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解析) 期中复习+2021-2022学年下学期河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解析) 期中复习+2021-2022学年下学期河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7 17:5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
1.(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国家建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民族政权并立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2.(2021·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中)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3.(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1005年,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辽与西夏 B.辽与金 C.辽与南宋 D.辽与北宋
4.(2021·河北·七年级期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下列最能体现宋元时期阶段特征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5.(2021·河北沧州·七年级期中)十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国政权的是
A.松赞干布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尺带珠丹
6.(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五代十国之后,进入民族政权并立时代,下列政权与民族对应正确的是
A.辽—党项族—元昊 B.辽—契丹族—阿保机
C.西夏—契丹族—元昊 D.西夏—女真族—阿骨打
7.(2021·河北·衡水市第八中学七年级期中)下图为赵冬梅的《千秋是非话寇准》。 下列哪一事件与寇准有关 ( )
A.杯酒释兵权
B.建立契丹国
C.劝皇帝亲征
D.占领幽云十六州
8.(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杨家将的故事讲述了“澶渊之盟”订立之前,我国哪两个政权之间的争战( )
A.北宋和辽 B.北宋和金 C.南宋和西夏 D.南宋和金
9.(2021·河北·衡水市第八中学七年级期中)根据“十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这些信息,你会联想到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
A.犬戎 B.匈奴 C.契丹 D.党项
10.(2021·河北保定·七年级期中)宋夏议和后,边界贸易兴旺,当时在宋夏交界处开设的贸易场所被称为
A.草市 B.蕃坊 C.榷场 D.瓦子
11.(2021·河北邢台·七年级期中)《天龙八部》是已故武侠小说宗师金庸的经典作品。小说中的三位主人公乔峰(丐帮帮主,后为辽国南院大王)、段誉(大理世子)及虚竹和尚(后被选为西夏附马)合力上演了一部武侠大戏,凸显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主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金庸创作该小说依托的历史背景是
A.汉与匈奴的和战 B.魏蜀吴的鼎立
C.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D.南宋与金的对峙
12.(2021·河北·七年级期中)由图中的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
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
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很密切
D.都是由北宋政府统一印制发行
13.(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与如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①宋辽之间发生澶州之战
②此战之后双方长期休战
③此战后双方又战数十年
④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
A.吐蕃 B.辽 C.西夏 D.金
15.(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历史地图是从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关系理解和表达历史现象的最好手段。下边的地图反映的是
A.三国鼎立形势 B.南北朝对峙形势
C.辽、北宋、西夏并立 D.宋、金对峙形势
16.(2021·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中)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澶渊之盟的主要影响在于
A.北宋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宋社会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D.宋辽之间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17.(2021·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中)概括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国古代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中华文明的起源
18.(2021·河北保定·七年级期中)货币是物品交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媒介,下面货币属于契丹的是
A. B.
C. D.
19.(2021·河北邢台·七年级期中)“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 )
A.羌族 B.蒙古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20.(2021·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中)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 800 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21.(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宋真宗时期,辽宋之间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共处的政治局面,两国人民频繁贸易往来。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B.北宋实施开放政策
C.宋辽之战,宋军战败 D.宋辽两国订立澶渊之盟
22.(2021·河北邢台·七年级期中)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阿保机称帝②赵匡胤建立北宋③澶渊之盟④元昊建立西夏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②④①
23.(2021·河北廊坊·七年级期中)北宋大文豪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借指当时与北宋并立的哪一少数民族政权?
