化为表内除法,再应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然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几个0;个位和十位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把被除数分成几十加几,分别除以除数,再把除得的商相加。
(2)笔算除法。
①笔算除法的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求出一位商后,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后面数位上落下来的数合并起来继续除。
②除法的验算。
a.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b.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③有关0的除法。
a.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
b.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一位没有余数时,要商“0”占位;
c.被除数某一位上的数不够商1时,要商“0”占位。
(3)除法的估算。
估算的关键是把被除数估成一个能被除数整除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数,再用口算除法的方式进行计算。
【回顾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
(1)口算乘法。
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时,先把乘数中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算出积后,再在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笔算乘法。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齐;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解决问题。
①用连乘解决问题,要求的是总数,可先求出每份的数量,再乘总份数就得出总数;也可以先求出总份数,再乘每份的数量,得出总数。
②用连除解决问题,连除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连乘一样,一般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知识应用
(课件依次出示各题)
1.教学教材第110页第2(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点名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2.教学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三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这两道题是基础计算,涉及竖式、进位、退位等知识,综合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学生仔细完成。
3.教学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三第3、4题。
师:解决问题时,要明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请大家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第4题注意指导学生比较能载客人数和总人数时,分清什么情况能送走所有人,什么情况不能。
4.教学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三第14、15题。
这两道题考查学生解决乘、除法两步计算问题的能力。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注意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110页第2(2)题,第114页“练习二十三”第16、1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2)1年=12个月
540÷12÷9=5(元)或540÷(12×9)=5(元)
第16题:288÷4÷6=12(名)或288÷(4×6)=12(名)
第17题:375÷5×24=1800(千克)
2.完成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三”思考题。(本题涉及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列出数量关系式)
3杯水+空瓶=440克
5杯水+空瓶=600克=2杯水+3杯水+空瓶
所以2杯水+440克=600克,2杯水=600-440=160(克),得出一杯水=80克,空瓶=440-3×80=200(克)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堂课你巩固了哪些学过的知识,哪些知识增加了印象,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乘、除法运算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反思
1.整体复习情况。
本课时是综合复习本册乘、除法的相关知识及其综合运用。通过指导与练习,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简单的问题能很好地解决,但在知识综合运用以及竖式计算方面,个别学生还需要加强。
2.对后期复习和教学的思考。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后还需要注意:(1)加强学生的计算;(2)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3)注重联系实际,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李叔叔带700元钱买化肥,买了14袋化肥,还剩140元钱,那么每袋化肥多少元钱?
分析:李叔叔带700元钱买化肥,买了14袋化肥,剩140元,根据减法的意义可知,共花了(700-140)元,根据除法的意义,每袋化肥的价钱是[(700-140)÷14]元。
解答:(700-140)÷14=560÷14=40(元)
答:每袋化肥40元钱。
相关知识阅读
铺地锦
写算铺地锦为奇,不用算盘数可知。
法实相呼小九数,格行写数莫差池。
记零十进于前位,逐位数数亦如之。
照式画图代乘法,厘毫丝忽不需疑。
“写算铺地锦为奇,不用算盘数可知”——写算(铺地锦)的方法很奇妙,不用算盘就能得出结果。“法实相呼小九数,格行写数莫差池”——“法”指一个乘数,“实”指另一个乘数。“相呼”指写乘数的时候,一个横写一个竖写相互呼应。“小九数”指乘法口诀。“差池”就是错误。全句的意思是:把两个乘数一个横写一个竖写相互呼应,一位一位地按照乘法口诀把积写在相应的格子里,积的十位数写在左上方的三角格子里,个位数写在右下方的三角格子里,不要写错。“记零十进于前位,逐位数数亦如之”——“零”零头。“十进”满十进位。“亦如之”也像这样。全句的意思是:右下方的小三角格子里的数就是积的个位数,把它左上方几个三角格子里的数相加,就是积的十位数,加的时候满十要进位。一位一位这样做下去,就得到积的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等等。“照式画图代乘法,厘毫丝忽不需疑”——“厘毫丝忽”都是计数单位。
例如,计算62×37时,先把乘数分别写在方格的上面和右面,然后把一个乘数各位上的数分别和另一个乘数各位上的数相乘,积写在相应的方格里(如6乘3得18,写在左上方格里),再从右下开始,把斜行上的数分别相加,就得到积2294。
第2课时 年、月、日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复习内容
