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盛唐气象练习题
1.(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A.对边疆统治加强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2.(2021·河北·七年级期中)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雕刻等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下列人物属于杰出画家的是
①颜真卿 ②阎立本 ③柳公权 ④吴道子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2021·河北·隆化县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在一次鉴宝活动中,主持人持有《颜氏家庙碑》书法名篇,专家介绍它的特点是“端庄劲美,雄浑敦厚”。其作者应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阎立本
4.(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小泽同学想要学习书法,他希望自己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他可以选择以下哪一部作品
A.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 B.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C.欧阳询的《九泉宫醴泉碑铭》 D.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5.(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唐朝时被称为“诗仙”、“诗圣”和“画圣”的分别是( )
①李白 ②阎立本 ③杜甫 ④白居易 ⑤吴道子 ⑥柳公权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6.(2021·河北保定·七年级期中)隋唐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下列各项,属隋唐时期书法家的是( )
①阎立本
②颜真卿
③吴道子
④柳公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下列叙述史实与杜甫不符的一项是
A.他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他的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了悲愤凄婉之情
C.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
D.他艺术技巧高超,人们称他为“诗圣”
8.(2021·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中)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曾写下著名诗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白居易,他的诗具有的风格是
A.不事雕饰,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B.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C.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D.大气磅礴,意境开阔
9.(2021·河北保定·七年级期中)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在内容与风格上具有不同特点。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白居易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出身不同 B.生活背景不同 C.思想性格不同 D.艺术追求不同
10.(2021·河北·衡水市第八中学七年级期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史
11.(2021·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中)下列有关唐朝诗人李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作品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
B.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坎坷
C.其作品具有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的特点
D.他被人们称为 “诗仙”
12.(2021·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中)下列诗句中,能体现出李白诗歌特点的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2021·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中)唐朝有位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风飘逸洒脱,他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欧阳询
14.(2021·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中)唐朝时的国际性大都市是(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苏州
15.(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唐都长安城规模宏大,建筑宏伟,布局严谨,规划合理。对长安城内“坊”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办公区 B.手工业作坊 C.商业区 D.官民居住区
16.(2021·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中)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反映了( )
A.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简法轻刑,修定法律 D.实行开明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17.(2021·河北·隆化县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唐玄宗统治时期,册封东北袜辐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中宗时,唐蕃再度和亲,金城公主人藏。这些措施共同
A.促成了“贞观之治” B.体现了“开元盛世” C.推动了民族交融 D.发展了对外交往
18.(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有四位同学对隋唐史进行了概括,其中与历史比较吻合的是
A.中华文明起源 B.中华民族的繁荣开放
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中华帝国的哀落
19.(2021·河北保定·七年级期中)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和亲”是当时最有效的策略
C.各族之间关系自古一直非常和睦 D.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20.(2021·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中)盛唐气象表现为
①经济繁荣
②民族交往与交融
③开放的社会风气
④多彩的文学艺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吐蕃人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
A.藏族
B.维吾尔族
C.满族
D.白族
22.(2021·河北廊坊·七年级期中)唐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哪一少数民族使者的情景?( )
A.南诏 B.回纥 C.吐蕃 D.突厥
23.(2021·河北廊坊·七年级期中)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其中不恰当的是(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
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24.(2021·河北保定·七年级期中)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赞普越来越仰慕中华文化……于是派酋长子弟,请求进入国学以学习《诗》、《书》。这反映出文成公主入藏
A.促进了唐蕃间文化交流 B.有利于吐蕃的农业发展
C.促进了中外的友好往来 D.有利于吐蕃手工业发展
25.(2021·河北保定·七年级期中)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A.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C.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D.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
26.(2021·河北·隆化县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唐代诗人王建在诗歌《凉州行》中描绘到:“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诗中所反映的盛唐气象为( )
A.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B.民族交融更进一步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D.社会风气昂扬进取
27.(2021·河北·衡水市第八中学七年级期中)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 )
A.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 D.鉴真东渡日本
28.(2021·河北·衡水市第八中学七年级期中)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唐朝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他们是
①曲辕犁②直辕犁③水排④筒车⑤翻车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29.(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下图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 )
A.社会政治状况 B.科举选才标准 C.思想开放程度 D.手工制作水平
30.(2021·河北沧州·七年级期中)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旅游,你可能
①看到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 ②目睹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
③买到越窑烧制的白瓷 ④欣赏到欧阳询的书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1.(2021·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中)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发撕时,发现了许多青瓷、白瓷和亮丽的三彩陶器等文物,由此可以判定该古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2.(2021·河北邢台·七年级期中)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佣,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中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
33.(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词:“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生产工具?