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
24.(2021·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中)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高大勇武,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迈,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生出无限的好奇。而统一契丹族各部的杰出首领是
A.元昊
B.阿骨打
C.阿保机
D.赵匡胤
25.(2021·河北沧州·七年级期中)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6.(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材料一:
(1)材料-中回銮碑是哪一盟约的历史见证 请概括这一盟约的内容。
材料二: 从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所进行的战争结果来看,无疑都是相似的,虽然在与西夏政权的议和中,挽回了一点面子,但究其实质与辽并没有什么不同。这一结果是与宋朝的统治政策分不开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在宋与西夏的和议内容中,哪一项使北宋“挽回了一点面子” “宋朝的统治政策”指的是哪一政策
材料三: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边界贸易一直在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与辽、西夏订立的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27.(2021·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中)北宋时期是一个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的时代。北宋与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通过战与和,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探究。
材料一
(1)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政权 建立时期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A 北宋 汉族 东京
B 辽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
C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兴庆府
材料二
时间 916年 936年 947年 979年 1004年
事件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协助石敬瑭攻打后唐 灭后晋 北宋攻辽,北宋战败 辽大举进攻北宋
(2)通过材料二,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这种局面带来怎样的危害?这些战争是侵略战争吗?材料三 北宋与辽、西夏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宋是怎样处理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的?
28.(2021·河北沧州·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二 “……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架城集》
材料三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的“契丹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这一政权在历史上称为什么?
(2)联系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反映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请你概括黄仁宇先生评定“1005年的协定”所产生的影响。(至少答出两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和北宋并立的有辽和西夏。后来金、西夏又和南宋并立。因此民族政权并立是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AB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答案C。
2.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为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辽在北宋的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B项正确;金政权是灭了辽后与北宋和西夏短暂并立的政权,排除A项;CD项三个政权方位错误,排除CD项;故选B项。
3.D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宋真宗亲征鼓舞了宋军的士气,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D正确;ABC与澶渊之盟无关,排除;故选D。
4.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从几个民族政权并立到走向大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是我国古代又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故C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A不符合题意;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C不符合题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明清时期,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5.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政权,故B符合题意;松赞干布、尺带珠丹是吐蕃赞普,故AD不合题意;元昊建立西夏,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6.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B符合题意;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ACD项排除。故选择B。
7.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因此与寇准有关的是劝皇帝亲征,故选C。
8.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南下,宋真宗亲临澶州前线,宋军击败击退辽军,双方议和,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使北宋和辽维持了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因此杨家将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北宋和辽的战争。所以答案选A
9.C
【解析】
根据材料“十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结合所学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故选C;ABD都不符题意,排除。
10.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北宋与辽、宋与西夏的交界处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农村中的集市贸易,排除;B项是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地区,排除;D项是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排除。故选C。
11.C
【解析】
依据题干“乔峰(丐帮帮主,后为辽国南院大王)、段誉(大理世子)及虚竹和尚(后被选为西夏附马)”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辽和西夏相继建立了和北宋并立的政权,所以这部小说依托的历史背景是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都不能体现西夏和辽,排除;故选C。
12.C
【解析】
从图片中的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上的汉字可知,契丹和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C正确;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在北方。西夏建立的政权位于西北,排除 A;禽蛋政权契丹建立的政权是辽,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排除B;契丹货币、西夏货币不是北宋政府印制的,排除D。故选C。
13.C
【解析】
观察地图可知,这反映的是澶州之战。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贸易。①②④符合题意,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A项 吐蕃是藏族,不符合题意;B项辽是契丹建立的政权;C项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D项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故选B。
15.C
【解析】
依据题干图片和结合所学知识,辽国建立在10世纪初,宋朝建立之后和辽国有过好几次战争,宋想收回被辽国吞并的幽云十六州,辽想灭宋入主中原,最终双方都没有成功,对峙局面得以维持。11世纪前期,党项族建立西夏王朝和宋朝对峙作战,也妄图灭宋入主中原,最终失败,形成了辽、北宋、西夏并立的格局。C选项符合题意;三国鼎立形势指的是魏蜀吴三国鼎立。A选项不符合题意;南北朝对峙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B选项不符合题意;宋、金对峙指的是金朝和南宋王朝的对峙。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B
【解析】