年、月、日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第109页第1题,教材第112~113页练习二十三第8~12题)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掌握小数的意义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能熟练应用。
2.全面掌握所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进一步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
3.通过复习,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或者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年、月、日的知识,会时间的换算与计算。
2.掌握小数的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法则。
难点:1.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会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回顾1】复习年、月、日的知识。
(1)一年有12个月,其中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是大月,都有31天;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是小月,都有30天。
全班一起背诵歌诀,加强记忆。
(2)二月有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二月有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若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反之则为平年。
(4)24时计时法:①1天24小时。②时刻表示一天内特定的时间;时间是指两个不同日期或两个不同时刻之间的间隔。③求中间经过的时间,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回顾2】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1)认识小数:①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是自然数。
②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③写小数的时候,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点”写作“·”,写在整数部分的右下角,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④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先看它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不能漏掉。
二、知识应用
(课件依次出示各题)
1.教学教材第109页第1(2)题、第112页练习二十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学生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2.教学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三第9题。
考查学生对时间的计算的实际运用,指导学生明确从家出发的时刻=火车开出的时刻-乘公交车的时间-进站检票的时间-开车前5分钟。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3.教学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三第10题。
考查学生对小数的基础认识。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巡视指导)
4.教学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三第11题。
考查学生对小数计算的熟练度与准确度,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订正,收集错点,系统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5.教学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三第12题。
考查学生对小数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对看图题的理解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
(2)指导学生根据图中信息,运用图示法尝试解决第(2)题。
(3)同桌合作,互提问题并解答。
三、巩固反馈
(课件依次出示各题)
1.填空乐园。(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2019年的2月有(28)天,2000年的2月有(29)天,2100年的2月有(28)天。
(2)从上午9时到下午4时,经过了(7)小时。
(3)上午第一节课从8:10开始,一节课45分钟,(8:55)下课。
2.时间的互化。(点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晚上8时(20时)
午夜12时(24时或0时)
上午5时(5时)
下午6时(18时)
15时(下午3时)
9时(上午9时)
22时(晚上10时)
21时(晚上9时)
3.学校图书馆每天开放时间是上午7:00~11:00,下午2:00~6:00。图书馆每天开放多长时间?(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1时-7时=4(小时)
18时-14时=4(小时)
4+4=8(小时)
4.小青在商店看到一个发卡4.5元,一张明信片2.7元,一副乒乓球拍20.6元。小青想买这三种商品,带了28.9元,钱够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5+2.7+20.6=27.8(元)
27.8<28.9,钱够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堂课你巩固了哪些学过的知识,哪些知识增加了印象,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年、月、日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年、月、日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先鼓励学生独立归纳整理,再通过小组内讨论,检验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根据学生的整理情况,引导学生准确建立起知识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进行练习时,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处理相关信息,灵活选择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小红家的老式挂钟停了,电台报时15:00时,奶奶跟电台对钟,由于年老眼花把时针与分针弄颠倒了。钟开始走动,小红放学回家见钟上正好是3时整,那么小红回到家时应是几时几分?
分析:“电台报时15:00时,奶奶跟电台对钟,由于年老眼花把时针与分针弄颠倒了”,这时奶奶把钟调到了12时15分,到小红放学回家时,经过了3时-15分=2小时45分,再加上报时的时刻,就是小红回到家时的时刻。
解答:3时-15分=2时45分
3时+2小时45分=5时45分
答:小红回到家时应是5时45分。
解法归纳: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小红回家时,钟走动了多长时间,再加报时的时刻就是正确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