A. B.
C. D.
34.(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
A.农业耕作工具
B.便捷的交通工具
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
35.(2021·河北·隆化县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丝织工艺的精湛
C.垦田面积的扩大
D.长安商业的繁荣
36.(2021·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中)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手工业生产发展 B.对外贸易活跃 C.商业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37.(2021·河北邢台·七年级期中)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38.(2021·河北保定·七年级期中)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业珍品的是( )
A.青花瓷 B.冰裂纹瓷器
C.唐三彩 D.白瓷
39.(2021·河北邢台·七年级期中)对下边四幅图片的解读最为全面、贴切、合理的是
A.可以了解到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B.可以了解到盛唐繁荣的经济状况
C.可以了解到盛唐的社会气象 D.可以了解到盛唐的都市生活
40.(2021·河北保定·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解析问题。
材料一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圆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白居易《胡旋女》
材料二 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
——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这首诗反映的是唐朝哪位皇帝执政时的腐败场景?
(2)材料一诗句中“二人”指的是哪两个人?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以诗歌为例说明唐朝文化的繁荣景象。
(4)材料二中王勃这两句诗很确切地道出了初唐时代中国的巨大潜力,你认为我们今天该如何发挥好这一潜力?
41.(2021·河北保定·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时期,书生张三出生在人杰地灵的 A 地(隋朝第二代皇帝三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寒窗苦读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路上遇雨,避进一老翁家。受到老翁热情款待,老翁为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
张三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 B 。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
张三凭一手漂亮的“颜体”楷书和一篇优美的文章及第(考中)。为答谢老翁,他送老翁一套越窑青瓷茶具;还带老翁的儿子到京城游玩,在这里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中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几句,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1)张三出生在何地 隋朝第二代皇帝是谁
(2)张三前往京城时,要先后经过哪两段运河呢?京城B地是哪一个城市
(3)张三漂亮的“颜体”楷书是模仿唐朝大书法家谁的书法
(4)张三参加的科举考试是由谁创立的?他参加的是当时最重要的科目,你知道是什么科目吗
(5)张三所朗读的《忆昔》作者是谁 他的诗被称为什么
(6)上述材料中有一处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请找出来并说明原因。
42.(2021·河北省成安县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远共同体,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远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能拥有更加光明的前途,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1)你知道的唐代少数民族有哪些?(最少三个)
(2)新疆自古是中国的疆土,请说明唐王朝如何经营今新疆地区。
(3)回纥与吐蕃分别是哪一少数民族的先民?
(4)请用一句话概括唐朝的民族政策。
43.(2021·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中)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各个领域的建树熠熠生辉。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
材料三: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
——部编教科书《中国历史》七下
材料四:“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
——摘编自郑师渠《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此河”指的是古代哪一重大工程?依据该材料,归纳出“隋亡”的原因?
(2)材料二描绘了唐朝历史上的哪一盛世局面?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出唐朝兴盛局面出现的原因任意一个?
(3)依据材料四,请写出一个“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并据此说出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4)材料二诗歌的作者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标志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唐朝灭亡后,中国再度出现政权分立的局面,这一时期史称什么?
44.(2021·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曾经被当时北部和西北部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材料二:如图是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1)材料一中的语句出自于哪个皇帝?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中,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您族的祖先?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45.(2021·河北·隆化县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政策较
唐太宗 唐玄宗(前期)
政治 勤于政事,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隋唐史》材料三:“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
﹣﹣摘编自郑师渠《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图A和图B对应的工具名称。
(2)根据材料二,比较分析唐太宗、唐玄宗前期统治政策的共同点。
(3)依据材料三,请写出一个“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吐蕃族联姻”的历史事件?并据此说出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兴盛的主要原因。
46.(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请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
材料一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材料一内容是贤臣魏征对哪位皇帝的提醒?
(2)依据材料可推断,该大臣具有怎样的性格?皇帝对该大臣持何态度?写出这一时期,另外两位贤臣名相。这一时期,贤臣名相辈出,说明皇帝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盛世经济】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3)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盛世局面?从生产工具或技术角度分析,导致唐朝“稻米流脂粟米白”的技术创新有哪些?