根据题干“澶渊之盟后”“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对澶渊之盟的评价比较客观公正的是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B项正确;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破坏不是澶渊之盟的影响,排除A项;北宋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有多方面原因,不单指澶渊之盟,排除C项;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的说法错误,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排除D项。故选B项。
17.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同宋朝政权并立,因此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并非是统一多民族国家,B项正确,A项排除;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特征,C项排除;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在原始社会时期,D项排除。故选B。
18.C
【解析】
观察四幅图片可知,四枚货币都是圆形方孔钱,币中文字各异,其中C项不是汉字,可见契丹创制了文字,是属于契丹的货币,C项符合题意;A项是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排除;B项是唐朝的货币,排除;D项是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排除。故选C。
19.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契丹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就反映了这种生活,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威胁都城开封,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退,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故这次宋辽盟约称为 “澶渊之盟”,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21.D
【解析】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泣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选D项;宋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对立,经常发生战争,民族交融并未加强,故排除A项;北宋实施对外开放的政策,但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澶州之战,宋军和辽军互有胜负,并非宋军战败,故排除C项。
22.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①阿保机称帝的时间是916年; ②赵匡胤建立北宋的时间是960年;③澶渊之盟的时间是1004年;⑤元昊建立西夏的时间是1038年。所以正确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A项正确;BCD项的排列顺序不正确,排除;故选A项。
23.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年北宋统治者比较软弱,经常受周边少数民族侵扰。西夏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北宋西北,今甘肃宁夏一带,都城在银川。其中的“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西夏王国,故B项符合题意;辽是与北宋并立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都城上京;金、蒙古政权是与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北宋相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西夏,与南宋相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金、西夏、蒙古。其中被大文豪苏轼称为“天狼”的是西夏。
24.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916年契丹族的杰出首领阿保机建立辽,故C符合题意;元昊是党项族首领,故A不合题意;阿骨打是女真族首领,故B不合题意;赵匡胤属于汉族,建立北宋,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有关,澶渊之盟是在宋辽之间,“岳飞抗金”发生在南宋和金之间。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6.(1)澶渊之盟;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
(2)元昊向宋称臣。重文轻武。
(3)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任答一句);对民众生活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任答一句)
(4)民族政权并立存在:和战交替。(或答两宋与少数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答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与西夏议和,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盛,其中“元昊向宋称臣”让北宋“挽回了一点面子”;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3)根据材料“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边界贸易一直在进行……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可知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议和后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局面,对民众生活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民族政权并立存在,两宋与少数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27.(1)
政权 建立时期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A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B 契丹族 上京
C 西夏 元昊 兴庆府
(2)辽与中原政权进行了长达近百年的战争。危害:长期的战争给双方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不是侵略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
(3)议和。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表格和所学知识,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是为宋太祖;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政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政权。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政权后,辽曾经协助石敬瑭攻打后唐,后灭后晋,并与北宋进行战争,可见辽与中原政权之间进行过长期的战争。长期的战争给双方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辽属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辽与中原政权之间的战争不是侵略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
(3)依据材料三“北宋与辽、西夏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可惜北宋后来采取议和的方式处理与辽西夏政权的关系,虽然对北宋而言,这种议和带有屈辱性质,每年要给辽、西夏大量的“岁币”,但是从积极方面来看,使得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维持了长期的相对和平友好局面。
28.(1)耶律阿保机;契丹;辽。
(2)反映了“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使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一方面澶渊之盟使北宋与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这种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但是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可知与“澶渊之盟”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临潢府。因此“契丹皇帝”是指耶律阿保机;“北朝”是指契丹族所建立的政权,这一政权在历史上称为辽。
(2)根据材料二“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1005年,战后双方订立盟约,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史称为“澶渊之盟”。 宋辽订立的和议后,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此材料二反映了“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使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根据材料三,由“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知宋辽订立的和议后,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这种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由“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可知宋辽订立的和议,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因此黄仁宇先生评定“1005年的协定”所产生的影响,是一方面澶渊之盟使北宋与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这种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但是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答案第1页,共2页