(4)材料二所示盛世局面因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而被打破?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作者杜甫的诗因为深刻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而被后人称为什么?他本人又被誉为什么?
【民族交往】
材料三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时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上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6)材料三反映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位皇帝时期?有何历史意义?
【对外政策】
材料四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7)列举材料四中“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和“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8)综合上述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唐朝最显著的历史特征。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依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分析可知,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因为文成公主的嫁妆包含的类别有宗教、手工业、医药学、农业等这几个方面,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颜真卿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而不是画家,①错误;阎立本是唐代杰出的画家,符合题意,②正确;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不符合题意,③错误;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
3.B
【解析】
根据材料中“《颜氏家庙碑》书法名篇”“端庄劲美,雄浑敦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颜氏家庙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作品,颜真卿的楷书汲取前代书法精华,形成了“端庄劲美,雄浑敦厚”书法特点,被称为“颜体”,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故选B;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其书法作品端秀清新、用笔细腻、结构多变;柳公权晚于颜真卿,其书法作品潇洒清瘦、骨力遒劲、结体严紧;阎立本是唐代著名画家,三者均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排除ACD。
4.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书法名家辈出,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楷书各具特色。颜真卿创立的“颜体”,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所以小泽同学可以选择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进行学习,故A项正确;柳公权创立的“柳体”,体势劲媚,骨力遒劲,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欧阳询创立的“欧体”,严谨工整,平正峭劲,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是绘画作品,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5.A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被称为“诗仙”的是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是杜甫;由于吴道子画技高超,开后世写意画先河,后世称他为“画圣”。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6.C
【解析】
结合历史知识分析: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成就: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②④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符C合题意,故选C。
7.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李白,所以A项符合题意;杜甫的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了悲愤凄婉之情,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杜甫的艺术技巧高超,人们称他为“诗圣”,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择A项。
8.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及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大众喜爱,C项正确;ABD项的风格特征与白居易无关,排除。故选C。
9.B
【解析】
材料反映不同诗人的诗歌风格不一样,主要是因为生活背景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B符合题意;ACD项都会导致诗歌的风格不同,但不是导致不同的根本原因,排除。故选择B。
10.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代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歌真实反映史实,被后人称其诗歌为诗史,D项符合题意,B是指王羲之,C指的是杜甫,A是指张仲景,故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
11.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坎坷,因此其诗具有“诗史”的称号,B项错误,符合题意;李白作品具有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的特点,主要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因此被人们称为 “诗仙”,A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人胸怀间”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白居易的诗句。可排除ABD三项。故答案选C。
13.A
【解析】
唐朝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故A符合题意;杜甫人称“诗圣”,排除B;白居易人称“诗魔”,排除C;欧阳询是书法家,排除D。故选A。
14.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题干中的关键词”唐朝“、”国际性大都市“,洛阳是隋朝时期的都城,而不是国际性大都市,A项不符合题意;扬州、苏州虽然是唐朝时期的大都市,但是不是国际性的大都市,CD项不符合题意;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5.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都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市坊分开,界限森严,市内不能居住,坊内不能经商营业。因此对长安城内“坊”的解释正确的是居住区,故选D。
16.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选项D符合题意;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与选官制度(科举制)相关,A排除;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与民族政策内容不符,B排除;简法轻刑,修定法律,与法制相关,C排除。故选D。
17.C
【解析】
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唐蕃和亲““册封东北蘇羯族粟未部首领““唐蕃再度和亲”可知,材料所述措施都推动了民族交融,C正确;促成了“贞观之治”的是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措施,A错误;只有“唐玄宗统治时期,册封东北袜辐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是“开元盛世”民族方面的体现,不符合题意,B错误;题文未涉及对外交往,D错误。
18.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全面繁荣。在对外交往方面,和印度,日本,新罗关系密切,如印度的熬糖传入中国,唐乐里面有高丽乐,中国的文化对周边国家也有影响,因此,唐朝的历史是繁荣与开放,故选项B符合题意;中华文明起源是夏商周时期,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中华帝国的哀落是 明清时期,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9.D
【解析】
依据题干“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这是唐太宗的话。意思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唐太宗比较开明(或平等)的民族政策。由此可知,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
20.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时。选项D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
21.A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有的以游牧为业,有的是以农耕为生,他们的纺织业和冶铸业水平也很高。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A项符合题意;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B项不合题意;满族的祖先是女真族。C项不合题意;白族的祖先与羌族有很深的渊源,早在汉朝就居于现在云南洱海一带。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见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2.C
【解析】
根据题干“《步辇图》”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所以答案选C。
23.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文成公与松赞干布成亲促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流,属于国内民族关系的范畴,与“中外交往”无关,符合题意,A项正确;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之间的佛学交流,排除B项;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排除C项;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唐朝先进的制度和文化,推动了日本的社会进步,排除D。
24.A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文成公主妻之……赞普……派酋长子弟,请求进入国学以学习《诗》、《书》”可知,文成公主入藏后,吐蕃派人到长安学习,这反映了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蕃间文化交流,故A符合题意;材料提到的是学习文化,没有涉及农业、手工业,故BD均不符合题意;唐蕃往来是中国内部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交流,不是中外往来,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
25.B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朝统治采取了开明的政策,注意发展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唐与吐蕃的关系上采取了和亲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6.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来到长安,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首诗反映了汉藏民族融合,相互学习的史实,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
27.C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唐太宗时期的玄奘西行,是为了去天竺求取佛法精义。遣唐使来华是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所以ABD都属于唐朝的对外交往,故选C。
28.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控制入土深浅,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唐朝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是①④,故A符合题意;②直辕犁是唐代之前的耕犁,③水排是东汉时期发明的鼓风冶铁的工具,⑤翻车是三国时期的灌溉工具,B、C、D排除。故选A。
29.D
【解析】
依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唐三彩,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所以图片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手工制作水平,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30.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这一时期,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所以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旅游,可能经历①④,A项符合题意;②目睹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的情况出现在宋朝,排除;③买到越窑烧制的是青瓷,排除,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31.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陶瓷业发达,定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唐三彩都很有名,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B
【解析】
题干图片唐三彩体现了唐朝的手工业中制瓷业的发展状况;乐舞俑中的“西域人”体现了唐朝开放的社会局面,驼背上“乐舞队”体现了唐朝艺术的繁荣状况。图片唐三彩骑驼载乐舞俑反映不出唐朝农业方面的信息,B符合题意,故选B。
33.C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题干的信息中可以看出这种生产工具是筒车,筒车是唐朝时期创制的灌溉工具,能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所以C项符合题意;耧车,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与题干所描述的不一致,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曲辕犁,是唐代发明的耕犁,适用于精细耕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与题干描述不一致,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秧马,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与题干描述不一致,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4.C
【解析】
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材料中“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可知筒车是农业灌溉工具,C符合题意;耕作工具、交通工具、生活用具均不符合筒车的特点,A、B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5.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是从白居易的视角来描写的,当时他正站在观音台上望长安城,长安城如同一个围棋局,千百户人家如同围棋子分别各处,而十二大街就是围棋的纵横线,将长安城分隔成整整齐齐的菜田。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
36.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 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说明长安街上店铺林立,表明当时商业经济繁荣,C项符合题意,排除ABC,故此题选C。
37.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的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先进,国力强盛,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是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根本原因,故B项正确;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为对外交往奠定了必要的政治前提,排除A项;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对外交通发达是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的推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D项。故选B。
38.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由于它烧制于唐代,所烧作品用得最多的色彩是黄、绿、白三种颜色,所以被称之为唐三彩。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多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但在艺术性却有很大的价值,被称为世界工业珍品。故选C。
39.C
【解析】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弈棋仕女图》和《吹排箫乐妓壁画》体现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貌,唐朝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唐朝长安城既是各民族交往中心,又是国际大都市,由此可知,通过题干图片可以了解到盛唐的社会气象,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
40.(1)唐玄宗或李隆基。
(2)杨贵妃;安禄山
(3)说明: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传世的诗歌有50000多首;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
(4)认为:一方面要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另一方面要发挥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圆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后期的年号,因此这首诗反映的是唐朝李隆基执政时的腐败场景。
(2)根据材料一“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真”指杨贵妃,“禄山”指“安禄山”。因此诗句中“二人”指的是杨贵妃、安禄山。
(3)根据材料二“中华民族发挥了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传世的诗歌有50000多首;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如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4)根据材料二中王勃这两句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很确切地道出了初唐时代中国的巨大潜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今天一方面要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另一方面要发挥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
41.(1)江都;隋炀帝
(2)邗沟、通济渠;长安
(3)颜真卿
(4)隋炀帝;进士科
(5)诗史
(6)文中提到的占城稻,是北宋时期才从越南传入中国的,唐朝不可能吃到。
【解析】
(1)据题干“书生张三出生在人杰地灵的 A 地(隋朝第二代皇帝三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并结合所学可知,张三出生在江都(今扬州);隋朝第二代皇帝是隋炀帝。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根据材料“张三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都城是长安,从江都到长安要经过邗沟、通济渠。隋炀帝时为了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派人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张三漂亮的“颜体”楷书是模仿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唐朝的颜真卿,他自创“颜体”,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4)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朝时期科举考试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科。
(5)张三所朗读的《忆昔》的作者是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简练。被后人尊为“诗圣”。
(6)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提高粮食产量,宋朝时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表述与史实不符。因为占城稻的引入是在宋朝时期,唐朝不可能吃到。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42.(1)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等。
(2)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
(3)维吾尔族、藏族。
(4)开明的民族政策。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少数民族有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自古是中国的疆土。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唐朝这些措施都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融洽。
43.(1)(隋朝)大运河繁重的徭役或隋朝、隋炀帝的暴政或统治者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不恤民力。
(2)开元盛世①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唐玄宗等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重视发展生产;③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⑤继承了前代的基础;⑥吸取了隋亡的教训;⑦科举制这一新的选拔制度,聚集了大量人才等。(答出一点即可)
(3)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入藏和亲等)开明的民族政策或友好的、和睦的、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
(4)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解析】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河”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繁重的徭役,同时还有隋炀帝的暴政,奢侈无度和不恤民力。
(2)根据“忆昔开元全盛日”可知描绘了开元盛世。该盛世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唐玄宗等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重视发展生产;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继承了前代的基础等。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有文成公主入藏和金城公主入藏和亲等。由此可知唐朝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安史之乱。唐朝灭亡后,中国再度出现政权分立的局面,这一时期史称五代十国。
44.(1)唐太宗(或李世民);开明。
(2)藏族(或吐蕃);和亲;会盟。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部和西北部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2)根据所学可知,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形式:根据材料二示意图中“和亲”“会盟”得出主要形式有和亲、会盟。
45.(1)图A:曲辕犁;图B:筒车。
(2)相同之处:注重整顿吏治;善于用人;注意减轻农民负担,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等。
(3)事件: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松赞干布)或金城公主入吐蕃。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4)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统治者励精图治;民族关系融洽;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等。
【解析】
(1)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唐代的农业工具,图A是曲辕犁、图B是筒车。
(2)相同之处:根据材料唐太宗“勤于政事,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唐玄宗“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可知,注重整顿吏治、善于用人;根据材料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玄宗“发展经济,改革税制”可知,注意减轻农民负担,重视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唐玄宗“注重文教,编修经典”可知,完善科举制。
(3)事件:根据所学知识,从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入吐蕃两个事件中任举一例即可。政策:根据材料“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等信息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4)材料信息反映了唐朝农业技术的创新、统治者各领域的措施、唐朝与少数民族关系方面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具体从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统治者励精图治;民族关系融洽;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等方面进行分析。
46.(1)皇帝:唐太宗。
(2)性格:敢于直言;
态度:持赞赏的态度;
贤臣:房玄龄、杜如晦;
品质: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3)盛世:开元盛世;
创新: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
(4)事件:安史之乱;
原因: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
(5)诗作:诗史;
诗人:诗圣。
(6)事件:文成公主入藏;
时期:唐太宗时期;
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7)史实: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
(8)特征:繁荣与开放。
【解析】
(1)
皇帝:由所学知识可知,魏征进谏的皇帝是唐太宗。
(2)
性格: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推断出魏征敢于直言;
态度:由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对魏征的进谏持赞赏态度;
贤臣:唐太宗时期的贤臣名相还有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史称“房谋杜断”;
品质:由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是一个英明睿智的君主,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3)
盛世:由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知,材料反映了开元盛世;
创新:由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劳动人民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4)
事件:由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打破了唐朝兴盛的局面,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原因:由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
(5)
诗作:由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而杜甫本人也被誉为“诗圣”。
(6)
事件:由材料“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时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上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可知,该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
时期:由材料“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可知,是唐太宗时期;
意义:由所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7)
史实:“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玄奘西游天竺,将大量佛经带回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把唐文化传播四方”:鉴真东渡日本,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8)
特征:由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经济文化繁荣,对外交往频繁,民族政策开明,所以唐朝最显著的历史特征是繁荣与开放。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